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

搜索文档
买下最贵光刻机,三星发力1.4nm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7 02:06
三星先进制程发展 - 三星为与台积电竞争必须承担采购ASML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的高昂成本 每台设备售价约4亿美元[1][2] - 三星已于3月安装用于1.4纳米生产的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EXE:5000 并计划2027年开始量产1.4纳米芯片[1][2][3] - 三星已找到解决2纳米GAA节点良率问题的方法 Exynos 2600芯片组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投入量产[1] 韩国政府政策支持 - 韩国政府计划取消进口半导体设备关税 包括坩埚 碳基复合材料等八类晶圆制造材料[1][3][4] - 关税优惠范围从石英玻璃基板扩大至晶圆制造材料 预计降税效益达数千亿韩元[4] - 政策旨在降低半导体厂商成本 提升韩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2][3][4] 市场竞争格局 - 三星第2季全球晶圆代工市占率与台积电差距扩大至62.9个百分点 为历来最大[3] - 三星失去全球DRAM霸主地位 连续两季市占率落后于SK海力士[2][3] - SK海力士已率先采用ASML EXE:5200B机台进行量产 加速新一代存储器开发[3] 技术发展动态 - 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将用于2纳米以下晶圆生产 包括1.4纳米制程开发[1][2][3] - 三星计划通过设备精进提升先进制程发展 同时寻求政府政策支持[3] - 半导体制造商通过简化EUV制程提升产品效能和成本竞争力[3]
4亿美元的光刻机,开抢!
半导体芯闻· 2025-09-05 10:29
High NA EUV光刻技术发展现状 - ASML确认高数值孔径EUV设备是未来重点 二季度财报显示一台High NA EUV收入确认拉低毛利率 但公司整体毛利率仍达53.7% [1] - 英特尔使用High NA EUV设备在一个季度内曝光超过3万片晶圆 使特定工艺层步骤从40个减少到10个以下 三星同一工艺层周期时间缩短60% 技术成熟速度远超早期低NA EUV设备 [1] 三星High NA EUV布局 - 三星确认Exynos 2600为首款2nm GAA芯片组并开始量产 目标是通过提升良率证明其晶圆代工技术可与台积电竞争 [2] - 三星正从ASML引进更多High NA EUV设备用于2nm GAA制程 尽管设备价格昂贵 但可帮助其将良率从30%提升至量产所需的70%水平 [2][4] - ASML每年仅能生产5-6台High NA EUV设备且受出口管制限制 三星计划2027年在1.4nm节点实现量产应用 [4] SK海力士技术突破 - SK海力士在M16晶圆厂组装业界首台High NA EUV光刻系统Twinscan NXE:5200B 该设备将用于下一代DRAM工艺开发并最终用于量产 [7] - 公司自2021年在10nm DRAM中引入EUV技术后持续扩大应用 High NA EUV将简化现有EUV工艺并加速下一代存储器开发 [7] - 该技术能帮助避免2-3次EUV图案化 首先用于加速DRAM原型设计 预计2030年代全面过渡至High NA EUV生产 [9] 台积电与技术替代路径 - 台积电明确A16(1.6nm)和A14(1.4nm)工艺无需采用High NA EUV设备 技术团队通过创新在1.4nm节点实现8nm分辨率而不依赖该技术 [10][11] - 公司强调只有当High NA EUV带来可衡量效益时才会采用 目前通过延长现有EUV设备寿命获得微缩优势 预计2027-2028年才可能引入 [11] - 行业出现技术架构转变 GAAFET和CFET等新型晶体管设计减少对光刻依赖 更注重蚀刻技术 High NA EUV设备单价高达4亿美元成本高昂 [14][15] 其他厂商动态 - 美光直到2025年才首次将EUV引入DRAM生产 High NA EUV采用计划尚未明确 [12] - 日本Rapidus计划2027年起在新建晶圆厂安装最多10台EUV设备(NXE:3800E型号) 未来可能引入High NA EUV [12]
4亿美元的光刻机,开抢
36氪· 2025-09-04 01:50
High NA EUV光刻技术发展现状 - ASML确认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已实现收入 虽拉低毛利率但整体毛利率仍达53.7% [1] - 英特尔使用High NA EUV设备单季度曝光超3万片晶圆 工艺步骤从40个缩减至10个以下 [1] - 三星通过该技术使特定层周期时间缩短60% 技术成熟速度远超早期低数值孔径EUV设备 [1] 三星对High NA EUV的布局 - 三星为提升2nm GAA制程良率采购High NA EUV设备 目标将Exynos 2600芯片良率从30%提升至70%量产门槛 [2][3] - 三星计划将设备用于1.4nm工艺开发 目标2027年实现量产 [3] - 受ASML年产量限制(仅5-6台)及政府出口管制 采购数量受限 [3] SK海力士率先引入High NA EUV - 与ASML合作组装业界首台Twinscan NXE:5200B光刻机 用于DRAM原型开发及未来量产 [6] - 设备将加速下一代DRAM研发 简化现有EUV工艺并提升产品性能与成本竞争力 [6] - 此举使SK海力士超越美光、三星等竞争对手 成为行业首批采用0.55数值孔径光学系统的企业 [7] 存储行业技术路线分化 - 三星可能延迟在DRAM生产中使用High NA EUV 因成本高昂且DRAM架构将向3D DRAM演进(6F²→4F²→3D)[4] - 3D DRAM通过垂直堆叠提升密度 可使用ArF光刻技术无需EUV设备 [4] - SK海力士计划2030年代全面过渡至High NA EUV生产 设备将用于测试图案化极限及新材料开发 [8] 台积电与美光的技术选择 - 台积电明确A16(1.6nm)及A14(1.4nm)工艺无需High NA EUV设备 将通过创新延长现有EUV寿命 [11] - 台积电技术团队实现1.4nm节点无需High NA EUV(分辨率8nm vs 低NA EUV的13.5nm) 强调投资回报最大化 [11][12] - 美光2025年才首次引入EUV生产DRAM 对High NA EUV采用持更谨慎态度 [12] 其他潜在参与者 - 日本Rapidus计划2027年起使用10台EUV设备(NXE:3800E型号)生产2nm芯片 未来可能采购High NA EUV [13] - 英特尔作为首家High NA EUV客户 采购量取决于晶圆制造进展 短期可能无重大变化 [9] 行业技术演进争议 - High NA EUV设备成本高达4亿美元 厂商采用犹豫 [14] - 新兴晶体管架构(GAAFET、CFET)通过垂直堆叠减少对光刻依赖 转向侧重蚀刻技术 [14][15] - 环栅场效应晶体管(GAAFET)和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FET)需精确横向材料去除 推动行业关注点从光刻转向蚀刻 [15]
4亿美元的光刻机,开抢!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4 01:24
High NA EUV光刻技术发展现状 - ASML确认High NA EUV为未来重点 二季度财报显示一台设备收入确认导致毛利率拉低 但整体毛利率仍达53.7% [2] - 英特尔使用High NA EUV设备在一个季度内曝光超过3万片晶圆 使特定工艺步骤从40个减少到10个以下 三星同期层周期时间缩短60% 技术成熟速度远超早期低数值孔径EUV设备 [2] 三星对High NA EUV的布局 - 三星为提升2nm GAA制程良率采购High NA EUV光刻机 目前Exynos 2600芯片测试良率达30% 距离量产所需70%良率仍有差距 [4] - 三星计划在2027年实现1.4nm节点量产 正评估在该工艺中使用High NA EUV的可能性 [5] - ASML年产能仅5-6台High NA EUV设备 且受政府出口管制限制 三星采购数量受限 [5] SK海力士率先引入High NA EUV - SK海力士在M16晶圆厂组装业界首台Twinscan NXE:5200B高数值孔径EUV系统 用于DRAM原型开发及未来量产 [8] - 该设备可简化EUV工艺 加速下一代存储器开发 提升产品性能和成本竞争力 [9] - SK海力士计划在2030年代将DRAM生产过渡到High NA EUV技术 目前主要用于加速原型设计而非直接生产 [10] 台积电与美光的技术路线 - 台积电明确A16(1.6nm)和A14(1.4nm)工艺无需使用High NA EUV设备 技术团队通过创新将低数值孔径EUV分辨率提升至接近High NA水平(13.5nm vs 8nm) [12][13] - 台积电预计2027-2028年才可能引入High NA EUV 重点考量投资回报率而非技术先进性 [13] - 美光2025年才首次将EUV引入DRAM生产 High NA EUV采用时间未定 [14] 其他厂商动态与技术趋势 - 日本Rapidus计划2027年起在2nm工艺中使用最多10台EUV光刻机(型号NXE:3800E) 未来可能采购High NA EUV [14] - 行业出现技术路径分歧:新型晶体管架构(如GAAFET和CFET)通过垂直堆叠减少对光刻依赖 转向更注重蚀刻技术 [16][17] - High NA EUV设备单价高达4亿美元 成本高昂导致厂商采购犹豫 [16]
帮主郑重:阿斯麦暴跌10%!光刻机巨头预警释放啥信号?中长线投资者注意了
搜狐财经· 2025-07-17 03:51
公司业绩与市场反应 - 阿斯麦第二季度销售额77亿欧元 毛利率53.7% 订单额55.4亿欧元 环比增长41% [3] - 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已投入生产 芯片制程可达8纳米 单台设备成本4亿美元 安装需250名工程师耗时半年 [3] - 尽管业绩亮眼 但CEO预警2026年可能无法实现增长 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0% 市值蒸发340亿美元 [1][3] 行业风险与挑战 - 美国计划8月1日对欧盟加征30%关税 阿斯麦作为荷兰企业出口成本将上升 利润率承压 [3] - 地缘政治导致中国市场订单占比从49%骤降至27% 中国作为最大市场之一 需求萎缩直接影响营收 [3] - 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延缓客户采购计划 高端设备技术优势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利润 [3] 技术趋势与需求 - 人工智能客户需求保持强劲 英伟达等巨头持续推动AI芯片需求 高端光刻机长期需求有支撑 [4] - 半导体行业技术壁垒显著 阿斯麦掌握核心技术 长期仍具竞争力 [4] - 中国国产替代加速 北方华创等企业已进入全球设备商前十 本土化趋势增强 [4] 投资策略与行业展望 - 半导体行业大趋势未变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量子计算等领域持续依赖高端芯片 [5] - 短期波动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 如美国关税政策等黑天鹅事件 [4] - 技术迭代仍是主线 中长线投资需聚焦先进制程与AI芯片相关标的 [4][5]
台积电首席科学家:长期遏制中国行不通
半导体芯闻· 2025-05-26 10:48
台积电研发战略 - 台积电在2018年建立前瞻性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与当前产品路线图不直接相关的技术探索[2] - 研发团队由来自大学、其他公司及内部人才组成,分布在台湾新竹和美国加州圣何塞(约20人)[3] - 研发分为两个阶段:先验证基础材料与器件技术可行性,再进行技术整合[3] - 台积电开始公开未商业化的学术研究成果,改变以往只发表已商业化技术的做法[3] - 公司认为对营收数千亿美元的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相当于"战略保险"[4] 半导体技术趋势 - 光刻技术重要性可能在20年内下降,因其成本过高(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且分辨率需求可能已达极限[4] - 当前尖端制造工艺周期长达7个月(制造5个月+CoWoS封装2个月)[4] - 背面供电和堆叠FinFET等创新技术进一步延长了生产周期[4] - 未来技术发展重点应转向缩短周期时间而非继续提升分辨率[4] 中国半导体产业 - 美国出口限制意外推动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创造了本土设备市场需求[5] - 中国半导体领域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在过去5-10年显著提升,在重要会议上发表量已超过任何单一美国大学[7] - 中国大学在确立新研究方向方面仍有不足,但追赶能力突出[7] - 中国本科生占全球半导体专业学生总数一半以上[6] 行业领导力 - 台积电在7纳米节点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球芯片制造领导者[2] - 行业领导者需要前瞻性团队识别优秀技术并获取应用,避免错失机会[3] - 摩尔定律仍有效,技术发展目标指向0.1纳米(氢原子尺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