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原生入口

搜索文档
数字生活的原生入口:蚂蚁集团发布AI眼镜全新技术框架gPass
机器之心· 2025-09-15 12:19
AI眼镜行业发展趋势 - AI眼镜将成为AI原生入口 彻底重构数字生活服务模式[4] - 服务形态从平面感知走向空间认知 数字信息与物理环境深度融合[4] - 交互方式从线性指令走向感官交互 基于多模态交互实现更自然高效的沟通[4] - 体验模式从垂直场景走向生活服务 通过环境感知提供个性化主动式服务[4] 行业当前挑战 - 端到端软硬件能力碎片化 基础设施薄弱且缺乏统一标准[6] - 原生应用严重缺乏 难以满足多元化场景需求[7] - 移动互联网服务向智能化服务升级难度大 延缓技术普及速度[7] gPass技术框架核心能力 - 基于生物核身实现可信身份流转 建立设备与用户唯一可信绑定关系[10] - 构建硬件可信根的端到端安全通信连接 打造全链路跨多端软硬结合可信方案[10] - 在手机端和眼镜端建立可信隐私沙盒体系 保障数据传输机密性和完整性[10] gPass交互技术创新 - 提供视频图像声音多模态理解技术 声纹作为核心验证因子[11] - 首次实现智能眼镜端支付功能 通过持续语音交互完成无感核验[11] - 研发跨Android与RTOS渲染解决方案 弥补基础设施不足[11] - 探索手势识别技术 实现跨端精准同步的消息推送[11] gPass连接生态构建 - 实现多端互联 顺畅连接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12] - 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原生交互 无缝融入AI能力[12] - 接入蚂蚁生态海量智能体 覆盖支付/出行/文旅/金融/医疗等高频场景[12] 应用落地与行业合作 - 已应用于rokid/小米/夸克/雷鸟等眼镜品牌 实现"看一下支付"功能[15] - 在医疗健康场景提供健康咨询/AI问诊/就诊提醒/药品解读等服务[15] - 通过与全产业链伙伴协作 推动AI眼镜从单一工具到完整生态的质变[15]
下一代“AI原生入口”之争 蚂蚁加码智能眼镜
第一财经· 2025-09-12 09:53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智能眼镜市场快速增长 2025年被视为AI眼镜元年 中国市场一季度销量达49.4万台 同比增长116.1% [1] - 智能眼镜被行业视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个人移动入口 但需完成从技术产品到日常工具的转型 [1][2] - 行业面临构建服务生态的挑战 需解决交互范式重构与消费需求爆发问题 [1][2] 技术框架与产品特性 - 蚂蚁集团发布gPass技术框架 集成可信身份认证与无感核身技术(声纹/虹膜/指纹) 提升人机交互安全与效率 [1] - 支付宝与雷鸟创新推出"看一下支付"方案 实现注视确认即完成支付 无需手机介入 [2] - 技术方案基于蚂蚁与眼镜厂商/芯片/ODM厂商的跨领域合作 涵盖支付/医疗/文旅/出行等多场景 [2] 战略布局与生态建设 - 蚂蚁集团通过gPass技术为支付/医疗等业务在智能眼镜端提前卡位 投入生态构建 [1] - 智能眼镜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 外观佩戴舒适性/生活场景渗透率/智能体生态完整性 [2] - 行业参与者将智能眼镜定位为可随身佩戴的服务入口 但对其发展保持审慎乐观态度 [2]
下一代“AI原生入口”之争,蚂蚁加码智能眼镜
第一财经· 2025-09-12 09:41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2025年被视作AI眼镜元年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眼镜销量达49.4万台 同比增长116.1% [1] - 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个人移动入口 行业正围绕AI眼镜构建服务生态 [1][4] - 当前热潮缺乏爆发式消费需求 需完成从技术产品到日常工具的转型 [4] 蚂蚁集团战略布局 - 发布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 集成可信身份流通与无感核身技术 [1] - 技术框架支持智能眼镜识别使用者身份 提升人机交互安全与效率 [1] - 与雷鸟创新合作推出"看一下支付"功能 实现注视确认即完成支付的交互体验 [3] - 未来将在文旅 出行 医疗等场景与智能眼镜厂商展开深度合作 [4] 技术架构与生态建设 - gPass技术对准AI眼镜与智能体间安全可信的即时信息交互需求 [1] - 方案整合设备认证 声纹 虹膜 指纹等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 [1] - 生态构建需要硬件厂商 芯片商 ODM厂商共同参与 [4] - 交互范式重构是核心 需解决设备佩戴舒适度与场景适用性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