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激励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致欧科技: 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自查表
证券之星· 2025-09-05 16:23
股权激励计划合规性 -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符合《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 不存在不得实行股权激励或激励对象不得参与的情形 计划实施不会导致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 [1][6] - 激励对象包含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 但未说明其成为激励对象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1] - 所有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股票总数累计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20% [1][2] 激励对象与授予细节 - 计划明确披露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职务及各自获授权益数量、占授予总量百分比 其他激励对象按分类披露可获授权益数量及占比 [2] - 单个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期内股权激励计划获授公司股票累计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1% [2] - 激励对象行使权益需满足既定条件 未成就时权益不得递延至下期 含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且披露科学性及合理性 [3] 计划结构与财务安排 - 股权激励计划包含有效期、限制性股票授予日、限售期、解除限售安排及归属安排 [3] - 授予价格与行权价格确定方法符合《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 若未采用则需说明定价依据及方式并由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可行性 [3] - 计划明确权益数量与行权价格的调整方法及程序 如实施利润分配或配股时的调整方案 [3] 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 - 计划披露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法 限制性股票或期权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估值模型重要参数取值合理性及实施费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3][4] - 公司承诺股权激励计划相关信息披露文件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激励对象承诺若因披露文件问题导致不符合权益授予或行使条件时返还全部利益 [4] - 监事会就股权激励计划是否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发表明确意见 独立财务顾问对计划合规性发表专业意见 [6] 程序与权利义务 - 计划规定公司授予权益及激励对象行使权益的程序 明确不得授出限制性股票及不得行使权益的期间 [3] - 计划包含公司与激励对象各自权利义务、相关纠纷或争端解决机制 [4] - 董事会表决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时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股东大会审议时关联股东拟回避表决 [8] 特殊情形处理 - 计划约定公司发生控制权变更、合并、分立或激励对象职务变更、离职、死亡等事项时的实施方式 [4] - 股权激励计划包含变更与终止条款 [4] - 公司未为激励对象提供财务资助 计划不存在明显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8]
海 利 得: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自查表
证券之星· 2025-08-29 14:19
公司合规性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1]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1] - 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未出现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公开承诺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形 [1] 激励对象合规性 - 激励对象未包括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 [1]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未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1]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1] - 激励对象不存在《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 [1] 激励计划合规性 - 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1] - 单一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累计获授股票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1] - 激励对象预留权益比例未超过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数量的20% [1] - 激励计划有效期从首次授予权益日起未超过10年 [1] 激励计划披露完整性 - 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不会导致上市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 [2] - 已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和范围 [2] - 已披露拟授出的权益数量、标的股票种类、来源、数量及占股本总额的比例百分比 [3] - 已披露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职务、可获授权益数量及占拟授予权益总量的比例 [4] - 已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授权日确定方式、可行权日、行权安排、限售期和解除限售安排 [4] - 已披露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股票期权行权价格及其确定方法 [4] - 已披露激励对象获授权益、行使权益的条件及绩效考核指标 [4] - 已披露公司授予权益及激励对象行使权益的程序 [4] - 已披露权益数量、行权价格的调整方法和程序 [5] - 已披露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法、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5] - 已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终止情形及控制权变更等事项的处理方式 [5] - 已披露公司与激励对象各自的权利义务及纠纷解决机制 [6] - 已披露上市公司及激励对象关于信息披露文件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承诺 [6] 绩效考核指标合规性 - 指标客观公开、清晰透明,符合公司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公司竞争力提升 [8] - 以同行业可比公司作为对照依据时,选取的对照公司不少于3家 [8] 限售期与行权期合规性 - 限制性股票授予日与首次解除限售日间隔不少于12个月 [8] - 各期解除限售比例未超过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票总额的50% [8] - 股票期权授权日与首次可行权日间隔不少于12个月 [8] - 股票期权每期可行权比例未超过激励对象获授股票期权总额的50% [8] 中介机构与审议程序合规性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已就股权激励计划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发表意见 [8] - 公司已聘请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并发表专业意见 [8] - 公司符合《管理办法》规定的实行股权激励条件 [9] - 股权激励计划内容符合《管理办法》规定 [9] - 股权激励计划拟订、审议、公示程序符合《管理办法》规定 [9] - 激励对象确定符合《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9] - 公司已按照中国证监会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9] - 公司未为激励对象提供财务资助 [10] - 股权激励计划不存在明显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 [10] - 关联股东在股东大会审议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时回避表决 [8]
聚光科技:拟以1亿元-1.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新浪财经· 2025-08-20 10:29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拟以1亿元-1.5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29.5元/股 [1] - 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338.98万股-508.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6%-1.13% [1] - 回购股份将用于未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1]
每周股票复盘:XD中航高(600862)中航高科调整回购价格上限至35.75元
搜狐财经· 2025-06-28 18:31
股价表现 - XD中航高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价为24.43元,较上周23.37元上涨4.54% [1] - 本周最高价出现在6月26日盘中,报24.99元 [1] - 本周最低价出现在6月23日盘中,报23.38元 [1] - 公司当前总市值为340.32亿元,在航空装备板块市值排名6/46,两市A股市值排名413/5151 [1] 股份回购调整 - 公司调整回购价格上限从不超过36.00元/股降至不超过35.75元/股,自2025年6月27日起生效 [1][2] - 回购计划使用自有资金1亿至2亿元,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计划 [2] - 调整后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为279.72万至559.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20%至0.40% [2] 权益分派情况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9元(含税),合计派发3.47亿元 [2] - 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26日,除权(息)日为2025年6月27日 [2] - 回购价格调整与权益分派实施直接相关 [2]
逾2900家公司5600余份股权激励计划“含金量”
快讯· 2025-06-04 22:47
股权激励计划发展现状 - A股市场近20年累计落地超5600份股权激励计划 涉及上市公司超2900家 [1] - 近4年每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数量均超过650份 呈现逐步增长势头 [1] 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 - 股权激励有效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提振中长期股价走势 [1] - 激励计划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活力 [1] 股权激励计划受追捧原因 - 政策推动与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双重因素驱动股权激励热捧 [1] - 实现人才、企业与股东三方共赢局面 [1]
解码2024年A股“金手铐”:5000余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仅610个,双创板占比超半整体缩水
华夏时报· 2025-05-30 09:01
股权激励市场概况 - 2024年A股股权激励计划总公告数为610个,较2023年下降8.41% [1] - 首期公告数量为234个,较2023年下降23.78%,多期公告数量为376个,较2023年增长4.74% [1] - 双创板(创业板、科创板)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最多的市场,创业板公告222个(占比36.39%),科创板公告161个(占比26.39%) [1][5] 股权激励常态化趋势 - 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占比提升61.64%,表明股权激励已成为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的有效手段 [2] - 股权激励广度从2006年的3%上升至2024年的58.76%,深度从1.00上升至1.81 [2] - 员工持股计划数量大幅提升,2024年总计277个,较2023年增加30.66%,其中首期168个,增长82.61% [3][5] 板块与行业分布 - 创业板股权激励覆盖率70.04%,科创板72.46%,显著高于沪主板(49.56%)和深主板(56.51%) [7] - 制造业是股权激励最集中的行业,公告471个计划(占比77.21%),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业(80个,占比13.11%) [6] - 广东省股权激励计划数量最多(125个,占比20.49%),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紧随其后 [6] 市值管理与股权激励联动 - 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中引入市值考核指标,如佰维存储设定了连续20个交易日总市值目标 [8] - 电子行业市值前10的上市公司中9家实施过股权激励,通信行业前10中7家实施过,且多期激励企业涨幅居行业前列 [9] - 股权激励与市值管理结合的趋势增强,未来更多公司可能将市值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6][9] 双创板领先地位 - 科创板581家上市公司中421家公告701期股权激励计划,乐鑫科技、晶丰明源等企业实施超7期 [7] - 创业板股权激励公告数量连续领先,2024年达222个,占全市场36.39% [1][5]
机构报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进入“常态化”时代 去年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超3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11:55
股权激励市场整体趋势 - 2024年A股股权激励计划总公告数为610个,较2023年下降8.41% [1] - 首期公告数量为234个,较2023年下降23.78%,多期公告数量为376个,较2023年增长4.74% [1] - 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占比从2023年的53.90%提高到2024年的61.64%,表明股权激励进入"常态化"时代 [1] 员工持股计划及广义股权激励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数量总计277个,较2023年增加30.66%,其中首期168个,较2023年增加82.61% [2] - 2024年A股广义股权激励计划总公告数为854个,较2023年增加2.03%,其中多期公告数量为491个,较2023年增加7.68% [2] 激励工具选择 -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为主流激励工具,占比达49.34%(301个计划) [2]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占比26.07%(159个计划),股票期权占比14.43%(88个计划) [2] - 复合工具使用频率较低,股票期权与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复合工具占比4.92%(30个计划) [2] 各板块股权激励覆盖率 - 科创板股权激励覆盖率为72.46%(581家),为A股最高 [3] - 创业板覆盖率为70.04%(956家),深主板覆盖率为56.51%(882家),沪主板覆盖率为49.56%(839家),北交所覆盖率为24.81%(65家) [3] 股权激励的历史作用 - 股权激励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优化全面薪酬体系的重要工具 [3] - 股份形式体现的薪酬逐步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全面薪酬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 [3]
“荣正集团”匠心发布《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
全景网· 2025-05-28 08:56
报告概述 - 2025年5月28日发布《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2025)》,研究样本为5374家A股上市公司 [1][2] - 报告涵盖高管身价排行、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分析,并聚焦医药生物、半导体、AI等热门行业案例 [2] - 荣正集团成立于1998年,连续26年发布该报告,已成为业内权威政策参考依据 [3] 股权激励市场动态 - 2024年A股股权激励计划总公告数610个,同比下降8.41%,其中多期激励占比提升至61.64% [5][13] - 广义股权激励(含员工持股)公告数854个,同比增2.03%,多期激励数量增7.68% [6] - 股权激励广度从2006年3%升至2024年58.76%,深度从1.0升至1.81,反映制度成熟度提升 [5][13] -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成为主流工具,占比49.34%,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占比26.07% [16] 行业与板块分布 - 制造业股权激励计划占比77.21%,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13.11% [15] - 创业板激励计划数量最多(222个,占36.39%),科创板覆盖率最高(72.46%) [14][17] - 广东省实施激励计划最多(125个,占20.49%),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紧随其后 [14] 高管薪酬与持股市值 - 2024年高管最高年薪均值降1.29%,金融业薪酬仍居首,房地产业排名从第5降至第12 [7][10] - 民营企业董事长薪酬为国企1.1倍,总经理薪酬为国企1.2倍,持股市值均值达国资央企19.45倍 [11] - 科创板高管薪酬最高,持股市值显著高于主板,反映科技企业人力资本重要性 [12] 市值管理与人力资本 - 股权激励与市值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案例显示市值指标在考核中的创新应用 [2][20] - 2024年上市公司ROE均值同比下降3.3%,高管持股市值缩减但减幅收窄 [9][18] - 报告强调股权激励是调和人力资本与股东利益的核心工具,需结合长期市值管理战略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