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
icon
搜索文档
(侨乡新貌)温州“比脸大”月饼获新身份走俏海内外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1:28
9月26日,浙江苍南桥墩镇,"比脸大"的"瓯式月饼"。 廖思思 摄 "三分做、七分烤",月饼老师傅们先揉搓面团至软硬适中,再切割成月饼皮料,随后精选花生仁、冬瓜 条、脊膘肉、蜜枣、桂圆肉、芝麻、杏仁等十几种上等食材,按照独家配方搅拌均匀制成馅料,加入皮 料中,面皮与内馅比例完美匹配。记者在当地看到,不少月饼门店里,店员们忙着装盒打包,胶带声、 售卖声此起彼伏。 (侨乡新貌)温州"比脸大"月饼获新身份走俏海内外 中新社温州9月26日电 (周健 孙杨洋 林思思)中秋临近,不少海外侨胞订购浙江温州苍南县的"比脸大"月 饼。当地"松山食品"旗舰店店长许圆圆称,今年这类月饼获新身份"瓯式月饼"后,销量越来越好。 "比脸大"月饼即出自苍南桥墩镇的桥墩月饼,虽个大,但皮薄酥脆、馅料丰富。早在唐末五代吴越国时 期,其雏形就已作为军粮存在,千百年间,它融入浙南、闽东的饮食传统,成了地方特色糕点。现该镇 有月饼企业、作坊135家。 2012年,桥墩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前不久,温州发布《瓯式月 饼》团体标准,桥墩月饼有了官方认证的新身份——"瓯式月饼"。 桥墩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称,"瓯式月饼"称呼应 ...
文化中国行 | 宁夏手工毯:600年非遗“织”就国际范儿
中国青年报· 2025-09-26 05:43
魏海明、袁红英等宁夏手工毯工匠,以贺兰山岩画、中卫大麦地岩画鹿纹样等代表宁夏文化的元素为图 案,编织成墙面挂毯、床毯、沙发坐垫等家居生活用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摄 9月11日至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景区星空剧场内,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 传承人魏海明,向前来参加2025年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会议的,来自中国、俄罗 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6个国家的100多名参会人员,推介展示宁夏手工毯产品。 这些手工毯,产自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双渠村一座由废弃村小改造的厂房。女编织工们以宁夏滩羊毛 为原材料,双手手指随着"八字扣"编织法,在经线和纬线之间翻飞,手工毯的图案慢慢成形。 这里被文化和旅游部在2023年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 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织工团队也在2024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从明代皇室贡品到如今的非遗瑰宝,这项承载着600多年历史文化的技艺,正在宁夏手工毯匠人魏海 明、袁红英及其团队的坚守与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在魏海明的带领下,宁夏 ...
“无语哥”非遗上头!跳英歌舞根本停不下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6:23
"无语哥"本名卡比·拉梅(Khaby Lame),是一位在全球坐拥超过2亿粉丝的顶级网红。五年前,他开始 在TikTok平台发布短视频并迅速走红,凭借其标志性的"无语"表情包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他以独特 的"无声幽默"风格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 9月17日至18日,被誉为"世界第二大网红"的"无语哥"卡比·拉梅(Khaby Lame)到访广州,展开为期两 天的行程。18日,他走进岭南印象园,沉浸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尝试英歌舞和传统武术,吸引不少 游客围观拍照。 (原标题:"无语哥"非遗上头!跳英歌舞根本停不下来) ...
“酱”心再焕古城春——访安徽老字号天顺酱园董事长陈传银
中国食品网· 2025-09-18 10:26
孟秋,天爽宜人,笔者随安徽老字号副会长张影女士走访了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天顺酱园。 未谋其面,已闻其芳。从厂外停车场的车里刚下来,就嗅到空气中弥漫酱醇的馥郁之气——那是一种深沉如大地 耳语般的咸鲜,似有还无的果酸暗香,如丝绸般缠绕鼻尖。这有温度香气,暖烘烘地熨帖着肺腑肠胃,振奋着你 的精神,似乎顷刻扫去了喧嚣都市蒙蔽的心尘。 天顺酱园董事长陈传银先生 第十二代酿酱油非遗传承人、安徽老字号天顺酱园董事长陈传银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一行来到晒酱场,但见砂 缸一排排列阵如兵,静默地吐纳着天地精华。当掀开缸帽的刹那,酱香便如挣脱禁锢的琥珀色洪流,轰然迸发! 那是阳光晒透豆荚的暖香,是盐巴结晶的海洋呼吸,是时光凝练出的氨基酸鲜浪,层层叠叠涌来,在鼻腔里掀起 一场味觉的海啸。细嗅之,尚有草木灰的烟熏质感、熟成谷物般的坚果余韵,仿佛将整个丰收的秋季窖藏于此。 陈传银告诉我们,这些老缸别看斑驳嶙峋,却都经历了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沧桑,见证了一代代酱油酿造者独具匠 心。老缸虽外表斑驳,釉层剥落,却承载着岁月沉淀。它们静默矗立,见证着一代代酱油匠人的匠心传承与岁月 坚守。"纹裂千章书岁月,菌栖万代酿天香"每一道裂纹、每一片斑驳,都是时间写 ...
一丝一缕,绣出民族“生命之花”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00:53
朱二 奴展示河湟刺绣技艺。 采访对象供图 本报记者 陈雪柠 鲜艳的花瓣层层展开,四周以佛手、蝴蝶、石榴等图案做点缀,一朵朵来自土族的"生命之花"跨越千 里,来京赴约。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服贸会上,青海省级非遗"河湟刺绣"在首钢园RE睿·三高炉数字博 物馆亮相,一幅幅刺绣作品以浓烈如焰的色彩和特色鲜明的纹样,诉说民族故事。 展览间隙,邓西银与朱二奴讲起了河湟刺绣的故事。它是青海青绣的分支,在青藏高原东部河湟谷地代 代相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那儿只有春 夏有花,所以大家特别喜欢花的图案,想把春天和夏天留住。"朱二奴说,大家往往不是照着一朵真花 去绣,而是想象着心目中最美的花,再把它一针一线绣于布面。绚烂的图案中,蕴含着土族妇女对生活 的热爱。 展台上,绣着"Nadun"字样的作品也是土族特色。"Nadun就是纳顿,在土语里是欢乐的意思。纳顿节是 我们土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邓西银解释,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到九月十五,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 们都会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因此,他们选择以"Nadun"为设计元素,配上老虎、猴子等动物图案,传递 土族村落的烟火气与文化 ...
刘强东直播烹饪宿迁非遗黄狗猪头肉
贝壳财经· 2025-09-16 09:50
京东推出新菜品黄狗猪头肉 创始人刘强东将直播烹饪[1] - 京东旗下七鲜小厨即将推出新菜品黄狗猪头肉[1]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将直播烹饪这道菜品[1] - 该菜品为江苏省宿迁市著名小吃 传统手工技艺已入选宿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1][3] 黄狗猪头肉菜品背景及特点[1][3] - 菜品历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黄德所创[1] - 与扬州扒烧整猪头齐名 同为北方猪头肉做法代表[1] - 口味特点为酥口嫩烂香 味纯而不腻[3] - 主要食材为猪头肉 属于淮扬菜系中的宿迁菜[3] 黄狗猪头肉制作工艺[1][5] - 需剔骨选肉 整治干净后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1][5] - 放入清水中泡去血水后置于大锅中熬制[1][5] - 先大火后小火熬制8个小时[1][5] - 加入姜片八角桂皮等调料后再熬制2个小时[1][5] - 使用直径90多厘米 深1.2米的大锅进行烹制[1][5]
高原狮舞 舞出红火(我与非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1 22:44
硕督狮子舞文化传承 - 硕督狮子舞是融合热巴舞、锅庄舞等西藏特色民族舞蹈与汉族舞狮的表演形式 兼具汉藏特色[13] - 2024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 - 表演形式包括腾挪、闪扑、跳跃、翘首等动作 配以铿锵有力的鼓点[13] 传承人与团队发展 - 第四代传承人邓巴阿尼投身狮子舞50余年 现年72岁[13] - 其子洛松江村接棒传承 目前团队有7位徒弟坚持演出[15] - 邓巴阿尼通过非遗进校园推广 在硕督镇小学开设兴趣班教授狮子舞[7][15] 表演创新与重要展演 - 2022年狮舞改编舞蹈剧《吉韵硕督》登上西藏电视台藏历新年联欢晚会[14] - 2023年在"藏博会"昌都馆成功上演[14] - 2025年5月25日在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昌都轮展开幕式亮相表演[3][14] 政府支持与资源改善 -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购买舞狮道具并配备小型排练场地[13] - 外出演出可获得补贴 例如赴北京演出往返4-5天[15] - 当前需更大训练场地以满足更多狮舞爱好者需求[15] 文化传播与群众基础 - 在喜庆丰收日子为村民表演 获得群众鼓掌欢呼[13] - 表演者穿戴藏族服装与汉族面具 体现汉藏文化融合[14] - 儿童参与度高 小朋友聚集狮头边玩耍 大儿子9岁已学会基础动作[5][15]
本溪臻臻非遗文化传播中心(个人独资)成立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9 23:32
公司基本信息 - 本溪臻臻非遗文化传播中心为个人独资企业 法定代表人李雪娇 注册资本1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文化艺术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艺美术品制造及销售 珠宝首饰制造及零售 互联网销售等多个领域 [1] 业务范围 - 核心业务包括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 - 制造业覆盖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制造(象牙及其制品除外) 珠宝首饰制造 美发饰品生产 [1] - 销售业务包含工艺美术品 珠宝首饰零售 互联网销售(除需要许可的商品) 办公用品 非金属矿制品等多元化商品销售 [1] - 服务类业务涉及信息咨询服务 劳务服务 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及文艺创作 [1]
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8 23:52
非遗文化活动暑期开展情况 - 全国各地非遗场馆开展丰富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提供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2] - 多地推出"遇见非遗"和暑期非遗课堂等活动 涵盖古琴 昆曲等多个特色非遗项目通过讲解 展演及互动体验形式开展 [2] 非遗场馆具体活动及参与数据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2]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剪纸 面塑等十余种传统技艺 举办45场体验活动场场爆满 [2]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 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2] 非遗项目体验内容 - 西安鼓乐演出吸引众多青少年 专家带领体验各类传统特色乐器并深入讲解中国音乐魅力 [2]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跟随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传承千年的陶瓷技艺 [2] - 浙江省非遗馆开展靛青白花印染技艺学习 因捆扎松紧不同使每件扎染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品 [2]
锦州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展在沈阳举办
新华网· 2025-08-28 01:47
展览主题与结构 - 展览分为根深篇、枝繁篇、叶茂篇三大主题 [1] - 根深篇集中展示老一辈传承人创作的古朴作品 [1] - 枝繁篇通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展现多民族文化交融 [1] - 叶茂篇聚焦非遗创新发展与传统技艺时代生命力 [1] 艺术形式与特色 -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 艺术形式以粗犷豪放线条蕴含原始信仰 [1] - 精巧镂空图案记录神话密码 [1] - 生动民俗场景定格千年前生活图景 [1] 展览形式与互动体验 - 突破传统静态展示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1] -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剪纸绝技 [1] - 立体剪纸装置构建光影交错奇幻世界 [1] - 文创衍生品展区呈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融合 [1] 公共教育活动 - 展览期间推出非遗传承人讲座揭秘创作奥秘 [1] - 工作坊体验让观众亲身体验剪纸艺术 [1] - 多维度互动设计使古老技艺活在当下 [1] 主办单位与展期 - 由辽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 [1] - 展览持续至10月10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