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

搜索文档
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
杭州日报· 2025-09-01 02:19
产业增加值表现 - 上半年产业增加值增速是省市1.5倍以上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400.3亿元 同比增长10.6% [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推进文一西路西延项目 缩短未来科技城至青山湖科技城通勤时间 [1] - 加快建设高教路北延 良祥路北延 文二西路隧道等跨区域通道 [1] 人才引进与创新机制 - 新增E类以上高层次人才5199名 占全市新增人才25.7% [1] - 深化廊校合作 加速教科人一体化发展 [1] - 科学家团队创业项目密集入驻高校成果转化基地 [1]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 生命健康 实验动物 智能药物研发等平台将陆续投入使用 [1] - 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2] -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2]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做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聚焦AI模型应用/智能计算/智能装备三大方向 [2] - 争创国家级类脑计算未来产业先导区 [2] - 抢先布局合成生物 空天信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2] 科创金融改革 - 推进补投联动 主动授信等创新举措 [2] - 深化"浙科联合贷"服务模式 重点支持五年内新设科技型企业 [2] - 配套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 [2] 战略发展定位 - 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与主引擎 [3] - 建设全球人才创业创新新高地 [3]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 [3]
杰创智能股价微涨0.94% 盘中振幅超5%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05 17:0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5日15时19分股价报28.0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26元 涨幅0.94% [1] - 当日开盘价28.37元 最高价29.26元 最低价27.73元 振幅达5.51% [1] - 成交量19.85万手 成交额5.59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56.33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1.21%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5274.43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1.84% [1]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涵盖智能计算 云计算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1] - 所属板块包括软件开发 智能电网 [1] - 致力于为政府 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技术服务 [1] - 业务布局以广东为核心辐射全国 [1]
官宣 | 2025全球计算联盟GCC年度应用案例征集活动(GMVPS)全新升级
中国能源网· 2025-07-23 02:27
活动概述 - 全球计算产业应用案例汇编征集活动(GMVPS)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行业应用激活生态价值"为核心,是全球首个聚焦ARM架构计算产业创新案例评选 [2] - GMVPS由全球计算联盟(GCC)主办,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汇聚超100个全球前沿技术案例 [2] - 2025年度GMVPS于7月21日启动,得到昇腾社区、极术社区、鲲鹏创新中心等五大平台支持 [2] 征集范围 - 案例征集覆盖4大产业级技术领域(智能计算、高性能计算、绿色计算、边缘计算)和3大专项技术方向(先进能效技术、安全计算技术、智能系统技术) [3] - 涉及金融、通信、政务、互联网等10大主流行业,每家单位每个方向最多可申报2个案例 [3] - 入选案例将收录于《2025GMVPS年度案例集》,优秀案例获"特别推荐案例"称号 [3] 参与价值 - 评审团队由GCC技术委员会、行业专家、知名媒体等组成,提供"一对一"专业点评 [4] - 入选案例将获得权威媒体宣传,永久收录GCC官方案例库并通过官网、峰会持续推广 [4] - 活动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公信力,吸引全球合作伙伴,申报入口8月22日关闭 [4]
电子信息制造业“全数”转型 标准化生态共建驱动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9 23:36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 [1] - 数字化转型对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及新型工业化具有深远意义 [1] 标杆企业实践 - 标杆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采用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 [2] - 引入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生产实时监控与精准调度,生产周期缩短且质量稳定性提高 [2] - 中小型企业可从生产、管理、研发等单点突破逐步拓展至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2] 核心技术突破 - 需加快攻关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云边端协同计算等先进计算技术以提升算力支持 [3] - 5G-A、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保障 [3] - 人工智能应用于质量检测(图像识别)和设备故障预测(机器学习算法),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3] 生态体系建设 - 需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体系,企业从"赋能者"升级为"标准引领者" [4]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服务商、高校科研机构需共同参与,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4] - 产学研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并培养数字化转型人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