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搜索文档
恒生科技的“补涨逻辑”并未结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5:41
9月19日午后,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盘面上,科网股涨跌分化,黄金股表现活跃,有色金属板块走 强。主流ETF方面,港股通汽车ETF(159323)一度涨近1.5%,持仓股中,赣锋锂业(002460)、天齐锂 业(002466)、天能动力、小鹏汽车等领涨;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午后震荡下行,涨幅持续收 窄,持仓股蔚来、华虹半导体、京东集团、小鹏汽车等涨幅居前,地平线机器人、网易、快手等领跌。 阿里、百度争相自研芯片,AI点燃看涨狂潮,恒生科技有望再度向上突破。展望后市,美联储降息重 启,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在内外资共振以及AI叙事回归的共同催化下,恒生科技估值重构可期。 没有港股通账户的投资者或可通过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一键布局中国AI核心资产。 而数据统计,截至9月18日,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滚动60个交易日收益率的差值仍有29.09%,当前仍然 接近2021年的历史极端水平,这或许暗示:反杠铃策略背景下,恒生科技的补涨逻辑可能仍未结束。 国投证券此前在报告中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从60日滚动收益率差值来看,历史上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 两者存在明确交替轮动关系,当创业板指涨幅领先恒生科技 ...
美降息如何影响中国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3:12
货币政策环境 - 美联储降息周期以来中国已实施两次降息 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1] - 内外部环境协同向好 外部约束减弱为货币宽松提供空间[1] 汇率变动影响 - 美元兑人民币从7.3下行至7.1附近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形成压制[1] - 美元走弱减轻持有美元借款企业的偿债压力 汇兑损益影响呈现行业分化[1] 资金配置趋势 - 降息促进全球流动性释放 人民币资产有望承接双重红利[1] - 货币体系碎片化推动海外资金回流 多元化趋势促使全球资金再平衡[1] - 资本市场或迎来外资回流潮 外资增配方向围绕时代特征鲜明的核心资产[1] 行业配置焦点 - 港股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板块获外资显著增配[1] - Deepseek等AI大模型技术迭代成为主要催化因素 科技龙头率先受益[1] 投资工具标的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作为港股通投资渠道[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作为QDII投资渠道[1]
恒生指数再创4年新高!市场热度重回港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7:0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盘中涨超1% 最高达26296.6点 创近4年新高[1] - 恒生科技指数涨近2% 恒生国企指数涨超1%[1] - 医药板块小幅调整[1] 南向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连续8日净流入 年内累计净买入达10389.4亿港元[1] - 近一周主要流向商贸零售、汽车、消费者服务、有色金属、医药板块[1] - 长江证券认为南向资金边际定价能力上升 中债利率权重上升叠加国内低利率环境将吸引更多资金配置港股[1] 市场驱动因素 - 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过程推进[1] - 美国降息预期改善全球资金流动性[1] - AI产业业绩兑现提供上涨支撑[1] 相关ETF产品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聚焦科技AI龙头+造车新势力+芯片[2] -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聚焦港股互联网龙头 受益于反内卷[2]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CXO含量全市场ETF领先 有望接棒创新药主线[2]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近万亿港元,这些板块将受益
新浪财经· 2025-09-02 07:02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金额突破9900亿港元 [1] - 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 投资者对港股市场信心坚定 [1] - 资金集中布局医药 科技 互联网 消费等热门板块 [1] 港股市场前景 - 基本面彰显较强韧性 政策利好不断释放 [1] - 海内外投资者纷纷看好中国资产 A股和港股市场信心显著回升 [1] - 流动性环境整体友好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和南向资金流入推动 [1] 重点受益板块 - 科技 医药 互联网等对流动性敏感板块有望受益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覆盖科技龙头 造车新势力和芯片领域 [1] - 恒生互联网ETF聚焦港股互联网龙头企业 [1] - 恒生医药ETF专注港股创新药和CXO领域 [1]
AI、有色、恒生科技等主线大涨点评
搜狐财经· 2025-08-26 00:58
科技主线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 5G通信ETF(515050) 人工智能AIETF(515070)等二级市场涨幅领先 芯片ETF(159995)波动加大 [1] - 科技赛道整体步入资金驱动阶段 波动率或将提升 [1] - 中国算力大会提出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扩大基础共性技术供给 海外大模型开源 [1] - 软件 消费电子 游戏等赛道情绪处于健康分位 可提升关注度 [1] 海外流动性宽松主线 - 有色金属ETF基金(516650)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当日涨幅领先 [2]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表示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短暂 就业走弱压力升温 可能需要调整货币政策立场 [2] - 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概率较大 8月初美国劳动力数据大幅走弱促使政策态度转变 [2] - 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下有色金属板块有望走强 业绩弹性和长期增长确定性推动估值修复 [2] - 恒生科技指数和港股通科技指数成为科技主线行情相对洼地 估值分位数较低 补涨预期提升 [2] - 互联网板块受益于海外流动性改善和政策规范平台企业竞争 形成上涨共识 [2]
AI引领科技周期向上,具有稀缺性的港股科技资产向上空间更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5:50
港股科技互联网资产吸引力 - 港股科技互联网类资产与AI应用、新消费等产业趋势相关度更高且基本面更优 具有稀缺性 [1] - 港股科技、消费、红利等稀缺性资产在宏观偏弱环境下仍具备较强吸引力 [1] - 主动型公募有望增配与AI产业周期趋势相关度更高的稀缺性互联网 [1] - 政策强化分红监管叠加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或继续增配港股红利 [1] 南向资金增量预测 - 2025年全年公募实际增量有望达2000-3000亿元 [1] - 险资实际增量有望达2500-4000亿元 [1] - 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10000亿元 支撑港股行情向上 [1] AI产业发展与商业化 - 大模型技术迭代持续加速 中国企业Deepseek-R1大模型具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特性 [1] - AI商业化应用加速 借鉴12-14年移动互联浪潮演绎过程 [1] - 中国庞大市场和用户基础为AI应用创新提供肥沃土壤 国内企业大有可为 [1] 港股科技龙头产业布局 - 港股科技龙头广泛分布于AI全产业链 涵盖大模型开发、商业应用及终端生态环节 [2] - 凭借领先技术优势充分受益于AI产业变革红利 [2] - 2022年百度、阿里、华为、腾讯四大互联网巨头占中国AI云服务市场份额比重接近95% [2] - 港股上市的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占比接近80% [2] 港股科技ETF产品 - 互联网龙头、AI应用端对应恒生互联网ETF(513330) [2] - 科技全产业链对应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2]
ETF甄选 | 三大指数集体回落,医药、汽车零部件、恒生科技等相关ETF表现亮眼!
搜狐财经· 2025-07-16 08:28
医药行业 - 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中采购,55个品种纳入报量范围 [1] - 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和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启动,结果将于10月至11月公布 [1] - 首个由商保参与制定的创新药目录有望2025年推出,创造更宽松定价环境并享受医保目录相似待遇 [2] - 商业健康险未来增量空间大,长期保费和创新药支付规模或呈数十倍增长 [2] - 港股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为价值重估,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 [2] - 相关ETF包括港股通医疗ETF富国(159506)、港股通医药ETF(159776)等 [2] 新能源汽车行业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10%,2025年销量预计1600万辆,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比或超50% [2] - 2025年6月全国汽车销量数据向好,新能源汽车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3] - 车企新车型持续发布叠加政策刺激,汽车销量有望继续攀升 [3] - 汽车板块建议关注低估值整车和零部件龙头业绩改善机会,以及电动化、智能化核心标的 [3] - 相关ETF包括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汽车零部件ETF(159565)等 [3] 港股市场 - 港股绝对估值处于全球权益市场相对低位,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3] - 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深化将提升资产质量及流动性,南向资金或持续流入 [3] - 三季度港股或震荡向上,四季度或迎业绩上修契机 [3] - 相关ETF包括恒生科技ETF嘉实(159741)、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等 [4] 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16日沪指跌0.03%,深成指跌0.22%,创业板指跌0.22% [1] - 化学制药、汽车零部件、石油行业涨幅居前,保险、钢铁、能源金属跌幅居前 [1] - 主力资金流入电力行业、汽车零部件、化学制药等板块 [1] - 医药、汽车零部件、恒生科技相关ETF表现亮眼 [1]
泡泡玛特上半年溢利预增超350%,聚焦港股新消费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1:34
泡泡玛特业绩预告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预计同比增长不低于200% 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45 58亿元 按增速推算2025年上半年营收将超过135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营收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溢利(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预计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1] - 业绩增长三大原因:1)品牌及IP全球认可度提升 产品品类多样化促进收入增长 各区域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2)海外收入占比提升 收入结构优化对毛利和溢利产生积极影响 规模效应显著 3)优化产品成本 加强费用管控 提升盈利能力 [1] 消费行业投资方向 - 光大证券建议关注消费板块三大方向:1)内需补贴相关方向 包括家电 消费电子及港股汽车(部分标的较A股稀缺) 2)线下服务消费方向 包括港股餐饮 港股旅游(部分标的较A股稀缺) 3)新消费方向 [1] 港股投资标的 - 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 覆盖较A股更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聚焦中国核心AI资产 包含较A股更稀缺的科技龙头 [2]
宏观与估值共振,恒生科技指数ETF持续净流入
证券之星· 2025-07-08 05:30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科技板块迎来配置时机 受海外资本乐观预期 美联储流动性充裕 国内信用扩张周期开启三重因素推动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最近三个交易日净流入7 79亿元 [1] 宏观环境支撑 - 海外资金对港股风险偏好上升 中国主权CDS指标回落至50 55低位 预示恒生科技指数未来6个月平均超额收益可达9 8% [2] - 美元流动性充裕为港股科技板块提供资金支持 历史数据显示流动性宽松周期中恒生科技指数表现优于收紧阶段 [2] - 国内进入"货币宽松+信用扩张"新阶段 降准降息政策落地 5月信贷数据企稳回升 信用扩张初期恒生科技指数年化收益显著跑赢市场基准 [2] 恒生科技指数优势 - 指数汇聚30家港股科技标杆企业 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0% 平均市值达1 16万亿港元 涵盖AI算力 电商平台 智能硬件等领域 [3] - AI产业纯度领先 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权重占比超60% 显著高于恒生指数 [3] - 成分股盈利增长动力强劲 2025-2027年EPS年增速中位数预计达43% 30% 20% [3] - 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市盈率20倍 市净率不足3倍 较历史均值折价超30% [3] 资金流向 - 公募基金加速增配港股科技赛道 主动权益基金港股持仓比例升至23 59% 较历史均值高出近17个百分点 连续5个季度加仓 [4]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800亿港元 科技板块占比超四成 [4] 投资工具建议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是分享港股科技红利的有效工具 严格控制跟踪误差 流动性良好 [5] - 建议逢低分批建仓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申购联接基金(A类013402 C类013403)配置 [5]
雷军官宣小米YU7发布时间,机构称YU7存在热销程度大超市场预期的可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01:46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23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恒生指数跌0 83%报23335 51点 恒生科指跌1 08% 国企指数跌0 81% [1] - 科网股普跌 黄金股高开 油气设备与服务板块多股上涨 [1] - 三花智控首日上市下跌7%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蔚来、地平线机器人、小鹏汽车、携程集团、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等跌幅居前 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少数公司上涨 [1] 小米汽车动态 - 小米首款SUV小米YU7将于6月26日晚7点正式发布 [1] - 天风证券认为小米YU7热度已实现破圈 作为高端化代表之作 选装配置性价比是热卖关键 [1] - YU7存在热销程度超预期可能 高端定价和运动属性风格或能获得估值溢价 [1] - YU7将首次验证小米人、车、家生态闭环 [1] 港股投资主题 - 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 聚焦港股新CP(支持T+0) [1] - 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 覆盖A股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囊括中国核心AI资产及A股稀缺科技龙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