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搜索文档
经济运行呈现多方面积极特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5:49
9月15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招商工业南京金陵船厂内,船舶制造加紧推进。 九月十五日,在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高冯工业园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车间,工人在装配生产发动机。 生产平稳增长。早稻小幅增产,秋粮播种面积稳中略增,长势总体正常。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5.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增势好于工业。暑期出行增多 带动下,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增速比上月加快。 内需继续扩大。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 长。服务消费潜力也在不断释放,旅游休闲、演出赛事、信息通讯等服务较为活跃。从投资看,1至8月 杨素平摄(新华社发) 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1%,明显快于全部投资,为制造业升级发展提 供有力支撑。 外贸外储增加。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出口和进口均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机电产品 出口增长较快,1至8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2%。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比上月增加299 亿美元,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运行总体稳定。从指标变化看,前8个月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 ...
买卖什么? 如何更有活力? 碳市场2.0,中国这样布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3:35
全国碳市场发展时间表与路线图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碳市场进入2.0时代 [1] 碳市场机制与结构 - 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构成,强制碳市场于2021年启动,自愿碳市场于2024年启动,两者独立运行且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 [2] - 强制碳市场覆盖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减排责任,自愿碳市场激励社会自主减排,企业可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或购买配额填补缺口 [2] 碳市场规模与交易数据 - 强制碳市场2024年纳入超2000家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截至2024年8月22日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成交额达474.1亿元 [3] - 自愿碳市场2023年以来出台造林碳汇和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截至2024年8月22日累计成交CCER 249万吨,成交额达2.1亿元 [3] 行业覆盖与扩展 - 强制碳市场初始覆盖发电行业,2024年新增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有效管控 [3] - 河北作为工业大省有400余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企业通过节能改造和出售碳配额获得收益,例如石家庄良村热电2024年供电煤耗较2020年降低5.5克/千瓦时,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0300吨,通过出售多余碳配额获得收益7700余万元 [4] 强制碳市场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强制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强制碳市场 [6] - 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6] 自愿碳市场发展目标 - 到2027年自愿碳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自愿碳市场 [6] - 自愿碳市场引导绿色低碳投资,支持减排效果明显但经济可行性较弱的技术和项目发展,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碳减排行动 [6] 试点市场与全国市场协调 - 加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7] - 试点碳市场继续发挥政策试验田功能,在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市场调控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和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探索经验 [7] 碳金融创新与工具 - 碳资产可进行质押和回购,碳质押是企业将CEA或CCER等碳资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碳回购是配额持有者出售碳资产并约定未来回购以获得短期资金融通 [9] - 建立完善碳质押和碳回购政策制度,拓展重点排放单位融资渠道,盘活碳资产,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节能减碳积极性和主动性 [9] 碳保险与创新应用 - 林业碳汇成为保险标的,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评估林地碳汇增加和损失情况,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以碳汇损失计量为补偿依据,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森林固碳量损失进行赔偿 [10][11] - 安徽太平洋财险岳西支公司为安徽康馨祥农业科技集团签发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单,创新碳保险应用模式 [11] 碳定价机制与市场活力 - 到2030年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碳价格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全社会绿色技术投资 [12]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自愿碳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12] - 交易主体拓展有利于改善交易结构,形成连续价格信号,激活市场流动性和有效性,当前强制碳市场以控排企业为主,呈现履约驱动和潮汐交易特征 [12]
穗港澳探索影视产业共赢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2:32
新华社广州9月15日电(记者邓瑞璇)第三届穗港澳影视产业对接活动15日在广州举办,旨在积极探索 穗港澳三地影视产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视听产业集群高质量 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大视听发展格局。 活动上进行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州)影视拍摄工作站、广东省影视产业服务平台、影视企业入 驻等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推介了影视资源。近50家影视机构代表带来《明日乐园》《食南之徒》《造城 者》《燕食记》等一批影视项目。 活动上还成立了广东省影视产业服务平台,该平台由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州)牵头创建,将整合 影视创作资源与文化贸易服务能力,打造"创作赋能+贸易服务+国际合作"的一体化服务。 活动还发布了《广州市促进电视和网络剧片创作生产实施办法》。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 绍,广州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核心引擎作用,着眼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和衍生产业 全链条,协同港澳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视听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活动由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宣传文化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香港特区 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及广东省 ...
公布《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中国籍雇员管理条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2:13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中国籍雇员管 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三是规范雇用活动。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通过外交部建立的中国籍雇员人力资源平台雇用中国籍雇 员,与外事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外事服务机构与中国籍雇员签订劳动合同。服务协议和劳动合同中 应当有中国籍雇员权益保障相关内容。 四是明确履职要求。中国籍雇员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 益的行为,不得以外交代表、领事官员身份开展活动。 一是明确总体要求。中国政府依法为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雇用中国籍雇员提供便利。外国驻华外交领 事机构应当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保障中国籍雇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明确管理职责。外交部负责指导、协调全国的中国籍雇员管理工作。外交部委托的单位和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外国驻华外交代表机构和本行政区域内外国驻华领事机构的 中国籍雇员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条例》旨在便利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执行职务,维护中国籍雇员的合法权益。《条例》共12条,主 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
八月份宏观政策协同发力,转型升级持续——经济运行呈现多方面积极特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1:51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最新数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2%,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货物进出口总额38744亿元……从多项主要指标看,8月份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国民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运行总体稳定。从指标变化看,前8个月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增速与1至7月份基本相当,经济增长"稳"没有改 变。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就业"稳"没有改变。8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 涨0.9%,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价格"稳"也没有改变。 转型升级持续,创新引领作用突出。8月份,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增加值分 别增长17.7%、13.1%,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增长23.5%。8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 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2.1%和7.4%。 政策作用持续显现 今年以来,中国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 设。政策效果如何? 付凌晖说,从8月份数据来看,各项政策对于扩内需、优供 ...
冰箱贴为中国博物馆添新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1:46
很多前往中国首都观光的游客似乎都愿意打开钱包,购买一些价格较贵的纪念品冰箱贴。在北京古代建 筑博物馆,一套名为"天宫藻井"的五层冰箱贴尤其受游客欢迎,售价为168元人民币/个。五层图案既可 以分开摆放,也可以堆叠在一起,展现馆藏明代木质文物"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的精妙结构。一名购买 天宫藻井冰箱贴的顾客在收银台前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盒子,"这太酷了!" 在中国,与所在城市和旅游景点有关的冰箱贴已经成为各地礼品店的主要产品。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 示,2024年包括博物馆冰箱贴在内的中国文旅IP商业化市场规模达到43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约为 15.5%。随着中国居民出游意愿增加以及文旅IP持续商业化拓展,该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6972 亿元。 不少冰箱贴还具备特殊功能。例如,天坛公园文创店销售的一款冰箱贴含有充满闪光物质的液体,可以 产生类似雪花球的效果。其他款式的冰箱贴配备LED灯,不仅能发光,甚至还能通过与智能手机相连来 呈现增强现实内容。尽管中国日用品价格竞争加剧,但"情绪消费"趋势正在蓬勃发展。 冰箱贴为中国博物馆添新彩 观众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排队购买冰箱贴。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家电网® ...
绿色琼中捧起“金钵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1:41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 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4.24万亩 总产值3.74亿元 [2] - 林下种植面积16.64万亩 林下养殖面积4.17万亩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3.43万亩 [4] - 计划到2030年林下经济面积扩大至54.27万亩 年产值目标13.31亿元 [6] 核心产业模式 - 构建"林+药""林+菌""林+果""林+旅游"等"1+N"复合型产业体系 [4] - 林药种植面积14.82万亩(占林下种植89%) 产值约1.7亿元 [5] - 重点发展林药(益智/草豆蔻)林草(粽叶)林果(人参果/凤梨)林菌(菌菇)林畜(五角猪)林禽(鸡)林蜂(中华蜜蜂)六大方向 [6] 具体项目案例 - 红毛镇天然林下益智种植8000亩 每亩增收约1000元 [5] - 黎母山镇粽叶合作社采用林草复合模式种植5365亩 年产值1040万元 [5] - 握岱村创新林下覆膜技术种植虎奶菇 3个月收获周期 [8] 产业支撑体系 - 2016-2021年发放益智种植补助656.9万元 惠及1588户农户 [3] - 2024年发布南药黎药产业发展规划及保护条例强化政策支持 [5] - 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引进40个优质项目 发展益智酒/虎奶菇干菇等精深加工产品 [9] 品牌与创新建设 - 注册"黎汉子"粽叶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 [5] - 打造"琼中好味"区域公用品牌 提升五脚猪/蜂蜜等产品知名度 [9] - 科技机构研发食用菌栽种技术 开展覆膜种植培训提升成活率 [8]
生态好不好?鸟儿来说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1:41
在水库边碰到起床更早的一个朋友。 "我也是被窗外的鸟鸣声叫醒的。" 见到我那一刻,朋友兴奋地对我说:"这里不仅空气清新利于睡眠,而且鸟儿也很多,一大早就有喜鹊 在窗外喳喳叫,刚才在水库边还看到了野水鸭、麻雀、鹰隼等,数都数不过来。" 当天上午,我们要去龙门口山顶处的龙门文化馆参加"绿水青山看房山"生态文化系列活动。 乘电动摆渡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直达山顶龙门文化馆门口。置身"松柏盖顶、花红柳绿"的生态山 巅,呼吸着繁茂绿树红花散发出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 "生态好不好?鸟儿来说话。" 这句在北京房山听到的话,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好奇心。 我住在房山龙门口生态园,新的一天是从鸟儿婉转的鸣叫声中开始的。 经过一夜在负氧离子滋润下的安睡,我早晨5时就起床走到户外,生态园里,苹果散发着幽香,连空气 都带着丝丝甜味。 沿着湖边的林荫道散步,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锦鲤在水草间自由游弋。在垂钓区,三五老者在岸 边静坐,浮漂随微风扬波轻晃,波浪随风拍打岸堤发出的声响与树林里鸟雀的啁啾构成天然交响乐曲。 从《大鸨的"麦田守望"》里,我看到房山南部的窦店镇,千亩麦田与农田生态廊道交织。国家一级重点 保护动物大鸨飞来房山 ...
中国每天超2亿人次绿色出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0:30
(责编:刘橦洁、马昌)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琴城镇一处停车场内,新能源公交车 在充电。 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记者韩鑫)记者从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 出行宣传周活动上获悉,目前,全国每天有超2亿人次选择绿色方式出行。其中,每天有1亿人次乘坐轨 道交通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2400万人次选择共享单车骑行,"优选公交、绿色出行"逐渐 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国拥有城市公共汽 电车65.8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4.4万辆、占比82.7%,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城 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绿色出行比例 超过70%的城市数量、城市公交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等"十四五"规划指标已超额完成。 ...
铭记血与火浇铸的跨国情谊(烽火记忆·时代回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22:49
埃德加·斯诺的红军八角帽。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美国旧金山广播时使用的继电器。本报记者 邹雅婷摄 展厅里的雕塑《国际友人在延安》。本报记者 邹雅婷摄 美国黑人歌星保罗·罗伯逊灌制的唱片《起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埃德加·斯诺的红军八角帽、"飞虎队"飞行员穿过的军服、白求恩的《自画像》……近日,由国家文物 局、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国博开幕。 展览分为"报道·发声""军事·战斗""救护·医疗""援助·捐赠"4个单元,通过300余件(套)实物和400余张 照片,生动展示抗日战争中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国际情谊和全世界正义力量共同铸就的精神丰碑。在今 年丰富的抗战主题展览中,该展览提供了用"他人之眼"看中国的一个视角,很多展品和图片为首次展 出。 铁肩妙笔,传递正义之声 展览中第一件文物是埃德加·斯诺的皮质旅行箱,讲述着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1928年,美国记者斯诺 带着这只旅行箱来到中国。1936年,他在宋庆龄的帮助下访问陕北,采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 采访中共领导人的西方记者,并于1937年写成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