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OS

搜索文档
被前CFO炮轰上市圈钱,斑马智行的焦虑和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8-26 06:40
上市计划与背景 - 阿里巴巴计划分拆斑马智行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 [3] - 斑马智行股东包括阿里巴巴、上汽集团、国投创新、云锋基金和尚颀资本等知名机构 [5] - 阿里巴巴在2024年12月财报中将斑马智行转为"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对象" 持股44.72% 为分拆上市埋下伏笔 [1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 年度亏损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 [12] - 毛利率从2022年53.9%下降至2024年38.9% [1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36亿元 同比减少19% 毛利5284万元 同比减少21.8% 亏损15.82亿元 同比扩大675% [12] - 过去三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亏损达41.83亿元 [12] - 2025年第一季度进行18.41亿元无形资产减值 导致净亏损超过20亿元 [20] - 截至2025年6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1.61亿元 总权益47.43亿元 [20] 业务与技术 - 核心业务分为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和车载平台服务三大板块 [14] - 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收入从2022年1590万元增至2024年5460万元 复合年增长率85.3% [15] - 截至2025年6月拥有超500项核心专利 覆盖操作系统底层架构、车载AI模型和多模态感知等关键领域 [15] - 提出"AI in All"十年战略 发布"元神AI"技术体系 与宝马达成合作 2026年新世代车型将搭载基于斑马元神AI的AI Agent [14][19] - 解决方案覆盖60家主机厂的超800万辆汽车 服务延伸至全球14个国家 [22] 客户与供应商依赖 - 上汽集团为最大客户 2022-2024年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54.7%、47.4%和38.8% 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47.8% [23] - 阿里巴巴为主要供应商 2022-2024年采购占比分别为53.5%、58.4%和50.5% 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54.7% [23] - 上汽集团转向与华为合作 投入60亿元专项资金组建超5000人团队推出"尚界"品牌 [24] - 上汽旗下智己品牌搭载斑马系统 2025年上半年销量19158辆 同比下降14.67% [24]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智能座舱软件市场规模年增速超19% [26] - 竞争对手包括华为鸿蒙OS、百度Apollo、德赛西威、亿咖通、博世等Tier1供应商 以及蔚来、小鹏、理想等车企自研系统 [26] - 斑马智行在IDC《智能座舱大模型能力评估2025》报告中获得6项第一 其中3项满分 [22] - 公司是中国唯一整合三大核心技术(系统级操作系统、AI全栈架构和车载平台服务)为统一方案的企业 [22] 战略与发展挑战 - 分拆上市旨在实现"解绑不脱钩" 淡化"阿里生态附属品"和"上汽关联方"标签 [13] - IPO募资将重点投向大模型驱动的AI座舱研发、全球市场拓展、业务收购与扩张计划以及营运资金补充 [20][28] - 面临盈利模式可持续性质疑 需证明独立商业化能力和技术护城河坚固性 [5][25] - 行业存在技术同质化风险 车企自研趋势加强 [26]
阿里“亲儿子”闯港股,斑马智行流血自救?
钛媒体APP· 2025-08-26 02:37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由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于2015年联合创立 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汽车的探路者 [1] - 阿里巴巴持股44.72% 上市后持股比例将降至30%多并不再并表 [3] - 上汽集团既是最大客户(2024年收入占比38.8%)又是供应商 阿里也是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常年超50%)[2][3] 财务状况 - 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超41亿元 2022年亏8.78亿 2023年亏8.76亿 2024年亏8.47亿 2025年一季度亏15.82亿 [6] - 收入规模徘徊在8亿元上下 毛利率从2022年53.9%降至2024年38.9% [7] - 研发投入巨大 2022-2024年合计超32亿元(2022年11.11亿/2023年11.23亿/2024年9.8亿) 占营收近四倍 [7][11] - 截至2025年6月底现金仅3.16亿元 年研发运营消耗近10亿元 资金撑不过一年 [8] 市场表现与客户结构 - 智能座舱搭载量从2022年83.5万辆增至2024年233.4万辆 年复合增长率67.2% [7] - 全球累计搭载超800万辆车 覆盖60家车企和14个国家 [7]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常年超90% 客户高度集中 [3] - 中控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从2021年1.99%降至2024年0.95%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0.94% [4] 业务战略与转型 - 核心产品为自研AliOS操作系统 80%以上收入来自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 [7] - 采用战略定价模式低价推广系统 导致毛利率持续下降 [7] - 2024年推出智能座舱AI品牌"元神AI" 整合大模型技术实现主动服务功能 [10] - 2025年3月与宝马达成合作 在中国新车型搭载"元神AI"系统 [11] - 经常性收入占比从2022年38.8%提升至2024年48.4% 向长期服务模式转型 [11] 行业竞争环境 - 华为鸿蒙OS市场份额已达2.78% 形成全栈式竞争压力 [4][12] - 特斯拉、大众、通用等整车厂倾向自研车载系统 [4] - AI领域面临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及车企自研的双重竞争 [12] - 技术迭代速度极快 落后一代就可能出局 [7] 上市动机与挑战 - 分拆上市旨在实现"去阿里化"形象 提升第三方中立性 [3] - 需突破股东背景带来的客户疑虑(车企担心技术伙伴背后站竞争对手)[3][4] - 商业模式尚未跑通 规模增长未转化为盈利 [7][9] - 现金流紧张使本次IPO成为"续命之战" [8][9]
被前CFO吐槽“圈钱”?深度绑定上汽的斑马智行冲击港股IPO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10:25
公司上市计划与募资用途 - 斑马智行递交港交所上市招股书 计划通过IPO募资加强研发投入 增加中国市场份额 拓展全球市场 支持业务收购及扩张计划 并补充营运资金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货商 按2024年收入计算排名第一 按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亦排名第一 [1]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5亿元 8.72亿元和8.24亿元 呈现波动趋势 [3] - 同期亏损及综合开支总额分别为8.78亿元 8.76亿元和8.47亿元 研发费用分别为11.11亿元 11.23亿元 9.80亿元 [3]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6亿元 亏损及综合开支总额达15.82亿元 财务压力显著提升 [3] - 2022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累计亏损约41.8亿元 [3]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3274亿元 其中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1149亿元 [1] - 公司已合作上汽 一汽 南北大众等车企的10余个汽车品牌 40多款车型 100多万辆智能汽车 [4] - 中国智能座舱软件市场规模年增速超过19% [6] 客户结构与依赖风险 - 上汽集团是公司最大客户 2022-2024年贡献收入分别为4.41亿元 4.13亿元 3.19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从54.7%降至38.8% [4] - 公司面临客户集中风险 若无法持续推出适配市场需求的新品 现有客户可能转向华为 百度等竞争对手 [6] 公司发展历程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15年由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发起设立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成立 [4] - 2019年8月阿里成为大股东 并将旗下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注入斑马智行 [5] - 2016年推出搭载阿里YunOS操作系统的荣威RX5 被称为"中国首款互联网汽车" [4] 竞争环境与行业挑战 - 行业参与者包含传统Tier1供应商 科技巨头与主机厂自研团队三类势力 技术同质化风险逐步显现 [6] - 上汽集团已采取自研和引入其他供应商的方式降低车载系统单一供应风险 [6] 管理层观点与内部评价 - 原CFO夏莲表示不看好公司业务发展 认为过去三年业绩增长不达预期 且未来三年可能是公司最好的三年 [1][3] - 公司强调开放战略 定位为面向行业开放的第三方平台 [5]
阿里巴巴拟分拆斑马网络,港交所主板递表,持股降至三成以上
金融界· 2025-08-21 05:56
分拆上市计划 - 阿里巴巴拟分拆旗下斑马网络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斑马网络已提交上市申请 计划通过全球发售方式进行 包括香港公开发售及国际发售两部分 [1] - 截至公告日 阿里巴巴持有斑马网络44.72%股份 分拆完成后仍将保留超过30%股份 斑马网络将继续作为权益法被投资方进行会计处理 [1] 公司业务与技术实力 - 斑马网络成立于2015年11月 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发起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成立 专注于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及解决方案研发 [3] - 提供三类核心解决方案:系统级OS解决方案基于自研AliOS 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语音交互与视觉感知 车载平台服务整合支付/导航/应用生态等数字化功能 [3] - 按2024年收入计算 斑马网络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货商 按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同样排名第一 [3] - 中国仅有的两家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货商之一 唯一整合系统级OS/AI全栈/车载平台三大支柱的企业 已合作上汽/一汽/南北大众等车企 覆盖10余品牌/40多款车型 服务超100万辆智能汽车 [3] 战略考量与市场前景 - 分拆后斑马网络将体现独立估值 吸引特定领域投资者 增强独立形象 提升融资灵活性 香港联交所已豁免阿里巴巴向现有股东提供斑马股份保证配额的要求 [4] - 灼识咨询预测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3274亿元人民币 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市场增长更快 斑马网络可协同阿里巴巴在语音/视觉/芯片/IoT/云计算/地图/支付/电商等领域的技术生态优势 [4] - 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 分拆需获港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及完成中国证监会备案 [4]
阿里宣布子公司分拆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8-21 04:53
分拆上市计划 - 阿里巴巴拟分拆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1] - 分拆后阿里巴巴仍将持有超过30%股份 目前持股比例为44.72% [2] - 分拆须待香港联交所批准 中国证监会备案及斑马董事会决定后落实 [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斑马智行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货商 按2024年收入计算排名第一 [3] - 公司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货商之一 [3] - 解决方案已搭载于10余个汽车品牌 40多款车型 100多万辆智能汽车 [4]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3274亿元人民币 [3] 股东结构与融资历史 - 公司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发起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成立 目前注册资本约32亿元 [4] - 阿里系企业合计持有约44.72%股份 其中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4% 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10% 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 [4] - 2018年获得超16亿元首轮融资 2021年获得四大股东联合增资30亿元人民币 [5] 技术优势与生态协同 - 基于自研AliOS打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深度融合阿里AI技术及生态资源 [4][5] - 首创"No Touch & No App"人车交互模式 将阿里生态服务以AI Agent形式落地 [5] - 协同阿里巴巴在语音 视觉 芯片 IoT 云计算 地图 支付 电商等领域技术优势 [4]
Where Will Alibaba Stock Be in 10 Years?
The Motley Fool· 2025-06-03 00:05
公司历史与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18日以每股68美元的价格上市 募集资金250亿美元 创下当时全球最大IPO纪录 该纪录于2019年被沙特阿美294亿美元IPO打破 [1] - 公司股价在2020年10月27日达到历史最高点310.29美元 较IPO价格上涨356% 主要受电商和云业务强劲增长及向相邻市场快速扩张的推动 [2] - 当前股价约为114美元 较历史高点大幅下跌 主要因反垄断监管处罚28亿美元 以及被迫取消与商家的独家协议、限制促销活动、要求未来投资和收购需经审批等监管措施 [4] 业务板块结构与财务表现 - 公司将业务划分为七大板块:淘宝天猫集团(国内电商)、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跨境电商)、云智能集团(云基础设施与AI服务)、菜鸟智能物流集团、本地生活服务集团、数字媒体与娱乐集团及其他业务(实体店与非核心数字平台) [6][7][8] - 2025财年(截至2024年3月)总营收达1373亿美元 同比增长6% 所有业务板块均实现年度增长 [8][9]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182.3亿美元(同比增长29%)、云智能集团营收1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本地生活服务集团营收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实现双位数增长 淘宝天猫集团营收619.9亿美元(同比增长3%)增速放缓 [9] 短期增长驱动因素 - 海外电商市场、云基础设施平台及新一代大语言模型Qwen的生成式AI应用升级将成为近期增长核心动力 [10] - AI相关收入预计在未来几年显著增长 因企业持续升级AI能力需求旺盛 [10] - 国内电商业务通过升级淘宝直播功能及增加折扣商品供应以应对拼多多和抖音竞争 宏观逆风下消费支出受限使该板块难以重现高增长 但业务稳定对公司未来至关重要 [11] 长期发展战略与市场前景 - 公司放弃分拆云、物流和生鲜业务计划 转而深度整合云、AI、物流、配送应用及实体店到国内外电商生态中 [12] - 计划在自有数字媒体生态系统(包括优酷、阿里音乐、AliOS智能电视平台)推出更多广告和电商服务 [12] - 中国电商市场预计2025-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0% 公有云市场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3% 公司作为成熟领导者仍具长期增长空间 [13] - 保守假设2025-2035年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10% 且2035年初远期市盈率维持11倍 则股价可能在未来十年内翻倍至257美元 但仍低于2020年历史高点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