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经济

搜索文档
港口运输忙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8:32
9月16日,货船停靠在江苏太仓港码头。近日,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太仓港一片繁忙,港口内的船只 和货车按部就班运输、装卸货物。据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介绍,2025年1至8月份,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 吐量580万标箱,同比增长2.2%,完成货物吞吐量1.99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 8659万吨,同比增长11.7%,汽车、电池、光伏"新三样"出口超50万标箱,同比增长45%。新华社图文 ...
集装箱吞吐量增势强劲 “含金量”足
央视网· 2025-09-05 05:26
港口吞吐量表现 - 盐田港2025年1至8月集装箱吞吐量达1059.3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9.6%创历史新高[1] - 盐田港8月单月吞吐量152万标箱 连续两个月刷新开港以来单月最高纪录[1] - 上海港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港口 宁波港2025年有望突破5000万标箱[3] 航线网络拓展 - 盐田港2025年新增国际航线14条 每周航线达100条通达全球[2] - 航线覆盖北美 拉美 欧洲及东南亚主要贸易通道 日均10班货轮发往欧美[2] 行业地位与战略意义 - 中国占全球前30大集装箱港口12席 比例居全球首位[3] - 中国约95%进出口贸易货物通过海运完成 显示全球供应链核心地位[3] - 制造业产品占出口总值98%以上 集装箱高附加值产品运输契合制造业升级[3] 技术赋能与效率提升 - 天津港集装箱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超88%[4] - 全球实现全自动化港口不足50家 非自动化港口占比超95%[4] - 上海港自动化码头应用AI与数字孪生技术 运营效率提升1倍[4] 区域经济贡献 - 盐田港承担广东省超三分之一外贸进出口货量[1] - 港口经济成为重要技术应用场景 催生新兴服务业态[4]
集装箱吞吐量增势强劲“含金量”足 多维度透视国际物流能力积厚成势
央视网· 2025-09-04 04:55
港口吞吐量表现 - 盐田港2025年1至8月集装箱吞吐量达1059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9.6%创历史新高[1][5] - 盐田港8月单月吞吐量152万标箱 连续两个月刷新开港以来最高记录[5] - 上海港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港口 宁波舟山港2025年有望突破5000万标箱[10] 港口运营状况 - 盐田港承担广东超三分之一外贸进出口货量 每周100条航线通达全球主要贸易通道[3][7] - 日均10班货轮发往欧美 2025年新增国际航线14条[7] - 港口呈现高位高增长态势 国际物流能力与产供链建设相互促进[11][12] 行业地位与结构特征 - 全球前30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12席 95%进出口贸易通过海运完成[12] - 集装箱运输高附加值产品 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高度契合[12] - 中国制造业占出口总值98%以上 反映中国制造全球优势地位[12] 技术赋能与效率提升 - 天津港集装箱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超88% 全球全自动化港口不足50家[13] - 上海港自动化码头通过AI和数字孪生技术 运营效率提升1倍[14] - 技术外溢使港口经济成为重要应用场景 新兴服务业态持续发展[13]
2024年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05:5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3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 占城市经济总量13.6% 较2022年增长3606亿元 [1] - 行业呈现"一核两区多片"空间格局 以上海苏州城市群为核心引领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多片共同发展 [1] - 长三角区域港口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港城市44.9% 为沿海最发达区域 [1] 产业结构特征 - 2024年港口经济在海港城市三大产业中占比分别为:第一产业15% 第二产业22% 第三产业8% [1] - 港口对第二产业支撑作用显著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制品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 [2] - 港口在促进腹地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研究体系 - 报告覆盖全国59个海港城市 建立港口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 [1] - 港口经济定义为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 依托港口各类产业的经济活动总和 [1]
从“通道经济”到“港口经济”的加速升级
新华网· 2025-08-12 05:50
作者:刘润芝、郝杰、胡震泽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 从渤海湾畔的物流节点到双循环战略的枢纽支点,天津正在重新定义港口的价值——不再只是货物的中转站,更是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港航装备、航运文旅等展区全方位展示出天津适港产业成链成群、成龙配套。 天津集聚的港口经济要素,将"过路客"转变为"增长点",适港产业加速发展,成为拉动港口城市经济增长的澎湃动能。 ...
2024年中国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 占海港城市经济总量的13.6%
中国经营报· 2025-06-16 03:17
港口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占这些城市经济总量的13.6%,规模较2023年增长3606亿元,增幅高于前两年 [1] - 港口经济呈现"一核、两区、多片"空间格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群为"一核",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两区"协同发展,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为"多片"共同发展 [1] - 2024年港口经济在一产、二产、三产中占比分别为15%、22%、8%,对一产、二产支撑更显著,增加值结构从2023年的4:65:31调整为4:64:32 [1] 区域发展格局 - 长三角区域港口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港城市的44.9%,是最发达区域 [2] - 津冀、山东、长三角、福建沿海地区占比分别提升0.1、0.3、0.2、0.1个百分点,辽宁、广东和西南沿海地区占比分别下降0.1、0.5、0.1个百分点 [2] - 区域特点表现为规模上"北轻南重"、产业类型上"北重南新" [1] 港口经济定义与趋势 -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城市为载体,依托港口产业的经济活动总和,是港口、产业、城市协同发展的开放型经济 [2]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港口及航运物流成为国际产业链链接器和双循环新格局支撑盘 [2] - 数智科技推动港口、航运企业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构建工贸港航协同新生态 [2]
以港兴城以城促港 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2 21:54
港口经济总体发展 - 沿海港口每万吨货物吞吐量可创造GDP约194万元 港口每亿元建设资金投入可实现近万人就业 [1] - 截至2024年底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2971个 为10年前的1.4倍 [1]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 同比增加3606亿元 增幅同比上升 [1] 区域格局与产业分布 - 长三角区域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占全国44.9% 对区域GDP贡献率达13.9% [3] - 天津 河北 山东 福建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全国占比实现提升 [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港口经济增加值达4384亿元 占全国比重提升至6.6% [5] 港口功能升级与产业联动 - 宁波舟山港通过"海铁快线+中欧快航"组合推动电动汽车 锂电池等产品出口货值同比大幅增长 [4] - 广州港商品车吞吐量从2004年1.5万辆增至2024年超140万辆 增长近百倍 [4] - 港口对一产 二产支撑显著 2024年占比分别达15%和22% 计算机通信和化学原料等新兴产业在二产增量中占比达15.9%和12.7% [5] 港城融合与区域发展 - 日照港通过"前港后厂"模式形成粮食物流产业链 临港产业产值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85% [6] - 天津港147条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500多个港口 带动全市海洋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 [6] - 2024年唐山 泉州跻身港口经济增加值超2000亿元的第一梯队 上海 深圳 宁波增量超200亿元 [6]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上海稳居龙头地位
第一财经· 2025-06-12 12:31
港口经济总体发展格局 -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已形成以上海、苏州等城市群为"一核"引领,以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为"两区"协同发展,以环渤海区域、东南沿海区域、西南沿海区域"多片"共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1]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6.7万亿元,占这些城市经济总量的13.6%,规模较2023年增长3606亿元 [1] - 港口经济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海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 港口经济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港城市一产、二产、三产中港口经济占比分别为15%、22%和8%,港口对一产、二产的支撑作用更为显著 [2] - 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中一产、二产、三产比重由2023年的4:65:31调整为2024年的4:64:32 [2] - 202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4114亿元,占全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规模的6.2% [2] 区域港口经济发展 - 2024年长三角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3万亿元,占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量的44.9%,对长三角沿海区域GDP贡献率达到13.9% [3] - 2024年广东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1.5万亿元,占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量的22.7%,对广东沿海区域GDP贡献率达到12.9% [5] - 上海市港口经济增加值高于其他城市,占区域的五分之一左右,与2023年相比快速增长 [5] 重点城市表现 -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得分最高城市为上海市,评级为A+ [1][5] - 评级为A级城市主要有天津市、青岛市、苏州市、宁波市、广州市、深圳市 [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港口经济增加值较大的海港城市包括上海市、广州市、青岛市、天津市、宁波市等 [2] 行业发展趋势 - 港口及航运物流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连接器,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支撑盘 [5]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国际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命题 [5]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6-12 06:4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6.7万亿元,占这些城市经济总量的13.6% [1] - 与2023年相比,规模增长3606亿元,增幅高于前两年 [1] 空间格局 -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呈现"一核、两区、多片"的空间格局 [1] - "一核"为上海、苏州等城市群引领,"两区"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协同发展,"多片"为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共同发展 [1] 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港城市一产、二产、三产中港口经济占比分别为15%、22%、8% [1] - 港口对二产支撑作用显著,计算机通信、化学原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 [1] 区域特点 - 区域港口经济呈现规模上"北轻南重"、产业类型上"北重南新"特点 [2] - 上海市、苏州市、深圳市、宁波市港口经济增长较快,增量均在200亿元以上 [2] 高质量城市 - 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评级为A级以上城市包括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宁波市、苏州市、天津市、青岛市 [2] 报告来源 - 报告由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北达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在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发布 [2]
中国最尴尬的沿海城市,有世界级深水港却是三线城市,有苦难言
搜狐财经· 2025-05-09 10:51
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 - 靠近山水的地方通常能获得更多资源和财富,这一观点至今仍有一定道理 [1] - 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因发达的海洋贸易而经济繁荣,促进无国界交流 [1] - 福建省宁德市虽为沿海城市,但属于三线城市,经济发展与其他沿海城市存在差距 [1][7] 航运业的重要性 - 中国从古至今船运一直是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许多市镇因河流兴起 [3] - 现代航运业日益发达,是国家间经济交流的关键方式 [3] - 国家间交易金额庞大,货物运输常以吨计,深水港对大型轮船停靠和卸货至关重要 [5] 宁德市的港口与经济状况 - 宁德市拥有特大型深水港湾,传言能容纳大量船只停靠 [5] - 尽管地理位置优越,宁德市近年经济发展不理想,与周边城市差距明显 [7] - 周围山峦环绕导致交通不便,货物抵达后消化缓慢,港口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动力 [7] - 宁德市在省内经济排名靠后,与其沿海地理位置形成反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