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机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麻醉挥发罐行业发展背景、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麻醉机不断发展带动挥发罐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高度集中[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1:20
内容概要:麻醉挥发罐(又名:麻醉蒸发器,麻醉蒸发罐)是麻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不但标 志着麻醉机的制造水平,也关系到吸入麻醉的效果与成败,直接涉及到患者的安危。麻醉挥发罐的基本 原理是利用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热源的变化把麻醉药物变成蒸发气体,通过一定量的载气其中一部分气体 携走饱和的麻醉气体成为有一定浓度的麻醉蒸气的气流直接进入麻醉回路。麻醉机随着麻醉学和电子技 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现今已成为手术室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麻醉机市场规模 约为16亿元,同比增长6.7%。挥发罐作为麻醉机的关键部件,亦作为独立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近年 来,麻醉机不断发展带动挥发罐规模持续增长。全球麻醉挥发罐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0.76亿美元增至 2024年的1.03亿美元,期间实现复合年增长率5.2%。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麻醉机重要市 场。在此背景下,麻醉挥发罐市场规模在近两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麻醉挥发罐市场规模达 1.70亿元,同比增长5.1%。与麻醉机市场集中度高相同,挥发罐行业竞争也呈现高度集中态势,2024年 前5家企业占据了全球89.8%的市场份额,其余企业瓜分剩余10 ...
业绩扭亏助攻 麦科田生物冲刺港股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18 05:16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BBW咏竹坊) 在经历多年亏损后,麦科田生物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效率提升,以及核心业务 的稳健扩张 重点: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麦科田所专注的医疗器械行业正保持快速增长,并展现出巨大的未来潜力。2024 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557亿元,麦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 领域——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未来增长动力强劲。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 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增至932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稳健 麦科田的财务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9.17亿 元、13.13亿元、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15.31%。在此期间,毛 利率方面也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产品收 入3亿元,占比37.9%;微创介入收入4亿元,占比51.1%;体外诊断收 ...
新股消息 | 传迈瑞医疗委聘华泰证券及摩根大通负责香港上市工作
智通财经· 2025-09-16 11:00
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 预计筹集至少10亿美元资金 [1] - 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负责筹备股票发行事宜 后续可能有更多银行加入 [1] 业务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全产品线 [1] - 旗下监护仪 麻醉机 呼吸机 除颤仪 血球 超声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前三 [1] 技术发展 - 公司医疗生态系统持续深入临床 围绕重症科室推出启元重症大模型 [1] - 未来将应用于急诊 麻醉科 影像科 检验科等其他科室 [1] - 数智化技术将全面覆盖辅助诊疗 报告生成审核 临床案例知识检索 教学科研等领域 [1]
传迈瑞医疗委聘华泰证券及摩根大通负责香港上市工作
智通财经· 2025-09-16 10:59
公司上市计划 - 计划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 预计筹集至少10亿美元资金 [1] - 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筹备股票发行事宜 后期可能有更多银行参与 [1] 公司业务地位 -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全产品线 [1] - 旗下监护仪 麻醉机 呼吸机 除颤仪 血球 超声等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居前三 [1] 技术发展布局 - 医疗生态系统持续深入临床 围绕重症科室推出启元重症大模型(2024年) [1] - 预期将应用至急诊 麻醉科 影像科 检验科等其他科室 [1] - 数智化将全面铺开辅助诊疗 报告生成和审核 临床案例和知识检索 教学科研等领域 [1]
新股消息 | 传迈瑞医疗(300760.SZ)委聘华泰证券及摩根大通负责香港上市工作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0:56
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 可能筹集至少10亿美元资金 [1] - 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筹备股票发行事宜 后期可能有更多银行参与 [1] 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全产品线 [1] - 旗下监护仪 麻醉机 呼吸机 除颤仪 血球 超声等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居前三 [1] 产品发展 - 医疗生态系统持续深入临床 围绕重症科室于2024年推出启元重症大模型 [1] - 预期将应用到急诊 麻醉科 影像科 检验科等其他科室 [1] - 数智化将全面铺开辅助诊疗 报告生成和审核 临床案例和知识检索 教学科研等领域 [1]
全球微创外科器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迈瑞医疗微创外科业务高速增长
江南时报· 2025-09-15 08:37
核心观点 - 公司三大高潜力业务(微创外科、动物医疗、心血管)2024年合计收入超40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超10%,增速均超25%,其中微创外科业务增速超30% [1] - 微创外科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硬镜系统市占率超10%位列国内第三,高值耗材市场空间超200亿元,其中超声刀和腔镜吻合器市场容量合计超110亿元 [2] - 微创外科产品与传统设备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整合监护仪、麻醉机等产品提供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并提升附加值 [3] 微创外科业务表现 - 硬镜系统覆盖4K+3D+荧光技术,市占率超10%仅次于两家进口品牌 [2] - 超声刀和腔镜吻合器成功入围京津冀"3+N"联盟、福建联盟、川渝联盟等多个集采项目 [2] - 公司持续搭建专业耗材销售队伍和渠道,推动流水型业务加速放量 [2] 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 - 中国微创外科手术量2022年达1253万台,预计2025年达2095万台,2030年达3423万台,年复合增长率10.3% [2] - 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2021年仅14%,远低于美国超50%的水平,未满足临床需求空间极大 [2] - 2025年成为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等高值耗材国内放量元年,市场容量远大于传统设备业务 [3] 业务协同与战略意义 - 微创外科设备与监护仪、麻醉机等生命信息支持产品整合,形成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 [3] - 产品线持续丰富和临床应用推广支撑业务长期较快增长,为公司注入新增长动能并提升整体竞争力 [3]
迈瑞医疗(300760):产线高端化引领优质发展 加速迈入全球器械20强
新浪财经· 2025-09-14 06:4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 生命信息与支持 体外诊断 医学影像三大核心业务市占率均处于国内前列 部分细分产品跻身全球头部水平[1] - 公司持续拓展心血管 微创外科 动物医疗等潜力产品 提高营收上限 驱动加速迈入全球器械20强[1] - 公司2024年国内收入202.92亿元同比下降5.10% 海外收入164.34亿元同比增长21.28%[1] 发展战略与业务转型 - 公司坚持内生研发+外延并购双轮驱动 通过收购Datascope和Zonare夯实生命信息与支持 医学影像产线优势 加速高端产品转换[2] - 2020年后加大耗材类业务投入 微创外科 体外诊断等流水型业务增长提速 先后并购海肽生物 DiaSys 惠泰医疗深度布局诊断产业链[2] - 产线扩容与结构调整使可及医疗器械领域扩大 耗材流水型业务相比设备类能提供更稳定收入[2] 财务表现与增长潜力 - 2014-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速23.98% 2023年收入体量排名全球医疗器械第23位 监护仪 麻醉机 血球 超声等产品全球市占率处于前三[3] - 2024年国内收入对应市场占有率16% 海外仅为低个位数 国内外市场份额提升空间较大[3] - 预计2025-2027年总营收分别为386.10/421.40/463.84亿元 同比增长5.13%/9.14%/10.07%[3] 估值与同业比较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7/123.58/137.25亿元 增速分别为-4.56%/10.96%/11.07%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x/24x/21x[3] - 选取联影医疗 惠泰医疗 新产业作为可比公司 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47倍[4] - 基于高端产品矩阵逐步成型 头部医疗机构用户认可度增强 全球竞争力提升 给予买入评级[4]
麦科田递表港交所 高度依赖经销商销售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08:24
上市申请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9月11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 公司处于静默期未接受采访 [1] - 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9.17亿元(2022年) 13.13亿元(2023年) 13.99亿元(2024年) 7.87亿元(2025年上半年) [1] - 2022年至2024年持续亏损 分别亏损2.26亿元 6450.8万元和9661.7万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096.8万元扭亏为盈 [1] 成本结构与研发投入 - 扭亏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 销售成本及营销行政开支占比下降 [2] - 研发费用分别为2.356亿元(2022年) 2.811亿元(2023年) 2.905亿元(2024年) 1.27亿元(2025年上半年) [2] - 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例持续下降 从25.7%(2022年)降至16.1%(2025年上半年)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0.7% [2] 业务构成变化 - 2025年上半年业务收入构成:生命支持3亿元占比37.9% 微创介入4亿元占比51.1% 体外诊断8622万元占比11% [2] - 生命支持业务收入占比从45.3%(2022年)下降至35.3%(2024年) [2] - 微创介入业务收入占比从42.1%(2022年)上升至51.6%(2024年) 体外诊断业务占比稳定在12%-13%区间 [2] 渠道销售结构 - 经销商销售占比始终超八成 报告期内分别为84.4% 87.8% 84.3%和82.9% 对应销售额7.74亿元 11.52亿元 11.8亿元和6.52亿元 [4] - 国内经销商数量从1972个(2022年初)增长至2791个(2024年初) 2025年上半年为1959个 [5] - 海外经销商数量持续下滑 从923个(2022年初)减少至607个(2025年上半年) [5] 经销商活跃度问题 - 不活跃经销商数量大幅增加 从983个(2022年)升至2220个(2025年上半年) [5] - 不活跃原因包括设备产品生命周期长采购频率低 以及海外跨境交易存在仓储物流等结构性限制 [5] - 行业分析指出需通过数据分级管理 设立激活基金并绑定医院开发KPI以改善渠道效率 [6]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丰富产品线 发展制造中心扩大产能 提升销售营销能力 进行战略投资与收购 升级IT基础设施 [3]
研发投入 17.77 亿+季度分红落地,迈瑞医疗拐点已至
搜狐财经· 2025-09-04 09:32
业绩概览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43亿元 同比下降18.45% 归母净利润50.69亿元 同比下降32.96% 为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中报业绩下降 [1] - 业绩下降受同期基数高、医保改革、行业整顿导致招投标推迟、竞争加剧等多因素叠加影响 [1] 分地区及产线表现 - 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9% 占比提升至约50% 国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超30% [2] -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收入54.79亿元 医学影像业务收入33.12亿元 均为同比下降 [2] - 体外诊断业务收入64.24亿元 同比减少16.11% 其中国际化学发光业务增长超20% [3][4] - 国内业务下滑主因医保改革和行业整顿导致招标周期延长 收入确认滞后6-12个月 [2] - 国际业务增速放缓因高基数、美国加征关税、欧盟IPI法案限制公共采购导致部分项目交付延迟 [2] 研发投入与财务策略 - 上半年研发投入17.77亿元 占营收比重10.61% 维持行业领先水平 [4] - 2025年累计现金分红32.98亿元 占半年度净利润比例65.06% 分红政策持续优化 [29][30] 行业复苏与市场趋势 - 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规模2025年上半年超800亿元 同比增长62.75% [6] - 生命支持类装备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7.10% 医学影像设备同比增长94.37% [9][12] - 体外诊断设备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4.53% [11] - 采购招标自2024年12月开始恢复 地方财政资金缓解及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反弹推动复苏 [6] 市场竞争与份额提升 - 国内业务考核重心转向市场份额 各项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 [14] - 监护仪、麻醉机、除颤仪等产品稳居国内市场第一 超声业务市占率超30% [15][18] - 化学发光业务跃居国内第三 生化业务份额首次超15% [16] - 三大产线国内市场平均份额约20% 体外诊断份额不足13% 微创外科、心血管份额为低个位数 [18] 业务发展前景 - 下一个五年重点发展方向为数智化、流水化、国际化 [20] - 体外诊断业务目标三年内占有率从10%提升至20% 支撑国内业务增长 [20] - 国际业务中发展中国家市场容量与中国接近 增速快于中国 当前IVD和设备市占率分别为5%和13% 目标五年内达到国内水平 [21] - 微创外科、动物医疗、心血管三大高潜力业务去年收入超40亿元 占比超10% 增速均超25% [23] 国际业务与并购整合 - 国际收入占比提升至50% 预计三季度增长提速 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占比升至29% [22] - 北美市场业务占比仅6% 美国关税影响有限因提前备货一年 [22] - 收购惠泰医疗进入心血管赛道 惠泰医疗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12.14亿元 同比增长21.26% [26][27] 业绩展望 - 预计三季度国内销售增速回正 业绩呈现前低后高逐季改善态势 [31] - 2025年归母净利润一致预期124.7亿元 同比增长6.9% 未来几年增长中枢约15% [31]
国产医械企业半年报:盈利模式承压,加速“走出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4:09
行业整体表现 - 全国医疗器械招投标规模超过800亿元 同比增长62.75% 显示需求端正逐步回暖[1] - 行业整体呈现承压与缓慢修复并存格局 企业需应对价格压力加大及利润空间收窄等挑战[1] - 随着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逐渐启动 国内市场招标活动开始回暖 政策端提供积极支撑[2] 企业财务表现 - 迈瑞医疗国内业务同比下滑逾三成 海外业务收入83.32亿元同比增长5.39% 占整体营收比重首次达50%[1][5] - 开立医疗上半年营收9.64亿元同比下降4.78% 净利润大幅下滑72.43% 研发投入占比高达25.31%[1][3] - 联影医疗上半年营收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 归母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48%占比18.99%[1][5] 政策环境影响 - 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阳光采购及医保控费等政策持续推进 使终端采购更注重性价比 行业降价趋势加剧[2] - 国家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与《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明确支持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等设备更新[2] - 医保局在集采规则中明确不再以简单最低价作为参考 报价最低企业需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3] 市场空间与趋势 -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接近110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7.3%[2] - 以DSA设备为例 中国每百万人口保有量仅6.4台 美国45.5台 国产品牌占有率不足一成 未来增量空间巨大[3] - 迈瑞医疗布局业务对应国际可及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 是国内市场容量4-5倍 2024年国际收入约164亿元 整体市场占有率不足3%[5] 企业战略转型 - 医疗器械供给呈现体系化与方案化特征 能够覆盖多业务线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将打开未来市场空间[2] - 低水平价格竞争难以为继 差异化创新成为企业突围关键 头部企业持续加码技术与创新[3] -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支撑 企业通过本地化布局化解风险 迈瑞在40多个国家建立64家境外子公司 14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项目[5] 国际化进展 -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海外市场呈现分化格局 欧美传统市场稳步增长 中东、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增长迅速[6] - 国家层面明确鼓励医疗企业国际化发展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鼓励企业"走出去"[6] - 迈瑞进入美国八成IDN医疗系统 覆盖超2700家医院 拓展42家国际重点战略客户 联影新一代磁共振系统获FDA批准打入国际高端市场[6] 未来展望 - 政策延续、更新需求释放及国际化战略深入背景下 行业格局将持续重塑[7] - 竞争焦点从价格博弈转向技术创新、方案交付与全球化能力综合比拼[7] - 企业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 延续营业收入金额逐季度环比改善趋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