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ss

搜索文档
技术赋能,共筑网络安全防线——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侧记
人民日报· 2025-09-23 08:52
戴上VR眼镜,仿佛身体腾空飞行,海拔、测温数据等出现在视野中,观众体验到南方电网无人机智慧 巡检守护电网线路的全流程; 老人接到诈骗电话,依靠中国移动"中移羲和卫士"全场景反诈服务,子女同步收到防诈风险提示,还能 隔空"一键挂断"…… 9月15日至18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网络安全博览会暨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国际推介会 在云南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集中展示网络安全技术、产业、人才、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成 果。 新技术赋能,网络安全从被动防御转向智能感知、主动守护。 一架无人机刚刚起飞,大屏上就弹出预警信息。在中国电信展区,企业自主研发的"云猎"无人机智能侦 测反制系统,融合AI算法模型、云端协同等新技术,可实现对无人机侦测、定位、识别、反制全流程 管控,协助相关部门拦截打击"黑飞""乱飞"等行为,帮助塑造安全有序的低空飞行环境。 近年来,AI大模型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如何守护信息安全?在奇安信展区"大模型攻击互动演示"屏幕 上,一段段对话不停向上滚动。 "我们正在演示如何通过改变输入的提示词攻击大模型漏洞,获得相关信息甚至权限。"该公司工作人员 介绍,公司打造多个基于AI的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 ...
技术赋能,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人民日报· 2025-09-22 04:30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 - 网络安全技术从被动防御转向智能感知和主动守护 [2] - 新技术融合AI算法模型和云端协同实现全流程管控 [2] - 基于AI的安全产品以人机协同方式测试大模型安全性 [2] 企业创新产品展示 - 中国电信自主研发云猎无人机智能侦测反制系统 可侦测定位识别反制无人机 [2] - 奇安信打造多个基于AI的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 守护AI大模型安全 [2] - 蚂蚁集团发布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 融合无感核身技术构建安全认证屏障 [3] 互动体验与应用场景 - 腾讯展区设置识破AI伪装互动挑战 朱雀AI检测助手可辨别AI生成图片 [3] - 昆明城市展区AI政务助手春晓深度融合方言交互与智慧警务 [3] - 中国移动中移羲和卫士提供全场景反诈服务 可实现一键挂断和风险提示 [1]
技术赋能,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侧记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00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 - 网络安全技术从被动防御转向智能感知和主动守护 [3] - 中国电信自主研发云猎无人机智能侦测反制系统 融合AI算法模型和云端协同技术 实现无人机侦测 定位 识别 反制全流程管控 [3] - 奇安信开发基于AI的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 通过人机协同方式测试大模型安全性 演示通过提示词攻击漏洞获取信息或权限 [3] 创新产品与应用展示 - 蚂蚁集团发布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 融合声纹 虹膜 指纹等无感核身技术 构建安全认证屏障确保本人操作 [4] - gPass框架基于用户时间与场景需求自动调度多智能体间即时安全消息交互 提升智能眼镜体验连贯性 [4] - 腾讯展示朱雀AI检测助手 观众可挑战识破AI伪装辨别图片是否由AI生成 [4] 行业应用与互动体验 - 南方电网展示无人机智慧巡检 通过VR体验腾空飞行视角 呈现海拔和测温数据 演示守护电网线路全流程 [2] - 中国移动推出中移羲和卫士全场景反诈服务 提供防诈风险提示和一键挂断功能 保护老年人免受电话诈骗 [2] - 昆明城市展区部署AI政务助手春晓 深度融合方言交互与智慧警务 实现对话问答功能 [4]
市场策略报告:全球人工智能算力基建持续放量,AI向端侧、能源延伸-20250917
首创证券· 2025-09-17 11:16
核心观点 - 全球人工智能算力基建持续放量 AI向端侧和能源领域延伸 重点关注AI产业链国产化进展及端侧智能落地 [1][3] - 2025年8月中国CPI和PPI数据部分边际改善 核心CPI同比上涨0.9% 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 PPI同比下降2.9% 降幅环比收窄0.7个百分点 反映反内卷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 [10] - 2025年8月美国PPI环比下降0.1% 为美联储降息提供支撑 [11]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方案目标2027年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 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3] 宏观经济数据 - 2025年8月中国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55亿元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456亿元 同比多增324亿元 [10] - 2025年8月末中国M1余额同比增长6% M2余额同比增长8.8% 非银存款新增1.2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 反映居民存款搬家持续 [10] - 2025年8月美国CPI同比增长2.9% 环比增长0.4% 核心CPI同比增长3.1% 环比增长0.3% [11] AI算力基建与产业发展 - 甲骨文2026财年第一季度总收入149.26亿美元 同比增长12.17% 云收入71.86亿美元 同比增长27.8% 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 同比激增359% [3][12] - OpenAI和英伟达承诺为英国数据中心项目提供数十亿美元资金支持 [3][12] - 阿里云推出Qwen3-Next基础模型架构并开源Qwen3-Next-80B-A3B系列模型 腾讯混元开源生图模型混元图像2.1 [3][12] - 蚂蚁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 [3][12] - 高通与谷歌扩展合作 基于Gemini模型和骁龙数字底盘开发汽车AI智能体 [3][12] - 阿里云投资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 哈啰首款Robotaxi自研车正式发布 [3][12] 能源与AI融合政策 - 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发布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要求加快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13]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固态电池等技术路线进一步丰富 [13]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本周下跌1.07% [8][15] - 2025年初至今北证50指数上涨54.26% 低于万得微盘股指数58.66% 高于创业板指数41.04%和科创50指数35.3% [17] - 北交所美容护理和石油石化行业本周领涨 涨幅分别为3.16%和2.72% 轻工制造和纺织服饰跌幅分别为7.13%和6.8% [22] - 驰诚股份和曙光数创本周涨幅居前 分别为23.44%和18.81% [23] - 北证50本周成交额1597亿元 较上周1799亿元减少 成交占比下降至1.37% [25] - 北证50市盈率中位数66倍 高于万得全A的30倍 [28]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光伏锂电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反内卷进程及需求边际变化 [13][14] - 关注AI产业链包括芯片服务器液冷电源及下游应用 重点关注国产AI算力性能能效比进展和端侧智能具身智能技术演进 [13][14]
江浙沪AI凭什么这么强?
AI研究所· 2025-09-16 10:32
9 月的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外滩大会的展台前人潮涌动。 智谱AI带来其最新的智谱GLM-4.5大模型,这在行业内尚属首次。该大模型创新性地在一个模型中 集成了推理、编码和智能体能力,以此来满足智能体应用的复杂需求。 在展示现场,参观者可以通过输入提示词,亲身体验到仅需一句话就能生成具备搜索功能的搜索引 擎、能发弹幕的 B 站、能发博的微博等应用,真切地感受到大模型与智能体之间无缝衔接的魅力。 阿里展示旗下多款大模型产品,其中阿里通义点金、蚂蚁百灵大模型等备受关注。 阿里通义点金在金融领域大放异彩,助力企业迅速打造专业AI应用。它借助知识蒸馏、负样本强化 学习等前沿技术,巧妙化解复杂金融情境下的高昂模型成本难题,大幅削减企业部署门槛,推动金融 智能化进程。 图源"蚂蚁集团" 图源"上观新闻" 从智谱 AI 展台的演示来看, GLM-4.5 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 " 模型与场景脱节 " 的困局。 蚂蚁集团的创新成果同样格外引人注目。 在 9 月 12 日的大会上,其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 ——gPass ,该技术具备 " 安全、交互、连接 " 三大核心能力,为用户打造自然无感的服务体验,推动 AI ...
数字生活的原生入口:蚂蚁集团发布AI眼镜全新技术框架gPass
机器之心· 2025-09-15 12:19
AI眼镜行业发展趋势 - AI眼镜将成为AI原生入口 彻底重构数字生活服务模式[4] - 服务形态从平面感知走向空间认知 数字信息与物理环境深度融合[4] - 交互方式从线性指令走向感官交互 基于多模态交互实现更自然高效的沟通[4] - 体验模式从垂直场景走向生活服务 通过环境感知提供个性化主动式服务[4] 行业当前挑战 - 端到端软硬件能力碎片化 基础设施薄弱且缺乏统一标准[6] - 原生应用严重缺乏 难以满足多元化场景需求[7] - 移动互联网服务向智能化服务升级难度大 延缓技术普及速度[7] gPass技术框架核心能力 - 基于生物核身实现可信身份流转 建立设备与用户唯一可信绑定关系[10] - 构建硬件可信根的端到端安全通信连接 打造全链路跨多端软硬结合可信方案[10] - 在手机端和眼镜端建立可信隐私沙盒体系 保障数据传输机密性和完整性[10] gPass交互技术创新 - 提供视频图像声音多模态理解技术 声纹作为核心验证因子[11] - 首次实现智能眼镜端支付功能 通过持续语音交互完成无感核验[11] - 研发跨Android与RTOS渲染解决方案 弥补基础设施不足[11] - 探索手势识别技术 实现跨端精准同步的消息推送[11] gPass连接生态构建 - 实现多端互联 顺畅连接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12] - 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原生交互 无缝融入AI能力[12] - 接入蚂蚁生态海量智能体 覆盖支付/出行/文旅/金融/医疗等高频场景[12] 应用落地与行业合作 - 已应用于rokid/小米/夸克/雷鸟等眼镜品牌 实现"看一下支付"功能[15] - 在医疗健康场景提供健康咨询/AI问诊/就诊提醒/药品解读等服务[15] - 通过与全产业链伙伴协作 推动AI眼镜从单一工具到完整生态的质变[15]
2025国家网络安全周在昆明开幕 蚂蚁集团gPass等多款安全可信AI技术亮相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9:52
公司技术展示 - 公司以安全可信让AI用得放心为主题参与网安周活动 展示AI安全 数据保护 网络安全和智能风控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实践 [1] - 公司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首次亮相 展示以人为本智能交互基础设施上的安全技术突破 [1] - 公司集中展示多项前沿安全技术与系统级解决方案 包括智能体安全 大模型安全 深度伪造防御及数据与隐私安全 [3] gPass技术框架 - gPass以安全 交互 连接三大核心能力为支撑 为AI眼镜与智能体之间搭建可信即时无缝的信息桥梁 [1] - 在安全方面借助可信身份流通 端到端加密 设备认证等技术确保设备是本人 构建信息传输安全屏障 [2] - 在交互方面融合声纹 虹膜 指纹等无感核身技术实现本人操作的流畅安全认证 [2] - 在连接方面基于用户时间与场景需求自动调度多智能体间即时安全的消息交互 提升体验连贯性 [2] - 已完成与Rokid 小米 夸克 雷鸟等品牌眼镜合作 在看一下支付场景中率先落地 [2] - 未来计划扩展至医疗 文旅 出行等更多生活场景 提供无感可信全程伴随的智能服务 [2] 行业背景 - AI眼镜行业处于发展初期 存在生态碎片化 应用场景有限 跨端协同能力弱等挑战 [1] - 硬件算力 系统分裂以及开发门槛高等因素制约从功能机向智能体的演进 [1] 智能体安全技术 - IIFAA工作组推出的ASL保障各个智能体协作中在权限 数据 隐私等方面的安全 [3] - 为Agent互连提供安全可信的协作保障 [3] 大模型安全技术 - 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蚁天鉴新增智能体安全扫描 MCP安全检测功能 [3] - 形成包含AIGC滥用检测 证照伪造检测 智能体零信任防御在内的完整技术链条 [3] - 构建覆盖生成预防 内容检测 行为调控为一体的可信AI治理体系 [4] 深度伪造防御技术 - ZOLOZ Deeper依托端云一体生物识别与动态攻防测演应对伪造人脸 语音合成等安全威胁 [3] 数据与隐私安全技术 - 密态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全栈自研密态计算技术体系 [3] - 为数据融合利用加工提供高性能 低成本和全链路安全的密态化保障 [3] - 覆盖数据融合 研发和产品交付等关键环节 支撑企业 行业及城市等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3] 风控能力 - 通过多模态感知与大小模型协同精准识别假章假证 合成语音等造假行为 [4] - 虚假证件识别准确率达98% 语音伪造检测覆盖50余种合成方式 [4] - 2024年以来已联合司法机关查处12家非法金融中介 涉案人员超过200人 [4] 公司战略 - 安全科技是公司的立身之本和发展基石 [4] - 将持续强化AI安全可信能力 通过金融级网络安全防护 负责任的隐私保护与全生命周期AI治理 [4] - 致力于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科技底座 [4] 技术认可 - 安全科技在业务安全 AI安全 内容安全等方向的研发和应用屡获奖项 [5] - 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
2025国家网络安全周在昆明开幕,蚂蚁集团gPass等多款安全可信AI技术亮相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9:03
公司技术展示 - 蚂蚁集团以安全可信AI为主题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展示AI安全 数据保护 网络安全和智能风控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实践[1] - 公司首次亮相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 聚焦构建以人为本的智能交互基础设施安全技术突破[1] - 公司集中展示多项前沿安全技术与系统级解决方案 包括智能体安全 大模型安全 深度伪造防御及数据隐私安全等领域[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AI眼镜行业处于发展初期 存在生态碎片化 应用场景有限 跨端协同能力弱等挑战[1] - 硬件算力 系统分裂和开发门槛高制约行业从功能机向智能体演进[1] gPass技术框架 - gPass以安全 交互 连接三大核心能力为支撑 为AI眼镜与智能体搭建可信即时无缝的信息桥梁[1] - 安全方面借助可信身份流通 端到端加密和设备认证技术确保设备是本人 构建信息传输安全屏障[2] - 交互方面融合声纹 虹膜 指纹等无感核身技术实现本人操作的流畅安全认证[2] - 连接方面基于用户时间与场景需求自动调度多智能体间即时安全的消息交互[2] - 已完成与Rokid 小米 夸克 雷鸟等品牌眼镜合作 在看了一下支付场景中率先落地[2] - 未来计划扩展至医疗 文旅 出行等更多生活场景[2] 安全技术体系 - IIFAA工作组推出ASL保障智能体协作中权限 数据和隐私安全 为Agent互连提供安全可信协作保障[3] - 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蚁天鉴新增智能体安全扫描和MCP安全检测功能 形成AIGC滥用检测 证照伪造检测和智能体零信任防御等技术链条[3] - ZOLOZ Deeper依托端云一体生物识别与动态攻防测演应对伪造人脸和语音合成等安全威胁[3] - 密态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全栈自研密态计算技术体系 为数据融合利用加工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全链路安全密态化保障[3] 风控能力 - 蚂蚁消金通过多模态感知与大小模型协同精准识别假章假证和合成语音等造假行为[4] - 虚假证件识别准确率达98% 语音伪造检测覆盖50余种合成方式[4] - 2024年以来联合司法机关查处12家非法金融中介 涉案人员超过200人[4] AI治理体系 - 公司依托蚁天鉴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构建生成预防 内容检测和行为调控为一体的可信AI治理体系[4] - 致力于确保AI真实性 可靠性及智能体行为安全可控[4] 公司战略与荣誉 - 安全科技是公司立身之本和发展基石 将持续强化AI安全可信能力[4] - 通过金融级网络安全防护 负责任隐私保护与全生命周期AI治理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安全可靠科技底座[4] - 安全科技在业务安全 AI安全和内容安全等方向研发应用屡获奖项 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5]
全球出货量剑指1500万!智能眼镜将成新一代服务入口
财联社· 2025-09-14 03:33
行业前景与市场预测 - 智能眼镜作为新型AI终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正处于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落地的关键阶段[5]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500万副 其中中国市场约150万副[4][13] - AI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终端入口 连接手机 汽车 家居的超级终端[10][11] 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 - 行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硬件轻量化 算力功耗平衡 内容生态匮乏[4][9] - 技术发展需实现从硬件堆叠到轻盈时尚形态 从单一功能到沉浸式场景体验 从碎片化AI到原生AI及智能体生态的转变[9] - 未来AI将采用端侧与云端混合架构 实现多终端一致性体验[13] 上海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上海已形成智能眼镜完整产业链布局:鲲游光波导 恒玄主控芯片 展锐芯片 舜宇光学临港项目 龙旗科技 华勤代工 魅族 阿里 玩出梦想等整机厂商[5][6] - 上海将强化政策引导 专项资金支持研发攻关 技术改造 智能工厂建设[7] - 推进核心技术创新 提升端侧芯片AI处理能力 研发轻量化大视场角全彩光波导显示技术[7] 企业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歌尔研发超薄碳纤维材料替代传统材料 减重30% 最薄0.2mm 形变量从3.5mm降至0.5mm[12] - 歌尔开发超轻镁合金材料 强度提升58% 推出最小钛合金铰链体积仅0.3cc 重量0.8g[12] - 恒玄科技ES2800系列6纳米芯片出货量达几千万颗 年底推出BES6000系列 下一步推进4纳米制程[4][13] - 蚂蚁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 已应用于rokid 小米 夸克 雷鸟等品牌[9] 生态建设与行业协作 - 蚂蚁集团gPass技术框架致力于实现AI眼镜与智能体间安全可信即时信息交互 构建安全AI数字服务生态[9] - 行业需要确保不同终端 智能体间可信互联 数据安全流转 服务无缝衔接[11] - 支持搭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多层次人才服务促进产业创新活力[8]
下一代“AI原生入口”之争,蚂蚁加码智能眼镜
第一财经· 2025-09-12 09:41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2025年被视作AI眼镜元年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眼镜销量达49.4万台 同比增长116.1% [1] - 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个人移动入口 行业正围绕AI眼镜构建服务生态 [1][4] - 当前热潮缺乏爆发式消费需求 需完成从技术产品到日常工具的转型 [4] 蚂蚁集团战略布局 - 发布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 集成可信身份流通与无感核身技术 [1] - 技术框架支持智能眼镜识别使用者身份 提升人机交互安全与效率 [1] - 与雷鸟创新合作推出"看一下支付"功能 实现注视确认即完成支付的交互体验 [3] - 未来将在文旅 出行 医疗等场景与智能眼镜厂商展开深度合作 [4] 技术架构与生态建设 - gPass技术对准AI眼镜与智能体间安全可信的即时信息交互需求 [1] - 方案整合设备认证 声纹 虹膜 指纹等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 [1] - 生态构建需要硬件厂商 芯片商 ODM厂商共同参与 [4] - 交互范式重构是核心 需解决设备佩戴舒适度与场景适用性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