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

搜索文档
多省非遗汇聚武汉:“老技艺”变身“新时尚”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06:23
博览会概况 -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 [1] - 多省非遗以崭新姿态在现场展示 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1] 非遗展示与创新 - 武汉东西湖区汉吉福年画展区人头攒动 年画以红金黑为主色调 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既保留传统喜庆韵味又融入现代审美趣味 [1] - 汉吉福年画制作技艺源于清代 传承至今已有百年 [3] - 江汉展区汉绣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 河南展区融入布老虎泥泥狗等非遗元素的创意零钱包和盲盒受青睐 [3] - 湖北恩施馆凭借西兰卡普织锦纹样的国潮背包吸引年轻观众驻足 [3] - 山东展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场展演 让游客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3] 非遗产品与互动 - 山东展区推出10余款主题鲁班锁 鲁班锁来自山东枣庄滕州市 拥有上千年历史 2021年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 - 国潮文创展区设置非遗文创好物仓 聚焦蜀道山集 了不起的匠人 此锦非遗等10家非遗文创品牌 [7] - 展区展示簪花大漆等非遗手作 并以生活化场景活化非遗技艺 [7] - 游客可报名参加古法香牌 甲马拓印 大漆葫芦 蜀派香囊等多个非遗体验互动活动 [7]
平安产险泉州中心支公司:七夕簪花传爱 情暖银龄岁月
中金在线· 2025-08-27 05:29
公司活动 - 平安产险泉州中心支公司组织志愿者与儿童共同制作泉州特色簪花并走访独居老人家庭 [1] - 公司前期收集蟳埔女簪花资料并带领儿童学习非遗技艺的由来和制作过程 [2] - 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汉服穿戴和拍照服务 记录七夕节日时刻 [8][9] 文化传承 - 活动以泉州蟳埔女簪花非遗技艺为载体 传递地方文化记忆 [1][2] - 儿童通过亲手制作簪花体验传统民俗温度 作品包含童真与用心 [2] - 志愿者与老人交流当地七夕乞巧旧俗 强化文化传承 [6] 社会影响 - 活动覆盖73岁至85岁独居老人群体 包括郭阿嬷、郑阿嬷和陈阿嬷 [4][6][9] - 簪花和汉服穿戴提升老人节日幸福感 获得积极情感反馈 [4][6][9] - 活动通过非遗元素使银发群体在传统节日中获得专属关注 [12]
“毕业照”兴起“国风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2 01:00
毕业服饰多元化趋势 - 中国大学生毕业照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毕业服饰成为新潮流,如新中式旗袍、马面裙、簪花等[1]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毕业季期间云肩搜索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马面裙、旗袍、簪花等品类也有较大增长[1] - 线下照相馆推出多样化套餐服务,包含"校园跟拍""学士服写真""簪花云肩国风毕业照"等,满足个性化需求[1] 毕业服饰消费行为 - 毕业生愿意为专业摄影套餐支付约800元,将独特影像作为毕业礼物[2] - 部分毕业生选择DIY毕业服饰,如东北大花帽案例显示总成本不到50元,具有高性价比[3] - 男性毕业生服饰选择相对有限,市场存在款式单一、风格雷同的问题[3] 毕业服饰行业演变 - 1994年前中国学位服未形成统一体系,1994年国务院确立规范体系后全国高校基本沿用94版设计[5] - 近年来高校开始尝试推出具有本校风格的学位服,反映从统一样式向多样表达的转变需求[5] - 行业面临规范与创新的平衡问题,需兼顾学术庄严与个性化呈现[6] 市场趋势与机会 - 毕业服饰正从仪式着装转变为具有引导力的消费风向标,反映社会对美育和文化内涵的重视提升[7] - 未来产品开发需关注地域特色、男性需求及现代风格与传统元素的融合[3][6] - 价格合理、质地优良的国风服饰存在市场空白,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相关品类增长潜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