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云印章

搜索文档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织牢AI时代数字安全网
新华日报· 2025-09-15 00:41
网络安全战略与定位 - 公司传承红色电信精神 充分发挥在国家网络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 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1] - 公司持续推动企业战略向云改数转智惠转型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2] - 公司瞄准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目标 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6] AI安全技术突破 - 构建用AI强安全与靠安全护AI双轮驱动模式 打造AI双向安全实践的江苏标杆 [2] - 依托自研见微安全大模型 将威胁研判准确率提升至90.21% [2] - 创新数据安全风险智能审计新范式 实现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预判转变 [2] - 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覆盖国家5大类31小类安全风险 事中识别准确率超95% [3] - 旗下中电鸿信1+1+3+N全流程低代码AI中台入选国际电信联盟优秀案例 跻身中国信通院大模型应用供应商TOP30 [3] 反诈技术体系 - 投入数千万元构建管控防服宣打全方位防诈体系 [4] - 反诈大数据平台每日处理数据量超100TB 实现每秒百万次级实时风险研判 [4] - 构建26个精准诈骗识别模型 针对20余类诈骗场景进行立体化防控 [4] - 高危号卡预测系统预警准确率达85%以上 智能语音反诈机器人人工语音仿真度超95% [5] - 反诈系统累计成功预警劝阻潜在受害人超千万人次 [5] 安全产品与商业化 - 构建30多款安全产品体系 覆盖网络、接入、终端、应用、数据安全纵深防御 [7] - 天翼安全大脑为1万余家重点政企客户提供安全服务 [7] - 璇玑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自动化、可视化、可托管的安全运营能力 [7] - 量子安全基础设施打造量子云印章、量子密信、量子密改等量子+应用 [7] - 安全管家产品月均监测处置恶意事件4000万条 [7] - 2024年实现安全业务年收入超过6亿元 服务客户规模超过2万家 [7] 联盟协同创新 - 牵头组建网络安全创新工作室联盟 汇聚全省13家设区市及专业单位创新工作室力量 [8] - 高级攻防人才占比超60% 安全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8] - 定制化钓鱼演练平台帮助企业员工识别率提升45% [8] - 自动化渗透系统实现百万级资产48小时全量风险检测 [8] - 五层纵深防护体系使90%安全事件可自动处置 [8] 监管协同与行业赋能 - 配合省市安全监管单位攻防演练 获得省委网信办优秀支撑单位荣誉 [6] - 平均每日监测拦截亿次级涉诈访问 构建天朗气清网络空间 [6] - 运营江苏唯一供应链安全能力分中心 提升省内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6]
聚战新动能 筑安全基石 | 安徽电信举办数字产业及战新(安全)主题会议
人民网· 2025-06-27 02:42
行业动态 -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举办以"聚战新动能、筑安全基石"为主题的产业及战新(安全)分会,聚焦智算、低空经济、安全和量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创新应用 [1] - 中国电信发布在量子通信、数字安全防护、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3] - 阜阳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发布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最新成果,包括智算中心建设和数据要素开发运营平台 [5] 技术创新 - 中电信无人科技发布"1+1+3+N"的AI+FaaS产品服务体系,全面赋能低空经济领域 [5] - 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量子云印章、OTN量子加密专线、关基设施抗量子密码改造、翼安警信等量子加密新产品 [5] - 中国电信安全公司发布AI安全、低空安全与安全运营相关产品,推动数字安全防护体系进入智能化、立体化新阶段 [5] 战略合作 -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与华为、超聚变、中兴等14家头部厂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智算、低空、安全领域技术创新 [5] -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与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人工智能安徽联合创新中心" [7] - 阜阳市成立"阜阳网络安全实践中心"和"阜阳市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加强资源整合和技术互补 [7] 发展规划 -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将继续发挥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优势,加快形成数字产业能力 [9] - 公司将积极推动多方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产业升级,助力安徽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9]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 共同打造统一大市场先行区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 长三角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解放日报· 2025-06-07 02:4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约1/4 [1]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1] - 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成效显著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3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0.7个百分点 [2]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7万台(套),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2] - 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成立,征集技术需求305项,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项目72项 [2] 产业链供应链能力 - 全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3] - 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突破多项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3] - 形成围绕沪宁合、沪杭甬的"双三角"网络体系,创新驱动效能显著 [3] 改革开放与互联互通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立,未来将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 [4]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联动接卸"整合沿江13个港口与上海港 [4]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2项已全国复制推广 [4] 对外经贸合作 - 2024年前4个月,苏州进出口增长5.6%,江苏、浙江分别增长5.7%、6.6%,安徽增长14.1% [5] 公共服务与生态治理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包括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 [6][7] - 智慧巡查技术实现跨省环境数据共享,2024年长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5%,较2018年提升10.4个百分点 [7][8] -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3%,达历史最好水平 [8]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观察
新华社· 2025-06-06 12:2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约1/4 [1]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 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 [1] - 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落地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智慧化全海域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 从开工到下水仅用11个月 [2]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 34% 超全国平均水平近0 7个百分点 [3] - 合肥先进光源面向2028年建成验收冲刺 长三角联合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共创共建 [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安徽云玺量子科技一季度订单额7000万元 联合上海杭州等地实现产业化 [3]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 7万台(套) 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3] - 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成立 公开征集技术需求305项 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项目72项 [4] 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 全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 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5] - 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突破多项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5] - 形成沪宁合 沪杭甬"双三角"创新网络体系 创新驱动效能显著 [5] 改革开放新格局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立 跨域铁路将统一运营 [7]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模式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 [8]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52项全国复制推广 [9] 外贸与要素流动 - 苏州前4个月进出口超预期增长5 6% 江苏浙江分别增长5 7%和6 6% 安徽增速达14 1% [10] - 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联动上海开展科创金融改革 年服务企业超350家 促成融资逾18亿元 [8] - "皖甬欧"铁海联运班列将合肥至欧洲物流时效从40天缩短到27天 [9] 公共服务优化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实现27城双向在线办理 [11] - 安徽宣城与浙江萧山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云操作" 贷款资金快速到账 [11] - 长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 5% 较2018年提升10 4个百分点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 3% [12]
从实验室到百姓家: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化提速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13:31
量子技术应用进展 -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量子加密安全通话与办公应用"量子密信密话",用户规模突破520万,服务单位超过3000家 [2]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合肥量子城域网,已完成北京上海等16个重点城市建设 [2] - 量子云印章产品融合多项技术,已在多地政务审批、企业流程管理等场景推广应用 [2] - 已推出20多项量子科技产品,应用覆盖政务金融工业等十余个行业 [3] 量子计算领域突破 - "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是全球首个具有"量子计算优越性"的超量融合云平台,在四个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4] - 平台访问量突破2700万,覆盖50多国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140万 [4] - 正推动量子算法在气象预测生物化学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应用探索 [4] - 将与"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对接提升算力水平 [4]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 - 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2023年达14.05亿元人民币,2024年有望突破16亿元 [5] - 公司构建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完整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 [5] - 量子信息科技是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最有优势的领域之一 [5] - 公司计划加大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培育新质生产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