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售后服务

搜索文档
全新好跌2.10%,成交额1003.9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4.1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02:2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下跌2.10%至7.47元/股 成交额1003.95万元 换手率0.38% 总市值25.8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4.14万元 特大单卖出占比10.19% 大单买入占比21.19% 卖出占比14.41% [1] - 年内股价上涨6.26% 近5日涨0.67% 近20日涨2.61% 近60日跌1.06%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构成:汽车销售及相关服务80.82% 汽车售后服务7.72% 房屋租赁5.53% 物业管理及停车费5.04% 杀菌纸巾0.36% 日常用品0.25% 其他0.24% 纳米胶囊0.05%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一般零售-商业物业经营 概念板块包括微盘股、小盘、QFII持股、金融科技、房屋租赁 [2] - 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福田区 成立于1983年3月11日 1992年4月13日上市 [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股东户数1.18万户 较上期减少10.13% 人均流通股29434股 较上期增加11.27%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亿元 同比增长146.25% 归母净利润338.83万元 同比增长9.4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26.83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0元 [3]
中升控股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0.11亿元 同比减少36%
智通财经· 2025-08-28 04:23
财务表现 - 收入总额773.22亿元 同比减少6.2%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11亿元 同比减少36% [1] - 每股基本盈利0.427元 [1] - 售后服务收入114.5亿元 同比增长4.4% [1] - 售后服务毛利54.4亿元 同比增长8.1% [1] 运营数据 - 活跃客户454万 同比增长15.2% [1] - 售后入厂台次400万 同比增长1.7% [1] - 新车销量22.9万台 同比减少1.7% [2] - 豪华品牌销量占比提升至62.3% [2] - 二手车销量11.1万台 同比增长9.6% [3] 网络优化战略 - 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网络优化 超过20%门店参与调整 [1] - 新增57家经销店及20家维修服务中心 [1] - 退网37家经销店 [1] - 新增经销店中48家为豪华品牌 包括36家AITO [1] - 等店售后服务入厂台次同比增长4.5% [2] - 等店售后服务收入增长8.13亿元 同比增长7.9% [2] 业务结构调整 - AITO品牌贡献1.1万台新车增量 [2] - 新增网络带来售后服务收入3.31亿元 [2] - 关闭门店影响售后收入6.63亿元 [2] - 售后服务实现净增长4.81亿元 [2] 二手车业务 - 二手车收入60.2亿元 同比下降27.0% [3] - 单台车收入同比下降33.4% [3] - 近80%二手车车龄在6年或以上 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3] - 单台车综合利润压缩至不足3000元 [3] - 二手车业务综合利润约3亿元 同比下降60.2% [3] 市场环境影响 - 以旧换新政策冲击二手车成交价格 [3] - 新车市场价格战挤压二手车盈利空间 [3] - 收购大量长车龄旧车拉低单车收入 [3]
中升控股(00881.HK)中期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11亿元 同比下降36.0%
格隆汇· 2025-08-28 04:08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773.221亿元 同比减少6.2%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0.114亿元 同比下降人民币5.682亿元或36.0% [1] 售后服务 - 2025年上半年售后服务收入达人民币114.5亿元 同比增长4.4% [1] - 售后服务毛利达人民币54.4亿元 同比增长8.1% [1] - 活跃客户数达454万 同比增长15.2% [1] - 售后入厂台次达400万 同比增长1.7% [1]
库存可控、现金稳健、服务增厚:经销商韧性的永达(03669)路径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2:45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0.8%至1090.2万辆,但供过于求导致存量竞争加剧 [1] - 行业价格战处于高位,上半年新车价格平均降幅达11.4%,全产业链面临盈利压力 [1] - 新能源渗透率达50.2%(6月单月53.3%),推动竞争重心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和服务竞争 [1]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70.72亿元,扣除减值影响后保持盈利 [2]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1.67亿元,同比增长66.9% [2] - 净负债比率9.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 - 库存周转天数26.3天,同比减少0.4天 [2] 运营管理 - 在途在库存货余额49.86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6.8% [3] - 主动关停19家门店(含12家传统品牌、7家新能源品牌),新建7家头部新能源门店 [3] - 新增30个新能源品牌授权,筹建14家新能源门店(13家为鸿蒙智行) [3] - 运营网点总数209家,豪华品牌占比64.6%,独立新能源品牌占比16.7% [3][4] 新能源业务 - 独立新能源品牌销量达10312台(经销模式4455台、直销模式5857台),同比增长49% [6] - 直销模式销量同比增长123.1%,新能源新车平均售价26.73万元 [6] - 新能源单台综合毛利率维持在4%以上,留存订单近6000张 [6] - 独立新能源维修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75.8% [7] - 新能源售后保有客户达7.23万,较2024年末增长25.9% [7] 后市场服务 - 售后服务业收入47.84亿元,其中维修保养收入46.60亿元,毛利率40.35% [7] - 零服吸收率提升至84.2%,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 [7] - 二手车交易量30427台,毛利率5.21%,环比提升0.81个百分点 [8] - 二手车毛利1.13亿元,环比提升8.2%,周转天数17.7天 [8] 战略转型 -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量利平衡 [2][9] - 构建不依赖新车销量的盈利结构,售后业务覆盖84.2%固定运营成本 [10] - 形成豪华车+新能源攻守兼备的业务结构,探索电池循环、智能机器人等新增长点 [10] - 质量型经销商模式在行业整合中展现效率、盈利和战略三重优势 [11]
新车毛利贡献为负,汽车经销商“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19 13:2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3] - 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升至52.6% 盈利比例降至29.9% [1][6] - 经销商总体满意度得分64.7分 同比大幅下降 [4] 新车销售困境 - 仅30.3%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 29%经销商目标完成率低于70% [3] - 新车毛利贡献为-22.3% 74.4%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 [1][5] - 43.6%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15% 豪华品牌经销商目标完成率40%优于其他品牌 [3][5] 厂商返利问题 - 返利周期集中在2-3个月 部分厂家超过3个月 [4] - 模糊返利占比过高 影响经销商利润计算准确性 [4] - 仅少数厂家采用全额现金返利形式 [4] 业务结构转型 - 售后业务毛利贡献达63.8% 金融保险贡献36.2% [7] - 经销商拓展洗美业务 中升集团已上线中升洗美服务平台 [7][8] - 开展改装业务和租赁业务 延伸服务价值链 [7] 新能源转型趋势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42.9% 亏损占比34.4% [9] - 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仅25.6% 亏损占比8.6% [9] - 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零售量546.8万辆 同比增长33.3% [9] - 6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3.3% [9] - 中升集团与赛力斯合作分销新能源汽车 [10] - 小米 问界 比亚迪成为传统经销商重点合作目标 [11]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上半年新车销售持续承压 汽车经销商亏损面扩大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8:44
行业整体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汽车消费温和回暖但市场竞争白热化 厂家与经销商通过降价争抢市场份额导致销量涨收入不涨、收入增利润不增的困局[1] - 经销商对全年销量增长预期趋缓 认为销量增长的经销商占比49% 认为减少的占比较2024年略有增加[1] - 新车金融渗透率从2024年的69.1%降至62.8% 主要因商业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产品停售与调整以及价格敏感型需求收缩[20] 经销商经营绩效 - 仅30.3%经销商完成上半年销售目标 目标完成率低于70%的占比29% 完成率70%-100%的占比40.7%[4] - 豪华品牌目标完成率优于合资和自主品牌 合资品牌中完成70%及以下目标的经销商占比高于其他品牌[4] - 经销商整体亏损比例升至52.6% 持平比例17.5% 盈利比例29.9%[8]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42.9% 持平22.7% 亏损34.4% 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盈利25.6% 持平15.8% 亏损58.6%[11] 业务板块分析 - 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为-22.3% 售后毛利贡献63.8% 金融保险毛利贡献36.2% 新车亏损加剧而金融保险贡献回落[14] - 新能源独立品牌新车毛利贡献16.8% 售后54.0% 金融保险17.0% 新车盈利表现显著优于传统燃油车[17] - 74.4%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 43.6%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15% 传统燃油车品牌因价格倒挂导致新车业务严重亏损[23] 厂商关系与政策 - 经销商对主机厂满意度降至64.7分 较2024年底大幅下降 主要因价格倒挂加剧、资金压力增大及厂家奖励缩水[3] - 厂家返利周期集中在2-3个月 部分季度考核厂家返利周期超3个月 仅少数厂家提供全额现金返利[22] - 经销商反映厂家存在任务目标过高、品牌竞争力不足、考核内容过多及二手车业务支持不足等问题[4] 资金与运营压力 - 价格倒挂现象愈演愈烈 零售价格低于购车成本导致经销商资金周转困难 流动性紧张问题蔓延至整个流通行业[1] - 经销商库存承受力减弱 库存系数略高于警戒线即加剧现金流紧张[3] -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主要压力来自售后产值低和投资回收期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