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LABUBU玩偶

搜索文档
海拍客“带病”闯关港交所:假货争议频现 关键运营指标成疑|港美股看台之IPO观察
证券时报· 2025-08-21 00:48
公司概况 - 海拍客成立于2015年,由前天猫国际创始团队成员赵晨创立,专注下沉市场母婴B2B服务,连接供应商与县域母婴店抽取佣金并拓展自营业务及OEM白牌产品 [2] -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达86亿元,市场份额10.1%,业务已从母婴扩展到美妆、保健品及数码家电领域 [2] - 曾获顺为资本5轮投资,其他投资者包括复星国际、九州通、PVG、高瓴资本等,但2020年、2024年和2025年经历多次股东撤资 [15] 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收入由第三方抽佣与自营业务构成,自营收入从2022年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8.02亿元,成为支柱业务,同期佣金收入从3.54亿元降至2.29亿元 [13]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和10.32亿元,呈现下滑趋势,累计亏损18.54亿元 [15] - 经调整后2023年、2024年分别盈利1930万元和2580万元,但非经营性亏损需上市后消除 [1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自有品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22-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420万元、460万元及360万元,仅占收入0.5%、0.4%及0.3% [14] - 同期推出678个、302个及643个自有SKU,平均每个SKU研发开支仅数千元,远低于行业标杆豪悦护理单个项目382万元的投入水平 [14] 供应商管理与假货争议 - 平台存在非授权商品上架问题,如标价29.90元的泡泡玛特LABUBU玩偶明确标注"非授权",但包装全套使用正版品牌标志 [5][6] - 记者实测购买374元雅诗兰黛小棕瓶(市场价517-579元)经中检鉴定为假货,生产日期与页面信息不符且发货流程异常 [3] - 供应商审核缺位,第三方卖家惠州市嘉宝利贸易有限公司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但无法提供有效反驳 [5] 线下门店网络真实性 - 招股书称覆盖29万家线下零售店,但记者实测通过社交平台中介10分钟内即可虚假注册门店账号,资质审核形同虚设 [11] - 注册流程仅需提供快团团等第三方平台销售记录截图,门店名称和地址可随意填写,与宣称的严格审核标准严重不符 [11] 上市压力与对赌协议 - 与D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于2027年发行新承兑票据,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作为履约担保 [15] - 多次股东撤资显示资本信心不足,上市被视为"背水一战"而非单纯融资需求 [15]
海拍客“带病”闯关港交所:假货争议频现 关键运营指标成疑|港美股看台之IPO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8-21 00:28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售假质疑 经记者实测及专业机构鉴定确认平台销售假冒商品[1][2][5] - 平台供应商审核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允许非授权商品上架且缺乏有效监管[4][5][6] - 关键运营数据真实性存疑 线下门店数量可通过非正规渠道快速注册[7][8][9][10] - 业务模式转向自营为主但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24年自有品牌研发费用仅360万元占收入0.3%[12][13] - 营收增长乏力 2024年收入10.32亿元较2023年10.67亿元出现下滑 累计亏损达18.54亿元[15] - 面临上市对赌协议压力 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发行新承兑票据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担保[16] 业务模式与运营数据 - 专注下沉市场母婴B2B服务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86亿元 市场份额10.1%[2] - 业务从母婴扩展至美妆、保健品及数码家电领域[2] - 平台声称连接4200家注册制造商 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3000个村/县及29万家线下注册零售店[9] - 但门店注册审核存在漏洞 通过非正规渠道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注册 无需提供法定资质文件[10] 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管理 - 平台销售假冒商品被证实 记者送检雅诗兰黛小棕瓶鉴定结果为"不符合品牌方外观特征"[2] - 销售非授权商品 如标价29.90元的泡泡玛特LABUBU玩偶直接标注"非授权"[5] - 商品发货地址异常 从深圳菜鸟驿站发出而非保税仓 与跨境电商常规模式不符[3] - 供应商应对失当 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但无法指明认可检测机构[5]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收入结构转向自营主导 自营收入从2022年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8.02亿元 佣金收入从3.54亿元降至2.29亿元[12]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22-2024年自有品牌研发费用分别为420万元、460万元和360万元 占收入比例从0.5%降至0.3%[13] - 同期推出678个、302个及643个自有SKU 平均每个SKU研发开支仅数千元[1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2580万元 但累计亏损高达18.54亿元[15]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完成6轮融资 顺为资本参与5轮为最大外部投资者 其他包括复星国际、高瓴资本等[16] - 2020年、2024年和2025年经历多次股东撤资[16] - 与D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于2027年发行新承兑票据[16] -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担保协议履行[16]
海拍客“带病”闯关港交所: 假货争议频现 关键运营指标成疑
证券时报· 2025-08-20 22:23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售假质疑 产品真伪问题突出 平台供应商审核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1][2][4][6] - 关键运营指标真实性存疑 线下门店数量或存在虚高情况 [7][8]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自营业务创新与品质保障能力受质疑 [9][10] - 营收增长乏力 累计亏损严重 对赌协议压力下上市进程紧迫 [11][12]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专注下沉市场母婴B2B服务 连接供应商与县域母婴店抽取佣金 并拓展自营及OEM产品 [1] -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达86亿元 市场份额10.1% [1] - 业务从母婴扩展至美妆 保健品及数码家电领域 [1] - 收入由第三方抽佣与自营业务构成 自营收入从2022年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8.02亿元 成为绝对支柱 [9] 产品质量与供应商管理 - 平台售假问题经实测验证 雅诗兰黛小棕瓶送检结果显示"不符合品牌方外观细节特征" [2][4] - 供应商审核缺位 第三方卖家不认可检测结果且未能提供有效反驳证据 [4] - 平台存在明确标注"非授权"的侵权商品 如29.90元泡泡玛特LABUBU玩偶 [4][5] - 商品发货地址不明 非保税仓发货 与跨境电商常规模式不符 [3] - 平台部分产品标注不退不换 消费者维权困难 [6] 运营数据真实性 - 招股书宣称覆盖约29万家线下注册零售店 但注册审核存在严重漏洞 [7][8] - 实际测试显示 普通消费者仅需提供快团团截图等非正式资质 10分钟内即可成功注册为门店 [8] - 门店名称和地址可随意填写 法人证件 营业执照等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8]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2-2024年自有品牌研发支出分别为420万元 460万元及360万元 占收入比例仅0.5% 0.4%及0.3% [10] - 同期推出678个 302个及643个自有SKU 平均每个SKU研发开支仅数千元 [10] - 对比行业龙头豪悦护理2024年研发投入1.07亿元 在研项目28个 平均每个项目费用382万元 [9] 财务表现与资本压力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95亿元 10.67亿元和10.32亿元 营收出现下滑迹象 [11] - 累计亏损高达18.54亿元 经调整后2023-2024年小幅盈利1930万元和2580万元 [11] - 曾完成6轮融资 顺为资本参与5轮 但2020年 2024年和2025年经历多次股东撤资 [11] - 与D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 需于2027年发行新承兑票据 [12] -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以确保履约 [12]
海拍客“带病”闯关港交所:假货争议频现 关键运营指标成疑
证券时报· 2025-08-20 18:45
核心观点 - 海拍客面临售假质疑和供应商管理问题 同时关键运营指标真实性存疑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且存在对赌协议压力 [1][4][7][9][12] 业务模式与运营状况 - 公司专注下沉市场母婴B2B服务 通过连接供应商与县域母婴店抽取佣金并拓展自营业务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达86亿元 市场份额10.1% 业务已从母婴扩展到美妆保健品和数码家电领域 [1] - 收入由第三方抽佣和自营业务构成 佣金收入从2022年3.54亿元降至2024年2.29亿元 自营收入从5.40亿元增长到8.02亿元 自营业务成为绝对支柱 [9]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8.95亿元 10.67亿元和10.32亿元 营收出现下滑 截至2024年底累计亏损高达18.54亿元 但2023年和2024年经调整后分别小幅盈利1930万元和2580万元 [12] 售假与供应商管理问题 - 记者实测购买374元雅诗兰黛小棕瓶(较主流电商平台便宜143-205元)经中国中检奢侈品鉴定中心鉴定为"不符合品牌方已售商品的外观细节特征" 平台虽出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但无法证明具体商品来源 [2] - 平台存在明确标注"非授权"的侵权商品 如29.90元泡泡玛特LABUBU玩偶 其包装全套使用品牌标志且印有泡泡玛特信息 但实物做工与正版存在显著差异 [4][5] - 供应商审核机制存在缺位 第三方供应商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但无法指明认可的具体检测机构 平台解决方案限于退货退款和赔偿检测费用 无法强制处罚供应商 [4] 关键运营指标真实性 - 公司宣称连接约29万家线下注册零售店 注册需上传法人证件 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 但记者通过提供快团团页面截图(无需实际资质)在10分钟内成功注册账号 门店名称和地址均可随意填写 [7][8] - 普通消费者可通过海拍客121小程序下单购买商品 但产品数量与海拍客APP相差较多 [7]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自有品牌业务研发支出严重不足 2022年至2024年产品设计及开发费用分别为420万元 460万元和360万元 占收入比例仅0.5% 0.4%和0.3% [11] - 同期分别推出678个 302个和643个自有SKU 平均每个SKU研发开支仅数千元 远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如豪悦护理2024年研发投入1.07亿元对应28个项目 平均每个项目382万元) [10][11] 融资与对赌协议压力 - 公司完成6轮融资 顺为资本参与5轮为最大外部投资者 但2020年 2024年和2025年经历多次股东撤资 [12] - 与D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若未能在2026年底前完成上市 须于2027年发行新承兑票据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确保履约 [13]
促消费需点燃年轻人购买力“火种”
证券时报· 2025-06-27 18:00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打破"汽车消费力下滑"论调 [1] - 起售价25.35万元的小米YU7以"3分钟卖完一年汽车产能"的成绩逆势增长,而同期3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负增长 [1] - 57%的小米SU7大定车主为30岁以下年轻人,显示年轻群体消费力被激活 [1] 汽车消费市场趋势 - 前5个月国内10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增长51%,销量占比大幅提升,3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负增长 [1] - 小米YU7成功案例显示消费降级并非普遍现象,特定产品仍能激发高端需求 [1] 年轻消费群体特征 - 年轻车主偏好具有社交属性和情绪价值的产品,如小米YU7车主在朋友圈、微信群晒单并组建社群 [1][2] - 泡泡玛特LABUBU玩偶通过抽奖、收藏和社交分享机制满足年轻人需求,与小米汽车火爆逻辑相似 [2] 消费市场激活策略 - 企业需围绕年轻人需求重构产业,强化产品社交属性和情绪价值以点燃消费"火种" [1][2] - 泡泡玛特和小米的成功显示,精准捕捉年轻人收藏、分享、抽奖等"爽点"是商业关键 [2]
消费舆警指数|亚朵客房出现医院枕套,加盟制不应是酒店品牌“挡箭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06:08
舆情事件分析框架 - 南财·21消费新闻部建立《消费舆警指数》评价体系,包含舆情管理及响应、舆情回应、事件处理、品牌影响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采用百分制量化企业舆情应对表现 [1] 亚朵酒店医院枕套事件 - 事件核心:消费者在杭州西溪紫金港亚朵酒店发现带有杭州御湘湖未来医院标签的枕套,酒店已更换房间并减免房费 [3] - 企业回应:涉事酒店声明问题源于洗涤供应商工作失误,已终止合作并对所有房间布草进行100%排查,但集团官方渠道未直接回应 [4] - 评分表现:综合得分56/100,其中舆情回应得分最高(26/35),事件处理得分最低(12/30) [4] - 行业影响:卫生问题直接打击酒店品牌核心价值,加盟店管理漏洞暴露供应商选择与查房环节的系统性风险 [4][5] 白象"多半"商标争议 - 事件核心:消费者质疑"多半"系列产品存在宣传误导,商标注册信息显示"多半"为注册商标,但实际面饼重量与常规产品差异不明显 [6][7] - 企业回应:声明"多半"产品面饼重量较原70克基础提升至110-120克,承诺调整包装避免误解,但未提出具体补偿措施 [8] - 评分表现:综合得分44/100,舆情回应(20/35)和处理长效性(6/30)表现较弱 [8] - 行业特征:食品行业存在商标宣传擦边球现象,消费者对功能性描述商标敏感度提升 [8][9] 泡泡玛特LABUBU品控问题 - 事件核心:爆款LABUBU玩偶出现歪头、掉漆等质量问题,社交媒体相关投诉超1200条,黑猫投诉平台记录215条 [10] - 企业回应:仅通过客服渠道表示产品出厂前经过质检,未在官方社交媒体正面回应,处理方式限于退换货 [11] - 评分表现:综合得分19/100,舆情管理及响应(3/20)和事件处理(3/30)得分极低 [11] - 行业警示:潮玩行业依赖情绪价值,品控缺陷直接破坏消费者获得感,高价二手市场加剧品牌负面效应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