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母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海拍客“带病”闯关港交所:假货争议频现 关键运营指标成疑|港美股看台之IPO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8-21 00:28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售假质疑 经记者实测及专业机构鉴定确认平台销售假冒商品[1][2][5] - 平台供应商审核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允许非授权商品上架且缺乏有效监管[4][5][6] - 关键运营数据真实性存疑 线下门店数量可通过非正规渠道快速注册[7][8][9][10] - 业务模式转向自营为主但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24年自有品牌研发费用仅360万元占收入0.3%[12][13] - 营收增长乏力 2024年收入10.32亿元较2023年10.67亿元出现下滑 累计亏损达18.54亿元[15] - 面临上市对赌协议压力 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发行新承兑票据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担保[16] 业务模式与运营数据 - 专注下沉市场母婴B2B服务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86亿元 市场份额10.1%[2] - 业务从母婴扩展至美妆、保健品及数码家电领域[2] - 平台声称连接4200家注册制造商 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3000个村/县及29万家线下注册零售店[9] - 但门店注册审核存在漏洞 通过非正规渠道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注册 无需提供法定资质文件[10] 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管理 - 平台销售假冒商品被证实 记者送检雅诗兰黛小棕瓶鉴定结果为"不符合品牌方外观特征"[2] - 销售非授权商品 如标价29.90元的泡泡玛特LABUBU玩偶直接标注"非授权"[5] - 商品发货地址异常 从深圳菜鸟驿站发出而非保税仓 与跨境电商常规模式不符[3] - 供应商应对失当 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但无法指明认可检测机构[5]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收入结构转向自营主导 自营收入从2022年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8.02亿元 佣金收入从3.54亿元降至2.29亿元[12]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22-2024年自有品牌研发费用分别为420万元、460万元和360万元 占收入比例从0.5%降至0.3%[13] - 同期推出678个、302个及643个自有SKU 平均每个SKU研发开支仅数千元[1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2580万元 但累计亏损高达18.54亿元[15]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完成6轮融资 顺为资本参与5轮为最大外部投资者 其他包括复星国际、高瓴资本等[16] - 2020年、2024年和2025年经历多次股东撤资[16] - 与D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于2027年发行新承兑票据[16] -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担保协议履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