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保障

搜索文档
英媒:英国犹太裔议员入境以色列被拒
环球时报· 2025-09-22 22:57
以色列政府拒绝英国议员入境并非首次,早在今年4月,我的两位同事就遭遇了同样的情况。我并非要 为他们当时被拒入境的遭遇辩护,但我想强调的是,此次我作为议员再次被拒绝,意味着事情的性质已 经发生了变化。 这些事件意味着以色列政府在自我孤立的道路上已经渐行渐远。非常沉痛地说,如今的以色列,与1948 年建国时秉持的包容、多元、开放和民主原则的以色列已经相去甚远,仿佛两个国家。 英国《卫报》 9 月 20 日文章,原题:我是英国议员、医生,也是犹太人,但我无法进入以色列 当以色列海关以 "公共安全"为由拒绝我入境时,我不禁陷入沉思,这个国家已经偏离原本的轨道很远 了。 本周早些时候,我作为阿拉伯-英国理解委员会组织成员被以色列拒绝入境。该非政府组织是英国议会 中致力于中东事务最活跃、也是最受尊重的机构之一,它始终倡导和平解决冲突、人权保障支持公民权 利社会的发展。 此次我与同为议员的西蒙·奥弗(同我一样具有医生职业背景)一同出访,我们的核心目的是实地了解 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人的医疗保健状况。但遗憾的是,我们最终甚至没能踏上以色列的土地,更不 要说前往巴勒斯坦被占领地区的任何一家医院了。 我被允许看到的"风景",只 ...
AI等技术对反恐带来新挑战,多国嘉宾呼吁加强情报协作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1:11
南都讯 记者蒋小天 发自连云港 9月16日-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在江苏省 连云港市举办。在国际反恐合作分论坛上,多位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强调当前反恐斗争面临的新挑战,中 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陈智敏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世界情势,以AI、量子计算、大数据 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也为恐怖活动提供技术工具,成为当前全球安全治理和反恐斗争亟待解决的难题。 多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均强调,面对反恐新形势,国家和地区之间应利用双边或者多边机制携手加强情 报共享。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副秘书长李大吴认为,这将有助于各国执法部门及时准 确获取信息,提前了解恐怖活动的动态,制定预防性、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有效的技术投入和密切的国际合作,是与会嘉宾认为应对当前恐怖主义的有效手段,在打击恐怖主义和 开展反恐行动时,人权保障亦是反复讨论的重要议题。斯里兰卡警察总监普里扬萨·维拉苏里亚表示, 斯里兰卡深受恐怖主义的侵扰,但在反恐的同时亦重视保障基本人权。 当前,全球一个日益清晰的共识是,贫困、社会不平等、复杂的国际形势均可能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 壤。张立勋称,各国应重视统筹安全和发展,携手加强合 ...
澳门特区政府坚决反对欧盟干涉特区内部事务
人民日报· 2025-08-03 04:53
澳门特区对欧盟言论的回应 - 澳门特区政府对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言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1] - 澳门特区警方和司法当局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依法严格处理 涉案嫌犯的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1] - 澳门特区自回归以来人权保障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 澳门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实施 - 2009年制定及2023年修改的《维护国家安全法》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澳门特区繁荣稳定 [1] - 澳门特区居民的基本权利 包括选举权利及言论自由的权利 受到《澳门基本法》及相关法律保障 [1] - 特区行政、立法及司法机关全力维护居民权利 [1] 澳门特区对内部事务的立场 - 澳门特区执行《维护国家安全法》纯属中国及其特别行政区内部事务 [1] - 任何外国或境外机构无权干涉澳门特区事务 [1] - 澳门特区将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确保"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1]
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为人权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3-28 21:20
文章核心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温暖,未来将继续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1][8] 各部分总结 经济发展夯实人权保障的物质基础 -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西藏消除绝对贫困,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951年地区生产总值仅1.29亿元,2024年突破2700亿元,改善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1] -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交通上青藏、拉林铁路通车,高等级公路网形成,民航发展,旅客年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通信实现行政村通光纤、4G网络;能源形成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体系,主电网覆盖县城和主要乡镇,便利了群众生活并保障社会事业发展 [2] -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打造精品线路和产品,特色农牧业培育龙头企业,文化产业推动融合发展;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64.8万人,保障了群众工作权 [3] 社会进步营造人权保障的良性生态 -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西藏率先实行15年公费教育和“三包”政策,形成完整教育体系,援藏省市选派2000余名教育人才支援21所中小学,保障受教育权 [4] -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服务能力,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68.17岁提高到2020年的72.19岁,保障健康权 [4]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形成覆盖城乡、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关注寺庙僧尼保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及社会救助体系 [5][6] 文化繁荣筑牢人权保障的精神根基 - 文化传承保护成效显著,国家投入资金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传统节庆活动传承发展,现代教育为文化注入活力 [7] -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建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推进数字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7] - 民族文化载体代代守护,依法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权利,藏语文与汉语文并行使用,推行双语教育,建立藏语文教学体系,拥有多种藏语媒体平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