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搜索文档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博会为世界提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国方案|聚焦2025工博会
华夏时报· 2025-09-24 10:18
9月23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入口人头攒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在这里 隆重举行。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本届工博会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线,不 仅是对全球工业发展趋势的精准预判,更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协同的智能产业生态,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企 业在此共享技术成果、共探发展路径。 从规模来看,本届工博会创下历史新高——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相当于42个标准足球场,现场将集 中发布数千项新产品、新技术,涵盖从基础零部件到高端智能装备、从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到未来工业创 新应用的全产业链,全方位展现中国工业的创新活力与全球吸引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十四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工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主阵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牢牢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提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全面 构建互利共赢产业生态,不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大特展亮王牌,工业创 ...
海拔4000米,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圆满成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6 00:00
文章核心观点 -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西藏那曲比如县完成全球海拔最高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突破高海拔医疗技术瓶颈 [1][5] - 智能医疗技术推动高原地区医疗资源从不可及到可及,实现高端医疗装备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跑的跨越 [1][4] - 元化智能通过技术下沉探索医疗资源均衡化路径,为高寒缺氧地区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7][10][13] 高海拔医疗挑战与现状 -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4000米,医疗资源可及性长期受限,患者常需辗转千里赴低海拔地区治疗 [1] - 西藏关节疾病发病率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7%,病变程度更严重 [4] - 当地医疗资源密度仅为东部沿海地区的1/5,传统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与康复率长期低于全国均值 [5] - 西藏年关节置换手术量不足全国0.3%,80%手术集中在东部沿海与省会城市三甲医院 [10] - 西藏符合复杂关节置换资质的医生不足百人,传统手术依赖医生10年以上临床经验 [10] 技术突破与手术成果 - 锟铻®机器人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在西藏那曲比如县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海拔超4000米) [1][5] - 2023年7月以来在日喀则完成多例骨科手术,创全球海拔最高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纪录 [7] - 手术机器人累计完成超5000例临床手术,验证其在剧烈温差、低氧等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 [7][8] - 针对性优化设备在低压、极端温差条件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通过AI提升手术精准性 [11] 医疗资源均衡化路径 - 通过5G网络构建远程支援模式,使顶级专家无需亲临高原即可实时辅助手术 [11] - 元化智能为国内首家拥有骨科机器人全部核心部件自研能力的企业 [8] - 技术下沉减少对医生经验的依赖,智能机械臂辅助操作降低手术门槛 [10][11] - 公益行动结合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节点,具科技助力医疗均等化象征意义 [4] 行业意义与未来展望 - 实践验证中国智能医疗装备在高海拔地区的强大适应性与可靠性 [5][13] - 技术突破对抗"地理宿命",使高原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一线城市同等医疗服务 [13] - 5G、人工智能与远程操作技术融合,推动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偏远地区推广应用 [13] - 智能医疗技术终极目标是让更多人获得有质量的健康服务,而非单纯技术领先 [13]
海拔4000米高原上,深圳造机器人“主刀”成功!
新浪财经· 2025-08-24 06:31
产品性能 -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海拔40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50%的高原环境中完成手术,机械臂操作稳定且精度达到亚毫米级 [1] - 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全程耗时2小时,成功为70岁患者完成膝关节手术 [1] 技术突破 - 本次手术是海拔最高的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体现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 [1] - 产品由深圳元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实现全骨科手术覆盖 [1] 临床应用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骨科专家南少奎教授主导本次高原机器人辅助手术 [1] - 手术在西藏那曲市比如县人民医院完成,证明产品在偏远地区的应用潜力 [1]
新增多位分享嘉宾!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8-24 00:1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日期为2025年9月5日至6日 [2] - 活动地点位于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2] - 主办单位包括MedRobot、机器人大讲堂、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2] 专科手术机器人应用 - 聚焦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等专科的临床应用 [2] -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分享《智能手术,未来已来》 [3] - 直观复星探讨达芬奇与ion的技术进化 [3] - 元化智能展示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从创新到实践 [3] - 深圳鑫君特探索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智能化自主执行上的进展 [3] - 史赛克分享机器人关节置换由精准植入到功能焕新 [3]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讨论儿科胸外科机器人使用经验 [3] -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分析骨关节自动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3]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化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操作 [3] - 多通道术中协同及质控机器人系统赋能临床学科建设 [3] 医工交叉与研发创新 - 强调动物实验和跨学科合作在手术机器人产业化中的关键作用 [6]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探讨医学动物实验的重要性 [7] - 浙江省人民医院疝外科主任参与分享 [7]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讨论相关主题 [7] - 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探索肿瘤微创介入机器人临床应用 [7] 前沿技术与创新 - 人工智能、柔性机器人和全景感知技术重塑手术室 [7]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分享医疗机器人智能化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 [7] -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参与技术讨论 [7] 供应链创新 - 供应链是手术机器人产业化的基石,首次引入系统级创新案例 [7] - ATI中国区总经理分享从精准定位到智能全景感知的平台化思路 [8] 市场与商业模式 - 探讨手术机器人租赁和服务化等商业模式推动应用落地 [8] - 中关村租赁副总经理分享手术机器人租赁落地案例 [8] 深度出海专题 - 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处于出海关键节点,邀请国际高管团队分享经验 [8] - VentureBlick创始人探讨中国医疗的下一站不只是出海 [9] - 分析国际市场对中国高端技术的接受度及企业如何跨越研发、监管等壁垒 [11] 深度智能外科专题 - 首次引入咨询级深度讲座,全面呈现外科从物理世界跨入数字世界的路径 [10] - 分析国内外微创外科AI现状,包括2024年和2025年SRS手术机器人大会上的趋势变化 [12] - 探讨外科数据科学的挑战与机遇 [12] 圆桌论坛 - 聚焦临床医生、资本与产业的多方对话,引入跨界嘉宾组合 [10] - 已确认嘉宾包括美敦力中国基金合伙人、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专家 [12] 合作伙伴 - 活动合作伙伴包括艾瑞迈迪、通和立泰、思哲睿智能医疗、Cornerstone Robotics、康诺思腾等企业 [13][18][21][23]
中日机器人产业合作对接会 元化智能展示骨科手术机器人中国方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3 13:1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日两国共同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20% 预计2033年将突破三分之一[1] - 全球骨科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4449亿元人民币 关节置换、脊柱和创伤构成核心诊疗领域[1] - 传统骨科手术存在术前规划依赖二维影像、术中依赖手感、缺乏智能保护机制等痛点 导致手术创伤大、假体安装偏差率高[1] 元化智能科技产品突破 - 自主研发"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涵盖原创硬件设计、核心控制算法及自研导航系统[2] - 国内首个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髋、膝、单髁三位一体全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 可满足多适应症需求[2] - 已在全国超百家医院完成4000余例手术 在香港完成超100例临床验证 并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医疗健康领域金奖[2]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 智能手术机器人成为解决临床需求与医疗资源矛盾的关键[1][4]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提出机器人创新需聚焦落地应用 推动技术普惠患者[4] 产业链企业图谱 - 医疗机器人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精锋医疗等[8] - 行业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及教育机器人全产业链[7][8][9][10]
元化智能李艾俐:在手术机器人新赛道“智造”中国精度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1 04:21
科技对医疗的变革 - 科技正在深刻改变医疗行业,例如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使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第100例手术,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 [1] - 手术机器人通过高精度CT三维骨骼模型和机械臂精准执行,17分钟内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置杯角度与术前规划完全吻合 [1] - 元化智能科技凭借亚毫米级误差控制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成为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中国代表企业 [1] 公司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李艾俐从IT行业转型医疗机器人领域,放弃原有公司支持丈夫的医疗机器人研究 [2] - 创业动机源于对国外高价设备的质疑,决心打造国产手术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市场 [2][4] - 2018年12月在深圳成立元化智能,定位高端专科智能医疗装备研发,受益于深圳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政策 [4] 产品技术突破 -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智能算法和335Hz高刷新率导航仪,将误差从手工截骨的1-3毫米降至亚毫米级 [6][9] - 产品覆盖髋、膝、单髁三大关节置换,实现多术式一体化设计,2022年4月获NMPA上市批准 [7][9] - 2023年3月新增髋关节适应症,2024年7月新增单髁膝关节适应症,成为国内首个髋膝单髁三位一体手术机器人 [9] 临床价值与市场表现 - 已完成超4000例手术,覆盖高原和偏远山区,手术时间缩短30%,并发症发生率降至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 [10][11] - 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国际品牌占据80%份额 [11] - 元化智能实现100%国产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部分技术指标超越国际水平 [12] 国际化战略 - 公司加速推进海外认证,与多家海外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计划通过技术出海和本地化服务拓展市场 [15] - 中国医疗装备出海正从低附加值耗材转向高技术设备,元化智能有望成为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 [15]
当“碳基脑”遇见“硅基脑”:解码深圳“机器人谷”背后的超级脑力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12:22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形成 - 南山区西丽区域汇集十几家智能机器人创业企业 包括优必选 越疆科技 逐际动力 智平方等 企业间距离不超过5分钟车程[1][2] - 产业集群与南方科技大学 深圳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形成产学研紧密联动[1][4] - 深圳生产全球1/7智能手机 1/8新能源汽车和70%无人机 具备完整硬件产业链基础[2] 人才集聚与学术背景 -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总面积69.8平方公里 占南山区40% 集聚深圳近半数高校[3] - 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为普渡大学博士 2019年回国加入南科大创办机器人实验室[3] - 桥介数物创始人尚阳星为南科大研究生休学创业 其导师为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5] - 乐聚机器人由哈工大师兄弟常琳 冷晓琨 安子威三人于2016年创办[6] 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 - 桥介数物专注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 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0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有11家使用其方案[5][6] - 乐聚机器人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夸父 搭载华为云盘古大模型 2024年1月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6] - 元化智能研制的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超百家医院应用 累计开展手术4000余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52%[8][9] 产业支持政策与资本投入 - 南山区提供近100万平方米政策性产业研发用房 租金为市场价3-7折[8] - 南山区设立5亿元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 对AI 机器人领域初创企业给予领投支持 允许单个项目100%亏损[9] - 深圳开放市政环卫 应急救援 医疗康养等100个应用场景供企业测试[10] - 逐际动力 智平方等企业融资中均出现深创投 南山战新投等深圳国资身影[9] 企业定位与分工模式 - 桥介数物选择上游定位 专注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开发 类似博世在汽车行业的供应商角色[5] - 逐际动力聚焦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5] - 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曾任职微软 小鹏汽车 OPPO 2023年创办聚焦通用智能机器人的企业[2]
机器人组团“营业”引爆声量场,产业链频刷进展
36氪· 2025-04-23 01:10
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表现 - 广交会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 集结国内多家厂商产品 客户现场支付定金达上千万元[1] - 穿山甲机器人参展5天获约300万美元订单 签约4家美国客户 10台展示样机中9台被预定[3] - 鸿绪锦科技擦窗机器人外销占比超90% 去年出口量同比增长超25% 展会定金收入超千万元[6] 机器人产品技术突破 - 逻腾科技球形机器人能量效率达腿足机器人8-9倍 可连续工作10小时或行驶120公里[6] - 元化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定位误差小于0.5毫米 已完成超4000例手术[8] - 美的集团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正式亮相 计划进入灯塔工厂进行测试[10] 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 - 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占全球市场份额近40%[2] - 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0亿元增长至2030年超1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0.3%[10] - 家庭场景落地需解决成本/交互/安全性三大障碍 乐观预计2030-2031年迎来拐点[10] 产业链量产进展 - 2025年被视为机器人爆发临界点 但真正量产仍面临技术实现难题[11] - 世运电路表示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出货量不大 因终端设备多处于研发调试阶段[11] - 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获小批量订单 但对业绩影响非常有限[12] 材料技术发展趋势 - PEEK材料比强度是铝合金8倍 特斯拉Optimus Gen2采用后减重10公斤且行走速度提升30%[15] - 金发科技具备PEEK聚合中试产业化技术 产品已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机械领域[15] - 中国市场11家人形机器人厂商2024年开启量产 6家厂商2025年规划产量超千台[16] 核心部件研发挑战 - 灵巧手研制需确保手指灵活度与算法精准传达 核心部件包括电机/弹簧/驱动芯片等[12] - 机器人传感器要求高于其他领域 需根据应用场景定制设计结构和技术参数[12] - 高性能材料需求增长源于外部多材化与内部"以塑代钢"趋势 但对耐摔性/刚性要求更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