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

搜索文档
“视角转换”萌生新意 多项展览亮相敦煌
新华社· 2025-09-23 06:45
甘肃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展格外受欢迎。面塑、陶瓷等各类文创产品,既保留了非遗的传统韵味,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让观众纷纷驻足 购买。 将织物与九色鹿故事拼接、用手工纸艺展现沙漠景观、以绚烂油彩反映热闹夜市……日前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 化博览会上,多项展览通过"视角转换"让古老文化呈现新意。 夜幕低垂时,走进沙州夜市,只见灯火璀璨、人头攒动,一如千年壁画中酒坊食肆般热闹。这样的场景,被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捕捉,创作了布 面油画《夜市》。 这幅画作,正是"青山行不尽——我的丝路故事"中外艺术交流展中的作品之一。来自中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的艺术家,将 丝路风光与自己的文化表达相碰撞,创作了一批充满"视角转换"意趣的艺术作品。 "今年8月,我们组织中外艺术家在甘肃河西走廊等地采风。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风貌,带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很多创作灵感。"中国美术学 院美术馆策展工作人员王洋说。 中外视角转换,古今视角联动。 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毛茸茸的土拨鼠玩偶、图案多样的手工包袋、配饰精致的布娃娃…… ...
“锋领交通 潮涌钱塘”高地共富行动首期活动举行
杭州日报· 2025-09-15 02:23
近日,绕城高速下沙服务区东区一派热闹景象,"锋领交通 潮涌钱塘"高地共富行动首期活动在此 拉开帷幕,为地方共富产品及特色非遗打造了一个销售与展示的窗口,为共同富裕的区域实践注入崭新 活力。 共富市集 不仅"1元咖啡"受欢迎,其他摊位同样人气十足。"匠心传承"非遗摊位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伴随着 面塑非遗艺人的指尖翻飞,彩色的面团瞬间变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得围观的小朋友阵阵惊呼;"舌 尖上的共富"农产品展台前围满了试吃的旅客,下沙大麦烧、风味酱菜、手工藕粉等特色食品美味诱 人,深受大家喜爱。 把"交通流量"转化成"共富增量",是此次活动推出的初衷。记者了解到,目前下沙高速服务区的日 均断面流量为10万辆左右,进入服务区的日均车流为1万余辆。借此优势,杭州市交通执法队高速二大 队携手各单位,利用服务区公共区域推出共富市集活动,进一步满足了广大驾乘人员多元化、个性化的 消费需求,也为钱塘区农文旅产品开辟了"出村上架、出城上路、新区形象推广"的高速新通道。 杭州市交通执法队高速二大队大队长张劲风介绍,接下来将持续开展更多共富主题活动,让高速出 行旅客在服务区休憩的同时,更好地感受钱塘风韵与杭州活力。 服务区内精心布置的 ...
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8 23:52
非遗文化活动暑期开展情况 - 全国各地非遗场馆开展丰富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提供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2] - 多地推出"遇见非遗"和暑期非遗课堂等活动 涵盖古琴 昆曲等多个特色非遗项目通过讲解 展演及互动体验形式开展 [2] 非遗场馆具体活动及参与数据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2]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剪纸 面塑等十余种传统技艺 举办45场体验活动场场爆满 [2]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 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2] 非遗项目体验内容 - 西安鼓乐演出吸引众多青少年 专家带领体验各类传统特色乐器并深入讲解中国音乐魅力 [2]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跟随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传承千年的陶瓷技艺 [2] - 浙江省非遗馆开展靛青白花印染技艺学习 因捆扎松紧不同使每件扎染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品 [2]
【文化中国行】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4 12:44
暑期非遗活动普及情况 - 全国多地非遗场馆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包括西安鼓乐演出 古琴 昆曲展演 剪纸 面塑技艺体验及陶瓷 扎染制作等互动项目 [1][3][5][7]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3]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45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十余种传统非遗技艺且场场爆满 [5]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7] 非遗活动形式与特点 - 活动采用沉浸式体验模式 包含专家讲解 乐器体验 技艺教学等互动环节 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5][7] - 西安鼓乐以隋唐时期发源的典雅古朴演奏吸引青少年观众 演出后安排传统乐器体验环节 [1] - 扎染技艺因捆扎松紧差异使每件作品呈现独特性 儿童可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印染工艺 [7]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直接参与千年技艺传承 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5]
赛事+文化、赛事进商圈 “苏超”带动文旅及零售产业持续向好
央视网· 2025-08-05 07:19
赛事活动与消费转化 - 江苏多地通过设置观赛屏幕和特色文创美食集市满足群众观赛需求 将观赛热情转化为消费动能[1] - 连云港市云山街道赛事直播区通过高清大屏实时直播赛事 吸引球迷围坐欢呼[1] - 环绕广场的特色市集人潮涌动 烧烤香气四溢 苏超主题文创产品吸引球迷驻足[3] 文化融合与产业促进 - 连云港将文化夜市送至商圈站点 现场展示贝雕布饰剪纸等非遗技艺 融合足球文化与非遗传艺[3] - 设置面塑沙画阅读分享等互动场景 受到现场大朋友小朋友青睐[3] - 通过赛事+文化及赛事进商圈等融合举措 推动连云港文旅及零售产业持续向好[3]
跟着“苏超”游南通,南通海鲜文旅嘉年华点燃夏日消费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7-14 06:18
7月13日,"跟着'苏超'游南通——2025夏日赶海品鲜狂欢季暨如东海鲜美食嘉年华"活动在如东小洋口启幕。本次活动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为市民游客奉献了一场深度融合体育赛事激情、江海文化底蕴与盛夏滨海风情的文旅盛宴,有力提 升了"江海有情 南通有请"夏季文旅品牌影响力。 为丰富游客体验,黄海滩涂上为游客提供赶海拾贝、海上迪斯科、滩涂足球赛、滩涂摸鱼等体验项目,桃花岛水域还提供酷炫水上飞人表演及刺激快艇冲 浪、悠闲游船画舫等亲水活动,市民游客或欣赏文艺演出,或观看"苏超"精彩瞬间,共度夏夜、共享欢乐。 借势"苏超"赛事热点,如东设立小洋口第二观赛现场、新增海底捞露营主题火锅等业态,提供巨型屏幕、露营设施及餐饮服务,配套开展线上直播间福利 派送等活动,让市民游客乐享夏日狂欢。 "非遗潮玩"区域人头攒动,如东农民画、面塑、板鹞风筝等吸引众多游客亲手体验,感受指尖传承的匠心。文旅市集汇聚"通通"小屋、苏超文创特装,栟 茶土包、一柱楼烧饼、狼山鸡等本土美味以及"如意东方"区域品牌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艺术装置与打卡墙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活动选址"中国海鲜之乡"如 ...
文化中国行丨千人千“面”!指尖非遗 “塑”出新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30 12:57
岚县面塑技艺传承 - 面塑是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千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 通过制作面塑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先人的纪念[1] - 每逢节庆当地人制作不同面塑并摆上街头形成"面塑长河"[1]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袁建花家族六代从事面塑制作 其五六岁起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技艺[3] 面塑制作工艺与创新 - 面塑制作工艺复杂多样 塑形手法达数十种 使用剪刀、梳子、勺子等日常工具塑形[1][5] - 传统面塑为素色 现代发展为彩色造型 如"百鸟朝凤"作品包含近百只彩色小鸟[7][9] - 单个大型面塑作品需耗时一天完成 如百鸟造型面塑需染色和组装工序[9] 技艺传承与发展 - 袁建花女儿刘丽丽继承技艺并创新 在传统基础上发展新风格[11] - 岚县建立面塑一条街 促进艺人交流创新 不同风格作品呈现千姿百态[11][12] - 传承人通过展览、校园教学等方式向社会传播技艺 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16][17] 行业推广模式 - 面塑从家庭传承扩展到社会传播 通过代际传授和公开教学实现技艺延续[16][18] - 当地政府支持面塑文化发展 建立专门街区推动行业交流与创新[11][12]
非遗“新”传人们,动力从何而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03:0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青年自媒体创作者江寻千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打铁花技艺,全网关注量激增8亿多,带动景区邀请铁花艺人表演[1][4] - 非遗传承人沈州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直播间场均观看5万人以上,单场最高成交额达320万元,月销量从七八千单增至两万多单[5][6] - 非遗与跑酷、醒狮等跨界融合产生创新内容,如"跑酷拉面"将打铁花与跑酷结合的视频点赞量突破1200万[7] 非遗传播数据 - 抖音平台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两亿条,同比增长31%,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平均每天6.5万场非遗直播[8] - 平台认证非遗传承人达1294位,其中30岁以下247人同比增长24%,00后非遗视频用户数量同比上升95%[8] - 非遗数字人"非非"具备多语言智能讲解功能,为非遗展示提供全新形式[9]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成都市熙院剧场融合川剧变脸、傩舞等非遗元素打造沉浸式演出,观众中15-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10] - 都江堰市创新开发"非遗元素"文创产品,打造"青城道茶山房"等非遗旅游综合体,放水节直播吸引大量观众[11] - 非遗旅行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需求,提供慢节奏文化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11][12]
资源型城市孝义文旅转型的新探索
人民网· 2025-06-04 03:55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孝义市"万人旅行团"活动启动以来已接待近3000名团内游客中转留宿,单日接待量达160多位来自天津和河北邯郸的游客 [1] - "五一"假期期间全市开展134场文旅活动,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 [9] - 仁义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特色餐饮(如刀削面)、非遗表演(如皮影戏)和古村游览形成"白天有逛头,晚上有看头"的体验模式 [1][4][15] 转型战略与政策支持 - 2024年9月首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确立"工业强市+文旅富民"双轨战略,从硬环境和软环境双向发力 [6][7] - 设立2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规划的入驻商户或企业提供前三年租金全免政策 [7] - 针对过夜游推出激励措施:对引客至孝义的旅行社和自驾车队给予奖励,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吃住在孝义"模式 [7]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通过常态化演出(如晋剧《三娘教子》)和群众海选节目(67%为本地居民参与)增强文化互动性 [4][5] - 非遗体验馆将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半小时延长至1小时以上,带动剪纸、皮影等衍生品销售 [15] - 千年非遗技艺(如南曹村豆腐制作)通过游客亲手磨、煮、点等工序实现活态传承,形成差异化体验 [16][17] 服务质量提升举措 - 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7] - 2024年定为"文旅服务提质年",重点提升公共服务、游客接待和环境保障三大能力 [10] - 文旅中心工作人员高频次走访景区,实时监测餐饮等配套服务运营情况(如仁义村餐馆单日售出三锅烩菜) [5]
看古建赏非遗吃美食 多元体验玩转假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4 01:08
忻州古城旅游亮点 - 古城每日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3] - 沉浸式互动演出以春秋时期"赵氏孤儿"故事为主线,游客可零距离参与市集交易等场景 [3][5] - "唐风晋韵"烟火秀包含盒子灯和火壶表演,形成火树银花及流动光带效果 [6][8] - 古城建筑群依山傍水呈"卧牛城"形态,秀容书院和文庙展现阶梯式布局及明清风格 [10][12] - 非遗集市展示面塑戏曲人物和木雕榫卯结构,游客可动手体验传统工艺 [14][16] 黄果树景区夜游升级 - 黄果树瀑布群推出升级版《黄果树夜游》灯光秀,融入布依族传说及民俗文化 [19][21] - 大瀑布前通过灯光、音乐和水声营造"宇宙洪荒"沉浸式体验 [23] - 陡坡塘瀑布上演《再回西游》实景剧,还原86版《西游记》取景地场景 [24][26] - 安顺古城夜经济街区吸引假期游客50万人次,保留明清风格并融合地方美食 [28] 兴化府街区文化活动 - 莆田兴化府街区举办"舞龙弄九鲤"非遗表演,呈现绕八字、跃龙门等动作 [31] - 莆仙戏重现状元荣归故里场景,该地区历史上出过21名状元及17名宰相 [32][34] - 街区保留宋代至民国建筑,红砖墙、燕尾脊等体现莆仙特色 [35][37] - 黄石登瀛高跷表演以喜剧互动为特色,演员通过夸张扮相和假摔动作活跃气氛 [39] - 特色美食包括红团、豆浆炒米粉、东阳饼等,非遗展示涵盖玉雕、木雕等精细工艺 [4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