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在《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9-14 02:02
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近日,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充分彰显了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 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刻认识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两个市场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在全面总结全国碳市场建 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借鉴国内试点碳市场和国际碳市场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全国 碳市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碳市场建设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
破解“减排成本高”难题,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
第一财经· 2025-08-28 12:20
碳市场建设政策定位 -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部署的纲领性文件 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具体举措 标志着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征程 [1] - 碳市场以市场机制为主渠道推进碳减排 有助于破解减排成本高和转型动力不足的难题 [1] -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目前中国已建立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2] 碳市场机制与功能 - 全国碳市场让碳价真实反映减排边际成本与社会价值 引导金融资源 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从高碳产业向清洁低碳领域流动 [2] - 企业可自主选择履约路径 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或购买配额填补缺口 以更低社会成本达成总体减排目标 [3] - 碳市场将加速电力 冶金 建材 石化 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及工艺革新进程 并通过碳价传导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脱碳 [3] 市场覆盖与行业影响 - 全国碳市场覆盖的电力 钢铁 水泥等主要排放行业碳排放总量接近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0% [5] - 重点排放企业将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 节能提效 原材料替代 数字化管控等绿色工艺技术发展新的绿色市场竞争力 [5] - 碳市场成为协调减排和发展的桥梁 将减排压力转化为动力 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减碳进程 [5] 市场体系建设与进展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1月启动 已建成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发布6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9] - 注册登记系统累计开户5635个 申请登记项目47个 已登记项目23个 其中9个项目登记经核证减排量共约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9] - 需统筹强制市场与自愿市场建设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关系 服务减排与金融属性功能 碳市场与产业能源政策协调 全国与地方碳市场衔接 [6] 未来发展重点 - 将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丰富市场交易产品与交易主体 健全监管机制 探索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国际化 [9] - 需要统一配额管理 交易 监管 数据管理和对外合作 促进碳配额在更大范围内流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 - 地方碳市场可在扩大覆盖范围 完善市场调控 创新监管手段 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6]
中央两办五方面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路线图
长江商报· 2025-08-26 04:27
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 -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已建立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围绕五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 推动建设更有效、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1] 中长期发展目标 - 到2027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到2030年 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2] - 到2027年 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2]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加快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积极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应用 [2] -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针对可持续发展效益显著、社会期待高、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重点领域加快方法学开发 有效服务社会自主减排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 碳市场活力提升 - 丰富交易产品 扩展交易主体 加强市场交易监管 [2] - 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建立完善碳定价机制 充分利用全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效的价格信号 [2] 碳市场能力建设 - 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2]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2] 组织实施保障 -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政策法规支撑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2] -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相关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 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公正转型 [2] 政策意义 - 《意见》彰显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3] - 加快建设更有效、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3]
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对外公布
新华社· 2025-08-26 02:33
政策框架 - 全国碳市场被定位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政策工具[1] - 市场体系包含强制减排责任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自主减排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1] 发展目标 - 2027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1] - 2027年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1] - 2030年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与有偿分配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 - 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且国际接轨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1] - 2030年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