Workflow
中国化工报
icon
搜索文档
香精香料行业重塑市场格局
中国化工报· 2025-09-05 02:43
行业增长前景 - 2024年至2029年全球香精香料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 [2] - 食品饮料 个护产品 清洁剂等稳定终端需求是主要增长支撑 [2] 消费理念变化趋势 - 消费者愈发青睐天然可追溯成分 清洁标签解决方案及多功能感官体验产品 [3] - 植物基功能性营养品 健康导向个护产品 环保型家清解决方案成为中期增长主力 [3] - 清洁标签趋势和健康意识增强推动行业对天然成分需求 [3] 低碳创新技术应用 - 生物质平衡产品线和L-薄荷醇等低碳改良产品被推出 [3] - 利用可可壳 柑橘皮等农业副产物作为原料降低环境影响 [3] - 通过发酵技术生产天然香原料摆脱传统种植对气候地理依赖 [3] - 发酵技术可产生高纯度分子 促进特定风味定位 利用玉米糖等可再生原材料 [3] - 酶催化生物材料技术以植物糖分为原料开发生物基聚合物替代石油基合成材料 [4] 数字技术赋能创新 - AI驱动的配方和预测建模加速产品开发并提高精度 [5] - ScentChat系统通过语义AI实时转化消费者嗅觉反馈为配方建议 [5] - 数字孪生技术使香精开发周期缩短40% [5] - 虚拟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分子数字化筛选开发新型香原料 [5] 全球监管环境变化 - 欧洲REACH法规新增26种致敏原披露要求 CLP分类标准趋严 [6] - 美国加州65号提案加强消费品管控 [6] - 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正收紧对化妆品和食品成分的监管 [6] - 欧盟CSRD等ESG披露要求生效 需构建全价值链碳数据管理系统 [7] 企业战略应对措施 - 通过供应商行为准则确保责任采购以降低碳排放 [3] - Cure平台针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原料短缺提供替代方案 [3] - 积极参与欧盟清洁工业协议等政策制定 倡导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 [6] - 通过原料溯源系统和生命周期评估应对监管挑战 [6]
销售“东升西降” 盈利承压分化
中国化工报· 2025-09-05 02:38
排名格局 - 米其林以256.47亿美元销售额第六年蝉联冠军 普利司通以247.7亿美元居第二位 两家头部企业销售额差距缩小至8.77亿美元 [2] - 第三位固特异销售额174.47亿美元 第四位德国大陆集团销售额124.66亿美元 第五位倍耐力 第六位住友橡胶顺序不变 [2] - 第七至十位格局稳定但全部实现正增长 包括韩泰轮胎 优科豪马 中策橡胶及赛轮集团 [2] - 中国企业39家入围 印度9家 美国3家 日本4家 韩国3家 土耳其3家 意大利 俄罗斯 巴基斯坦及越南各2家 [2] - 新进入排行榜企业4家 分别为跃龙橡胶 兴鸿源轮胎 Emerald轮胎及黑豹轮胎 [2] 区域表现 - 全球轮胎销售收入1819.6亿美元 较2023年度小幅增长8% [3] - 前六名头部企业销售额集体下降:米其林降5.95% 普利司通降5.1% 固特异降6.7% 大陆集团微降0.27% 倍耐力降0.96% 住友橡胶降3.6% [3] - 第七至十位企业均实现增长:韩泰轮胎增3.03% 优科豪马橡胶增3.95% 中策橡胶增9.05% 赛轮集团增21.1% [3] - 销售额上涨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 韩国及印度等亚洲国家 中国企业39家中有25家实现增长 [4] - 赛轮集团增速达21.68% 东营方兴橡胶销售额增幅51%成为跃进最快公司 [4] - 销售额下降主要集中在北美及欧洲市场 上涨企业中未见德国 法国及意大利企业 [4] 行业集中度 - 前三强销售额合计678.6亿美元 占全球总销售额37.3% 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4] - 前十强销售额合计1174.5亿美元 占全球总销售额64.5% 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4] 利润表现 - 行业平均税前营业利润率10.3% 营业利润可比较的22家企业中13家增长 9家下降 [5] - 锦湖轮胎 优科豪马橡胶 固特异利润增速均超30% 诺记轮胎 帝坦国际 JK轮胎工业利润降幅均超40% [5] - 全行业净利润率5% 净利润可比较的15家企业中8家下降 7家增长 [5] - 2025年上半年米其林净利润8.34亿欧元同比下降27.9% 普利司通净利润1151.89亿日元同比降42.2% 固特异调整后净亏损5900万美元 [6] - 住友橡胶净利润222.05亿日元同比降34.7% 优科豪马净利润同比降23.7% 韩泰轮胎营业利润6800亿韩元同比下降17.5% [6] - 赛轮轮胎净利润18.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90% [6]
伊拉克有望停止进口成品油
中国化工报· 2025-09-05 02:38
炼油产能提升 - 伊拉克炼油日产能从2024年的110万桶提升至130万桶 实现成品油自给自足并具备出口能力 [2] - 伊拉克政府设定165万桶/日的战略目标 计划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完全停止成品油进口 [2] - 2023至2024年建成卡尔巴拉炼油厂(11.5万桶/日) 完成巴士拉炼油厂扩建和拜吉炼油厂重建 三座炼油厂合计贡献超36.5万桶/日新增产能 [3] 进口替代与出口转变 - 汽油进口量从每日1600万升降至600万升 柴油和航空燃油实现零进口 年节省进口支出达45亿美元 [2] - 2025年第二季度成品油进口总量降至5.63万桶/日 较2023年9万桶/日下降37% 其中汽油占比超50% [3] - 石脑油出口量超18万桶/日(主要输往阿联酋) 燃料油月出口量约30万桶/日 标志着从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转变 [3] 运营效率与投资 - 2024年炼油厂产能利用率仅为62% 反映技术与运营瓶颈 [3] - 当前运营产能为118万桶/日 低于130万桶/日的设计加工能力 显示仍有产能释放空间 [3] - 政府持续投入新建炼油项目、产能扩张及设备升级以提升运营效率 [3]
印度9月俄罗斯原油进口量或增加
中国化工报· 2025-09-05 02:38
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 - 特朗普政府自8月27日起对印度产品征收50%关税以制裁其继续从俄罗斯购买原油[1] - 印度政府的应对措施备受关注[1] 印度原油进口动态 - 印度9月对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将比8月增加10%至20%[1] - 印度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直是俄罗斯原油最大进口国[1] - 印度8月日均进口150万桶俄罗斯原油与7月持平但略低于1至6月160万桶/日的平均水平[1] - 俄罗斯原油目前约占印度石油总需求的40%[1]
8月韩国石化产品出口额降18.7%
中国化工报· 2025-09-05 02:38
出口表现分化 - 韩国8月石化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18.7%至33.8亿美元[1] - 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27.1%至151亿美元[1] - 汽车出口额达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混合动力车 电动车及二手车出口全面增长[1] 整体贸易状况 - 韩国8月总出口同比增长1.3%至584亿美元[1] - 进口下降4.0%至519亿美元[1] - 贸易顺差收窄至65.1亿美元[1] 外部环境影响 - 美国对钢铁/铝制品征收50%关税导致相关出口下滑[1] - 8月7日起美国实施15%对韩商品附加关税拖累出口[1] - 制造业PMI微升至48.3 产出和新订单持续收缩[1] 行业压力因素 - 国内经济疲软叠加关税压力导致产销双降[1] - 半导体和汽车出口创新高未能提振石化产品出口增长[1]
华北首个公共型新能源电池材料保税仓库正式运营
中国化工报· 2025-09-05 02:01
项目概况 - 天津绿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北地区首个公共型新能源电池材料保税仓库于2025年8月26日取得资质并正式投入运营[1] - 保税仓库包括8类及9类危险货物仓库和一般货物仓库,主要产品为氢氧化锂、碳酸锂、正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1] - 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电池材料保税仓储、转口贸易、保税进料加工和保税来料加工等全流程服务[1] 战略意义 - 该仓库是华北地区首个公共型危险化学品保税仓库,也是国内唯一新能源电池材料专用仓库[1] - 项目填补区域空白,助力华北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告别"千里迂回采购链",以战略级保税枢纽重塑产业动脉[1] - 依托天津港枢纽优势与海关特殊监管政策,构建"政策赋能+化工园区+港口+保税业务+金融合作"一体化发展格局[2] 发展定位 - 项目成为驱动本地产业升级、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之作[2] - 保税仓库投运是激活传统化工产业布局的成功试点,实现由双到多的产业链布局[2] - 未来将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布局"涉化资源回收利用"和"化工产品市场配套"两个重要支点[2]
又一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开车成功
中国化工报· 2025-09-04 11:45
产能扩张 - 吉林石化新建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2025年8月31日投产 乙烯总产能跃升至190万吨/年 [1] - 新装置年产能包括聚合级乙烯120万吨和聚合级丙烯58.7万吨 同时副产20多种化工原料及产品 [1] 技术装备 - 装置采用国产CBL裂解技术与LECT分离技术 设备国产化率达96% 关键核心设备100%自主可控 [1] - 装置综合能耗等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占地面积11.9万平方米 [1] 投资建设 - 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总投资41.77亿元(含税) [1] - 建设周期为2022年11月桩基开工至2025年8月投产 历时约2年9个月 [1] 产业链协同 - 新装置产品将保障下游聚乙烯、丙烯腈、ABS等装置生产需求 [1]
50亿元绿氢一体化项目签约
中国化工报· 2025-09-03 09:01
项目投资规模 - 三方协议计划总投资额约50亿元人民币 分三期推进建设 [1] 产能规划 - 项目建成后制氢规模达120吨/天 年产能约4万吨 [1] - 部署60台1000Nm³/h电解槽匹配储氢设施 [1] - 建设120吨/天氢气液化系统 配套纯化及自动化控制设备 [1] 能源配套 - 地方政府协调保障1GW绿电供应 [1] - 布局20座以上综合能源站解决氢能消纳问题 [1] 物流体系 - 设立液氢运输总部 布局运输罐箱及物流车辆 [1] - 打造全国性液氢运输与集散中心 [1]
MTBE行业“反内卷”破局不易
中国化工报· 2025-09-03 03:52
产能扩张加剧行业竞争 - 北方某石化公司新建年产12万吨MTBE装置投产 [1] - 下半年国内MTBE新增产能预计达435万吨 较上半年增加6%以上 同比增加近16% [1] - 新增产能源于异丁烷脱氢装置盈利提升及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需求 具备显著成本与技术优势 [1] 落后产能出清难度大 - 当前MTBE老旧装置产能仅占总产能的21% [1] - 占老旧产能61%的"三桶油"旗下装置多已完成技改或关停搬迁 [1] - 寄希望于落后产能出清缓解内卷压力实施难度较大 [1] 需求端持续萎缩 -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50% 使用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车且多地出台配套扶持政策 [1] - 国内汽油消费量在2023年达峰后 2024年起同比持续下滑 [1] - 今年上半年汽油产量同比下跌近6% 各月消费量均呈负增长 [1] 供需矛盾突出 - 调油型MTBE消费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2]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影响持续 汽油消费量或进一步下跌 [2] - MTBE市场供过于求矛盾愈发突出 行业内卷程度持续加剧 [2] 价格大幅下跌 - 上半年MTBE均价为5527元/吨 同比跌幅近20% [2] - 价格震荡下行 偶有反弹但持续时间短幅度小 一度跌破5000元 [2] - 价格跌幅远超上游原料 导致生产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2] 企业盈利困境 - 部分MTBE工厂选择减产挺价但效果有限 [2] - 下半年供应宽松格局难改变 价格重心较上半年明显下移 [2] - 企业盈利能力依旧孱弱 行业仍将处于困境之中 [2] 行业发展出路 - 需加速开发高附加值应用 拓展高纯度MTBE在医药中间体 特种聚合物等领域的用途 [2] - 加大节能降耗改造力度 切实降低产品成本 提升市场竞争力 [2] - 反内卷关键在于率先突破技术壁垒 打开应用边界 [2]
惠云钛业营收增长利润下降
中国化工报· 2025-09-03 03:5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8.35亿元 同比增长5.18% [1] - 归母净利润509.84万元 同比下降73.17% [1] - 净利率为0.61% 较上年同期下降1.78个百分点 [1] 经营状况 - 产品市场覆盖率不断提升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亿元 同比由负转正 [1] - 在市场需求波动下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实现营收增长 [1] 成本控制 - 净利润减少主要源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上升 [1] - 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缓解成本压力 [1] - 成本控制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