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

搜索文档
“和田优品”天津消费季活动启幕 打造味觉与文化盛宴
搜狐财经· 2025-09-20 14:28
天津北方网讯:五年津疆同行路,共筑丝路新盛景。9月19日,2025年"和田优品"天津消费季活动在天津梅江会展 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和田优品"是天津援疆与和田地区携手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如今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文 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现场的特色小吃香气四溢,新疆特色的椒麻鸡、羊肉串、牛肉面等美食让市民们大饱口福。据工作人员介绍,羊 肉是凌晨从新疆空运过来的,现场进行制作腌制和烧烤,有红柳大串、普通羊肉串和羊排等品种,适合不同年龄 段人群。市民马阿姨称赞道:"羊排味道特别纯正、羊肉特别鲜嫩,我牙不太好,但是还能咬动。我今天还买了玫 瑰花酱馕、鹰嘴豆粉、枸杞,都特别好。" 除了特色农产品外,现场的文化展区也格外引人注目。五星出东方系列的丝巾、冰箱贴,印有"津和同心援"字样 以及天津之眼、新疆丝绸之路状况、新疆瓜果字样的邮政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让大家沉浸式感 受新疆风情和和田文化。市民付女士表示:"这些文创产品很有纪念意义,图案也挺新颖的,尤其是这款带印章的 明信片,我特别喜欢。" 记者了解到,本届消费季宣传推广全面升级,依托海河传媒中心全媒体资源,构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口碑传 播"立体传播矩阵。通 ...
杭州至兰州T112/113次列车餐食优化升级
杭州日报· 2025-08-20 10:04
核心业务举措 - 杭州客运段在T112/113次列车上推出6道特色炒菜、2款西北风味小吃及4款盒饭套餐的全新餐饮系列 产品价格区间为28元至48元 并新增牛肉锅贴与牛肉酥饼两款西北特色小吃 [1] - 列车全程运行2355公里 途经浙江 江苏 河南 陕西 甘肃五省 餐食优化重点为融合南北风味与地域特色 突破原有以南方口味为主的餐食结构 [1] - 公司强调所有食材当趟新鲜采购 途中设置1个餐料补充点 保证菜品现烧现做且明确拒绝使用预制菜 [1] 服务升级与客户反馈 - 针对夜间用餐需求 每日21:30后推出融合南北风味的牛肉面等夜宵餐食 延伸"深夜食堂"服务场景 [1] - 旅客实测反馈显示 "油泼秦川牛肉"搭配油泼辣子与酥脆馒头片获得口感认可 "西湖双鲜"中的西湖醋鱼配虾仁组合获得"鲜甜"味觉评价 [1] 战略定位与行业意义 - 此次餐饮升级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一碗好饭"工程的具体落地举措 旨在提升列车服务品质 [2] - 通过打造"轨道上昼夜不停的温暖食堂" 强化铁路客运服务差异化竞争力 体现行业对旅途场景化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 [2]
第二届“武夷山水·闽菜厨神”大赛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
人民网· 2025-08-20 07:47
活动概况 - 第二届武夷山水·闽菜厨神大赛由澳大利亚厦门商会暨联谊会与澳洲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主办 澳中企业家委员会协办 于8月17日在悉尼举办[1] - 活动吸引200余位闽台侨胞参与 通过美食共叙乡情并传承中华饮食文化[1] 文化意义 - 中华美食在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环境中被视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 闽台民众具有同根同源的血脉联系和天然亲近感[2] - 活动以美食为桥梁 通过舌尖记忆连接两岸亲情 同时增强悉尼侨胞群体的温暖与团结[2] 主办方表态 - 澳大利亚厦门商会暨联谊会会长指出本届首次与台湾同胞联谊会合作 体现闽台一家亲的深厚渊源[5] - 活动新增茶膳环节 旨在以茶为媒介搭建中澳文化交流桥梁[5] 赛事内容 - 比赛呈现27道闽菜主赛作品和7道茶膳作品 涵盖厦门沙茶面 烧肉粽 福州鱼丸等闽南特色及台湾牛肉面 卤肉饭等经典风味[6] -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厨师团队现场烹制象征福建扶贫实践的"山水情"(龙虾与山菇)和传统闽南风味的"闽莲龙眼肉"[6] 赛事成果 - 大赛评选出闽菜与茶膳冠亚季军各1名及多项单项奖[10] - 评委代表强调当台湾卤肉饭与厦门沙茶面同台竞技时 体现的不仅是厨艺比拼更是文化根脉的融合[10] - 活动成为凝聚闽台乡情 弘扬中华美食文化及促进中澳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10]
破解餐饮连锁化痛点:从手艺人到管理者的蜕变
搜狐财经· 2025-08-19 04:18
扩张战略核心框架 - 扩张需从拆解自身成功基因开始 而非简单复制门店 [3] - 核心竞争力识别是关键 包括秘制配方 独特服务或产品工艺 [3] - 需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SOP) 将烹饪火候 调料比例等量化到克和毫升 [4][5] 运营标准化体系 - 产品标准化要求精确量化食材配比和烹饪参数 形成可复制的操作手册 [5] - 服务标准化需制定标准动作 如顾客进门3秒内打招呼和点单时间忌口 [6] - 需建立单店盈利模型 计算真实净利润 明确扩张的财务标尺 [7] 管理与人才建设 - 首任分店店长人选至关重要 建议从老店核心员工中培养孵化 [10] - 通过师徒制加分红股权模式激励店长 将利益捆绑提升动力 [11] - 管理制度需从情感管理升级为制度化铁律 包括食品安全和收银流程等规范 [13] 数据化运营体系 - 建立日报表体系追踪每日流水 核心菜品销量和客单价等关键指标 [13] - 数据作为发现问题和管理衡量的核心工具 替代人盯人模式 [13] - 财务专业化是命脉 需引入专业财务人员确保账目清晰 [13] 轻资产扩张模式 - 初期扩张优先选择成熟商圈小面积档口或与便利店联营降低投入 [18] - 可绑定供应商获取更优账期或入股支持 利用稳定采购量作为谈判筹码 [18] - 探索社区众筹模式 通过消费折扣加分红形式吸引忠实顾客成为投资人 [18] 品牌建设与营销 - 品牌名称需易记易传播 最好关联核心特色或地域文化 [22] - 统一视觉识别系统包括门头设计 员工服装和餐具包装 [22] - 挖掘真实品牌故事如夫妻创业历程或祖传配方由来 融入顾客体验 [23][24][25] 口碑裂变策略 - 设计高颜值招牌产品或赠品 促使顾客自发拍照分享形成社交货币 [28] - 老客带新客享折扣或赠菜活动 规则简单且回报直接 [29] - 重点经营门店社群和本地生活平台 发布日常内容和优惠活动 [30] 风险控制与稳健经营 - 开一家店夯实一家 确保新店品质服务盈利稳定后再扩张 [31] - 保持夫妻店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和顾客温度 作为差异化竞争力 [32] - 在管理吃力时引入外部专业顾问 用可控成本换取经验时间 [33] 组织架构优化 - 夫妻需明确分工 一人主抓产品运营 一人负责财务人力 [13][35] -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避免事业影响家庭关系 [35] - 从手艺人向管理者蜕变 实现从过日子到做事业的升级 [36]
黄益平:如何打破低价内卷?|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6 09:31
消费与品牌重要性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扩大消费的挑战,消费占GDP比例仅为56元/100元,比国际平均水平低20元,存在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风险 [3] - 消费降级现象显现,消费品品质持续下降,但社会零售总额增长表现相对强劲,可能与年初提振消费行动计划有关 [3] - 价格持续疲软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负向影响,电商平台"全网最低价"策略可能导致供应商被迫降低价格和质量 [4][5] 柠檬市场与信息不对称 - 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只能关注价格信号而缺乏质量信号,形成"柠檬市场",如二手车市场和电商市场 [4][5] - 解决柠檬市场的关键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质量信息,如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品牌指数 [5][6] - 外卖市场信息不对称矛盾突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最便宜的产品,导致价格和质量螺旋下降 [8] 品牌指数研究 - 线上消费品牌指数从2023年Q1的59.4上升至2025年Q1的63.4,呈现上升趋势,Q2和Q4上升较快,可能与电商促销有关 [13] - 品牌指数最高的行业是3C、家具、美妆,最不重视品牌的品类是女装服饰 [13] - 一线城市品牌购买力强但平均消费品牌指数并非最高,新一线、二线城市平均品牌指数更高 [13][15] 品牌指数构建方法 - 品牌指数从四个维度构建: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新锐度,通过专家打分法赋予权重,合成0-100分的指数 [11] - 消费品牌指数按季度计算,细分到行业和地级市,使用淘天全网数据 [10][12] - 品牌购买力指数是消费品牌指数乘以购买力,综合指数用CPI权重调整,地区指数用GDP行业加总权重 [11] 品牌消费的地域差异 - 品牌购买力指数沿胡焕庸线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最强,但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最高的在华东偏北地区 [13] - 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对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有负面影响,体制内就业占比高的城市对品牌指数提升作用更大 [14] - 平均品牌指数高的城市如合肥、郑州、淮安等,人口流动相对稳定,而人口大量流失的城市品牌指数不稳定 [15] 新兴品牌与消费趋势 - 上榜品牌中许多是过去几年建立的,广东和珠三角生产著名品牌多但本地消费品牌指数不高 [16] - 新兴品牌如泡泡玛特、卡游、森森(鱼缸)等受到关注,宠物粮(猫粮、鸟粮等)呈爆发式增长 [16] - 发展品牌的两条路径:一是把产品质量做得非常好,二是新兴品牌注重提供情感体验 [1][16]
外卖大战风向变了:内卷式竞争,没有出路
36氪· 2025-08-14 10:40
行业竞争现状 - 外卖行业持续数月的价格战告一段落,京东明确表示不参与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1] - 美团、饿了么等头部企业相继声明抵制"内卷式"竞争,行业逐渐回归理性[2][3] - 存量市场下企业易陷入模仿、降价等内耗行为,导致全行业疲态[4][5] "内卷式"竞争的三大表现 - **价格战**:全行业亏损式降价(牛肉面从20元降至10元),最终导致偷工减料、三输局面[9] - **模仿战**:盲目跟风新品(如奶茶品牌砍经典产品改水果茶),丧失自身特色[10][11] - **内耗战**:诋毁对手、虚构产品功效等不正当手段,难以建立长期品牌忠诚度[12][13][14] 破局策略 - **价值创新**:聚焦解决用户痛点(如苹果触屏交互),让客户感知"值得"而非"便宜"[16][17][18][19][20] - **差异化竞争**:避开巨头主战场(如新潮传媒选择社区电梯屏而非写字楼),形成独特定位[21][22][23][24] - **双赢关系**:良性竞争案例(福特支持政府救助通用汽车),维护产业链共同利益[25][26][27][28][29][30] 核心观点 - 行业从补贴战转向理性竞争,企业需通过创新价值、差异化战略和生态协作突破增长瓶颈[3][16][30] - 竞争本质应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共同做大市场而非零和博弈[20][30][31]
常斌:中国的“万店”从哪来?锅圈、零食很忙的基础模型,非常值得学习
创业家· 2025-08-14 10:12
中国"万店"连锁商业模式分析 - 国内已形成7家体系化万店连锁企业,包括蜜雪冰城(超3万家)、华莱士/瑞幸(约2万家)、绝味鸭脖(1.3万家)、正新鸡排(1.2万家)、锅圈食汇和零食很忙(2023年新晋)[7] - 餐饮与零售业态分化明显,前5家为餐饮品牌,后2家为零售品牌,标志着中国零售业正式进入万店时代[10] - 万店模型本质是将传统菜市场/超市档口专业化拆分,通过社区化、折扣化实现区域到全国的扩张[17] 锅圈食汇案例研究 - 门店数量从2019年约1000家爆发式增长至2023年超1万家,成为中国首个零售业态万店品牌[11] - 商业模式创新在于将火锅服务链改造成零售链:前端冻品集合店提供60元零售价(对比海底捞40元食材成本),下沉市场占比达60%[12] - 供应链能力对标海底捞,同步建设高标准食品工厂,实现与餐饮巨头同等级原料供应体系[12] 零食很忙运营模式拆解 - 2021年投资时处于发展初期,2023年门店突破1.5万家,成为零食折扣赛道第一品牌[13][47] - 价格体系较传统渠道低30%(如农夫山泉2元→1.4元),总部仅保留10%毛利率但实现2-3%净利[14] - 单店模型优异:100平米容纳1000-1300个SKU,日均销售额1.5万元,消费者周均到店2-3次[15] 线下连锁投资逻辑 - 对比前置仓模式(每日优鲜百亿营收仍破产),万店连锁不依赖烧钱,通过单店模型打磨实现自然增长[19][21] - 扩张三阶段:1)前几家店验证原始模型 2)百店规模启动加盟 3)千店密度优化供应链[22][23] - 投资偏好刚需品类+模式创新组合,注重品质与效率平衡(如薛记炒货1000家/M Stand 500家/马记永200家)[18][24][26] 消费行业结构性变革 - 零食行业出现渠道迁移:三只松鼠销售额从峰值100亿降至70亿,消费需求转向折扣连锁[15] - 零售效率持续迭代:从超市散称→线上品牌(三只松鼠)→连锁折扣店,推动全行业价值链重构[16] - 日本经验本土化应用成为重要方法论,包括增长战略屋、5P产品配称等系统工具[48][50][54] 消费企业加速计划 - 课程体系覆盖产品开发(5P模型)、竞争战略(定价权构建)、组织管理(战略屋工具)等模块[49][52][54] - 实战案例包括十月稻田(年营收60亿)、源氏木语(1200家店)、植护(50亿销售额)等被投企业[47][53] - 目标学员为1-5亿营收新锐品牌或300+门店区域连锁创始人,课程费用10万元/人[56]
烟火气里的文化与民生(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15
小吃产业核心观点 - 小吃产业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塑造与规模化经营实现从街头摊铺到百亿元级产业的转型升级 [1] - 地方特色美食产业既繁荣经济又承载文化底蕴 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和群众增收重要渠道 [1] - 小吃产业门槛低但发展空间广阔 能激活增收致富动力并助力社会安定 [2] 产业发展模式 - 沙县小吃从街边摊铺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1] - 柳州螺蛳粉实现从地方风味到百亿元级产业的跃升 [1] - 现代产业要素注入使传统小吃在新时代焕发强劲生命力 [1] 社会经济价值 - 千千万万小吃营生汇聚成民生改善的暖流 支撑家庭收入和创业道路 [2] - 产业化为"舌尖非遗"提供系统保护 并盘活地方资源 [1] - 海外游子通过地道小吃唤起文化认同 外地食客通过风味小吃开启地域文化认知 [1] 发展路径关键 - 找准发展路径能将微不足道的小吃转化为致富动力 [1] - 需要将"小"滋味融入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1] - 通过匠心精神和创新耕耘开拓更广阔市场空间 [2]
扶百行 润百业 惠万家
金融时报· 2025-08-05 02:35
核心业务发展 - 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 [1] - 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2%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 [2] - 涉农贷款余额328.18亿元,较年初增长25.94亿元,同比增长14.12% [3] 产业金融服务 - 累计为169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贷款28.8亿元 [2] - 为甘肃蓝科石化提供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能源装备技术升级 [2] - 为兰州西脉记忆合金公司定制2800万元抵押类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医疗技术迭代 [2] - 构建"投贷联动+场景生态"服务体系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2] 乡村振兴支持 - 为华羚乳品提供9800万元融资支持牦牛乳产品出口业务 [3] - 为甘肃薯香园农业科技提供980万元循环贷款支持马铃薯精深加工 [3] - 金融支持覆盖40838户农户 [3] - 服务范围涵盖原料收购、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等环节 [3] 民生领域创新 - 推出"智慧餐饮"系统改造传统餐饮支付流程 [4] - 系统从牛肉面延伸到标准中餐并形成品牌效应 [4] - 通过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帮扶等多维度助力民生改善 [4] - 金融支持覆盖民生产业链各个环节 [4]
锅圈、钱大妈、零食很忙的“万店”是怎样炼成的?| 幕后投资人首次分享
创业家· 2025-07-23 09:58
中国"万店"连锁商业模式分析 - 国内目前成体系的万店连锁企业有7家 包括蜜雪冰城(超3万家) 华莱士和瑞幸(约2万家) 绝味鸭脖(1.3万家) 正新鸡排(1.2万家) 以及新晋的锅圈和零食很忙 [4] - 从去年开始 中国零售业逐渐进入"万店"模型 餐饮和零售企业各占一定比例 [6] - "万店"模式的核心是把菜市场和超市档口分拆 实现专业化 社区化和折扣化 从区域走向全国 [11] 锅圈商业模式创新 - 锅圈从2019年1000家店发展到2023年超1万家店 成为中国零售业态首家万店企业 [7] - 商业模式为前端冻品集合店 产品包括火锅食材 烧烤食材和预制菜 价格比海底捞便宜40% [7] - 60%门店位于下沉市场 通过零售连锁模式让火锅消费受众更广 频次更高 [7] - 已建立与海底捞同等级供应链 并在上游建设高标准食品工厂 [7] 零食很忙商业模式分析 - 零食很忙属于零食量贩折扣业态 2021年投资时门店数不详 现已突破1万家 [8] - 所有产品可打7折 如农夫山泉2元瓶装水卖1.4元 [9] - 单店模型:100平米店铺含1000-1300个SKU 日均销售额1.5万元 客单价25元 消费者周均消费50元 [9] - 盈利模式:成本价加20%-30%给加盟商 总部留10% 最终净利润率2%-3% [9] - 导致三只松鼠等传统零食企业销售额下降(三只松鼠从100亿降至70亿) [9] 钱大妈商业模式特点 - 主打"不卖隔夜肉" 从晚上7点开始每半小时降价一折 通常9点左右半价售罄 [10] - 将生鲜经营损耗转化为引流品 [10] - 从2016年200家店6亿销售额发展到2023年3000家店超100亿销售额 [10] - 主要布局广东市场 正尝试跨地域扩张 [10] 其他连锁品牌发展情况 - 薛记炒货:从济南起步 专注瓜子 花生 栗子等产品 现有1000家店 [12] - M Stand精品咖啡:定位一线城市年轻消费者 现有500多家店 [12] - 马记永牛肉面:标准化牛肉面品牌 主要在北京上海购物中心 约200家店 [12] 线下连锁商业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 前期需反复打磨单店模型 包括产品组合和消费者引流策略 [13] - 百店规模后开始加盟 需确保加盟商1-2年内回本 [13] - 依赖开店密度形成利润区 如钱大妈在广州深圳就有上千家店 [13] - 相比线上模式(如每日优鲜) 线下连锁更扎实 不依赖烧钱 [12][13] 投资逻辑与行业趋势 - 偏好刚需品类和模式创新 注重生意逻辑和护城河 [15][16] - 商业创新需结合品质提升和效率优化 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实惠 [17] - 多个品类出现渠道迭代 如零售从超市到线上再到连锁折扣店 [9] - 线下生意前期积累期长 但模型成熟后扩张速度快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