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鲜农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深农集团海吉星市场复工保供:大湾区菜篮子妥妥的
南方都市报· 2025-09-24 13:28
台风后供应恢复情况 - 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于9月24日15时解除"五停"通告 深农集团旗下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多线联动保障供应 [1] - 深圳海吉星于9月24日16时全面恢复正常运营 深港两地"菜篮子"供应保障体系高效重启 [1] - 市场从业人员有序返岗 完成道路清障、设施检修和物资调度等全链条保障工作 [1] 农产品供应数据 - 蔬菜来货量持续稳定在6000吨以上 供应态势平稳 [1] - 市场蔬菜主要产地为云南(30%)、广东(19%)和宁夏(13%) [1] - 场内档位库存量达3500吨 市场及周边冷库库存量超2000吨 在途货量超6000吨 [1] - 来自全国超200万亩基地供应日均6000多吨生鲜农产品持续稳定深港两地 [1] 集团运营恢复 - 深农集团依托"全国保供一张网"优势 组织旗下深圳、惠州、光明、福田、南山、布吉等市场推进复工复产 [2] - 在货源组织、商户服务、渠道对接、价格监管等环节全面恢复日常运营节奏 [2] - 全力保障大湾区民生供应平稳有序 发挥民生保供稳价"压舱石"作用 [2]
日供超6000吨!深圳人的“菜篮子”“米袋子”管足管够
南方都市报· 2025-09-23 13:44
供应保障措施 - 公司联动旗下30多家农批市场、全国种植基地及6万余户伙伴商户构建覆盖全国的供应网络[1] - 公司组织2万余名工作人员保障市场24小时高效运转[1] - 公司与全市商超、电商平台、生鲜连锁店建立24小时供应信息渠道确保供货充裕[1] 供应数据表现 - 蔬菜日均供应量超6000吨[1] 其中9月22日来货量稳定在6000吨以上[2] - 供港蔬菜交易量达2200吨 较前日增长47%[2] - 水果供应量达1300吨 较前日增长8%[2] - 当前场内档位库存3500吨 冷库库存超2000吨 在途货量超6000吨[2] 供应来源分布 - 蔬菜主要产地为云南(30%)、广东(20%)、宁夏(13%)[2] - 水果主要品类为西瓜、葡萄、梨子 主要来自广东(20%)、云南(13%)、广西(10%)[2] 价格与应急能力 - 近7日20个蔬菜单品均价5.01元/kg 9月22日报5.2元/kg[2] - 公司具备从30多个农批市场单日调拨5000吨蔬菜的应急支援能力[2]
多平台竞逐农产品电商赛道:抖音年销超百亿单
观察者网· 2025-09-12 14:25
抖音电商农产品销售表现 - 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 日均发出2448万单包裹[1] - 近三年平台累计销售农特产超200亿单 日均订单量平均增长一万单[1] - 区域特色产品显著增长:广东荔枝成交额同比上升419% 烟台苹果上升168% 青州绿植上升124% 北流百香果上升76%[1] 平台扶持政策与商家成效 - 生鲜免佣政策推行一年惠及超21万商家 累计减免佣金8亿元[1] - 农特产品店播商家数量同比增长51% 超4.6万个农货商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且同比增长42%[1] - 拼多多"多多好特产"扶持下上半年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 00后农货商家数量增长超30% SKU增长54%[2] 行业竞争格局与基础设施 - 阿里巴巴通过淘菜菜和盒马鲜生加强生鲜直采 拼多多重投入"农地云拼"模式 京东凭借自建物流发力冷链配送[1] - 京东618开门红52小时内生鲜农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5倍 "百亿农补"计划带动2.6万款农产品销售增长[2] - 政策支持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共同推动农产品电商高速发展[2] 行业发展趋势 - 各大平台在供应链建设、品质控制、新农人培育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布局[2] - 短视频与直播带货帮助地方特色产品突破地域限制 实现品牌化与数字化发展[2] - 未来行业将更注重质量标准化、供应链效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2]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重在补短板
经济日报· 2025-09-05 22:14
消费设施建设现状与重要性 - 城乡消费设施完善是促消费稳增长重要着力点 通过提升消费体验和降低消费成本激发公众消费热情[1]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1] - 中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高达10亿吨 但商品流通效率低供给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消费提质扩容[1] 城乡消费设施发展不平衡问题 - 农村冷链物流缺口导致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 部分偏远山村快递配送时效长达5-7天[2] - 城市存在家电维修耗时费力 数字化场景适老化不足 停车难服务体验差商场同质化等问题[2] - 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升级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打通[2]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的具体措施 - 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升级 聚焦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2] - 推动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向农村延伸 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机制[2] - 加快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加强夜间消费区域配套保障及适老化无障碍化建设[2] 消费设施品质提升方向 - 推动老旧商圈向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转型 优化布局多层级消费中心[3] - 融入数字绿色健康新型消费理念 打造融合社交购物文娱功能的城市第三空间[3] - 通过城市更新实现已有基础设施与新兴消费场景有效对接[3] 消费设施系统化协同建设 - 冷链物流需覆盖农村并衔接城市商超 社区设施要服务居民并联动周边商圈[3] - 政府需通过专有政策专项投资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3] - 企业应运用市场化模式参与商圈改造 同时探索下沉市场新蓝海[3]
美国关税之履,岂合民生之足?|新漫评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8:26
消费品价格预期上涨 - 服装成本可能上涨38% [2] - 鞋类价格预计飙升40% [2] - 新车平均价格或跳涨5800美元 [2] - 生鲜农产品价格预计上涨7% [2] 关税政策影响 - 关税政策导致商品售价普遍上涨 [2] - 加征关税对家庭消费能力形成压力 [2] - 购物小票金额持续攀升体现关税战危害 [2]
美国关税之履,岂合民生之足? | 新漫评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6:03
核心观点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 对普通家庭消费能力造成显著压力 [1][3] 价格影响 - 生鲜农产品价格预计上涨7% [3] - 鞋类价格短期内预计飙升40% [3] - 服装成本可能上涨38% [3] - 新车平均价格或跳涨5800美元 [3] 行业影响范围 - 汽车行业面临价格大幅上涨压力 [3] - 服装行业成本显著提升 [3] - 食品行业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受直接影响 [3] - 日常消费品类别普遍受到价格上涨冲击 [3] 消费者影响 - 家庭预算面临更大压力 难以跟上通胀步伐 [3] - 消费者需要为所有商品支付更高价格 包括从汽车到鞋类等各种商品 [3] - 购物支出持续攀升 关税政策直接影响民众购买力 [3]
布米普特拉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关税下美国食品行业先靠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51
行业关税豁免诉求 - 美国食品行业正积极寻求豁免于新一轮高额关税的措施 因大量农产品无法在国内以合理成本种植 行业极易受关税政策冲击[1] - 美国实际关税水平已达数十年高点 贸易格局面临重塑[1] 水产品进口依赖与挑战 - 全美85%水产品消费依赖进口 因美国水域达最大可持续捕捞量且国内水产养殖规模难以扩大[3] - 2022年美国水产品贸易逆差达240亿美元 其中虾类进口占比约90% 印度供应超三分之一[3] - 自8月27日起印度输美商品面临50%关税税率 行业压力加剧[3] 生鲜农产品进口现状 - 美国新鲜果蔬年进口总额达360亿美元 主要供应国为墨西哥 秘鲁和加拿大[3] - 国际生鲜农产品协会呼吁将水果蔬菜完全排除在关税讨论范围之外[3] 关税豁免机制与先例 - 食品行业豁免程序尚不明确 缺乏既定申请流程[6] - 已有贸易协议中部分食品类别获豁免 如美印尼协定含不可获取自然资源豁免条款 美欧文本有类似安排[6] - 美国对巴西征税时橙汁和巴西坚果获豁免 咖啡未获排除[6] - 《美墨加协定》规定三国间食品贸易关税水平较低 美国已提议对符合条款商品豁免高税率[6] - 美商务部曾建议对国内不生产的咖啡 芒果和菠萝等自然资源予以关税豁免[6] 潜在价格影响与行业立场 - 若未获更多豁免 部分食品价格可能显著上升 如仅季节性种植食材征税将导致菜单价格大幅上升[8] - 食品饮料产品并非贸易逆差主要成因 应予以特殊考虑[8] - 黄瓜进口比例从1990年35%升至近90% 若改国内温室常年种植将急剧推高成本[8] - 部分关税幅度过大可能引发明显价格上升 行业希望争取豁免并将措施转为针对性方案以促进生产回流和就业支撑[8]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7-31 21:47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农业农村部联合10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旨在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增长点[1] - 方案聚焦农产品消费对稳定市场和农民增收的双重作用,推动产业链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1] 供给端优化措施 - 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0%,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超6000亿元[2] - 实施扩总量战略:加强四类农产品培育(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有机农产品生态化开发/名特优新产品特色挖掘/地理标志产品追溯体系)[2] - 促优质举措: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重点建立水果/牛肉等分级标准,推动生物技术赋能食品工业[3] - 工信部推动食品工业升级:首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发布,重点发力生物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建设/消费扩容[3] 流通体系升级 - 全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2024年新建冷链设施2000万立方米,"十四五"新增产地冷库容量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翻番)[4][5] - 建设重点:产地端完善冷链集配中心,销地端改造菜市场/生鲜超市,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4][5] - 商务部将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促进产销对接[5] 消费场景创新 - 开展绿色农产品进商圈/街区/景区活动,结合体育赛事举办土特产展销[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农事研学/农创市集/非遗体验带动地产地销[7] - 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7][8] 消费升级方向 - 推动营养健康消费: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大豆/乳制品),开展特定人群营养科普[8] - 促进产销模式创新:支持营销服务体系构建,整合展会/对接/促销资源[8]
独角兽企业从“量”向“质”跃升 以创新姿态成为新消费场景破局先行者
央视网· 2025-06-24 05:55
独角兽企业定义与政策支持 - 独角兽企业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拥有核心技术且未上市的公司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 [1] - 2024年中国新晋独角兽企业53家,占全球近40% [1] - 中国372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22个省级行政区 [3] 区域分布与产业聚集 - 北京(75家)、广东(64家)、上海(59家)、江苏(49家)为独角兽主要聚集地 [3] - 北京依托政治经济中心优势成为核心聚集地 [3] - 近七成独角兽企业集中在"京粤沪苏"地区 [1] - 广东凭借改革开放前沿优势成为重要孵化地 [17] 商业航天领域案例 - 星河动力航天成立7年成为国内发射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企业 [5] - 公司通过3D打印技术将尾喷管成本大幅降低,重量减轻 [11] - 目前国内唯一可兼顾陆海发射的民营火箭企业,已发射81颗卫星 [13] - 累计融资近50亿元,估值达160亿元 [13] 新消费领域发展 - 新消费与零售领域独角兽数量最多达66家,总估值2039亿美元 [27] - 钱大妈集团通过数字化实现3000多家门店运营 [19][21] - 采用"日清"模式和"定时打折"机制确保食材当日售罄 [21] - 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运营 [19] 行业赛道分布 - 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7个赛道独角兽数量占比43.3% [30] - 超七成独角兽属于前沿科技领域,新晋中占比超八成 [30] - 集成电路连续4年成为独角兽数量最多的赛道 [30] - 近六成新获融资独角兽集中在6个高科技赛道 [30] 发展趋势与挑战 -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9] - 正从"数量增长"向"质量跃升"转变 [35] - 面临美元资金退出、耐心资本匮乏等挑战 [35] - 将建立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