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麻辣火锅
icon
搜索文档
21对话|超越山海之隔:西班牙与中国的“盘中之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6:54
(原标题:21对话|超越山海之隔:西班牙与中国的"盘中之约")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实习生贺一然 北京报道 "尽管中国与西班牙远隔山海,但纵观历史长河,两国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21世纪的今天, 我们依然能不断发现彼此间深厚的共同根基,这令人倍感欣喜。其中,美食文化对两国而言都具有至关 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更是承载社会情感与价值理念的重要平台。" 近日,西班牙驻华大使玛尔塔·贝坦索斯在北京出席"Eat Spain Drink Spain"(饕餮西班牙) 宣传活动发 布会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娓娓道来。该活动是 "Spain Food Nation"(西班牙食品国家形象) 宣传活动框架下的一部分,致力于提升西班牙农产品与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若论中华美食,绝不仅限于北京烤鸭。以我个人的体验为例,初次在青岛品尝海鲜火锅时,那种独特 的鲜香令我惊艳不已——用各类小鱼贝类熬制的汤底清新爽口,与我在重庆体验的麻辣火锅形成鲜明对 比:后者以浓烈的肉类底料打造出炽热浓重的风味。"贝坦索斯感叹,各种烹饪创意在中国各地菜系中 层出不穷,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近年 ...
“人间烟火”里藏着柔韧“流量” 中餐品牌出海迈入新阶段
中国经济网· 2025-09-02 07:21
行业整体态势 - 餐饮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中国美食深度融入国内外消费者日常生活[1] - 行业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具备实力中餐品牌以韧性创新图变 加速布局海外市场[1] 行业发展成就 - 食品行业过去几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生产工艺与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不断完善[1] - 产品创新能力增强 健康营养便利型食品供给日益多样 企业在品牌建设营销与产业链协同方面逐渐成熟 国内外竞争力持续提升[1] 女性从业者贡献 - 女性占餐饮从业者619% 其中近40%为企业家 女性以创新力与韧性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 - 女性管理者已成为中餐出海生力军 由女性主导中餐出海门店已超12万家 成为餐饮文化走出去重要载体[2] - 女性管理者展现餐饮文化融合优势 如巴黎中国味道餐厅将京剧脸谱融入菜品摆盘 用法式酱汁调和中式食材 使宫保鸡丁成为当地米其林推荐菜品[2] 品牌出海特点 - 中餐品牌出海表现出文化为根基 标准建立 品质保障与供应链先行等特点 正迈入新阶段[1] - 中小企业通过韧性长期主义坚守做到小而美 逐渐成为出海品牌主力军 具备输出品牌资本管理和产业链能力[4] 政策与市场驱动 - 品牌出海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 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餐饮品牌企业国际化发展政策措施[4] 文化推广举措 - 中国烹饪协会将通过建立海外对接平台 组织联合国厨艺展演等措施重点扶持地方风味餐馆出海[3] - 阳光媒体集团制作《匠心传奇》《新生万物》电视节目 打造《新生万物 中国非遗和当代设计展》携手40多家非遗品牌进入法国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3] - 中国餐饮文化作为重要非遗传承 在法国展览期间大放异彩 实现非遗文化与品牌双向奔赴[3]
全球“空箱党”中国扫货:疯狂“反向海淘”背后的文化出口
36氪· 2025-08-21 01:33
离境退税政策成效 - 今年1—6月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超过7200家 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4.6% 退税金额同比增长93.2% [1] - 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 [1] - 政策优化包括降低退税最低消费门槛 提高现金退税上限 扩大零售商数量及可退税商品范围 [3] - 允许外国游客在购物场所收银台即时申请增值税退税 无需离境后办理 [3] 入境便利化措施 - 中国已与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 对46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 对55个国家实行240小时过境免签 [2] - 另有海南入境免签 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 邮轮入境免签等区域性政策 [2] - 今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15.8%) 其中外国人3805.3万人次(同比+30.2%) [8] 消费趋势变化 - 外国游客购物清单从传统丝绸茶叶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如无人机和智能可穿戴设备 [5] - 高价值商品在中国更具性价比 中东和印度顾客享受退税政策带来的价格优势 [5] - 数字支付系统支持外国游客关联海外银行卡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免除一定数额交易费用 [5] 旅游消费带动效应 - 离境退税政策刺激旅游交通住宿等领域发展 推动零售销售增长并带动相关服务需求 [6] - 暑期外国游客机票预订城市达144个(同比+16个) 新增目的地多为自然景观优美的三线及以下城市 [8] - 浙江义乌暑期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6倍 越南和印尼游客增长超3倍 [9] 国际影响力提升 - "中国游"热度持续 国际游客形成"带着空箱子赴华购物"的新潮流 [1][2] - 中国被国际旅行服务商称为"购物天堂" 涵盖传统工艺品至高科技产品的全品类商品 [1] - 游在中国 购在中国 食在中国成为国际游客新时尚 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获广泛认同 [2][6]
月薪5000就别吃火锅?年轻人已经不敢进火锅店了丨2025年轻人「火锅」报告
36氪· 2025-03-01 09:17
火锅行业消费趋势 - 麻辣火锅以74.2%的偏好率成为最受欢迎锅底,潮汕牛肉火锅(57.5%)和番茄锅(40.4%)分列二三位 [7][8] - 95后对麻辣火锅偏好最高(77.6%),00后偏好番茄锅(51.7%),85后对酸汤火锅(38.1%)和涮肉锅(47.6%)接受度更高 [9][10] - 地域特色火锅出现跨区域流行现象:贵州酸汤火锅在广州受欢迎,海南糟粕醋火锅在北京/苏州登顶 [11][12] 消费者行为变化 - 00后每月火锅消费频率最低(1.62次),80后最高(2.10次),全年龄段平均不足2次/月 [24][25] - 65.6%消费者首选海底捞,其服务差异化策略显著领先小龙坎(19.2%)、呷哺呷哺(18.7%)等竞品 [26][28] - 90.2%消费者将口味列为首要因素,但价格(76%)、等位时长(38.1%)等非口味因素影响增强 [29][30] 市场竞争格局 - 小火锅品类2024年企业存量超2.4万家,年增长率达33.5%,显著高于行业整体3.7%增幅 [40] - 烤鱼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428亿元,2024年月均新增门店超2000家 [40] - 串串香门店数达6.3万家(占比12.5%),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超50% [41] 价格敏感度与替代品 - 55.3%消费者接受人均100-200元火锅,仅5.3%能接受200元以上 [35][36] - 麻辣烫门店数达15万家(同比增长8.6%),30-70元低价门店占比提升 [43] - 消费者投诉集中在性价比问题:人均100元未点牛羊肉、700元未吃饱等案例频现 [46][50][52] 消费场景迁移 - 传统多人聚餐场景减少,"一人食"文化催生外卖火锅冒菜等新形态 [44][45] - 消费者转向云贵菜、新疆菜等特色菜系替代火锅聚餐 [51] - 品牌尝试通过特色涮菜(54%)、甜品(31.8%)、优惠活动(42.2%)等非核心要素吸引客流 [31][32]
遍地「火锅刺客」,年轻人的火锅瘾都淡了丨2025年轻人「火锅」报告
后浪研究所· 2025-02-27 09:02
火锅消费趋势分析 锅底偏好 - 麻辣火锅以74.2%的偏好率占据榜首,95后偏好率高达77.6% [2][5] - 潮汕牛肉火锅以57.5%的偏好率排名第二,85后对其偏好显著 [2][5] - 番茄锅以40.4%的偏好率成为第三,00后偏好率超50% [3][5] 地域特色 - 成都偏好麻辣火锅,深圳偏好粥底火锅,广州偏好酸汤火锅和椰子鸡 [7][9] - 苏州成为番茄锅、菌汤锅和糟粕醋火锅的偏好城市 [9][10] - 佛山偏好潮汕牛肉火锅、打边炉和冬阴功 [9][10] 配菜与小料 - 牛肉以86.6%的选择率成为最受欢迎配菜,虾滑和羊肉分别以57.1%和53.0%紧随其后 [11][12] - 香油以62.8%的占比成为最受欢迎小料,蒜蓉和麻酱分别以59.8%和56.3%排名第二、第三 [14][15] 品牌与消费行为 - 海底捞以65.6%的选择率成为最常去的火锅品牌 [23] - 口味是90.2%消费者的首要决策因素,但价格、菜品新鲜度和等位时长也显著影响选择 [24][26] - 特色锅底(64.6%)、特色涮菜(54.0%)和优惠活动(42.2%)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 [29] 消费频率与价格敏感度 - 00后每月吃火锅频率最低(1.62次),80后最高(2.10次) [21][22] - 55.3%的消费者接受人均100-200元的火锅,仅5.3%接受200元以上 [32][34] 替代品类崛起 - 小火锅企业年增长率达33.5%,远超火锅大盘的3.7% [37] - 烤鱼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428亿元,串串香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超50% [37][39] - 麻辣烫门店数同比增长8.6%,外卖火锅场景增长显著 [41][42] 消费者反馈 - 消费者普遍反映部分火锅店价格高、食材不新鲜、服务差 [44][45][46][47][48][49][50][51][52][53] - 性价比和口味成为消费者选择火锅的核心考量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