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研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美联储降息风向,泰珀警示再降两次风险,中国市场潜力凸显
搜狐财经· 2025-09-28 14:00
2025年9月18日,美联储刚宣布降息的第二天,全场气氛像是被按了静音键,接着又有人按了重播键; 大卫·泰珀出现在镜头里,话不多,但每一句像是往热锅里抠出的烫手蔫青菜。 那天我在晨间会直播间听到他的开场白,镜头拉近到他眼角的皱纹,他说话干脆——"我不喜欢现在的 估值",话里头有狠劲,也有怕劲。 我马上想到去年9月24号他第一次公开偏爱中国资产的场景,那时台下掌声一片,他说过一句话——"机 会就在下沉的估值里",当时很多基金经理点头,这回换了语气,像是把那句豪言拆了重组。 我当场问他,"那中国资产呢?"他回答直接,没绕弯——中国公司目前市盈率十几倍,甚至去年跌到过 个位数,按它们增长率看不贵,外加那7万亿美元的超额储蓄,理论上能成为估值的支撑。 镜头切到我那位朋友,他补了句"小细节",说阿里正推进云和AI应用,百度在自研芯片,但出口管制和 政策不确定性像两根拴住大象的绳索,国内资金若要大规模流入,出手容易、撤资难,成交量一薄,股 价就被撬动。 泰珀没粉饰这些缺口,他把投资比作端酒,现阶段还有几口可喝,但别贪杯;他说他不会在中国重仓, 仓位有限,风险偏好控制明显。 我在采访记录里标注了一个时间点:2025年9月1 ...
认知升级不只是小米的“窍门”
北京商报· 2025-09-25 16:53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以回应外界对其缺乏技术的偏见 [1] - 公司通过自研芯片和冲击纽北赛道展示科技实力 作为决战未来的巨额投入 [2] - 认知升级需技术投资和产品力支撑 在长周期内提升企业发展下限 [2] 商业模式演进 - 早期以性价比为王的互联网模式 通过接近成本价销售硬件并靠软件服务盈利实现快速崛起 [2] - 消费升级过程中性价比策略面临低价低质标签风险 易被竞争对手全线超车 [2] - 用Ultra系列冲击高端市场 手机和汽车业务同步推进高端化战略 [2] 行业发展趋势 - 科技公司需经历认知蜕变 告别过去成功模式拥抱不确定性 [2] - 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均在追寻第二增长曲线 [2] - 认知升级带来开放性与进化力 是企业提升上限的核心动力 [3] 企业沟通策略 - 年度演讲作为企业沟通实验 在社交媒体时代与大众交流认知 [1] - 通过讲述造芯造车过程中的挣扎往事 回应外界质疑 [1] - 认知差异成为舆论环境拉扯的矛盾点 需由内及外进行系统升级 [1][2]
【西街观察】认知升级不只是小米的“窍门”
北京商报· 2025-09-25 13:33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以回应外界对其缺乏技术的偏见 [1] - 公司通过自研芯片和冲击纽北等行动展示科技实力 作为高端化战略的支撑 [2] - 决策层认知转变驱动公司系统性升级 涉及产品定位与技术创新方向 [1][2] 商业模式演进 - 早期以性价比为核心的互联网模式 通过接近成本价销售硬件并依靠软件服务盈利 [2] - 消费升级背景下 性价比策略面临低价低质标签挑战 需向高端市场突破 [2] - 公司采用Ultra系列产品冲击高端市场 同时持续投入研发以保障长期竞争力 [2] 行业竞争态势 - 价格战被视作低门槛竞争策略 小米需通过技术投入建立差异化优势 [2] - 科技行业普遍存在认知蜕变过程 腾讯阿里等企业均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 - 企业需通过产品力提升和市场互动 逐步拉升发展下限并应对竞争压力 [2][3] 长期发展路径 - 认知升级需要技术投资和产品落地支持 是长达三至五年的持续过程 [2] - 打破自我认知天花板被视为践行长期主义的关键 推动企业上限提升 [3] - 认知转变涉及内外系统化升级 需与用户交互及市场动态保持协同 [2][3]
雷军谈自研芯片命名:我建议还叫松果,大家坚决不同意
新浪科技· 2025-09-25 13:09
公司战略 - 小米集团重启自研芯片项目并命名为玄戒 代表公司对造芯业务的庄重承诺[1] - 公司此前经历松果芯片项目的惨败 重新启动芯片自研面临技术和心理双重挑战[1] - 雷军强调正视失败和内心恐惧是关键 表明公司已从挫折中汲取经验[1] 技术研发 - 自研芯片项目技术难度较高 需要克服研发过程中的多重障碍[1] - 玄戒芯片项目名称变更反映团队对此次研发的重视程度[1]
放弃还是九死一生? 雷军揭秘小米自研芯片生死决策内幕
凤凰网· 2025-09-25 12:13
公司战略决策 - 小米在自研芯片业务关键时期经历内部动摇与激辩 每个项目需投入高达500-600亿人民币 导致财务压力巨大并引发核心管理层对业务拖垮公司的质疑[1] - 公司专门组织高管会议讨论芯片业务去留 该决策被视为影响未来十年战略走向的关键 若放弃则可能永久失去自研高端芯片机会[1] - 创始人以长期战略视角扭转决策方向 提出"十年后为失去芯片业务后悔"的核心问题 使讨论重点从短期财务风险转向长远使命[2] 业务发展进程 - 小米已有过一次芯片研发挫折经历 再度冲击自研芯片被形容为"九死一生"的艰难道路[1][2] - 核心管理层最终一致决定继续投入自研SOC芯片 该决策奠定了后续持续投入的战略基调[2]
雷军谈自研芯片命名:我建议还叫松果,大家坚决不同意,最后起了玄戒
新浪科技· 2025-09-25 11:30
公司战略与决心 - 小米集团重启自研芯片项目并命名为玄戒 代表公司对芯片业务的庄重承诺[2] - 公司CEO雷军承认再次造芯面临技术挑战和此前松果项目失败的心理障碍[2] 历史背景与挑战 - 公司曾经历松果芯片项目的惨败 此次重启需要克服失败带来的心理恐惧[2] - 项目启动初期内部对沿用松果名称存在分歧 最终决定启用新品牌名称[2]
中国资产深夜拉升 阿里涨近10% 百度涨超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5:28
美股市场表现 - 道指微涨0.12%,纳指跌涨0.02%,标普500指数涨0.01% [2] - 美洲锂业公司股价暴涨超100%,因美国政府正就入股该矿商进行谈判 [2] - 特斯拉股价涨超3%,瑞银将Q3交付量预期从43.1万辆上调至47.5万辆,增幅近10% [4] 中国资产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超3.7%,多只中概股涨超10% [6] - 阿里巴巴股价大涨近10%,创2021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港股阿里巴巴-W涨超9%至174.9港元 [6] - 百度集团开盘涨逾8%,机构看好云计算、智能驾驶和自研芯片三大业务估值空间 [7] - 小马智行涨超4%,高盛将目标价从26美元上调至27.7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7]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就业市场下行风险增大是降息关键原因,政策转向中性立场 [8] - 8月核心PCE通胀率为2.3%,略高于目标,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反映关税影响 [8]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年内或将再降息两次,但内部意见存在分歧 [9] 行业合作与业务进展 -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积极推进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 [6] - 小马智行与新加坡康福德高合作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正等待监管部门批准 [7]
南下资金年内净流入破万亿!AI仍是港股主线
证券时报· 2025-09-21 13:05
恒生指数称,自2014年11月股票互联互通启动以来,内地投资者已成为香港股票市场中的新势力。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 交金额(单边)为608亿港元,相当于市场整体24.5%。截至9月12日,今年港股通资金净流入达到10729亿港元,比2024年全年还高33%,有望创下年度 新高。 恒生指数9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港股通年初至今获得了超过1万亿港元的资金净流入,已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有望创年度历史新高。 而随着ETF纳入互联互通,亦带动南向交易ETF成交额创下新高。中信证券研究所指出,港股今年上半年筑底企稳,业绩实现正增长,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 或继续享有市场关注。 南下资金净流入将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5年8月,香港股票市场已经录得连续26个月的资金净流入。8月单月净流入达1122亿港元,居有纪录以来第九。实际上,2025年有6个月份跻身单 月净流入前十,7个交易日位处单日净流入前十。其中,2025年8月15日的359亿港元为有纪录以来最高水平。 从内地投资者持仓来看,截至2025年9月12日,金融业仍为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数的最大行业,比重为32%,资讯科技业及非必需性 ...
港股核心赛道周度策略
新浪财经· 2025-09-21 09:44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广发微管家) 从估值角度来看,截至2025年9月19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12.04倍、23.86倍。 (数据来源:Wind,截至时间9月19日) 新一轮降息周期中港股有望率先受益,叠加流动性改善,港股配置价值或值得关注。上周美联储如期降 息25bp,从联储点阵图上看预计年内仍有两次降息,全球流动性环境有望持续转松,外资回流规模有望 边际改善。此外,一方面四季度港股互联网叙事或转向"AI赋能",业绩预期有望回暖,另一方面会议重 (内容来源:国泰海通证券) 01 港股大势研判观点 上周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进展顺利带动港股风险偏好提升,美联储降息靴子正式落地或支撑港股流动性 环境转松,叠加近期阿里、百度等互联网龙头AI进展持续加速,上周港股整体收涨,恒生指数最高突 破27000点,结构上科技板块表现亮眼,恒生科技创年内新高。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9月15日-9月19日) (三)医药 政策红利与创新药出海推动估值修复,叠加国内药企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港股稀缺创新药有望获益。上 周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明确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设立"30日审评审批通道",支持 ...
降息潮下,看好港股的几点理由...
新浪财经· 2025-09-21 06:15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万亿指数) 进入九月,港股一改此前的平淡态势,明显跑赢 A 股。恒指整体上扬,9月累计涨幅5.85%;上证指数 在此期间则整体震荡,累计跌0.98%。 数据来源:Go-Goal 全球降息浪潮下,港股市场正悄然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焦点。港股以其独特的离岸属性、高外资参与度和 低估值的优势,在全球流动性转向的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配置价值。 为什么降息后港股这么香? 首先,流动性大礼包来了!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美联储降息下的大类资产走势前瞻 其次,AI产业叙事根本刹不住车! 除了流动性利好,港股科技板块的基本面正在发生积极变化。2025年以来,AI产业从硬件基础设施到 软件应用层面都取得显著突破。 美联储降息后,美元资本倾向于流出美国寻找更高收益的资产,而港股市场凭借其联系汇率制度、高度 国际化的特征,成为承接外资的重要市场。点阵图显示今年还有两次降息预期,本次降息可能仅仅是开 始。 此外,从历史经验看,"预防式降息"对股票资产整体利好,港股弹性显著。 图:历年预防式降息前后恒生指数走势情况 在硬件领域,港股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在AI训练中使用自研芯片,性能参数媲美海外产品,国产替代进 程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