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自研AI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可关注哪些机会?
大同证券· 2025-09-23 09:38
证券研究报告|基金配置周报 2025 年 09 月 23 日 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可关注哪些机会? 【20250915-20250921】 ◼ 市场回顾:上周权益市场主要指数涨跌不一,创业板指涨幅最 大,上涨 2.34%;债券市场长短端利率走势不一,其中十年期 国债上行 1.19BP,一年期国债下行 1BP,期限利差进一步走阔, 而长短端信用利差均有所走阔;基金市场中偏股基金指数周度 收涨但二级债基指数周度收跌,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和短期纯 债基金指数均周度收涨;申万 31 个行业跌多涨少,消费医药 板块集体回调。 ◼ 权益类产品配置策略: ➢ 事件驱动策略:(1) 9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 若干政策措施》,可关注:工银消费服务 A(481013)、华夏消 费臻选 A(017719)和嘉实文体娱乐 A(003053);(2)阿里自 研 AI 芯片现身《新闻联播》,可关注:博时半导体主题 A(012650)、工银新兴制造 A(009707)和华夏半导体龙头 A (016500);(3)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可关注:工银 医药健康 A(006002)、嘉实互融精选 A(006603)和鹏华医药 ...
电子ETF逆市上探4.6%,515260再创新高!中芯国际、阿里、百度国产技术突破,推动半导体走强!
新浪基金· 2025-09-18 11:51
电子板块市场表现 - 电子板块领涨两市,电子ETF(515260)场内价格一度飙涨超4.6%,最终逆市收涨2.77%,继续刷新上市以来的高点 [1] - 电子ETF(515260)近5日累计吸金2.48亿元,反映资金看好板块后市,提前进场布局 [1] - 电子板块全天狂揽218亿元主力资金,近5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吸金555亿元、1480亿元、3839亿元,持续高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首位 [2][5] 成份股表现 - 中微公司领涨超11%,闻泰科技、瑞芯微盘中触板,后分别收涨9.6%、7.29%,拓荆科技、沪电股份、大华股份涨超6% [1] - 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北方华创、工业富联等个股齐创历史新高 [1] - 电子ETF(515260)成份股中,苹果产业链个股权重占比达43.34% [6] 行业技术突破 -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召开,聚焦ICT、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进展,披露了接下来三年的昇腾芯片规划和演进方向,打造"超节点+集群"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对算力芯片的需求 [2] - 阿里自研AI芯片在央视曝光,性能同英伟达H20相当;百度已开始使用自研的昆仑P800芯片训练其AI模型,部分替代英伟达芯片;中芯国际测试国产深紫外光刻设备,市场将其解读为中国芯片产业突围的重要信号 [3] - Meta首款内置高清显示屏的消费级智能眼镜正式亮相,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的潜力 [4] 行业趋势与展望 - AI正在推动电子产业链价值重塑,以AI算力需求爆发为代表的趋势使电子产业链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6] - 电子行业目前仍处于创新阶段,未来需经历终端创新突破、业绩释放、利润爆发等阶段,实现快速发展 [6] - 电子ETF(515260)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电子50指数,重仓半导体、消费电子行业,汇聚AI芯片、汽车电子、5G、云计算、印制电路板等热门产业,前十大权重股囊括寒武纪、工业富联、海光信息等市场热议个股 [6]
阿里重返3万亿市值,马云重出江湖背后的一场逆转大戏
搜狐财经· 2025-09-17 13:22
股价表现与市场逆转 - 9月17日港股高开2.74%创近四年新高 总市值重返3万亿港元[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近100% 较2022年10月低点55.7港元反弹超180%[1][5] - 股价呈现V型曲线 从2020年10月历史高峰304.85港元跌至2022年10月55.7港元低点 最大跌幅近82%[3][4] 业务驱动因素 - 自研AI芯片进入测试阶段 采用HBM2e显存容量96GB 配置规格超过英伟达A800接近H20[7] - 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6% 阿里云收入增速创三年新高 AI累计投入超千亿元[7] - 高德扫街榜首日活跃用户突破4000万 通过AI算法量化10亿级用户行为[7] 战略调整与组织变革 - 确立"用户为先 AI驱动"战略重心 剥离非核心业务[10][23] - 出售高鑫零售78.7%股权获最高131.38亿港元 出售银泰百货全部股权获约74亿元[11][12] - 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接任董事会主席 吴泳铭出任集团CEO[9] 核心业务布局 - 启动500亿元外卖专项补贴计划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 高峰期超1亿单[14] - 即时零售市场份额从2024年约20%提升至2025年7月约36% 外卖市场占有率43%[14][15] - 计划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 推动全业务AI化[16] 国际业务拓展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2025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9%达1323亿元[17] - Lazada向天猫商家开放东南亚运营能力 推出"一键轻出海"计划[18] - 菜鸟计划三年内海外仓网络从100万平方米扩大至200万平方米[19] 财务状况与融资活动 - 外卖补贴占2025财年净利润30% 资本开支同比增长45%达1280亿元[20] - 资本开支占营收比例从2023年10.2%升至13.6% 预计2026财年利润率承压[20] - 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 用于增强云基础设施及国际业务[21]
阿里自研AI芯片带来哪些增量?
2025-09-01 02:0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涉及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制造、云计算服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液冷、服务器)[1][2][11] * 核心公司为阿里巴巴集团(自研AI芯片、云业务)[1][2] * 其他提及公司包括英伟达(产品对标)、寒武纪、海光信息、字节跳动、以及互联网公司B与T[1][3][4][9] **核心观点和论据** * 阿里巴巴正在自研一款面向AI推理的芯片,由中国大陆企业代工,旨在实现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并提升高端算力[1][2] * 该自研AI芯片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其纸面算力可能达到H100的1.5倍到2倍(H100的FP16稀疏矩阵算力约为1,000T Flops,稠密矩阵算力约为670T Flops)[1][3] * 阿里集团推理需求持续强劲增长,截至2025年8月,整个集团消耗约12万亿TOKEN,其中云业务百联平台8月消耗约1.5万亿TOKEN,环比7月增长接近20%[1][7] * 阿里云业务2025年预计收入为1,500亿元,2026年预计保持微增态势,推理需求是核心驱动力[1][8] * AI发展推动推理芯片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需求比例正从早期的训练与推理9:1向1:9转变[1][1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自研AI芯片面临两大挑战:后道IP和量产的经济性问题,以及获得先进制程产能的困难(次一级节点可满足需求)[5] * 阿里自研芯片对寒武纪和海光影响有限,因阿里采购量相对字节跳动较少且主要用自研芯片,寒武纪依赖字节跳动,海光面向地方市场[9] * 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B公司和T公司)也在进行AI芯片研发,B公司有上千人团队,T公司硬件团队已解散但软件部分保留[4] * 自研芯片国产化生产将显著提升对液冷散热解决方案的需求(因工艺迁移导致功耗和散热要求增加),并带来服务器配套(如交换机及IC)的增量,具体标的包括思泉、浙新材、益米康、数据港及浪潮华擎等服务器供应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