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雅诗兰黛第七代小棕瓶
icon
搜索文档
196亿元!雅诗兰黛集团首披中国区年度“成绩单”
FBeauty未来迹· 2025-08-21 11:56
核心战略转变 - 首次披露中国大陆市场全年销售额为27.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6亿元)[3] - 从2026财年起中国大陆市场将作为独立区域进行业绩列报 与美洲、欧洲等传统大区并列[3] - 集团推进大规模重组 预计裁员5800-7000人 截至8月已净削减超3200个岗位[6]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26亿美元 同比减少8% 连续第三年下滑[6][9] - 调整后毛利率从71.7%提升至74.0% 增加230个基点 创历史新高[6][9] - 美洲地区销售额下降4%至44.1亿美元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下降12%至53.75亿美元 亚太地区下降7%至45.37亿美元[20][22] 品类表现 - 护肤业务销售额下降12%至69.62亿美元 海蓝之谜和雅诗兰黛在亚洲旅游零售及中国大陆市场表现疲软[12] - 彩妆销售额下降5%至42.05亿美元 倩碧凭借线上渠道扩张和产品创新实现全区域增长[14] - 香水销售额24.91亿美元 与上一财年持平 Le Labo每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16] - 护发业务销售额下降10%至5.65亿美元[18]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区全年销售额呈中个位数下滑 但下半年显复苏势头[24] - 第四季度各品类、各渠道均实现份额增长 海蓝之谜与TOM FORD是核心驱动力[24] - 海蓝之谜在中国大陆连续两个财季实现双位数有机销售额增长[24] - 618期间雅诗兰黛、海蓝之谜在抖音和天猫的高端美妆与奢侈品品类位列前二[24] 产品与创新 - 海蓝之谜新品「焕透精萃水」基于对中国百万消费者样本研究[26] - 倩碧升级「302光子镭射瓶」对标医美后美白场景[26] - 雅诗兰黛第七代小棕瓶通过百人实证"3天改善熬夜疲老"[26] - 海蓝之谜「浓缩修护精华膏」进入北京、上海顶级医美机构[28] 组织架构调整 - 中国区总裁兼CEO樊嘉煜进入全球管理团队 直接向CEO汇报[31] - 集团设置首席数字营销官、首席技术、数据和分析官等四个全新关键岗位[33] - 按品类将品牌重组为护肤、彩妆、香水、高级定制等几大品牌集群进行分别管理[34] 未来展望 - 2026财年集团有机净销售额预计实现持平至3%的增长[34] - 营业利润率提高150个基点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约为11.0%–11.5%[34] - PRGP计划在2027年完成 目前已实现60%预期收益[34]
海拍客“带病”闯关港交所:假货争议频现 关键运营指标成疑|港美股看台之IPO观察
证券时报· 2025-08-21 00:48
公司概况 - 海拍客成立于2015年,由前天猫国际创始团队成员赵晨创立,专注下沉市场母婴B2B服务,连接供应商与县域母婴店抽取佣金并拓展自营业务及OEM白牌产品 [2] -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达86亿元,市场份额10.1%,业务已从母婴扩展到美妆、保健品及数码家电领域 [2] - 曾获顺为资本5轮投资,其他投资者包括复星国际、九州通、PVG、高瓴资本等,但2020年、2024年和2025年经历多次股东撤资 [15] 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收入由第三方抽佣与自营业务构成,自营收入从2022年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8.02亿元,成为支柱业务,同期佣金收入从3.54亿元降至2.29亿元 [13]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和10.32亿元,呈现下滑趋势,累计亏损18.54亿元 [15] - 经调整后2023年、2024年分别盈利1930万元和2580万元,但非经营性亏损需上市后消除 [1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自有品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22-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420万元、460万元及360万元,仅占收入0.5%、0.4%及0.3% [14] - 同期推出678个、302个及643个自有SKU,平均每个SKU研发开支仅数千元,远低于行业标杆豪悦护理单个项目382万元的投入水平 [14] 供应商管理与假货争议 - 平台存在非授权商品上架问题,如标价29.90元的泡泡玛特LABUBU玩偶明确标注"非授权",但包装全套使用正版品牌标志 [5][6] - 记者实测购买374元雅诗兰黛小棕瓶(市场价517-579元)经中检鉴定为假货,生产日期与页面信息不符且发货流程异常 [3] - 供应商审核缺位,第三方卖家惠州市嘉宝利贸易有限公司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但无法提供有效反驳 [5] 线下门店网络真实性 - 招股书称覆盖29万家线下零售店,但记者实测通过社交平台中介10分钟内即可虚假注册门店账号,资质审核形同虚设 [11] - 注册流程仅需提供快团团等第三方平台销售记录截图,门店名称和地址可随意填写,与宣称的严格审核标准严重不符 [11] 上市压力与对赌协议 - 与D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于2027年发行新承兑票据,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作为履约担保 [15] - 多次股东撤资显示资本信心不足,上市被视为"背水一战"而非单纯融资需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