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手术机器人

搜索文档
瞭望·政策解码 | 从脑出发 驱动未来
新华社· 2025-09-02 01:21
脑机接口产业政策支持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路径和任务[1] - 政策突出数字技术与脑科学深度融合 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 助力神经解码和信号处理等前沿领域突破[3] - 通过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和培育应用场景 破解技术水平和产业自主等短板 引导布局规范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3] 技术研发重点方向 - 攻关植入式电极在不同脑区的适配性难题 开发脑血管介入式等新型形态[1][5] - 推动非植入式电极向低阻抗和薄介质材料升级 探索光磁超声等多模态传感技术融合应用[1][5] - 突破高通道信号采集芯片解决噪声抑制与速率平衡问题 处理芯片实现超低功耗与高速通信协同[5] - 构建兼容多模态数据的编解码算法库 开发可定制交互控制软件 打造专用操作系统[5] 产品开发与应用 - 植入式设备向高密度集成升级 将神经记录传感器与超低功耗芯片一体化设计[6] - 非植入式设备走轻量化和场景化路线 额贴耳贴等形态提升信号采集精度[6] - 推动脑电与肌电眼电等多信号融合大幅提高交互精准度 高精度手术机器人提供临床应用安全保障[6] - 医疗健康领域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和残障人士康复等刚需 开发精准调控与康复方案[10] 产业发展生态构建 - 培育以领军企业为龙头和中小企业为补充的梯队 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打破技术壁垒[7] - 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和开源社区等载体 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技术成果高效流动[7] - 引导创新要素向基础好的区域集聚 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产业集群[7] -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规则话语权 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规范用户信息使用[7] 重点工程部署 - 核心软硬件强基工程推动实现核心组件自主可控 重点突破高集成度封装技术[8] - 整机精品工程涵盖六大类产品性能跃升 包括感知评估和情绪检测等产品[9] - 应用拓展工程以分领域分阶段策略推动技术落地 优先在工业制造和医疗健康等领域试点[9][10]
七部门发布重磅文件 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突破有了“施工图”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00:16
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规划 -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产业发展"施工图" [1] - 目标到2027年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立技术/产业/标准体系,电极/芯片/整机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2027年产业规模壮大,打造2-3个集聚区,开拓新场景/模式/业态 [2] - 2030年培育2-3家全球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世界前列 [2] 技术路线与产品方向 - 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开发高密度神经传感器/超低功耗芯片,提升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3] - 完善成熟产品:改进单向/双向深部脑刺激器、人工耳蜗等,增强信号采集和神经刺激功效 [3] - 推动非植入设备量产:发展轻量化/低功耗的额贴式/耳贴式/头盔等消费级产品 [3] - 研发辅助设备:融合多模态信号提升交互精度,开发高精度手术机器人(亚微米级控制)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国家制造业转型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将加大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4] - 对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优先注册指导,利用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加速产业化 [4] - 浙江/湖北/江苏等省已明确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80元/次、取出费3150元/次 [4] 技术应用进展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中科院与华山医院合作) [4] - 行业专家认为医保定价将破冰新技术应用,带来市场增量 [5] - 跨学科合作是产业关键,需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研发投入 [6]
事关脑机接口 七部门发布重磅文件
证券时报· 2025-08-07 10:07
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规划 - 七部委联合发布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1] - 到2027年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 产业规模壮大 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2] - 到2030年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培育2至3家全球影响力领军企业及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2] 技术突破重点领域 - 发展高通道高速率脑信号采集芯片 强化模数转换通道管理和噪声抑制 增强脑信号采集放大能力 [3] - 研发高性能超低功耗脑信号处理芯片 强化并行处理能力 推动感知计算调节功能一体化集成 [3] - 研发超低功耗高速率高可靠通信芯片 提升脑信号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3] 辅助设备与系统开发 - 研发辅助生理信号设备 通过脑信号与肌电眼电心电近红外等多模态信号融合 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觉评估精准度 [3] - 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机器人 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 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 [3] 应用场景拓展 - 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 [2] - 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2]
事关脑机接口 七部门发布重磅文件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09:40
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 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到2030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 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3] -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开拓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3] 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 研发高通道、高速率脑信号采集芯片 强化模数转换、通道管理和噪声抑制 增强脑信号采集放大能力 [4] - 研发高性能、超低功耗脑信号处理芯片 强化并行处理能力 推动感知、计算和调节功能一体化集成 [4] - 研发超低功耗、高速率、高可靠通信芯片 提升脑信号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4] 辅助设备研发重点 - 研发辅助生理信号设备 通过脑信号与肌电、眼电、心电、近红外等多模态信号融合 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觉评估精准度 [6] - 研发高精度手术机器人 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 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 [6] 应用场景拓展 - 脑机接口产品将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 [3]
事关脑机接口,七部门发布重要文件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08:58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初步建立先进技术体系 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 电极 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在工业制造 医疗健康 生活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 [2] - 到2027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开拓一批新场景 新模式 新业态 [2] - 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形成安全可靠产业体系 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构建国际竞争力产业生态 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2] 关键技术突破 - 发展高通道 高速率脑信号采集芯片 强化模数转换 通道管理和噪声抑制 增强脑信号采集放大能力 [3] - 研发高性能 超低功耗脑信号处理芯片 强化并行处理能力 推动感知 计算和调节等功能一体化集成 [3] - 研发超低功耗 高速率 高可靠通信芯片 提升脑信号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3] 辅助设备发展 - 研发辅助生理信号设备 通过脑信号与肌电 眼电 心电 近红外等多模态信号融合 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觉评估精准度 [4] - 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机器人 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 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 [4]
事关脑机接口 七部门发布重磅文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7 07:52
核心观点 - 七部委联合发布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2027年和2030年产业发展目标 提出技术攻关 产品研发 应用推广和产业生态建设的系统性规划 [1][6][7] 总体发展目标 - 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建立技术体系 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 电极 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在工业制造 医疗健康 生活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 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2][7] - 到2030年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形成安全可靠产业体系 培育2至3家全球影响力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构建国际竞争力产业生态 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2][8] 关键技术攻关 - 创新脑信号传感元件 研发植入式电极和新型非植入式电极 提升通道数 生物相容性和信噪比 创新光 电 磁 超声 化学新型传感器 [9] - 突破关键脑机芯片 发展高通道高速率脑信号采集芯片 高性能超低功耗处理芯片 超低功耗高速率高可靠通信芯片 提升信号采集 处理和传输能力 [3][9] - 夯实软件工具底座 完善脑信号编解码软件 开发专用控制交互软件 构建专用操作系统和通用软件平台 提升编解码准确率和多任务协同能力 [10] 产品体系构建 - 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 探索集成高密度神经记录传感器和超低功耗芯片的新型产品 完善深部脑刺激器 反应式电刺激器 人工耳蜗等成熟产品 [11] - 推动非植入设备量产迭代 创新额贴式 耳贴式 入耳式 发夹式等产品形态 研制头盔 头显 眼镜 耳机等集成式产品 [11] - 发展辅助设备 研发辅助生理信号设备和高精度手术机器人 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技术 提升多模态信号融合和三维重建能力 [4][11] 产业生态建设 - 培育优势企业 支持领军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13] - 完善创新载体 支持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建设开源社区 汇聚全球开发者协同创新 [14] - 推动产业集聚 分级分类建设孵化器和产业园 打造优势集聚区 推动与人工智能 新材料 机器人等领域企业合作 [14] 应用推广措施 - 推广产业创新成果 组织揭榜挂帅和供需对接活动 遴选典型案例 打造行业赋能对接平台 加快创新成果落地 [12] - 提升检测和中试能力 建立产品测试规范 研发专用仪器 布局建设中试平台 增强信号采集处理与算法验证能力 [12] 支撑体系完善 - 强化标准引领 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加快重点标准研制 促进标准落地实施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15] - 健全安全保障 推动伦理研究 建立数据治理框架 规范用户信息管理 提升生物数字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15] - 优化人才培养 加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建设特色学院和实践基地 培育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和产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5] 政策保障机制 - 强化统筹协调 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深化部门协同和央地协作 鼓励地方制定针对性政策举措 [16] - 加强政策支持 推动布局重大项目 加大国家基金投入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对植入式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给予优先支持 [16] -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交流 鼓励国外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支持开拓海外市场和参与国际会议 [16]
工信部等七部门:打造高性能产品,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8-07 06:59
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政策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1] - 政策聚焦高性能产品研发,包括植入式和非植入式设备[1] - 目标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与生活消费产品融合发展[1] 植入式设备研发方向 - 加快开发集成高密度神经记录传感器和超低功耗植入式芯片的新型产品[1] - 创新脑意图识别功能,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1] - 完善单向/双向深部脑刺激器、反应式电刺激器、人工耳蜗等成熟产品[1] - 提升信号采集和功能调控准确度,强化神经刺激功效[1] 非植入设备发展路径 - 推动额贴式、耳贴式、入耳式、发夹式等产品形态创新[1] - 促进非植入产品向轻量化、高速率、低功耗方向发展[1] - 研制头盔、头显、眼镜、耳机等集成式脑机接口产品[1] - 通过与现有消费电子产品融合支持规模化推广[1] 辅助设备技术突破 - 研发多模态信号融合的辅助生理信号设备[1] - 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觉评估精准度[1] - 开发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用于植入脑机接口[1] - 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1] - 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