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ABS

搜索文档
中共深圳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2 10:39
党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 建立全过程闭环管理整改机制 包括领导机制 过程管理 下属单位督导 验收把关和监督机制[3] - 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主持专题学习 领办重点难点问题 深入基层调研督导[4] - 证监会党委加强全过程统筹 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强化监督 工作组开展驻点监督[5] 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改革 - 制定新"国九条"和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 推出科创债 ETF 绿色债 REITs等产品[7] - 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 修订审核规则 完善板块定位 强化中介机构监督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10] - 推动投融资协调发展 债券和REITs市场新增规模超前3年总和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11] 风险防控与市场监管 - 加强交易实时监测和程序化交易管理 实施融券逆周期调节 上调保证金比例[10] - 强化风险监测应对 在市场风险防控机制 重点风险协同和科技监管方面取得成效[11] - 守住安全运行底线 加强核心系统管理 完成交易系统扩容 开展应急演练[11] 全面从严治党与廉洁建设 - 所党委落实主体责任 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会议 所纪委履行监督专责 强化政治监督[12] - 全面修订公权力清单 深化政商"旋转门"整治 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13] - 开展提升服务态度专项行动 修订管理制度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13] 干部队伍建设与基层党建 - 加强班子自身建设 修订党委工作规则 深化调查研究 完成年度调研报告[14] - 修订人才强所规划 优化干部配置 培养年轻干部 加强政治和监管能力培训[14] - 健全党建联系点制度 开展"四强"党支部评定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15] 长期整改与未来发展 - 完善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 梳理整合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规划方案[18] - 加强风险监测研判 重拳惩治财务造假 研究创业板改革 深化债券注册制[18] -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常态化监督检查廉洁从业制度执行情况[19] 下一步工作重点 - 加强党对交易所全面领导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 提升制度包容性[21] - 落实稳住股市要求 提升风险监测能力 保持IPO和再融资常态化[22] - 深入贯彻中央纪委全会精神 完善权力监督体系 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2] - 加强干部队伍统筹谋划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23] - 深化巡视整改成果运用 推动整改与改革发展稳定全面贯通[23]
去年分红回购超千亿,上市粤企年内重大资产重组规模超四百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2:09
活动概况 - 广东证监局指导举办2025年广东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月活动 主题为"向新提质 价值领航" [2] - 活动吸引近50家上市公司高管及百余名机构投资者代表参与 通过双向互动增强市场信任与活力 [2] - 广东已连续15年举办该活动 2022年起创新开展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 [2] 上市公司规模与业绩 - 广东辖区(不含深圳)上市公司总数达459家 总市值超6.59万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辖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1.85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1150.7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97%和9.19% [4] - 营业收入和盈利增速显著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 [4] 投资者回报与分红 - 截至8月底74家上市公司开展中期分红超160亿元 其中4家分红金额超10亿元 [4] - 22家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 [4] - 2024年度329家公司实施分红或回购 累计金额1218.6亿元 同比增长13.2% [8] - 分红公司平均股息支付率53.5% 领先全国16个百分点 [8] 研发与创新投入 - 超四成上市公司年度研发投入超亿元 近六成公司研发强度超过4% [5] - 平均每家企业发明专利数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 - 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实现技术自立与品牌出海 [5] 监管与质量提升 - 广东证监局启动"质量提升、价值提升、形象提升"专项行动 推动从"监管推着走"向"监管领着跑"转变 [6] - 聚焦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管 2024年报审计期间9家审计机构主动报告风险线索 [6] - 2024年78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为A 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8] 并购重组与资本运作 - 年内上市公司披露及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7单 数量居全国首位 交易规模超400亿元 [7] - 推动设立"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 支持产业链创新链并购 [7] - 扩大科创债、公募REITs等产品发行 支持企业境外上市 [7] 投资者沟通与信息披露 - 2025年上半年召开业绩说明会583家次 投资者平台提问回复率超99% [8] - 接受机构调研超1.35万家次 [8] - 鼓励自愿披露对投资者决策有价值的信息 开展信息披露质量专项检查 [8] 投资者保护与纠纷化解 - 首单"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先行赔付"案赔付投资者10.86亿元 [9] - 首单投保机构股东代位诉讼胜诉 追回控股股东占用资金2.4亿元 [9] - 调解组织成功调解超400件证券虚假陈述纠纷 为投资者挽回损失2300余万元 [9] 企业参与与承诺 - 27家上市公司代表签署"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倡议书" 包括美的集团、海天味业等龙头企业 [10] - 6家上市公司进行主题路演 分享业务布局与创新成果 [10] - 上市公司与广发证券、易方达基金等机构开展面对面交流 探讨行业趋势与企业经营细节 [10]
别让资金链掐脖子 破解融资难 北京四海非凡专注企业全周期债权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9-06 02:01
公司业务定位 - 专注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解决方案 尤其针对轻资产 高成长的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1] - 依托行业背景与资源整合能力 推出多维度债权融资产品 破解企业资金链紧张难题[1] - 以"可持续信赖的金融顾问"为定位 通过产品组合创新 资源整合优化与服务流程闭环实现融资支持[10] 债权融资产品体系 - 信用贷款类包括人才贷(适用成立3年内初创企业 要求个人荣誉或名校背景) 流水贷/发票贷(要求成立满1年 纳税等级A/B/M) 租金贷(要求注册经营地址均在园区) 订单贷(额度为订单总额30%-50%或开票金额50%-80%)[3] - 信用贷款类还包括科创企业贷(要求高新/科创型中小/瞪羚企业标签及发明专利) 投贷联动(适用于已获股权融资A/B/C轮企业) 股权激励贷(用于上市前股改及员工持股)[4] - 抵押贷款类包括抵押贷(1000万以下轻经营 1000万以上需经营数据) 并购贷(适用于股权及物权并购) 经营性物业贷(要求出租率70%以上 写字楼5A以上额度有突破)[4] - 其他融资产品包括融资租赁(针对固定资产较多企业) 保函融资(全国业务 无保证金或10%保证金开100%保函) 票据业务(支持银行承兑汇票转换)[4] - 知识产权ABS产品要求科创型企业有发明专利 近三年营业收入8000万及以上且现金流为正 该产品表外操作且不上企业征信[5] 服务能力与资源 - 团队核心成员具备15年以上银行 投行从业经验 深谙融资流程与风控逻辑[7] - 已服务企业超1000家 累计融资几十亿元 覆盖科技 制造 医药 信息技术 新能源等多个领域[7] - 依托与百家银行 券商 投资机构 担保公司的深度合作实现高效资源匹配[8] 服务模式特点 - 提供专业诊断服务 依据企业实际定制融资方案[8] - 提供全流程陪伴服务 涵盖需求分析 方案设计 贷中协调到贷后管理的一对一跟进[8] - 通过签署保密协议与FA服务协议保障客户信息与商业机密安全[8] 经典案例成效 - 为某通讯数据企业启动股债联动融资1.6亿元 解决多家银行抽贷1亿多额度问题 最终助力企业成功上市[9] - 为某生物医药企业(拥有近百项专利及三大技术平台)搭建产业协同资源平台 对接资金方并达成并购意向[9] - 为某科技企业(腾讯 快手 今日头条重要代理商)引入战略投资机构并促成产业链协同并购[9]
粤港澳金融监管齐聚广州,共谋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10:45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政策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以"四聚焦四强化"支持技术突破、载体建设、布局优化和发展方式 强化金融建设"创新湾区""产业湾区""互联湾区""美丽湾区"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将迭代升级存量政策并创新增量政策 推动财政、货币、产业、金融政策衔接 全面加强科技支行建设 [2] - 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将服务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企业利用港交所等境外市场资源 [2] 跨境金融与市场互联互通 - 香港金管局重点推进企业融资和跨境支付效率提升 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海外业务总部和企业财资中心 [3] - 澳门金管局将协同湾区城市降低跨境投融资制度性成本 提升债券、基金、金融科技等领域市场化水平 [3] - 建议探索金融数据平台联通香港"商业数据通"与内地及东南亚平台 优化跨境理财通至3.0版本 放宽个人投资额度并扩展覆盖范围 [8]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指出科技创新需依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资本市场手段 而非单纯依靠财政或银行信贷 [5] - 恒健控股通过"创新联合体"模式注资研发公司 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 匹配权益资金支持原创技术 [5]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依托深交所、广州期货市场及风险投资基金推动"投早、投小、投科技" 探索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 [6] 金融开放与国际化布局 - 鼓励高水平外资金融机构在湾区聚集 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参与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多元化金融业态 [8] - 建议省市区合力招引海外主权基金 补齐跨国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机构短板 建立大湾区数据与信用协同立法机制 [7] - 香港金融制度与国际接轨 大湾区跨境服务模式可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 需在"一国不同制"框架下协调推进 [6][7]
上半年广东制造业上市公司总营收达2.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27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30 13:33
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 深交所完成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及全面注册制改革 并启用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支持三创四新发展能力增强 [1] - 港交所持续推进发行制度改革 内地监管部门完善企业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 有利于广东企业赴港上市 [1] - 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成立 已上市多个期货期权品种 广东完善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和期货产业链 服务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 [1] 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 十四五以来广东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49家居全国第一 首发募集资金2335亿元 [4] - 新增科技型企业235家占比95%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17家占比87% [4] - 近五年广东上市公司累计实施股权再融资3879亿元 全国占比12% [4] 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 十四五以来广东各类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5470家次 融资规模超4万亿元 全国占比分别达14.4%和15.4% [4] - 近五年广东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知识产权ABS等创新品种560余只 募集资金超2200亿元 [4] - 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14只 募集资金超400亿元 [4] 私募股权和创投服务 - 截至7月末广东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2364家居全国首位 管理基金规模2.4万亿元 [5] - 2024年广东企业被投资案例数1550起 被投资金额超1200亿元 案例数和金额保持全国前列 [5] 上市公司质量与科技投入 - 上半年广东制造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2.2万亿元 净利润1274亿元 分别增长11.5%和1.5% [5] - 2024年广东非金融地产上市公司研发投入3327亿元 较2020年增长75.8% 研发强度达4.3% [5] 资本市场改革政策 - 国务院印发资本市场新国九条 广东省政府印发若干措施 推动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在广东落地 [6] - 广东证监局以严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阵地 [6] 上市融资支持措施 - 优化上市服务体系 支持科技型企业结合板块定位到沪深北交易所相应板块上市 [6] - 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到港交所等境外市场上市 [6] 直接融资扩张计划 - 引导企业用好融资工具 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公募REITs知识产权ABS等融资规模 [7] - 推动上市公司开展产业并购和转型升级 支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并购提升发展动能 [7] 资本培育与退出机制 - 支持私募股权机构规范发展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 [7] - 深化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建设 支持发展并购基金和S基金 畅通资金退出渠道 [7]
广东证监局副局长王文哲:支持辖区企业到港交所等境外市场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1:24
资本市场发展成效 - 广东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49家居全国第一 首发募集资金2335亿元 [3] - 科技型企业占新增上市公司比例达95% 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上市公司占比87% [3] - 近五年股权再融资规模达3879亿元 占全国总量12% [3] - 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5470家次 规模超4万亿元 全国占比14.4%和15.4% [3] - 发行绿色债券 科技创新债券等创新品种560余只 募集资金超2200亿元 [3] - 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14只 募集资金超400亿元 [3] 金融机构生态建设 - 广东证券公司31家 基金公司36家 期货公司23家 私募基金管理人4522家 [2] -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2364家居全国首位 管理规模2.4万亿元 [3] - 2024年广东企业获投资1550起 金额超1200亿元 [3] - "十四五"以来新增行业法人机构及子公司10家 [2] 跨境金融合作 - 跨境理财通参与投资者16.5万人 跨境划汇金额超1200亿元 [2] - QFLP和QDLP试点企业336家 [2] - 深港通 基金互认等机制持续深化 [2] 监管政策导向 - 支持科技型企业赴沪深北交易所及港交所上市 [1][4] - 扩大科技创新债券 公募REITs 知识产权ABS融资规模 [1][5] - 推动上市公司产业并购 成立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 [5] - 培育耐心资本 发展并购基金和S基金 [5] 交易所职能强化 - 深交所增强支持"三创四新"能力 [2] - 港交所发行制度改革便利广东企业上市 [2] - 广期所上市多个期货期权品种 服务新能源产业 [2]
投资与交易业务强势助力 国信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逾七成
中证网· 2025-08-29 13:3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0.75亿元 同比增长51.84% [1] - 归母净利润53.67亿元 同比增长71%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6% 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 [1] - 投资与交易业务收入54.47亿元 同比增长60.87% [1] 业务策略 - 权益投资采用分红投资/价值成长投资/折价保护策略 把握结构性机会 [1] - 固收投资坚持稳健配置 在低利率环境下捕捉交易机会并发展客需型交易业务 [1] - 完成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份 资产过户已完成 [2] 区域服务贡献 - 累计完成粤港澳大湾区156个保荐及主承销项目 募集资金1255.99亿元 [2] - 服务大湾区企业发行666只债券 规模超7500亿元 [2] - 为粤港澳大湾区近640万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2] 创新服务能力 - 通过科创债/科创票据/公募REITs/知识产权ABS等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2] - 培育多家企业成为全球细分领域龙头 [2] - 在全国113个城市设立218家营业网点 覆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川渝/鲁豫等重点区域 [2]
破解融资困局!北京四海非凡“一站式服务”助千家企业成功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29 01:25
公司业务定位 - 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解决方案 成功服务超1000家企业 融资金额达几十亿元[1] - 通过债权+股权多元化融资产品体系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3] 产品服务体系 - 信用贷款产品矩阵包括人才贷 流水贷/发票贷 租金贷 订单贷 科创企业贷 知识产权质押贷 专精特新贷 投贷连动 股权激励贷等多种类型[4] - 抵押贷款产品涵盖抵押贷 并购贷款 经营性物业贷等业务[4] - 融资租赁业务全国范围开展 直租最高为发票额90% 回租为净值70%以内 年化利率4%-5.5% 期限1-10年[4] - 特色保函业务覆盖投标保函 履约保函 质量保函 工资保函 可实现无保证金或10%保证金开出100%保函[4] - 票据业务提供银承贴现服务 年化利率约2% 支持直贴和买断方式[4] - 知识产权ABS额度1000-3000万 年化利率5.5%左右 发债周期1-3年 季度付息到期归本[4] 资源整合能力 - 与百余家银行机构建立合作 包括国有大行 股份制银行 城商行 外资行等[6] - 合作多家知名券商如国泰君安 中信 银河等 以及信托 保理 融资租赁 典当行等非银机构[6] - 连接众多VC/PE投资机构 产业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 形成生态联盟网络[6] 专业服务团队 - 团队80%成员拥有15-20年以上银行及投行从业经验[7] - 提供从需求诊断 方案定制到材料准备 多方对接的全流程陪伴式服务[7] - 覆盖贷后管理 还款续贷 风险监控等后期服务环节[7]
融资成本“六连降”、实现资产翻倍:湘江集团金融创新样本如何炼成?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32
核心观点 - 湘江集团通过金融创新和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 开创了地方国企转型的成功样本 [2][9][11] 资产证券化突破 - 成功发行湖南省首单租赁住房类REITs产品 优先级发行利率2.20% 创湖南省最低纪录 并获得1.85倍超额认购 [2] - 创新设计"国有资产转让安全阀"机制 在监管框架内实现资产盘活 [6][8] - 运用知识产权ABS等创新工具将专利证书转化为融资工具 [5] 基金投资布局 - 累计设立和参与45支基金 总规模达467亿元 重点投向半导体、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5] -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向汇思光电投资3000万元 助力企业完成设备升级和产能扩张 [3] - 设立2亿元湘江通航产业基金布局低空经济 11亿元生物医药基金培育11家优质企业 [5] - 投资余额48.35亿元 带动社会资本超300亿元 孵化10家上市企业和10余家IPO推进企业 [5] 财务表现提升 - 综合融资成本实现连续六年下降 累计降幅达227个基点 [2][8] - 资产总额在不到6年内实现翻倍增长 截至2024年底达1270亿元 [11] - 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超五倍增长 [11] 战略转型成果 - 从"城市建设者"成功转型为"产业组织者" 形成六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格局 [9] - 构建市场化融资与政策性争资双轮驱动模式 获得国内AAA评级和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认证 [5][8] - 通过政策性资金导入上百亿元支持湘江科学城等战略项目 [8] - 建立"投资+服务"全过程赋能机制 形成"高校研发—基金孵化—产业落地"的闭环生态 [5]
资本为墨 服务作笔
中国证券报· 2025-07-27 21:07
科技金融支持 - 兴业银行宁德分行为思客琦提供6000万元授信支持智能装备生产线升级项目,截至2024年末授信总额超6亿元,累计投放超2亿元 [1][2] - 福建省科技企业贷款规模达6484亿元,同比增长24.9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5519亿元(+18.2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987亿元(+42.83%) [2] - 兴业银行运用"技术流评价分析体系"基于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科技资质确定授信额度,突破传统抵押依赖模式 [2] 资本市场融资 - 星云股份完成A股定增募资6.37亿元投向储能系统及电池检测项目,华电新能登陆上交所主板,厦门港务等多家闽企披露并购重组计划 [4] - 吉宏股份港股上市募资5.22亿港元(35%用于技术开发),容大科技港股募资投入研发创新及产能扩张 [4] -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设立"海峡科技创新专板"等特色板块,助力铁拓机械从新三板转北交所上市 [4][5] 债券市场创新 - 福建省年内发行科技创新债16只规模达221亿元,兴业银行发行100亿元科创债支持科技贷款,省国资公司发行3亿元科创债用于股性资金支持 [6] - 兴业证券累计承销科技创新债券及票据51只(规模75.94亿元),知识产权ABS项目14只(规模25.52亿元) [7] - 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将建立科创债储备项目库并推动增信机制,督促金融机构加大承销投资力度 [6] 企业案例 - 思客琦作为宁德新能源产业链关键企业,产品覆盖电芯装配至电池回收全流程,获银行"技术流"授信模式支持 [1][2] - 兴证期货为科技企业设计"熔断累购/累沽"方案应对研发环节市场波动风险 [3] - 华福证券通过产业基金结合自有股权投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先进科技赛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