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iglipron

搜索文档
辉瑞拟73亿美元收购Metsera 制药巨头重返减肥药赛道
经济观察报· 2025-09-23 08:53
(原标题:辉瑞拟73亿美元收购Metsera 制药巨头重返减肥药赛道) 辉瑞此次收购并非偶然之举,而是其在减肥药领域屡败后的战略选择。 辉瑞公司于1942年6月2日成立,是一家以研究为基础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公司运用科学和全球资源,通过发现、开发、制造和分销保健产品 (包括创新药物和疫苗),为人们带来延长和显著改善其生活的疗法。公司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开展工作,致力于促进健康、预防、治疗和治 愈这个时代最令人恐惧的疾病。公司与医疗保健提供商、政府和当地社区合作,支持并扩大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可靠、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服务。 辉瑞曾是最早开发口服小分子GLP-1的大厂,拥有减肥药Lotiglipron及Danuglipron两条开发管线。2023年,已步入二期临床的Lotiglipron因肝损伤 率遭到挫折。Danuglipron也在今年4月也因肝损伤问题终止开发。 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表示:"肥胖症影响全球数亿人,并与超过200种健康问题相关。收购Metsera符合我们聚焦最具影响力投资 领域的战略,将推动辉瑞进入这一关键治疗领域。" 专家预测,全球减肥药市场到2030年代初期价值可能 ...
辉瑞重返减肥药领域,拟斥资73亿美元收购Metsera
第一财经· 2025-09-22 14:42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辉瑞以49亿美元预付款收购心血管代谢药物开发商Metsera 可能支付约2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总估值最高达73亿美元 交易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1] - Metsera总部位于纽约 今年刚登陆纳斯达克上市 收购消息宣布后其股价单日暴涨超60% [1] 市场影响与股价反应 - 收购传闻导致A股两只减肥药概念股9月22日股价大跌 博瑞医药下跌13.15% 众生药业下跌6.28% [1] - 市场猜测股价大跌原因是两家企业减重药物管线失去辉瑞这一潜在收购方 [1] 收购战略动机 - 辉瑞看中Metsera在GLP-1和淀粉样肽类别中的长效注射剂研发管线及口服肽开发项目 [2] - Metsera主打药物MET-097i为每月一次GLP-1受体激动剂 处于临床二期试验 另有两款口服GLP-1 RA候选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2] - 收购符合辉瑞聚焦最具影响力投资领域的战略 推动公司进入心血管代谢关键治疗领域 [3] 行业研发趋势 - GLP-1药物因显著减肥效果受全球追捧 但需长期使用以防体重反弹 [2][3] - 研发核心方向转向长效化、多靶点和口服药物 以满足更便捷有效的需求 [3] - 辉瑞曾开发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Lotiglipron和Danuglipron 但因肝损伤问题先后于2023年和2024年4月终止开发 [2] 公司战略表态 - 辉瑞将运用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积累 结合生产与商业化网络 加速推进Metsera管线 [3] - Metsera临床数据显示卓越疗效、耐受性及长效性 支持每月一次给药方案 有望解决肥胖领域未满足医疗需求 [3]
减肥药进入卸妆元年
36氪· 2025-08-26 23:31
行业热度与资本动态 - 口服小分子GLP-1减肥药因成本低和患者依从性高成为行业竞争焦点,默沙东引进翰森制药临床前药物支付1.12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9亿美元里程碑款 [1] - 资本推动减肥药估值攀升,美股生物技术公司Metsera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近50%,市值超34亿美元,成立仅3年 [1] 临床数据与市场反应 - Viking口服GLP-1药物VK2735二期临床13周减重13.1%,但三期临床高剂量组减重12.2%且38%患者因副作用退组,需2-4倍剂量才能接近竞品效果,股价单日暴跌42% [5] - 礼来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三期临床72周减重11.5%,不及二期36周11.2%的效果,且落后于口服司美格鲁肽64周13.9%的减重数据,股价单日暴跌14.14%,市值蒸发近千亿美元 [5][6] - 辉瑞因1例潜在药物诱导肝损伤案例取消Danuglipron研发,尽管其1期临床达到药代动力学目标并确认有效剂量 [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早期临床数据因样本量小、患者配合度高易呈现优异结果,但大样本临床会暴露疗效缩水和安全性问题 [7][8] - 诺和诺德因下调2025年销售额增幅指引从13%-21%至8%-14%,股价单日暴跌21.8% [8] - 小分子药物存在安全性盲盒风险,多肽药物因源于内源性物质安全性更可控 [15] 国内企业现状与风险 - 国内超10种GLP-1/GIP药物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凭借早期数据获得融资和大额交易,但需面对从动物到人体临床的预期下调 [10] - 本土企业多采用借鉴式策略,基于礼来Orforglipron或辉瑞Danuglipron等分子进行结构改造突破专利,但原分子已因肝毒性问题退市,存在安全性隐患 [11][14]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从狂热走向成熟,药企聚焦减重增肌、长效剂型等创新方向 [15] - 企业需跨越动物模型到万人临床试验的数据鸿沟,并在安全性、疗效及依从性上建立壁垒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