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邪修
icon
搜索文档
内娱进入“邪修”时代
虎嗅· 2025-09-03 04:47
不按常理出牌、不讲"传统武德",这些看似"离谱"的操作,却招招精准,直击大众的情绪命门。 当下,这套融合了自黑和反差的"新生存法则",正在批量制造流量奇迹,成为艺人们实现"弯道超车"的新秘籍。 内娱刮起"邪修"风 所谓"邪修",最初指的是玄幻小说中偏离正统、夸张荒谬的修炼法门。而如今,这个概念被广大网友活学活用,引申为一种脑洞清奇、 不按套路行事,却高效、实用的生活态度。 娱乐圈的逆袭剧本,似乎正在被"邪修"打法改写。 这边,一句"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白月光",让"古早偶像"何晟铭成功将陈年旧事转化为流量密码,直播间产品顷刻售罄;那边,"古装丑 男"颜安自嘲"牙缝能开火车",凭借与助理的"病情式互怼",单场直播涨粉百万。 简单理解,"邪修"其实就是野路子和不走寻常路的代名词。因为方式不拘一格、画风略显"不正经",其自带一种"抽象"气质。 有意思的是,这种"邪修"打法,恰恰与娱乐圈的流量逻辑不谋而合。 从叫嚣着"MD最烦装B的人"的那英,到一点就着的"白磷型人格"的黄子韬,再到《再见爱人3》中黑红出圈的麦琳……近年来,越来越多 的艺人凭借这种鲜活的"邪修"人设,意外实现了热度攀升或口碑逆转。 不过,近期要说将"邪 ...
当一向正统的中国人,开始沉迷邪修小妙招
虎嗅APP· 2025-08-12 13:50
邪修现象的核心观点 - 邪修是现代社交媒体中流行的文化现象 指通过非常规简化手段快速达成目标的生活方式 在小红书平台浏览量超过4 5亿次[5][6][14] - 该现象本质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追求最小成本最大化收益的心理需求 在生活压力下寻求即时满足和微小成就感的趋势[77][86][89] - 虽然部分方法具有实用性 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效果短暂化 信息同质化及长期健康风险 形成新型流量经济模式[58][73][75] 邪修在饮食领域的应用 - 饮料做饭法:使用棒打鲜橙炖排骨 养乐多做叉烧 果粒橙做红烧肉等创新烹饪方式 突破传统料理框架[18][23] - 高效烹饪术:单电饭煲实现多层蒸炖 10分钟内完成3菜1汤2主食 极大压缩烹饪时间与流程[27][28] - 甜品简化术:冰淇淋混合面粉微波一分钟制成蛋糕 越南米纸制作黑糖珍珠等快捷甜点方案[30][31][32] 在生活方式领域的延伸 - 减肥邪修:包含欲望守恒法(通过性欲/睡欲替代食欲) 全裸进食法 风水方位减肥及祝由术咒语减肥等非常规手段[34] - 时尚外挂:丰胯裤 精灵耳贴 高弹收腹裤等物理外挂装备快速改变体型 搭配公式化穿搭法则[36][37][40] - 学习增效法:包含人设学习法(想象贵族身份) 环境模拟法(咖啡厅学习)及偷学叙事法等心理激励技巧[48] 衍生的商业与流量模式 - 内容同质化:健身 减肥 美白等领域邪修帖重复率极高 形成新型信息茧房 平台信息浓度被稀释[58] - 流量变现:邪修关键词成为新流量密码 带货商品添加该标签后销路打开 出现0 1元低价虚拟商品交易模式[50][54][55] - 批量生产:营销号大量复制改编现有内容 总结类账号通过聚合邪修帖获得流量 形成内容流水线[51][53] 现象背后的社会动因 - 微光时刻替代:年轻人通过邪修获得小成就感的情绪价值 替代传统结婚买房等重大人生里程碑[86][89] - 成本收益逻辑:在时间金钱紧缩背景下 追求最小投入获得即时回报的实用主义倾向[77][90] - 焦虑缓解机制:通过非常规手段短暂逃离生活压力 在平淡生活中寻求刺激感和控制感[80][81] 潜在问题与局限性 - 健康风险:薯片袋做厚蛋烧导致塑料分子摄入 仅喝水减肥引发胃炎 物理外挂产生依赖性等身体损害[73] - 效果短暂性:速成方法获得的效果留存时间短 快速回弹现象普遍 长期效益有限[74][75] - 质量参差:部分实践效果不佳 如果粒橙炖排骨产生腥味 冰淇淋蛋糕过甜等体验问题[66][68]
当一向正统的中国人沉迷邪修小妙招
虎嗅· 2025-08-12 08:26
文章核心观点 - 邪修概念从小众话题演变为中文互联网流行文化现象 浏览量超过4.5亿次 体现当代年轻人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问题解决方式 [1][9][64] - 该现象本质反映社会焦虑情绪下对"最小成本兑换最大收益"底层逻辑的追捧 通过非常规方法在烹饪 美容 学习等领域实现快速效果 [64][67][70] - 现象催生新型流量经济模式 营销号通过内容同质化批量生产获得商业收益 同时带来信息质量稀释和潜在健康风险 [42][45][51][61] 概念定义与传播规模 - 邪修原指仙侠小说中通过禁忌手段快速提升修为的修炼方式 现代语境下转化为"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的流行文化标签 [5][9] - 在小红书平台浏览量突破4.5亿次 形成"万物皆可邪修"的传播态势 覆盖烹饪 美容 学习等多个生活领域 [1][12] 烹饪领域应用 - 饮料替代传统调料:棒打鲜橙炖排骨 养乐多做叉烧 香柠百香果腌鸡爪 果粒橙红烧肉 圣代替代奶油 [18] - 高效烹饪设备:单电饭煲实现多层同步烹饪 10分钟完成3菜1汤2主食 最大程度简化烹饪流程 [20] - 甜品制作创新:冰淇淋混合面粉微波加热制作蛋糕 越南米纸制作黑糖珍珠等非常规技法 [22] 美容健身领域 - 减肥邪修术:欲望守恒理论(食欲/性欲/睡欲替代) 全裸进食法 风水方位减肥 咒语减肥等心理暗示方法 [29] - 形体改造:丰胯裤营造S曲线 精灵耳贴显脸小 高弹收腹裤 各类硅胶垫片等物理外挂装置 [31] - 穿搭公式:基础款与夸张款强制混搭(基础T配豹纹蕾丝裤 基础短裤配宽松球衣)形成视觉冲击 [33] 学习效率提升 - 注意力集中法:虚构身份叙事(穿越者偷偷学习) 人设代入法(皇后/公主角色扮演)营造学习场景 [40] - 环境激励法:高端场所环境模拟与精品饮品搭配 将社交展示需求转化为学习动力 [40] 商业变现模式 - 流量密码效应:邪修关键词成为新晋流量入口 营销号通过内容汇总即可获得稳定流量 [42][43] - 商品带货转化:普通商品添加邪修标签后销量提升 同类视频内容批量再生产成本极低 [45] - 内容同质化问题:健身领域集中推荐骂人收核心 减肥领域统一提倡低碳水 美白领域批量推广刷酸产品 [51] 实际效果评估 - 部分方法有效性:某些邪修技巧确实产生超预期效果 如果酸软化肉质等科学原理应用 [53] - 显著失败案例:冰淇淋替代奶油产生过度甜腻 果粒橙炖排骨出现腥味 电饭煲多菜串味等问题 [54][56] - 健康风险隐患:薯片袋做厚蛋烧导致塑料分子摄入 仅喝水减肥引发胃炎 肩贴产生心理依赖等 [61] 社会心理分析 - 焦虑驱动因素:年轻人面对结婚/生子/买房传统目标实现困难 转向小微领域获取即时成就感 [70] - 微光时刻理论:咨询机构WGSN将邪修成就定义为"微小但充满情绪价值的瞬间" 形成量变替代质变的新型成功学 [73] - 短期愉悦特性:邪修方法只能提供短暂新鲜感 效果持续时间与获取成本成正相关 [62][67] 现象本质总结 - 核心驱动力为"偷懒求快"与"弯道超车"心理 通过两分钟短视频即可实现操作的低门槛特性 [64] - 反映当代社会结果导向思维 从教育到职场普遍存在的成果追逐心态 [69] - 本质与传统方法无异(减肥靠饿 学习从基础开始)但通过非常规包装形成心理新鲜感 [53]
7月,青年有8个小情绪
36氪· 2025-07-31 08:14
外卖行业竞争动态 - 美团、京东、淘宝于2025年7月发起大规模外卖补贴战 包括补贴券、免单卡和"0元购"活动 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补贴战" [3] - 补贴战导致商家面临订单激增和盈利压力 出现"几分钟几百杯订单"的超负荷运营状态 [3][5] - 消费者行为呈现矛盾性:一方面积极使用优惠券 另一方面因骑手疲劳和商家经营困境产生消费顾虑 [4] 零工经济就业趋势 - 送外卖成为新兴兼职选择 相关社交平台帖子互动量达上万次 主要动机包括减肥需求(低成本有氧运动)和补充收入 [6] - 全职外卖员群体通过短视频平台主动构建职业叙事 分享工作技巧并打破"苦难叙事"标签 [8] - 低门槛特性使外卖行业成为经济下行期的就业缓冲 2025年1月自媒体从业者已突破1亿人 [8] 社会情绪与消费行为 - 消费者在补贴战中呈现价格敏感特性 低价策略可能导致食材质量下降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4] - 年轻群体通过"地球online"游戏化比喻表达现实无力感 采用星级评分体系进行社会现状评价 [9] - "邪修"概念流行 反映传统成功路径失效背景下 年轻人追求高效速成的非传统策略 [12][13][14] 内容创作与公众表达 - 脱口秀成为社会议题表达渠道 女性演员聚焦原生家庭、性别平等议题 段子被称作"地狱笑话" [15] - 短视频平台的脱口秀内容传播使女性主义议题获得更广泛触达 突破传统教育渠道限制 [15] 政策与人口结构 - 2025年7月28日中央政府实施全国育儿补贴制度 为3岁以下儿童提供每年3600元(每月300元)现金补贴 [23] - 补贴金额对城市家庭覆盖有限(不足半月早教费用) 但对低收入群体产生边际效益 [23] - 年轻群体通过抽象化表达(如"吸二手烟致不孕")反映生育意愿低迷 显示300元补贴难以改变系统性生育阻力 [23]
万物皆可“邪修”,年轻人为何脑洞大开?
虎嗅· 2025-07-28 00:59
互联网文化现象 - 近期互联网兴起"邪修"风潮,指通过非常规但高效的方法达成生活目标,如微波炉快速烹饪、倒走矫正体态等[1][3] - 该现象源自二次元文化,原指玄幻小说中的邪道修行,现被网友引申为生活场景中的"捷径智慧"[3] - 社交平台数据显示,相关话题评论区大量用户验证方法有效性,形成趣缘社群互动模式[4][13] 用户行为特征 - 年轻群体在做饭、学习、健身等领域普遍采用"低配版方案",如电饭煲加水果软化肉类、通勤负重替代健身等[11][17] - 行为本质是现实能力与理想目标间的折衷策略,通过降低行动门槛保持进步感[15][19] - 用户偏好非传统路径但拒绝躺平,61%相关讨论强调"微小改进"优于"全有或全无"[20][21] 社会心理动因 - 反映流动现代性下的不确定性应对,传统成功路径(升学、职场晋升等)结果可控性下降[39][43] - 用户通过创造性方法重获掌控感,如将家务游戏化、早餐卡激励早起等战术化实践[24][32] - 现象契合米歇尔·德·塞托的"战术"理论,个体在既定社会结构中寻找弹性空间[29][31] 商业场景映射 - 消费领域出现"邪修式"解决方案:肯德基早餐卡被用作学习激励工具,养乐多进入烹饪场景等[24][36] - 企业标准化服务(如商场动线设计)与用户个性化使用(专注打折区)形成策略-战术博弈[30] - 内容平台UGC生产机制助推方法传播,形成"晒作业-验证-二次创作"的正向循环[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