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控制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微涨2.01%,成交额8.3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749.6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3:5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55.21元/股,上涨2.01%,总市值732.93亿元,成交额8.32亿元,换手率1.16%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749.68万元,特大单买入1.20亿元(占比14.40%)卖出1.04亿元(占比12.47%),大单买入2.71亿元(占比32.57%)卖出2.70亿元(占比32.4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7.14%,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9.35%、2.30%、15.91%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和上海市静安区,2003年1月28日成立,2020年2月27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涵盖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服务 [2] - 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其他(补充)占比2.74% [2] - 行业分类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概念板块包括MCU、氮化镓、EDA、大基金、汽车芯片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4.40万户,较上期减少9.77%,人均流通股30,173股,较上期增加10.8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049.79万股(第二大股东),较上期增加1492.52万股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持股2930.78万股(第三大股东),较上期减少51.17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持股2198.46万股(第六大股东),较上期增加69.11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持股1260.08万股(第九大股东),较上期增加127.48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持股958.11万股(第十大股东),较上期增加76.01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18亿元,同比增长9.6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0.85% [2]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51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4.87亿元 [3]
华润微股价连续3天上涨累计涨幅8.89%,嘉实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1260.08万股,浮盈赚取5569.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7:21
股价表现 - 华润微9月24日股价上涨3.07%至54.12元/股 成交额16.97亿元 换手率2.40% 总市值718.46亿元[1] - 公司股价连续3天上涨 区间累计涨幅达8.89%[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 并提供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制造服务[1] - 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业务占比2.74%[1] 机构持仓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二季度增持127.48万股 持有1260.08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95%[2]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2028.73万元 三日累计浮盈5569.55万元[2] - 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589300)持有华润微2.67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91% 为第十大重仓股[4]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4.3万元 三日累计浮盈11.8万元[4] 基金表现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规模278.06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62.47% 近一年收益184.59% 成立以来收益138.49%[2] - 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规模1.38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42.44%[5] - 芯片ETF基金经理田光远管理规模443.23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137.06%[3] - 综合ETF基金经理尚可管理规模14.99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88.72%[6]
华润微股价连续3天上涨累计涨幅8.89%,建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24.06万股,浮盈赚取106.3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7:14
股价表现 - 华润微9月24日股价上涨3.07%至54.12元/股 成交额16.97亿元 换手率2.40% 总市值718.46亿元 [1] - 公司股价连续3天上涨 区间累计涨幅达8.89%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 并提供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制造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补充)占比2.74% [1] 基金持仓 - 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589880)二季度持有华润微24.06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91%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38.74万元 连续3天上涨期间累计浮盈106.35万元 [2] - 基金最新规模12.48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率31.06% [2] 基金经理 - 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基金经理葛鲁禹累计任职时间2年274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4.77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39.22% 最差基金回报32.07% [3]
华润微涨2.11%,成交额2.7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39.0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02:4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11%至50.75元/股 成交额2.76亿元 换手率0.42% 总市值673.7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39.04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3.85% 卖出占比7.54% 大单买入占比22.25% 卖出占比27.7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7.68% 近5日涨2.73% 近20日跌0.99% 近60日涨7.61%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4.40万户 较上期减少9.77% 人均流通股30,173股 较上期增加10.83% [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增持1,492.52万股至3,049.79万股 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 [3] - 科创板50ETF(588000)减持51.17万股 科创板芯片ETF(588200)增持127.48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18亿元 同比增长9.62% 归母净利润3.39亿元 同比增长20.85% [2] - 主营业务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业务占比2.74% [1]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5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87亿元 [3] - 十大流通股东中含多只指数ETF 包括沪深300ETF(510300)增持76.01万股至958.11万股 [3] 公司基本信息 - 2003年1月28日成立 2020年2月27日上市 总部位于江苏无锡和上海静安区 [1] - 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 提供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服务 [1] - 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行业 涉及MCU、氮化镓、汽车芯片等概念板块 [1]
华润微涨2.02%,成交额2.4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25.9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03:2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49.07元/股 成交额2.44亿元 换手率0.38% 总市值651.4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25.93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5.11%和7.31%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2.20%和21.7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4.11% 近5/20/60日分别上涨2.89%/6.28%/9.07%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4.40万户 较上期减少9.77% 人均流通股30,173股 较上期增加10.83% [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3049.79万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1492.52万股 [3] - 科创板50ETF(588000)持股2930.78万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减持51.17万股 [3] - 科创板芯片ETF(588200)持股1260.08万股(第九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127.48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18亿元 同比增长9.62% [2] - 归母净利润3.39亿元 同比增长20.8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5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87亿元 [3]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 提供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服务 [1] - 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业务占比2.74%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 概念板块涵盖MCU、大基金、先进封装、IGBT等 [1]
通业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拟现金不超过6.70亿元收购思凌科100%股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5: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 同比增长11.58% [2] - 归母净利润1888.32万元 同比增长32.84% [2] - 智能控制类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13.47个百分点 [2] - 电源类产品收入4195.17万元 同比增长43.10% [2] - 检修服务收入6124.08万元 同比增长23.78% [2] 业务结构 - 形成电源产品 智能控制产品 电机及风机产品三大产品类型 [2] - 构建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生态链 [2] - 业务涵盖机车 地铁 动车和新能源市场 [2] - 智能控制类收入3691.08万元 [2]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毛利率较低的电机风机类收入下降 [2] 战略布局 - 筹划以不高于6.70亿元收购思凌科100%股权 [3] - 思凌科承诺2026-2028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 [3] - 思凌科主营电网通信芯片及模块 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等大型国央企 [3] - 将高速电力载波通信芯片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电网系统 [3] 海外拓展 - 借势中国产业链出海浪潮拓展国际市场 [3] - 深度协同中车等战略合作伙伴追踪海外项目动态 [3] - 推动优势产品协同出口 深化产品出海模式 [3] - 成立海外营销中心强化自主国际营销能力 [3] - 依托与德国领军企业合作积累国际市场经验 [3]
通业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拟现金不超过6.70亿元收购思凌科100%股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5:3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 同比增长11.58% [1] - 归母净利润1888.32万元 同比增长32.84% [1] - 智能控制类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13.47个百分点 [1] - 电源类产品实现收入4195.17万元 同比增长43.10% [1] - 检修服务实现收入6124.08万元 同比增长23.78% [1] - 智能控制类收入3691.08万元 收入端有所下滑 [1] 业务结构 - 公司聚焦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核心业务 形成电源产品 智能控制产品 电机及风机产品三大类型 [1] - 构建从电源供电 控制监控到电气终端执行部件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生态链 [1] - 业务涵盖机车 地铁 动车和新能源等市场 [1]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毛利率较低的电机风机类收入下降 [1] 战略布局 - 筹划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思凌科100%股权 交易价格不高于6.70亿元 [2] - 思凌科主营业务为电网通信芯片及模块 主要客户是国家电网等大型国央企 [2] - 交易对手方承诺思凌科2026-2028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 [2] - 将高速电力载波通信芯片技术运用在轨道交通电网系统 形成新的业务增长极 [2] 海外拓展 - 借势中国产业链出海浪潮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 - 深度协同中车等战略合作伙伴 推动优势产品协同出口 [2] - 成立海外营销中心 强化自主国际营销能力 [2] - 依托与德国领军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 积累国际市场经验与本土化服务能力 [2]
立讯精密(002475):汽车和通信业务高增,前期收并购项目已完成
国信证券· 2025-08-27 14:46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6] 核心观点 - 公司长期稳健成长 3Q25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预计42.46~46.99亿元(YoY +15.41%~27.74%) 增速中值22% [1] - 通信和汽车业务高速增长 1H25通信互联产品营收111.0亿元(YoY +48.7%) 汽车互联产品营收86.6亿元(YoY +82.1%) [4] - 通过收购闻泰科技ODM/OEM业务和莱尼汽车资产 快速提升业务规模与竞争力 [2][3] 财务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245.03亿元(YoY +20.18%) 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YoY +23.13%) [1] - 2Q25单季营收627.15亿元(YoY +22.51% QoQ +1.50%) 归母净利润36.01亿元(YoY +23.09% QoQ +18.30%) [1] - 1H25毛利率11.61%(YoY -0.1pct) 净利率5.86%(YoY +0.3pct)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60/194/235亿元 同比增速20%/22%/21% [4] 业务板块分析 - 消费电子业务1H25营收978.0亿元(YoY +14.3%) 毛利率基本维稳 [4] - 立铠精密利润率显著改善 1H25净利润8.1亿元 净利润率2.3%(同比提升1.3pct) [4] - 汽车业务自2022年以来保持48%以上高速增长 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4] - 通信业务在数据中心技术积累深厚 提供"铜、光、电"一体化解决方案 [4] 战略举措 - 完成闻泰科技产品集成业务收购 包括嘉兴永瑞、上海闻泰电子和上海闻泰信息100%股权 [2] - 以43.89亿元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产品OEM业务 包括昆明闻讯等资产 [2] - 完成对德国Leoni集团汽车线束业务的收购 获得Leoni K 100%股权和Leoni AG 50.1%股权 [3] - 汽车业务已覆盖四大产品线: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控制、动力系统 [3]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21/17/14倍 [4] - 2025-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2.21/2.69/3.24元 [5] - 2025-2027年预测ROE为19.6%/20.2%/20.7% [5] - 2025-2027年预测EV/EBITDA为16.3/14.6/12.8倍 [5]
立讯精密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6.44亿元 预计第三季度42.46亿元至46.99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4: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 [1] - 上半年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108.9-113.44亿元,同比增长20%-25% [3] - 第三季度净利润预计42.46-46.99亿元,同比增长15.41%-27.74% [3] 消费电子业务 - 通过"垂直整合+场景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拓展成长空间 [1] - 纵向延伸ODM产品线完成"零件→模块→整机"垂直整合 [1] - 横向拓展客户业务构建全场景九大产品体系 [1] 通讯业务 - 电连接产品224G高速线缆实现量产,448G产品进入客户预研阶段 [2] - 光连接800G硅光模块量产,1.6T产品进行客户验证 [2] - 布局5纳米产品及LRO/LPO关键技术早期探索 [2] - 电源管理模块通过北美核心客户认证并进入量产 [2] - 热管理业务预计2025年实现营收和利润翻倍增长 [2] 汽车业务 - 汽车线束在高压高速领域获多个新项目定点并于2025年量产 [2] - 汽车连接器高压产品稳定供货,低压高速产品在主流车厂取得突破 [2] - 智能控制自主研发产品获头部客户定点,预计Q4批量供货 [2] - 2024年新布局智能底盘产品线,2025年有望实现从0到1营收突破 [2] - 动力系统实现批量稳定供货,2025年启动JDM合作模式 [2] 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全球多地设立生产基地(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墨西哥、罗马尼亚) [3] - 利用区位优势灵活配合客户市场需求 [3] - 通过智能制造升级与底层创新双轮驱动提升全产业链成本管控效能 [3] - 全球化制造服务能力支撑多元化业务战略拓展 [3]
核心洞察:为什么通业科技是轨交电气领域的稀缺标的?
全景网· 2025-08-25 02:48
核心业务与竞争壁垒 - 公司深耕轨道交通电气领域20余年 构建从电源供电到终端执行部件的全链条产品生态 包括电源产品 智能控制产品和电机及风机产品三大类型[1][3] - 垂直整合能力形成技术闭环 在机车 地铁 高铁等多场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智能控制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地铁无人驾驶系统[3] - 拥有92项专利和26项软件著作权 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营销服务体系 产品出口至亚欧南美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效率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8.31%至4.25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1%至4914.12万元 创历史新高[1][6][7] - 智能控制产品销售收入9156.81万元 同比增长85.7% 占比营收21.57% 电机风机产品销售收入7052.64万元 同比增长23.55%[6] - 毛利率维持在43.44%高位 期间费用率从34.58%降至30.93% 归母净利率从9.99%提升至11.58%[7] 行业机遇与市场空间 - 轨道交通行业处于存量更新加增量建设的双周期叠加阶段 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2.25万台 城市轨道交通配属车辆12314列[7] - 2024年新增地铁运营里程超600公里 国铁集团客货运输量创新高 带动车辆采购需求[7] - 川藏铁路 新藏铁路等重大投资建设为公司开辟更广阔市场空间[3] 战略收购与业务协同 - 2025年以6.7亿元收购思凌科半导体 切入电网通信芯片赛道 该市场规模超百亿元[2][9] - 思凌科2023年营收2.92亿元 净利润2949.74万元 2024年营收3.10亿元 净利润3088.68万元[9] - 收购填补智能网络控制产业链空白 电力载波芯片技术可直接应用于轨交电网系统 提升运行效率和稳定性[10] 二级市场表现 - 2024年初以来股价持续上升 2025年4月8日至8月18日期间累计涨幅超140% 参与资金接近120亿元[1] - 当前股价调整呈现缩量态势 下跌势能接近尾声 上升大趋势未受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