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移动充电车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高速:织密“充电网” 为“两节”保畅通
新华网· 2025-09-26 11:45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福建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实现全覆盖 充电车位超1500个 较去年国庆增长超50% [1] - 福建高速能源公司累计投营充电站87座 拥有充电车位488个 包含73座服务区站与14座路域外站 [1] - 自5月份以来新增站点50余座 充电车位200个 当前正推进7个服务区增桩工程 力争国庆前新增112个充电车位 [1] 节假日充电保障措施 - 在易堵热点部署16台移动充电车应对突发性充电需求 [2] - 为13个重点繁忙服务区定制"一区一策"引导方案 通过电子屏、导航APP和现场人员引导实现车辆分流 [2] - 通过大数据优化充电策略 设定单次充电电量上限 预计提升充电桩周转率25%以上 [2] - 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充实重点服务区一线 提供车辆引导和充电协助服务 [2] 战略布局与服务目标 - 形成"服务核心+多点延伸"的立体化补能布局 扩大充电服务半径 缓解主力服务区承载压力 [1] - 公司以确保新能源车主"找得到桩、充得上电、走得了路"为服务目标 创造良好出行体验 [3]
新能源汽车充电 也能“叫外卖”了
证券时报· 2025-09-11 22:29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北京每万辆新能源车对应公共充电桩不足千个 老旧小区固定充电桩安装率不足[1] - 移动充电车单台仅能服务3-4辆车 面对早晚高峰集中需求仍显乏力[1] - 第三方平台接入超120万台充电桩但电量标注误差率达8.3% 上海网约车司机因充电故障单日成本额外增加280元[1] - 67%车主因跨平台切换和操作繁琐遭遇充电尴尬 车企专属桩虽预约成功率高但仅限品牌用户使用[1] 创新解决方案 - 北京 上海 河南等地试点"点外卖式"移动充电服务 充满一台车约需一小时 收费参照区域固定充电桩价格[1] - 昆山推广"光伏+储能+换电"一体化驿站模式 通过清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2] - 建议建立跨品牌跨平台智能调度系统 用户无需切换APP即可实时查看充电桩状态和预约移动服务[2] - 政策层面建议强制新建小区和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桩 将移动充电车纳入城市应急补能体系[2] 用户体验优化方向 - 当前充电流程存在预约超时 支付繁琐 故障报修难等问题[2] - 建议车企优化车载系统 根据剩余电量自动推荐附近充电桩或预约移动充电[2] - 运营商需建立设备巡检机制 将充电桩离线率控制在5%以下[2] - 平台应规范电量标注与收费公示 对虚假信息实施惩戒[2] 行业发展意义 - 充电便利度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普及进程的关键变量[3] - 创新实践已勾勒出补能便利化的可能 但需覆盖更多场景和惠及更多车主[3] - 需要政策持续发力破除壁垒 市场主体协同优化服务 技术创新降低成本[3]
【民生冷暖】 新能源汽车充电 也能“叫外卖”了
证券时报· 2025-09-11 22:25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北京每万辆新能源车对应公共充电桩不足千个 老旧小区固定充电桩安装率因电力容量有限和车位产权复杂而不足[1] - 移动充电车单台仅能服务3-4辆车 面对早晚高峰集中需求仍显乏力 目前在北京 上海 河南等地投放数十台设备[1] - 第三方平台接入超120万台充电桩但电量标注误差率达8.3% 上海网约车司机曾因充电桩离线和扫码失败导致单日充电成本额外增加280元[1] - 67%车主因跨平台切换和操作繁琐遭遇充电尴尬 车企专属桩虽预约成功率高但仅限品牌用户使用[1] 创新解决方案 - 移动充电车提供"点外卖式"充电服务 用户手机下单选择充电量后远程开启充电口 充满一台车约需一小时 收费参照区域固定充电桩价格并设部分时段优惠[1] - 需构建"场景适配+系统协同"解决方案 政策层面应推出老旧小区"电力增容+共享充电桩"组合政策 强制新建小区和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桩 并将移动充电车纳入城市应急补能体系[2] - 市场层面需打破车企与运营商数据壁垒 建立跨品牌跨平台的智能调度系统 使用户无需切换APP即可实时查看充电桩状态和预约移动充电服务[2] 成本控制与技术优化 - 可推广昆山"光伏+储能+换电"一体化驿站模式 通过清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并反哺用户形成价格优惠[2] - 车企需优化车载系统根据剩余电量自动推荐附近充电桩或预约移动充电 运营商需建立设备巡检机制将充电桩离线率控制在5%以下[2] - 平台应规范电量标注与收费公示并对虚假信息实施惩戒 进一步简化下单流程如通过车机系统直接发起预约[2] 行业发展趋势 - 充电便利度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普及进程的关键变量 从北京"点外卖充电"到昆山"秒级换电"的创新实践已勾勒出补能便利化可能[3] - 需政策持续发力破除壁垒 市场主体协同优化服务 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才能使充电便利覆盖更多场景并惠及更多车主[3] - 当新能源车主都能快速补能且无需为充电排队找桩焦虑时 绿色出行才能真正融入日常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3]
【民生冷暖】新能源汽车充电也能“叫外卖”了
证券时报· 2025-09-11 18:08
黄鹤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破解充电困局,需要构建"场景适配+系统协同"的解决方案。政策层面,不能仅以固定车位作为新能源 指标申请前提,应针对老旧小区推出"电力增容+共享充电桩"组合政策,强制新建小区、公共停车场配 建充电桩,同时将移动充电车纳入城市应急补能体系。市场层面,需打破车企与运营商的数据壁垒,借 鉴高德地图的聚合模式,建立跨品牌、跨平台的智能调度系统——用户无需切换APP,即可实时查看充 电桩状态、预约移动充电服务,减少信息不对称。成本控制上,可推广昆山"光伏+储能+换电"一体化 驿站模式,通过清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反哺用户形成价格优惠。 用户体验的细节优化同样关键。当前充电流程中,预约超时、支付繁琐、故障报修难等问题,直接影响 使用获得感。车企可优化车载系统,根据剩余电量自动推荐附近充电桩或预约移动充电;运营商需建立 设备巡检机制,将充电桩离线率控制在5%以下;平台应规范电量标注与收费公示,对虚假信息实施惩 戒。北京"点外卖式"充电的优势在于便捷,但需进一步简化下单流程,比如通过车机系统直接发起预 约,无需额外下载APP,让服务真正贴近"外卖式"的即时性与便利性。 新能源汽车普及是实现双碳目标 ...
我国新能源车充电网络全球居首 如何让充电设施从“够用”到“好用”
北京商报· 2025-08-26 14:43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 截至2023年7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669.6万个 同比增长53% 规模全球领先 [4][6] - 私人充电设施达1249.4万个 同比增长58.8% 公共充电设施达420.2万个 同比增长38% [6] -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为"十三五"末期的10倍 每5辆新能源汽车配备2个充电桩 [1][4] 用电量增长与能源结构转型 - 2023年前7个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 [4] - 2022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 [4] - "十四五"期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约4个百分点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超5个百分点 [5]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政策层面通过购车补贴 税收优惠和建设补贴等多重措施推动行业发展 [6] - 市场准入放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格局 [6] - 建立统一标准体系规范充电接口与通信协议 保障不同品牌设备兼容性 [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突破1亿辆 充电设施建设遵循适度超前原则 [7] - 存在充电设施使用率冷热不均问题 城市聚集区与高速服务区高峰时段出现"车等桩"现象 [8] - 偏远地区部分充电桩使用率偏低 同时存在设备故障维修不及时问题 [8] 技术优化与解决方案 - 运用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充电桩使用情况 实现跨区域跨平台信息共享与技术兼容 [1][8] - 推广充电桩共享平台整合闲置资源 高速服务区采用动态定价策略引导错峰充电 [9] - 发展车网互动技术 北京部分区域提供移动充电车上门服务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题 [8]
别让电量拖后腿!小夫充电让能源随你 “闯”
搜狐网· 2025-08-12 08:49
公司产品与服务 - 移动充电桩彻底打破传统充电线缆限制 实现停车即充电 适用于拥挤停车场 繁华商圈和露营地等多种场景 [2] - 移动充电车具备大容量移动电站功能 为大型活动现场和户外作业提供应急电力保障 解决电力供应紧张和断电危机 [4] - 充电机器人通过手机APP指令实现全自动充电 采用智能导航自动寻车并完成对接 用户无需操作即可完成补能 [6] 公司战略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移动能源赛道 致力于打造灵活高效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 产品设计以消除续航焦虑为核心目标 [1][8] -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攻克技术难题 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全程聚焦提升能源使用便捷性 [8] 行业痛点与需求 - 当前电动车用户面临服务区充电排队时间长 户外活动设备断电 停车场充电桩短缺等续航焦虑问题 [1] - 传统充电模式存在线缆限制 车位寻找困难 操作不便等痛点 [2]
充电桩装不了?一键预约,移动充电车开到你车位丨创新消费力
北京商报· 2025-08-12 05:20
核心观点 - 移动充电车上门超充服务通过"电找车"模式破解充电桩安装困局 重塑新能源车充电方式并定义汽车生活便捷性 [3] 服务模式与实施 - 用户通过微信群或线上平台一键预约 移动充电车携带大功率直流快充设备上门服务 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转变 [3][4] - 充电服务收费为每度电1元 支持线上结算 平均1小时完成车辆充电 [4] - 北京经开区已投放约60辆移动充电车 覆盖社区及企业园区 累计服务超10000位车主 完成近6万次充电 [6] 应用场景与需求 - 主要解决老旧小区电容量有限导致的充电桩安装困难问题 例如海淀小南庄社区因变压器老旧仅能满足少量车主需求 [6] - 覆盖应急场景包括节假日服务区排队(平均2-3小时)和车辆抛锚 移动充电服务1小时到达现场完成充电 [7] - 每年因充电问题导致车辆抛锚事件超10万起 网约车司机中超60%愿意为上门服务支付溢价 [10] 技术发展与成本 - 当前移动充电车可满足20-30辆车一次性充电 未来电池技术提升后有望增至50辆以上 [11] - 智能调度算法可使充电车调度时间缩短30% [11] - 行业核心瓶颈在于人工成本与自动化设备高投入 未来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可实现自主行驶和自动充电以降低成本 [11] 行业定位与生态 - 移动充电服务是补能领域的场景补充 与充电桩网络形成生态互补 定位为"毛细血管+应急响应层" [6][9] - 公共快充站是主动脉解决主流需求 家充提供稳定补能 移动超充解决最后一公里和突发需求 [9]
“车找电”变“电找车” 新能源车充电也能叫“外卖”了
北京商报· 2025-08-12 03:21
移动充电车服务模式 - 移动充电车通过"电找车"模式解决老旧小区和园区充电难题,提供即需即用的便捷服务 [1] - 用户可通过手机一键预约,充电车1小时内完成快充,电费为1元/度,支持线上结算 [2] - 北京海淀小南庄社区引入首钢城运的移动充电车,改造后适应复杂路况,提升转向灵活性 [2] 市场覆盖与运营数据 - 赛宝新能源在北京经开区投放约60辆移动充电车,覆盖多个社区及园区 [3] - 累计服务超10000位车主,完成近6万次充电 [3] - 节假日服务区充电排队需2-3小时,移动充电车1小时即可到达并完成充电 [4] 行业定位与生态互补 - 移动充电车定位为"毛细血管+应急响应层",与公共快充站和家充形成互补 [4] - 主要解决充电桩网络盲区、老旧小区安装难题及车辆抛锚等应急需求 [4] - 行业专家认为该服务是补能领域的场景补充,非直接竞争关系 [3] 技术发展与成本瓶颈 - 当前移动充电车可满足20-30辆车一次性充电,未来技术升级后有望提升至50辆以上 [7] - 智能调度算法可将充电车调度时间缩短30% [7] - 行业核心瓶颈在于人工成本和自动化设备的高投入 [7] 市场需求与前景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加剧车桩比失衡,移动充电填补补能缺口 [6] - 每年超10万起车辆抛锚事件由充电问题引发,应急需求常态化 [6] - 超60%网约车司机愿为上门超充支付溢价 [6] 未来趋势与政策支持 - 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后,移动充电车或实现自主行驶和自动充电 [7] - 国家低碳政策推动下,"设备多跑路、民众少跑路"将成为趋势 [7]
买了新能源车到哪儿能充电?
北京晚报· 2025-06-12 02:30
新能源车充电现状 - 北京市上月一次性向无车家庭配置11.8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将带动新能源汽车购置需求[1] - 老旧小区因车位不固定、电容量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车主在家门口安装充电桩的需求[1] - 部分车主因无法安装充电桩采用"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2] 政策与执行障碍 - 北京市规定拥有产权车位或长期租赁车位的业主可申请安装充电桩,物业需配合提供相关支持[2] - 实际安装过程中,固定车位使用证明和物业证明成为主要障碍,尤其在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2] 共享充电桩模式 - 海淀区小南庄社区通过共享充电桩和统筹充电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现有30多个固定充电桩服务50多辆新能源车[4] - 社区要求车主签署共享承诺书,通过"结对子"方式协调充电时间[4] - 电力容量限制导致新增充电桩困难,社区电力改造已纳入计划[4] - 安贞里小区通过第三方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满足需求,但存在挪车问题[5] 移动充电车解决方案 - 小南庄社区试点两台移动充电车,采用直流快充技术,1小时可完成充电,每度电收费1元[6] - 移动充电车设备成本约10万元,目前商业模式包括直接销售和分账协议两种[7] - 大规模推广需解决设备成本投入和运维问题,老旧小区回收周期较长[7] 停车楼与路侧充电设施 - 中绦胡同停车楼改造后提供22把充电枪,使用率较高并享受免费停车优惠[8] - 北京南站立体停车楼分两期建设62把充电枪,日均服务400台次充电车辆[10] - 丰台区试点路侧充电桩建设,2024年计划在50条道路安装充电设施[10]
江苏200多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绿电使用率已达100%
新华社· 2025-06-03 00:50
端午假期,位于江苏靖江的江阴大桥服务区车流如织,新能源汽车充电区排起长龙。一辆移动充电车及 时驶入"救急",工作人员熟练地为排队车辆连接充电枪,电子显示屏上跳出"本次使用100%绿电"字 样。 "以前只关心充电快慢,现在还能看到环保贡献值。"新能源车主王晓东指着手机上的绿电溯源证书对记 者说,"看!这个电来自盐城的海上风电场呢。" "该服务区内充电桩和移动充电车所用电能,均来自江苏境内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预计整 个端午假期绿电供应量超1.2万千瓦时。"国网靖江市供电公司八圩供电所负责人陆桂明说。 这是江苏积极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的缩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绿电上高 速"既能带来环保效益,也有利于就近消纳新能源。目前,江苏200多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绿电使用 率已达100%。通过构建区域绿电协同采购网络、开发智慧引导系统等举措,江苏正着力打造新能源汽 车绿色出行示范样本。 "鉴于天气波动等因素,绿电供应目前仍偶有不稳,高速服务区对用能负荷的提前精准预测至关重 要。"陆桂明说,为此许多服务区正加快配备"能预测、会分析"的智能微电网。 记者在泰州黄桥服务区看到,一套"光储充换"智能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