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系列芯片

搜索文档
华尔街观察|美资对中国科技股估值回升 中国科网巨头迎估值重估2.0
新浪财经· 2025-09-22 10:58
来源:第一财经 在港股市场上,阿里、腾讯和百度今年分别上涨96%、55%和59%,其中阿里在过去一个月上涨31%, 百度更是飙升48%。近期关于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自研先进芯片(如百度的昆仑系列)取得进展,以 及AI大模型达到全球竞争水平的消息,都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兴奋情绪。 AI叙事让这些中国科技巨头获得了盈利提升的前景。据第一财经了解,多家海外投行上调了阿里的预 测,这主要由云计算推动,机构对阿里云业务进行了更高的增长假设(预计 2026财年第2季至第4季同 比增长30%~32%,此前为28%~30%)。同时,阿里近期推出参数规模超 1 万亿的 Qwen-3-Max-Preview 模型,与 2025 年 4 月发布的前代模型相比,新模型性能提升 10 倍,构建成本降低至原来的 1/10。目 前,AI相关收入目前已占阿里整体收入的20%左右,并且由于AI业务本身具有较高利润率,对整体利润 水平形成了拉动作用。 例如,百度近期的涨幅也颇为惊人。高盛称,百度突然将"昆仑芯片"推上聚光灯之际,估值却处于最低 水平。即使现在估值迅速赶上,对冲基金认为做空也变得很难,除非出现重大调整;腾讯则向来是"优 等生", ...
华尔街观察|美资兴趣回升,中国科网巨头迎估值重估2.0
第一财经· 2025-09-22 10:13
中国科技股表现强劲 - 恒生科技指数今年迄今飙升41% 相比之下纳斯达克仅上涨17% [1] - 恒生科技指数本月迄今上涨约13% 所有与AI相关的公司出现逼空行情 [1] - 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今年分别上涨96%、55%和59% 其中阿里过去一个月上涨31% 百度飙升48% [2] AI技术突破推动估值 - 阿里推出参数规模超1万亿的Qwen-3-Max-Preview模型 性能提升10倍 构建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10 [3] - AI相关收入占阿里整体收入20%左右 较高利润率拉动整体利润水平 [3] - 中国云服务超大规模企业在自研推理专用芯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如百度的昆仑系列芯片 [1][2][3] 资本支出大幅增长 - 中国前6大企业资本支出预计同比增长62% 达到3730亿元 [4] - 推理需求是未来资本支出的关键驱动力 [4] - 云业务占比扩大 机构上调阿里云增长预期 预计2026财年第2季至第4季同比增长30%-32% [3]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美国对冲基金对中国科技股兴趣回升 [1] - 在弱美元背景下新兴市场迎来资金回流 中国股市是新兴市场中流动性最好的市场 [2] - 开源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使得技术优劣更加透明化 [5] 行业生态与发展前景 - 中国云服务企业采用多芯片策略 不再单纯依赖海外芯片供应 [4] - 庞大的本土市场和持续技术研发提升本土产业生态 [4] - 生成式AI推动国内供应链发展 [4]
突然大涨!一则重磅消息,彻底引爆
格隆汇· 2025-09-22 09:30
半导体板块行情表现 - 海光信息股价上涨超过10%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超过6% 寒武纪和澜起科技股价上涨超过3% [1] - 半导体板块上周受消息面刺激走出上涨行情 本周初呈现再接再厉态势 [2] 行业利好刺激因素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 该公司专注于全功能GPU研发 已推出四代架构形成三大产品线 [3] - 壁仞科技完成15亿元融资计划Q3赴港上市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估值210亿元 [3] - 先进封装成为国产算力芯片突破性能瓶颈的重要方向 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公司加速芯片迭代 [3] - 多家本土科技巨头入局芯片研发 华为发布昇腾芯片迭代时间线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对订单景气度乐观 [4] 外资机构观点 - 美国银行指出中国在AI算力瓶颈取得实质性突破 阿里腾讯百度加大AI基础设施投入并推出自主芯片 [6] - 渣打银行认为投资者更相信中国科技公司资本开支回报 科技股低估值及技术进展吸引全球投资者建仓 [7] 需求端驱动因素 - AI革命推动芯片需求爆发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3-2027年AI半导体市场CAGR超40% 规模达2900亿美元占全球需求35% [11] - 德勤预计2027年全球AI芯片市场增长至4000亿美元 算力爆发直接拉动高端训练芯片推理芯片HBM内存及先进封装需求 [12] - 全球半导体行业2023年进入周期上升通道 传统需求恢复叠加AI电动车新增需求推动周期达到新高度 [14]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年销售额超1万亿元但自给率不足30% 国产替代需求庞大 [15] - 国内半导体市场呈现双轨制特征 开放参与全球采购同时国内企业快速发展获取国内订单 [16] 企业盈利表现 - 科创板半导体公司2024年近9成实现营收正增长 Q4近7成公司营收环比正增长 [18] - 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 海光信息营收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净利润19.29亿元同比增长52.73% [18] - 寒武纪2024年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亏损收窄至4.52亿元 澜起科技营收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97.18% [18] - 中微公司2024年营收90.65亿元同比增长44.73% [18] - 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营收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4%净利润33.68亿元同比增长105.1% [20] - 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营收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净利润16.42亿元同比增长33.94% [20]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实现单季扭亏 [20] - 澜起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26.33亿元同比增长58.17%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87.54% [20] - 中微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净利润6.86亿元同比增长32.9% [20] 国产替代进展 - 中芯国际2024年中国区营收占比从80.1%升至84.6%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19] -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收入2024年同比增长54.72% 腔体销售量增长49.83%体现设备国产化加速 [19] 估值与市场环境 - 盈利高速增长为科技企业价值重估提供依据 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带来估值溢价 [21] - 美联储降息启动全球流动性宽松 为科技成长板块送来活水强化估值溢价逻辑 [21] - 科创板50指数半导体权重占比达66% 包含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等龙头 [21] - 科创板50指数从去年924至今涨幅处于各大宽基前列 [21] 战略与政策支持 - 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工业粮食具有战略地位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及各项政策向硬科技领域倾斜 [22] - 科创板50指数作为50家尖子生集合 成为汇聚政策红利的核心载体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