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藏香
icon
搜索文档
欧亚国家驻华使节西藏行 见证发展新气象
新华网· 2025-09-30 00:26
在西藏参访期间,使节团走进林芝、拉萨等地,近距离感受西藏繁荣开放的真实图景,徜徉于绿水青山 之间,体验多姿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切身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在雪域高原展现出的新气象。 使节团参访第一站来到有着"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市。在林芝市巴宜区中学,他们先后参观了教室、操 场、综合楼、学生宿舍和食堂。与在校师生交流后,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萨义德佐达赞叹:"孩子们的 学习生活条件很好,还有食宿补贴,校园很大很漂亮,相信他们以后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努雷舍夫对西藏的教育状况颇有感触。"西藏为学生提供15年免费教育,这一点非 常难得。"他还注意到,学校不仅重视文化课程,还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美术、合唱等活动,反映出学 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新华社拉萨9月29日电 题:欧亚国家驻华使节西藏行 见证发展新气象 周昱龙、洛登 "连绵的山脉、清澈的河水,还有蓝天白云,这里的风景真美!"站在西藏林芝市雅尼国家湿地公园观景 台上,亚美尼亚驻华大使格沃尔克扬忍不住感叹。 9月23日至27日,来自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 克斯坦等国驻华使节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一 ...
全球粤商齐聚这5场专题会,碰撞出哪些智慧火花?
搜狐财经· 2025-09-29 14:48
金秋九月,全球粤商再度聚首广州,共赴一场未来之约。9月29日,2025世界粤商大会的5场专题会举行,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粤商助力"百县千镇万 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青年粤商创新与传承、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海内外知名粤商、工商社团、专家学者 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升级路径,共探开放合作机遇,共担粤商时代使命,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粤商历来以敢为人先、务实开放著称,从'下南洋'到'广交世界朋友',从'三来一补'到建立全球供应链,粤商早已将生意做到了五洲四海。"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央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儒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珊在主题演讲中分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人工智能、 绿色能源等颠覆性创新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和竞争格局。这意味着,国际化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过去靠"拼价格、拼规模"的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必须转 向"拼创新、拼价值、拼品牌"。对于粤商而言,创新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粤商应如何适应国际化新形势?"粤商,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不能满足于位于价值链的底部。要主动加大研发投入,拥有' ...
外国媒体人西藏行:感受真实的高原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3:24
西藏地区发展现状 - 多国媒体人员及公务人员在西藏林芝和拉萨两地参访 深入了解当地教育及农村发展情况[1] - 参访行程包括学校 村落 唐卡画院及藏药厂 并体验传统藏香制作工艺[1] - 从林芝至拉萨近400公里路程中 观察到沿途山脉河流村落及地区发展进步[3] 文化与传统艺术 - 西藏唐卡画院学生需接受七八年训练才能成为独立绘画艺术家[4] - 手工藏香制作完全使用天然原料 工艺繁琐 农牧民通过参与制作获得收入[6] - 参访人员对西藏文化如唐卡绘画 雕像及文字表达进一步探索兴趣[6] 教育与基础设施 - 林芝巴宜区中学教师办公室配备现代化设备 教育体系呈现规范化特征[6] - 高原传统生活方式包括牲畜养殖 奶制品生产及耕作活动获得展示[3] - 地区建筑传统与现代化发展并存 给参访者留下深刻印象[1]
每一次到达,都是新的出发 农业银行扎根雪域高原彰显责任担当
金融时报· 2025-09-16 02:15
西藏金融发展历程 - 西藏金融事业始于1951年 以随军银行和马背银行为起点 为西藏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 - 1995年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成立 逐渐成长为面向农牧区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力量 [1] - 农业银行在西藏累计服务60年 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 [1][2] 农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 2001年创新推出四卡农牧户贷款产品 分为钻金银铜四个等级 通过信用评级与预授信机制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题 [11] - 四卡产品采用动态管理机制 最高贷款额度达30万元 累计发放贷款超千万元 [11][14][15] - 推出惠农e贷·商户贷产品 为合作社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 [9] 特色产业金融支持案例 - 累计为优格仓公司发放贷款1.34亿元 目前贷款余额2950万元 帮助企业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年销售额1800万元的老字号企业 [4][5][6] - 支持康桑农产品公司发展 企业年销售额从每日2000元增长至4500万元 [6] - 为民族哗叽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 帮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100余个就业岗位 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 [7][8][9]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 建立县乡村三级信用体系 在班觉伦布村实现整村钻石卡评级 累计授信额度超800万元 [16][17][19] - 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和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 2023年完成服务点升级 [20][21] - 部署流动金融服务车 2024年为18个县区提供60余次服务 服务12000余人次 [21][22] - 建立3+2流动服务机制 年均流动服务超2万次 解决农牧区服务半径长的问题 [22] 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成效 - 支持扎西曲登社区111户家庭发展民宿旅游 单户年净利润达3万多元 [13][14][15] - 班觉伦布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19] - 赛贵村安置点服务964户家庭共计4519人 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21] - 农业银行是西藏唯一网点覆盖县域和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 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20]
每一次到达,都是新的出发
金融时报· 2025-09-16 01:42
农业银行西藏分行的历史与定位 - 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于1995年7月从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分设成立 成为面向西藏农牧区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力量 [1] - 西藏金融事业起步于1951年 最初以"随军银行"和"马背银行"形式开展业务 为西藏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 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 向西藏优格仓工贸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34亿元 目前贷款余额2950万元 帮助企业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年销售额1800万元的企业 并获评"中华老字号" [3][4][5] - 支持西藏白朗县康桑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使其年销售额从最初的日销售额2000元增长至4500万元 [6] - 通过"四卡"农牧户贷款产品为山南市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 帮助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帖尔编制技艺 并为1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就业 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 [7][8][9][10]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 2001年创新推出"四卡"农牧户贷款产品 分为钻金银铜四个等级 通过信用评级与预授信机制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问题 最高可贷款30万元 [11][12][14] - 建立县乡村三级信用体系 在班觉伦布村实现整村"钻石卡"评级 累计授信额度超过800万元 帮助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16][18] - 推出流动金融服务车和"3+2"流动服务机制 年均为农牧区提供超过2万次上门服务 日喀则分行今年已开展60余次流动服务 服务12000余人次 [19][20][21]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与基础设施 - 农业银行是西藏唯一实现县域和边境地区网点全覆盖的商业银行 通过"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和"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19][20] - 在萨迦县赛贵村安置点服务964户4519人 2023年将服务点升级为综合服务站 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 [20] - 在扎西曲登社区为111户家庭发放贷款超千万元 为40家民宿办理收款聚合码 [16]
60年,雪域高原活力迸发!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04
核心观点 - 西藏依托高原资源禀赋发展九大产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上半年GDP达1382.72亿元且同比增长7.2% [1] - 清洁能源产业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发电量占比超99% 累计外送电力161亿千瓦时 [3] - 立体交通网络支撑产业扩张 公路通车总里程12.49万公里 铁路货运量前7月达350.84万吨 [5] - 科技赋能特色农牧业与现代化物流 带动居民收入提升 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5% [7] 产业发展 - 九大产业涵盖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高原特色农牧、藏医药、高新数字、边贸物流和通用航空 [1] - 清洁能源外送规模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86万吨 且聚焦水、风、光、热等多类型项目建设 [3] - 绿色产品出口表现突出 上半年羊毛羊绒、鲜苹果等绿色产品出口额近3000万元 [4] - 牦牛产业通过科技升级实现转型 包括克隆技术应用和实时动态监控系统 [1] 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1382.72亿元 同比增长7.2%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 [1] -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765亿元 同比增长6.3% 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 [4] -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58元 上半年同比增长7.6% [1][7] 基础设施 - 公路网络覆盖率达100% 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196公里 乡镇通畅率97.99% [5] - 铁路运营里程1359公里 通过青藏铁路累计运输货物9639.11万吨 旅客4002.79万人次 [5] - 新开通拉萨-鄂州全货机航线 首班货运量进港16.7吨、出港6.9吨 [5] - 每月通过铁路托运进藏汽车约千辆 推动高原自驾游发展 [6] 民生与就业 - 特色农牧业带动增收 藏鸡养殖项目使每村年增收23万元以上 [7] - 科技农业产业园培养本地种植技术人员 日收入达200元 [7] - 现代化物流实现商品当日达、次日达 智能仓储系统动态调库 [7] - 2019年底实现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7]
择“高”处立 向“特”处行——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8-24 23:42
西藏经济发展战略 - 依托高原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路径 拒绝复制东部模式 聚焦可持续发展 [1][2] - 西藏资源特点包括丰富矿产 清洁能源和自然风光 但存在高海拔导致的人才匮乏和物流成本高问题 [2] - 发展实践围绕择"高"处立和向"特"处行两大方向 通过特色产业开发实现经济增值 [3][4]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出台《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要求政府诚信履约和保护企业产权 [3] - 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 对初次未造成危害的行为采用教育等柔性措施 [3] - 制定综合执法事项清单 统筹联合执法以减少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问题 [3] - 聘请98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干扰 [3] 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 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公司将茶叶渣加工成茶粉 空运至上海用于茶泥面膜产品 实现植物资源高附加值开发 [3] - 西藏旅游融合藏药 藏香和藏戏等民族文化元素 打造差异化旅游体验 [3] - 西藏矿业探索"锂钾互补+光伏零碳"发展模式 兼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3] - 国家能源集团多布水电站项目注重长远利益 兼顾经济账 政治账和生态账 [5] 人才发展战略 - 通过内地输藏干部 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等"外脑"加速填补人才缺口 [4] - 企业重点招聘藏族大学生进行培养 为西藏留存本土人才种子 [4] - 建设者展现"三更高"(站位 境界 追求)和"三不缺"(精神 情怀 斗志)的高原精神 [4] - 中国宝武援藏注重培育人才和留下技术 增强西藏自身造血能力 [5]
择“高”处立 向“特”处行 ——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8-24 22:55
发展模式与资源禀赋 - 西藏因地理环境特殊和生态系统脆弱 无法复制东部发展模式 必须立足高原禀赋走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1] - 西藏资源维度具有高原特色 蕴藏丰富矿产 清洁能源和自然风光资源 但存在高海拔 广地域和氧气稀薄等特征 [1] - 人才匮乏和物流运输成本高构成西藏发展特点 [1]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出台《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要求政府诚信履约 保护企业产权和规范监管 [2] - 发布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 对初次未造成危害行为免罚 采用教育约谈等柔性措施减轻小微企业合规压力 [2] - 制定综合执法事项清单 统筹各部门联合执法 解决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问题 98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正式上岗 [2] 特色产业发展实践 - 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从茶叶渣中提炼冻干粉 加工茶粉空运至上海用于茶泥面膜产品 实现植物资源高附加值开发 [3] - 西藏旅游(600749)在业务场景和产品中融入藏药 藏香和藏戏等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打造差异化旅游体验 [3] - 西藏矿业(000762)探索锂钾互补加光伏零碳发展模式 在扩大产业规模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3] 人才战略与精神支撑 - 通过内地输藏干部 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填补西藏人才缺口 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重点招聘培养藏族大学生 [3] - 国家能源集团多布水电站项目坚持三更高理念(海拔高 站位更高 境界更高 追求更高)和三不缺精神(缺氧气 不缺精神 不缺情怀 不缺斗志) [4] - 国家能源集团尼洋河公司不仅算经济账 更算政治账和生态账 中国宝武援藏注重培育人才和留下技术 增强西藏造血能力 [4]
雪域高原驶入发展快车道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01
核心观点 - 西藏自治区通过发展九大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上半年GDP达1382.72亿元同比增长7.2% [1] - 清洁能源产业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发电量占比超99% 外送电力161亿千瓦时 [3] - 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公路通车总里程12.49万公里 铁路货运量350.84万吨 [5] 产业发展 - 九大产业包括文化旅游 清洁能源 绿色工业 现代服务 高原特色农牧 藏医药 高新数字 边贸物流 通用航空 [1] - 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涵盖水 风 光 热等多种类型 [3] - 绿色产品出口表现突出 上半年羊毛羊绒 鲜苹果等绿色产品出口近3000万元 [4] - 牦牛产业技术升级 实现克隆技术突破和数字化管理 [1] - 藏鸡养殖带动20个村参与 每村年增收23万元以上 [7] 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 [1] -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765亿元 同比增长6.3% [4] -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58元 脱贫人口收入增12.5% [7] 基础设施 - 公路网络全覆盖 乡镇通达率100% 高等级公路1196公里 [5] - 铁路运营里程1359公里 通过青藏铁路累计运输货物9639.11万吨 [5] - 航空物流能力提升 新开拉萨-鄂州全货机航线 单班货运量23.6吨 [5] - 电力基础设施完善 建成4条"电力天路" 清洁能源占比超99% [3] 科技创新 - 农业科技应用成效显著 阿里生态农业产业园培养新型农牧民 [7] - 物流数字化升级 京东智能仓储实现当日达次日达 [7] - 牦牛产业数字化管理 通过手机APP实现实时监控 [1]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华文明瑰宝 民族交融画卷——布达拉宫保护见证文化传承之路
新华社· 2025-08-18 10:23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应用 - 采用无人机拍摄、三维激光扫描和多视角影像重建技术完成全面精准测绘并构建完整数字化模型 [4] - 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建筑结构 录入每个木构件、墙体、开关线路及佛像壁画唐卡等文物信息 [4] - 安装1000多个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墙体与柱子倾斜角度 为评估木结构墙体和地垄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 [4] 文物保护修复工程 - 贝叶经实验性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国内找到符合要求的贝叶材料并在黏合剂调制与颜色修复加固方面突破 [8] - 2018年底启动10年期计划投资约3亿元的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 [9] - 2025-2028年将完成465函贝叶经和39752函古籍的保护修复工作 [9] 文化传承与推广 - 精选100余件体现民族团结的文物珍品举办主题展 通过实物图片影像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5][6] - 与江苏扬州、天津、四川等地合作推动宫藏文物"走出去"搭建展示平台 [9] - 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合作研发哈达、藏香、瓷器等400余类1000余件文创产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9] 历史价值实证 - 红宫建造时康熙皇帝专派汉族、满族和蒙古族工匠百余人进藏协助修建 [7] - 珍藏明清时期历朝皇帝赐予的经卷、造像、册封诏书、印玺、匾额和牌位等文物实证西藏自古属于中国 [7] - 壁画详细记录五世达赖喇嘛1652年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全过程 以连环画形式生动还原历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