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搜索文档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药物生产成本
新华社· 2025-09-22 07:10
技术突破 - 开发出以葡萄糖为原料生产手性合成砌块(S)-3-羟基-伽马-丁内酯(HBL)的创新工艺 实现高浓度 高产量和低成本制取[1] - 新技术将HBL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 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 - 葡萄糖可从木浆 锯屑等木质纤维素原料中提取 为HBL可持续生产开辟新路径[1] 应用领域 - HBL是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 抗生素和艾滋病病毒抑制剂等多种关键药物的合成单元[1] - HBL被认定为多种化学品和塑料的高价值前体[2] - 工艺能联产乙醇酸等具有商业价值的化学品 进一步提升经济可行性[2] 行业影响 - 技术有望大幅降低多种处方药的生产成本 特别是价格昂贵的手性药物[1] - 突破传统以石油衍生物为原料的工艺限制 解决以往可持续生产方法存在的安全问题 效率低下和缺乏成本效益等局限[2]
联邦制药20250919
2025-09-22 01:00
联邦制药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制药行业(抗生素、胰岛素、GLP-1减重药物、动保业务)[2][4][7] - 公司:联邦制药(抗生素产业链龙头、胰岛素和动保业务主要参与者、GLP-1减重药物研发企业)[2][4][10]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格局与财务表现** - 公司形成抗生素、胰岛素、动保业务齐头并进格局 抗生素业务企稳回升 胰岛素和动保业务贡献业绩增长空间[2][4] - 财务表现稳健 中间体价格上涨曾带动利润增长 但近期行业需求回落导致主业承压[6] - 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抗生素行业见底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迎来复苏 主业稳定且安全垫厚实 可持续贡献稳定现金流[6][14] **创新药与减肥管线** - 减肥管线是核心板块 UBT 251已授权诺和诺德 临床数据显示减重幅度达16.6% 具best in class潜力[7][9] - 司美格鲁肽市场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超过170亿美金 UBT 251有望成为诺和与礼来竞争的关键产品[7] - UBT 48,128临床早期数据亮眼 相较礼来的OFO具有显著优势 未来出海潜力巨大[9][27] - 公司积极推进BD交易 期待未来更多合作以促进创新药发展[27] **胰岛素业务** - 胰岛素业务上半年收入显著增长 达9.6亿元人民币 其中国内市场贡献约7亿元 海外市场贡献2.6亿元[20] - 主要得益于中标巴西卫生部采购订单 公司正启动GLP-1类药物海外注册 以实现全球化布局[20][21] **动保业务** - 动保业务上半年收入有所回落 同比下降约15%[22] - 下半年三个厂区产能逐步投产 公司与牧原成立合资公司 将开拓更多国内大客户及海外市场[4][13] - 公司大力发展宠物用药 预计2027至2028年会有越来越多产品上线[4][13] **抗生素业务** - 抗生素行业今年价格有明显下滑 但已接近历史底部 进一步下探空间有限[10] - 供给端格局稳定 联邦制药是青霉素产业链绝对龙头 其次是川宁和国药威奇达[10][17] - 预计下半年逐步企稳 四季度为传统抗生素用药旺季 需求旺盛对价格复苏有良好支撑[10][16] **产能与资本支出** - 全球青霉素产能没有新增 供给端保持稳定[18][19] -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约为30亿人民币 2026年预计降至5-10亿人民币[25] - 五大生产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 每年的新增折旧费用预计为1-1.5亿人民币[25] **研发与临床进展** - 生物研发团队包括科研及技术人员接近900人 化学药品开发团队包括约200名科研人员[31] - UBT 251已启动中国境内二期临床试验 包括减重适应症和糖尿病适应症[26] - UBT 37,034已获得美国临床批件 中国也递交了IND申报资料[26] - UBT 48,128计划于2026年初中美双报[26] **未来展望与估值** - 未来三年主业利润预计维持在25至30亿区间[32] - 主业估值250亿人民币 创新药估值约210亿人民币 整体目标市值460至470亿人民币[14] - 相较当前290亿市值 有百分之五六十上涨空间[14] 其他重要内容 **全球化布局** - 上游中间体原料药业务覆盖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客户数量达到约600家[4][33]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新兴市场 欧美高端市场视具体发展机会而定[21] **动保业务发展规划** - 2025年下半年或年底投产新的动保基地 2026年整体动保产能将更加充裕[24] - 拓展动保原料药业务 已取得包括越南和澳大利亚在内的6项海外注册批文 启动了另外45项产品的海外注册[24] **临床数据公开计划** - 预计在2025年底前完成实验部分 临床数据的完善和读出可能要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28] - 国内数据的公开需要与诺和进行进一步确认和沟通[28] **其他研发项目** - 内分泌代谢领域包括UBT 25、PYY产品、GLP-1口服小分子、UBC38,006胰岛素周制剂及LP小A降血脂药物[29] - 自免领域包括百介4单抗、白介4-TFRP双抗、白介2融合蛋白及SPP130-FC融合蛋白等项目 目前都处于临床前阶段[29]
国际金融市场早知道:9月22日
新华财经· 2025-09-22 00:01
【资讯导读】 ·美参议院否决临时拨款法案政府"停摆"风险升高 ·冯德莱恩提交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措施 ·多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将出售资产缩减宽松规模 ·日本央行19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现行利率水平不变,未来将择机出售其持 有的金融资产,缩减宽松规模,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 ·日本总务省1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8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 2.7%至111.6,自去年11月以来涨幅首次降至3%以下。报告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拉动日本物价上涨 的最主要原因。 ·美国国会参议院19日否决众议院通过的一项临时拨款法案,推高部分联邦政府机构因资金耗尽而"停 摆"的风险。 ·欧盟审计机构欧洲审计团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供应链脆弱、内部市场分割等结构性问题,欧盟至今未 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常用抗生素、疫苗等药品短缺现象仍将持续存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9日发表声明,宣布向成员国提交第19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主要涉及能 源、金融等领域。 ·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21日分别发表声明,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葡萄牙外交部长保罗·兰热尔21日 也宣布,葡萄 ...
报告:结构性问题难解 欧盟持续面临药品短缺
新华网· 2025-09-19 02:49
2021年1月15日,在德国慕尼黑,人们在一家药店购买药品。新华社发(菲利普·鲁伊兹摄) "药品短缺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削弱公共卫生体系,医生、药店和国家都将承受高昂代 价。"主导这次审计的欧洲审计团成员克劳斯·海纳·莱纳说,"欧盟需要有效方案来解决(药品)严重短 缺问题,且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这是关乎欧盟战略自主的事务。"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欧盟审计机构欧洲审计团17日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供应链脆弱、内部市场分 割等结构性问题,欧盟至今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常用抗生素、疫苗等药品短缺现象仍将持续存在。 亟待"诊治" 关乎"欧盟战略自主" 这份题为《严重药品短缺:欧盟措施发挥作用,但结构性问题犹存》的报告指出,2022年1月至 2024年10月,欧盟各国共报告136种药品"严重短缺",药品短缺现象在2023年和2024年最为严重。 一个是欧盟本身药品供应链"脆弱"。部分药品,特别是抗生素和止痛药的生产依赖亚洲地区,而一 些成员国为应对短缺,开始大量囤积药品,不与其他成员国协调步伐,导致其他成员国药品短缺情况恶 化。报告说,欧盟先前制定首个覆盖全欧盟的"关键药品清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一步,但迄今为止 ...
美国媒体称:特朗普正计划通过行政令限制来自中国的药品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10 15:10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详细的关键要点总结: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优于大市、中性或弱于大市)[1][9][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医药创新能力正初步改写世界格局,中国药企走向全球面临产品、临床、商业化及地缘环境挑战[6][13] - 中国创新药行业主要矛盾从同质化竞争内部矛盾转为中国医药创新快速崛起与美国维持生物科技创新领导地位的外部矛盾[6][13] - 短期医药板块表现可能受情绪影响波动加剧,但长期工程师红利不改变[6][8][14] - 对中国医药资产成为全球竞争格局中重要玩家和组成部分的信心毫不动摇,看好中国制药企业长期向全球输出Best-in-class品种[6][14]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 - 中国目前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已超过美国[5][11] - 美国生物技术行业正陷入长期低迷,制药公司的IPO今年几乎冻结[5][11] - 上海即将取代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和旧金山湾区成为生物技术领域中心,因这些地区药物开发成本更高[5][11] - 根据DealForma数据,今年上半年38%的重大交易涉及中国研发的药物,而上个十年这类交易几乎为零[5][11] - 过去几年里,包括辉瑞和阿斯利康在内的全球制药公司一直在中国大肆采购低价的实验性药物,而拒绝了正在开发类似药物的美国biotech[5][11] 潜在行政命令内容 - 可能的限制措施核心是一项起草中的行政命令,或威胁切断中国研发药物的供应渠道[5][11] - 草案要求提升美国多种药品产量,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提议政府采购优先选择本国产品,并为将生产转移至美国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5][11] - 草案规定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药企购买药物权利的交易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需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强制性审查"[5][11] - 草案提出要求FDA进行更严格审查并收取更高监管费用,不鼓励制药企业依赖来自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5][11] - 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行政命令之外的措施,例如加速FDA审批流程以使制药公司能更快启动安全性研究[5][11] 行政命令面临的挑战 - 存在司法挑战、利益集团游说、执行难度大、涉及医学伦理等难点[5][11] - 司法挑战:行政命令合法性可能受到司法系统审查,历史上特朗普政府多项行政命令曾因类似原因被法院叫停[5][11] - 利益集团游说:美国大型制药商(如辉瑞、默克、阿斯利康等)近年来和中国企业达成多项双赢合作,若行政命令限制其获取中国创新的药物权益或数据,将损害其利益[8][16] - 执行难度大:要求CFIUS审查所有中美药企交易、FDA拒绝中国临床数据等,将给这些机构带来巨大工作量和技术挑战,可能造成审批积压,拖慢美国新药上市速度[8][16] - 医学伦理问题:限制获取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直接损害患者获取最佳医疗的权益,挑战医学界核心价值观,可能引发患者团体、医生组织、伦理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反对[8][16] 地缘政治背景 - 多名与白宫关系密切的知名投资者和企业高管认为中国的生物技术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并主张采取果断的打击措施[5][11] - 美国投资者面临风险是因为他们持有难以变现的美国初创公司股份,这些公司难以跟上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步伐[5][11] - 民主党和共和党均认为美国在药品上对中国的依赖构成了国家安全漏洞[5][11] - 2020年及今年,特朗普发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要求增加美国本土药品生产[5][11] - 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将生物技术、药品供应链与国家安全绑定是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工具[5][11]
美国关税政策大转向:关键商品获豁免,硅产品入列征税清单
环球网· 2025-09-07 02:14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对进口关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黄金、钨、铀、石墨等关键金属及矿物产品从全球关税体系中豁免 硅产品被新纳入征税清单 调整将于下周一生效[1] - 关税调整覆盖多个关键领域 体现高科技、国防、医疗及民生需求政策倾斜 黄金关税政策逆转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仿制药、抗生素、咖啡、特殊香料等美国本土无法生产商品获得关税减免 硅产品新增征税可能对半导体及太阳能产业带来成本挑战[2] 贸易数据影响 - 7月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逆差环比暴增33%至788亿美元 创四个月新高 进口总额增长5.9%创年内最大单月涨幅[4] - 进口飙升源于企业为规避高额关税采取的预防性"抢进口"措施 在对瑞士商品加征39%关税预期下 黄金进口额暴增至10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政策预期驱动贸易行为扰乱供应链节奏并影响GDP统计[4] 制造业状况 - 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小幅回升至48.7 仍连续六个月低于50%荣枯线 表明制造业持续萎缩 有工厂主称营商环境比2007-2009年大衰退时期更糟糕[5] - 汽车行业受冲击严重 因高度依赖进口零部件 钢铁、铝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分别面临50%和25%高关税 所有在美生产车企成本高企 福特汽车预计全年关税冲击将蚕食利润约20亿美元 7月工厂建设支出同比下降6.7%[5]
特朗普调整全球关税政策,黄金、钨、铀等关键商品获豁免
华尔街见闻· 2025-09-06 23:26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关税范围进行调整 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商品 新政策将于下周一正式生效 [1] - 黄金 钨 铀等多种金属及石墨从全球关税体系中豁免 同时将硅产品纳入征税清单 [1] - 金条获得明确豁免地位 此前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裁决曾暗示金条可能面临进口税 [1] 豁免商品范围 - 飞机零部件 仿制药以及咖啡 特殊香料等无法在美国本土种植或生产的商品获得关税减免 [1] - 石墨和钨等关键材料获得豁免 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消费电子 医疗设备和其他技术领域 [1] - 多种药品获得新关税减免 例如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这些药品已是美国商务部另一项贸易调查对象 [1] 贸易协议执行机制 - 引入程序性转变以提高贸易协议执行效率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将有权直接执行与其他国家达成的框架协议 [2] - 未来执行协议中的关税减免条款时无需由特朗普逐一签署行政命令 有望大幅加快执行进程 [2] - 该机制适用于特朗普已与欧盟 日本和韩国签署的协议 [2]
美国关税重大调整! 特朗普宣布豁免黄金、钨以及铀全球关税
智通财经网· 2025-09-06 04:41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将石墨、钨、铀、金条等金属产品从全球关税系统中豁免 同时将硅酮产品纳入征税范围 变更于周一生效[1] - 行政令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直接落实与欧盟、日本、韩国的框架性贸易协议中的关税变更 无需总统另行签署行政令[2] - 关税豁免涵盖航空航天、消费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关键材料 以及伪麻黄碱、抗生素等关键药品[3] 豁免产品特性分析 - 黄金作为系统性金融结算资产 豁免关税有利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4] - 钨具有极端物理性能 是穿甲弹芯、航天导弹热端构件、火箭喷管等军工领域关键材料 美国60%钨消费量用于硬质合金刀具和钻头[5] - 铀是核能生产最重要燃料 通过核裂变产生庞大能量 对美国核电复兴和AI数据中心的核电系统至关重要[5] 政策调整动因 - 豁免产品均属"卡美国脖子"的关键材料 若加征关税将抬高本土关键行业成本并扰乱国家安全供给[4] - 行政令明确框架:在国内不可种植/开采/自然生产或供给不足的产品可获零关税[4] - 关税政策旨在解决特朗普谴责的贸易失衡问题 但曾引发华尔街机构抱怨可能扰乱关键市场并推高商品价格[2] 行业影响 - 军工产业极度依赖钨进口 豁免关税保障高端武器制造和航空、汽车、能源等高端制造链[5] - 核能产业依赖铀进口 特朗普已签署多项行政命令推动核电项目审批改革和产业链扩张[5] - 硅酮产品被纳入征税范围 树脂和氢氧化铝的细分类别也被延伸至征税清单[3]
科伦药业:公司持续加强准入、业务拓展和重点品种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07:43
业务板块表现与策略 - 输液和仿制药板块面临需求回落 但公司持续加强准入 业务拓展和重点品种布局 为未来结构优化和放量创造条件 [1] - 抗生素板块需求端趋于稳定 尽管价格波动 但公司成本优势明显 [1] - 川宁生物通过人工智能在降本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关成果有望推广至其他产品线 [1] - 合成生物板块有多个产品逐步放量 今年是合成生物学销售元年 销售提升将有一个积累过程 [1] - 创新药板块研发进展顺利 商业化体系日趋成熟 [1] 未来增长预期 - 若医保谈判等顺利推进 已获批及即将获批品种有望在明年快速放量 [1] - 今年是调整修复之年 公司会调整蓄势 为恢复快速增长做好准备 [1]
亚太药业: 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09: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22亿元下降31.5% [4] - 净利润为1.05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547.52万元大幅增长1821.3% [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4元,较2024年同期的0.01元增长1300% [5]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为12.43亿元,较期初的14.02亿元下降11.3% [1] - 货币资金为6.25亿元,较期初的7.44亿元下降16.0% [1] - 应收账款为9691万元,与期初9531万元基本持平 [1] - 短期借款为3006万元,较期初大幅减少 [1][2]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从3.02亿元降至0元,债务结构显著改善 [2] 现金流量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89.67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3239.84万元下降13.9% [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6亿元,主要因收回投资收到现金 [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15亿元,主要因偿还债务支付2.77亿元 [6][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09亿元 [6] 成本费用分析 - 营业成本为1.0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1亿元下降31.2% [4] - 销售费用为2555.88万元,同比下降13.5% [4] - 财务费用为3066.27万元,同比增加167.2%,主要因利息费用增加 [4] - 研发费用为690.65万元,同比下降3.4% [4]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1.29亿元,较期初的9.72亿元增长16.1% [2] - 资本公积为20.05亿元,较期初增加9906.96万元 [2] - 未分配利润为-16.82亿元,亏损较期初收窄1.05亿元 [2] - 股本为7.46亿元,较期初增加1708.13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