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导电剂

搜索文档
道氏技术子公司拟3000万美元 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
证券时报· 2025-09-02 18:08
投资交易 - 公司控股子公司香港佳纳拟出资3000万美元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 获得少数股东权益[2] - 交易旨在借助强脑科技在医疗康复 教育消费和人机交互领域应用脑机接口技术的经验 增强"AI+新材料"生态赋能与商业化落地能力[2] - 强脑科技为脑机接口技术公司 专注于非侵入式技术研发 核心产品包括智能仿生手和智能仿生腿[2] 标的企业优势 - 强脑科技具备稀缺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能力 核心团队多来自哈佛 MIT等顶尖院校[2] - 已获授权专利460余项 核心产品通过FDA CE等国际认证[2] - 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 教育科技 消费健康 人机交互和泛娱乐等多个领域[2]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碳材料 锂电材料 陶瓷材料三大板块[3] - 主要产品包括石墨烯导电剂 碳纳米管导电剂 三元前驱体 钴盐 铜产品 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54亿元 同比下降11.64%[3] - 归母净利润2.30亿元 同比增长108.16%[3] - 基本每股收益0.32元[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海外业务持续拓展 阴极铜产能同比提升 产能释放带动产销量增长[3] - 钴金属市场价格上涨推动钴产品毛利率提升[3] -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高于上年同期 坏账准备转回产生收益[3] 战略布局 - 公司持续推动"AI+材料"协同研发体系建设[3] - 7月宣布拟投资设立智算中心 加码"AI+材料"研发赋能[3] - 与关联方芯培森共同投资设立广东赫曦原子智算中心有限公司 打造原子级科学计算算力平台[3]
道氏技术控股子公司拟3000万美元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布局脑机接口技术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12:44
投资交易 - 公司控股子公司香港佳纳拟出资3000万美元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 获得少数股东权益[1] - 交易目的为借助强脑科技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经验 增强AI+新材料生态赋能与商业化落地能力[1] - 强脑科技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公司 核心产品包括智能仿生手和智能仿生腿 已获授权专利460余项并通过FDA、CE认证[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4亿元 同比下降11.64%[2] - 归母净利润2.30亿元 同比增长108.16% 基本每股收益0.32元[2] - 业绩增长主因海外业务拓展、阴极铜产能提升、钴产品毛利率提高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转回[2] 战略布局 - 公司持续推动AI+材料协同研发体系建设 7月拟投资设立智算中心加码研发赋能[2] - 智算中心旨在结合材料模拟与AI算法 推动材料研发从经验试错向数据智能转型[3] - 公司与苏州能斯达、芯培森达成战略合作 加速碳材料在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电子肌肉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应用[3]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三大板块[2] - 主要产品包括石墨烯导电剂、碳纳米管导电剂、三元前驱体、钴盐、铜产品、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2]
道氏技术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108.16% 加快固态电池领域全面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3:12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54亿元,同比下降11.6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08.16%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192元 [1] 业务布局 - 业务从单一陶瓷材料发展为"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多元格局 [1] - 明确"AI+材料"战略发展方向 [1] - 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成为核心战略业务 [1] 碳材料业务 - 业务延伸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推进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 [1] - 形成"导电剂+负极材料"协同产品矩阵,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剂、石墨烯导电剂、硅碳负极材料和石墨化加工业务 [1] - 硅碳负极材料兼顾高能量与快充,适配固态电池体系 [1] - 完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研发 [2] - 聚焦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性能优化与成本控制,加速产能布局与工艺打磨 [2] - 扩大客户群体,在消费、数码、动力及固态电池领域全面布局 [2] 锂电材料业务 - 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及钴盐等,产能集中在广东佳纳和江西佳纳 [2] - 钴产品毛利率提升受益于钴金属市场价格上涨 [2] - 通过生产降本措施和优化存货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2] 战略资源业务 - 以刚果(金)的MJM公司和MMT公司为核心平台,从事钴产品、铜产品的冶炼与开采业务 [2] - 金属铜市场价格维持较高水平,阴极铜产能同比提高,产销量增长 [2] - 拟投资1.65亿美元在刚果(金)建设年产30kt阴极铜湿法冶炼厂项目 [3] 产能扩张 - 推进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产能扩容,为商业化放量与市场需求扩张提供保障 [3]
道氏技术2024年财报:净利润飙升662%,但资产减值拖累利润
金融界· 2025-04-23 02:5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77.52亿元 同比增长6.2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62.3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1亿元 同比增长333.47% [1]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08亿元 对利润总额产生负面影响 [1][7] 碳材料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剂、石墨烯导电剂、石墨化加工和硅碳负极材料 [4] - 单壁碳纳米管通过日韩头部动力电池客户测试并实现部分客户供货 [4] - 硅碳负极材料送样多家头部电芯厂 部分消费类电池厂实现供货 [4] - 通过技改、研发新品、优化工艺和耗材回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4] 锂电材料业务 - 三元前驱体出口超过3万吨 同比增长52% 同期中国三元前驱体出口总量同比下降25% [5] - 主要产品为三元前驱体和钴盐 以直销模式为主 [5] - 增加钴盐产品贸易销售 相应提升业绩 [5] - 加强生产、销售、采购、研发等精细化管理实现提产增效和降本增效 [5][6] 陶瓷材料业务 - 陶瓷墨水产品在非洲、中东及东南亚销售增长近20% 成功进入欧洲市场 [7] - 主要产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 主要用于建筑陶瓷行业 [7] - 推出"冰晶系列"等独创性晶体材料成功冲击国际建陶材料领域 [7] - 通过色料研发和陶瓷墨水生产高效协同实现提质增效 [7]
比利时媒体:对华合作是欧洲电池产业出路;万华化学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7 23:48
文章核心观点 欧洲电动车产业链寻求与中国在电池领域合作,万华化学2024年业绩有降有升,道氏技术推进碳纳米管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并与头部公司合作,各事件对行业和公司发展有不同影响 [1][2][3] 欧洲电池产业 - 比利时《回声报》称欧洲在电池领域需借鉴中国当年引进欧洲企业合作实现技术积累的路径,“若无法战胜对手,就与其合作”成欧洲电动车产业链共识 [1] - 这种合作反映国际合作对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重要,给中欧电动车行业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1] 万华化学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归母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下降22.49%;总资产2933.33亿元,较期初增长15.92% [2] - 业绩下降受市场价格和原料成本波动、科研投入增加、对部分投资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报废处理影响 [2] - 公司短期内业绩承压,但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长期发展潜力仍值得关注 [2] 道氏技术 - 公司正大力推进碳纳米管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应用拓展,已全面展开研发测试与市场推广工作,正与头部机器人公司合作 [3] - 公司主要产品有石墨烯导电剂、碳纳米管导电剂等多个领域,显示其在材料科学领域多元化布局 [3] - 公司在碳纳米管材料创新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有望带来新增长点,投资者应关注其应用领域进一步发展和市场接受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