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银行

搜索文档
邮储银行将吸收合并旗下直销银行
证券时报· 2025-09-24 18:05
公司战略调整 -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 后者独立法人资格注销 全部业务及债权债务由邮储银行承继[1] -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 注册资本50亿元 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普惠大众" 采用"数据+场景"数字普惠金融模式[1] - 截至2025年6月末 邮惠万家银行资产总额120.05亿元 累计注册用户超2000万人[1] 行业转型趋势 - 邮储银行2022年将邮惠万家银行定位为"数字化转型试验田" 此次调整反映银行业从"多点试验"转向"全面融合"的数字化深度整合阶段[2] - 招商银行此前撤回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招商拓扑银行"开业申请并终止筹备 多家银行陆续整合旗下直销银行或数字金融子公司[2] - 直销银行作为线上线下协同创新模式 因产品同质化、获客成本高、难以满足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需求 独立存在价值被大幅稀释[1]
直销银行退场背后:行业数字化发展进入深度整合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2:51
公司行动 -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邮惠万家银行法人资格注销 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由邮储银行承继 客户权利和义务不受影响[1] -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 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 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普惠大众 依托数据+场景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2] - 邮惠万家银行财务报表已100%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范围 吸收合并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不损害银行及全体股东利益[2] - 邮储银行承接的邮惠万家银行存量贷款、存款和资金业务规模较小 资金和贷款业务自然到期后不再续作 对未来业绩表现整体影响较小[2] 行业趋势 - 超20家银行陆续关停或整合直销银行业务 反映银行业向一体化运营转变的趋势[3] - 直销银行初期以线上化、低成本特性受关注 但独立存在价值已被大幅稀释 与手机银行相比面临产品同质化、获客成本高等挑战[3] - 行业从初期的多点试验转向当前的全面融合 直销银行退场标志银行业发展逻辑从粗放式渠道扩张转向精细化生态深耕[2][3] 战略意义 - 吸收合并有助于优化邮储银行管理及业务架构 巩固数字化转型成效 提高运营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4] - 整合将进一步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推动技术、数据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加速数字生态银行建设步伐[4] - 邮储银行以此次吸收合并为契机 围绕科技能力、业务经营、风险防控三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生态银行[4] 数字化举措 - 夯实科技能力基座 提升科技核心系统自主可控能力 深化采存储算用管能力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应用大模型等前沿技术[5] - 打造多场景智能应用矩阵 全面推进前台业务服务、中台产品风控、后台运营管理数智化转型[6] - 深化业务经营管理 外部围绕全客户全旅程全产品全渠道全场景重塑体验 线上以手机银行为核心 线下构建点+圈+网金融生态系统[6] - 内部依托数字化技术提升决策分析能力 赋能基层业务拓展 实现经营管理降本提效[6] - 筑牢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 推进数据安全精细化管理 提升风险识别与安全分析能力[6] 转型基础 - 邮储银行已完成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公司业务核心系统及信用卡业务核心系统的全面上线[4]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内外部多维数据 在主动授信、场景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成效[4] - 搭建数字普惠5D(Digital)体系 创新推出主动授信专属产品[4]
直销银行,溃败无声
36氪· 2025-09-24 11:27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 - 邮储银行于9月23日公告将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承继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及其他权利义务[1]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背景与定位 - 邮储银行于2020年底获批筹建直销银行 旨在将其作为数字化转型抓手和"试验田"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3] - 该行2022年6月正式开业 运营仅三年多即被合并[3] 邮惠万家银行经营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注册用户约2000万 总资产规模120亿元[3] - 2024年存贷款余额大幅收缩 不良率从2.28%升至6.66% 信用减值损失达4.31亿元[6] - 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净亏1.62亿元 2023年净亏2.63亿元 2024年净亏4.15亿元 累计亏损超8.4亿元[7] - 2025年7月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罚425万元 相关负责人被罚17万元[7][9] 行业环境与竞争态势 - 国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发展不顺 百信银行后第二家迟迟未开业[4] - 招商拓扑银行2022年撤回开业申请[4] - 2024年百信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23.74% 不良率上升0.14个百分点[10] - 民营银行2024年净利润187.76亿元同比下降8.14% 不良指标创历史新高[11] 直销银行模式困境 - 直销银行作为无物理网点互联网业务模式 2013年由北京银行首创 2017年数量达114家[12][13] - 多数直销银行仅是母行部门 缺乏资源争夺能力 沦为产品线上销售通道[13] - 手机银行App成为主流服务渠道 直销银行App截至2025年7月仅剩10余家 不足巅峰期十分之一[13][15] - 北京银行2025年退出直销银行市场[15] 战略调整与行业趋势 - 邮储银行指出手机银行为主要服务渠道格局已形成 合并旨在实现战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15] - 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 消费不振、息差收窄、市场竞争加剧使行业承压[10]
直销银行退场,邮储银行为何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
36氪· 2025-09-24 07:57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 - 邮储银行于9月23日公告将100%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邮惠万家银行独立法人资格注销 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由邮储银行承继 客户权利和义务不受影响[1][2] - 吸收合并原因包括战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管理成本 邮储银行数字化能力提升 手机银行已成主要服务渠道 合并可整合线上运营经验和人才队伍 减少运营成本[4][5][6] - 邮惠万家银行2024年末总资产128.28亿元 亏损4.15亿元 不良贷款率6.66% 业务规模较小 吸收合并对邮储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实质性影响[8][10] 直销银行行业发展态势 - 直销银行2013年落地中国 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低特点 曾被视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方式 但随数字化深度转型 其价值被稀释[1][2] - 行业从"粗放式渠道扩张"转向"精细化生态深耕" 超20家银行关停或整合直销银行业务 拓扑银行被终止筹备 标志数字化发展进入深度整合新阶段[1][2][3] - 直销银行面临产品同质化、获客成本高挑战 难以满足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需求 与功能强大的手机银行相比竞争力下降[3] 普惠金融市场环境变化 - 普惠小微贷款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末余额32.93万亿元(同比+14.6%) 授信户数超6000万户 覆盖约三分之一经营主体 2025年6月末余额达35.57万亿元(同比+12.3%)[6] - 大小行贷款利差缩小 六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低至2.94% 股份制银行利率为3%多 农商行和城商行多在4%以下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基本解决[6] - 低利率时代银行经营承压 小银行合并重组成大势所趋[7] 邮储银行数字化转型举措 - 公司以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创新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整合内外部数据 在主动授信、场景普惠金融等方面成效显著 搭建数字普惠"5D"体系[9] - 合并后将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推动技术、数据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加速"数字生态银行"建设 包括夯实科技能力基座和深化业务经营管理[9] - 线上以手机银行为核心打造个人客户经营主平台 线下以网点构建"点+圈+网"金融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数字化风控和数据安全管理[9][10] 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 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率14.57%(较上年末+0.13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2%(较上年末+0.96个百分点) 显示稳健抗风险能力[11]
又一家直销银行退场
第一财经· 2025-09-24 02:41
公司动态 - 邮储银行宣布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邮惠万家银行独立法人资格注销 其全部业务和权利义务由邮储银行承继 [3] -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 注册资本50亿元 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普惠大众 [3] - 吸收合并事项不会对邮储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因邮惠万家银行财务报表已100%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5] - 邮惠万家银行业务规模较小 存量贷款、存款和资金自然到期后不再续作 对邮储银行未来业绩影响有限 [5] 战略调整背景 - 邮储银行近年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数字化和集约化能力快速提升 手机银行已成为主要服务渠道 [3] - 吸收合并旨在有效利用资源 降低全行运营成本 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 巩固数字化转型成效 [3][4] - 直销银行面临产品同质化与获客成本高挑战 难以满足市场对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的需求 [4] 行业趋势 - 直销银行初期因线上化、低成本特性受关注 但独立存在价值已被大幅稀释 [4] - 近年来超20家银行陆续关停或整合直销银行业务 反映银行业向"一体化运营"转变趋势 [4] - 邮储银行调整并非个例 属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3]
又一家直销银行退场
第一财经· 2025-09-24 02:30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 - 邮储银行于9月23日公告宣布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邮惠万家银行独立法人资格注销 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由邮储银行承继 客户权利和义务不受影响[2] -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 注册资本50亿元 定位为"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普惠大众"[3]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 邮储银行此次调整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旨在有效利用资源并降低全行运营成本[3] - 直销银行因产品同质化、获客成本高面临挑战 难以满足市场对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的需求 近年来已有超20家银行关停或整合直销银行业务[4] - 吸收合并有助于优化邮储银行管理及业务架构 巩固数字化转型成效 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4] 财务影响分析 - 邮惠万家银行财务报表已100%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范围 吸收合并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5] - 邮惠万家银行存量贷款、存款和资金业务规模较小 资金和贷款业务自然到期后不再续作 对邮储银行未来业绩影响较小[5]
邮惠万家银行拟并入邮储银行,独立法人资格将依法注销
新浪财经· 2025-09-23 13:17
公司战略调整 - 邮储银行将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邮惠万家银行法人资格注销 其全部业务 财产 债权债务及其他权利义务由邮储银行承继 客户权益不受影响[1] - 该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审议 需提交股东大会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实质性影响[1] -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 注册资本50亿元 定位服务三农 助力小微 普惠大众[3] 行业整合趋势 - 邮储银行此次调整属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普遍现象 2023年以来至少19家银行整合直销银行服务 包括民生银行 汉口银行 东莞银行等[1] - 北京银行于2023年5月26日公告将直销银行APP服务整体迁移至手机银行 并于6月25日完成迁移[1] - 直销银行成立初衷为通过无实体网点纯线上服务打破地域限制 2019年全国数量达116家 其中城商行占53.3% 农商行占24.4%[1] 业务效率优化 - 吸收合并有助于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 巩固数字化转型成效 提高运营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1][3] - 整合后可吸纳邮惠万家银行人才队伍与优秀经验 对线上业务形成强力补充 实现"1+1>2"发展合力[3] - 直销银行面临产品同质化与获客成本高挑战 难以满足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需求 独立存在价值被稀释[2] 数字化转型举措 - 夯实科技能力基座 提升核心系统自主可控能力 推进前台业务服务 中台产品风控 后台运营管理数智化转型[3] - 深化业务经营管理 围绕全客户 全旅程 全产品 全渠道 全场景重塑体验 提升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4] - 筑牢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 强化数据安全精细化管理 提升风险识别与安全分析能力[4]
江苏银行葛仁余:算法董事长的“赛点时刻”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20 00:04
数字化转型成效 - 公司通过"苏超"体育营销实现品牌曝光与业务增长,2025年6月江苏银行APP在iOS平台下载量超15万,跃居上市银行首位,赛事专区日均访问量突破200万次[6] - 公司数字化基础支撑流量洪峰,成熟的数字化系统避免了卡顿与延迟问题[8][9] - 2025Q1江苏银行APP综合得分56.95分,在商业银行中排名第16,城商行中排名第2,月活跃用户711.81万位居城商行第一[15][16] - 公司近十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16%和12.86%,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8.78%,净利润同比增长10.97%,跑赢行业平均水平[28] 数字化产品与服务 - "苏银金管家"云财资平台2023年上线,截至2024年末服务近10万户企业,提供财资、薪税、票据等一体化服务[12] - "苏银e链"金融服务体系2022年推出,至2024年末信贷余额超2000亿元,覆盖生产、采购、销售等多样化场景[12] - 公司自主研发176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平台"智慧小苏",应用于客服、文本生成等多个场景,成为国内首家将AI大模型投入实际运营的区域性银行[13] 领导层与技术背景 - 董事长葛仁余拥有深厚信息技术背景,曾任职建行和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门,2013年加入公司后主导多项数字化产品研发[19][22][23][24] - 葛仁余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委员会,启动"智慧金融进化工程",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26][27] - 葛仁余提出未来三年实现全行数字化思维方式、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全面转变,致力于打造"智慧银行"[28] 风险与挑战 - 2025年2月起公司连续挂牌9期个贷不良资产包,合计未偿本息规模达147.23亿元,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44.21%[35] - 不良资产主要来自网贷平台借款,涉及约70多万户借款人,两轮拍卖流拍显示处置难度大[36]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近30亿元,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明显下降[40] - 2024年公司共收到27张罚单,累计罚没超500万元,2025年6月深圳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款200万元[40][41]
国内首家直销银行迎整合 新市场环境下直销银行路在何方?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18
公司动态 - 北京银行宣布直销银行App将于2025年6月25日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原业务将通过手机银行App办理[1] -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 于2013年9月18日正式开通服务模式[1] - 截至2015年末直销银行客户数达24.6万户 储蓄存款达6.3亿元较期初增长463.1% 资金量达6.9亿元同比增长322.2%[1] - 自2019年年报后北京银行未再披露直销银行业务情况 直至此次宣布迁移[1] 行业趋势 - 汉口银行、广发银行、哈密市商业银行、东莞银行、民生银行等均已对旗下直销银行App进行关停或与手机银行合并[2] - 直销银行因组织架构、母行资源投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未能形成完整服务生态和独特竞争优势[2] - 直销银行服务与商业银行手机银行高度重叠 造成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2] 市场分析 - 手机银行功能日益完善和用户体验持续优化 用户更倾向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2] - 手机银行App作为主要服务平台功能丰富操作便捷 降低直销银行独立存在价值[2] - 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和获客成本上升对直销银行运营模式构成挑战[2] 发展路径 - 直销银行可通过培育特色业务打造差异化服务 以"小而美"模式成为银行体系有益补充[3] -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金融产品 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3] - 整合资源将直销银行功能融入手机银行 提供更集中高效服务并降低运营成本[3]
国内首家直销银行迎整合 新市场环境下直销银行路在何方
证券日报· 2025-05-27 16:13
公司动态 - 北京银行宣布将于2025年6月25日将直销银行App服务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原业务将通过手机银行App办理 [1] -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成立于2013年9月18日 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 [1] - 2015年北京银行直销银行业务表现亮眼 客户数达24.6万户 储蓄存款6.3亿元(较期初增长463.1%) 资金量6.9亿元(同比增长322.2%) [1] - 2019年后北京银行年报未再披露直销银行业务情况 直至此次宣布迁移 [1] 行业趋势 - 多家银行已对直销银行App进行整合或关停 包括汉口银行 广发银行 哈密市商业银行 东莞银行 民生银行等 [2] - 直销银行未形成完整服务生态和独特竞争优势 服务与手机银行高度重叠 导致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2] - 手机银行功能日益完善 用户体验持续优化 用户倾向于一站式解决金融服务需求 [2] - 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 获客成本上升 对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形成挑战 [2] 发展路径 - 直销银行可通过培育特色业务 打造差异化服务 以"小而美"模式成为银行体系补充 [3] - 提供定制化 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3] - 整合资源 将直销银行功能融入手机银行 提供更集中高效服务 [3] - 通过功能整合优化 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