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搜索文档
微信公众号上线智能回复,创作者的“数字分身”来了
36氪· 2025-09-28 10:50
微信AI功能更新 - 微信上线公众号"智能回复"功能 创作者可在后台"互动管理"中开启自动回复 该功能自动学习历史文章和回复风格 通过AI自动回复读者问题[1] - 功能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支持 支持添加知识库和编写Prompt提示词 可搭建数字分身实现7x24小时在线陪聊[1] 技术实现优化 - 相比此前腾讯元器智能体服务 新功能大幅简化操作流程 用户无需预设参数 只需打开后台开关即可使用[4] - 旧方案需要用户设计提示词 创建知识库和授权 将缺乏AI知识的创作者拒之门外[4] - 新方案解决了元器智能体存在的BUG 如关键词触发重复回复等问题[4] 行业生态影响 - 功能针对个人创作者运营痛点设计 解决其分身乏术的问题 帮助维护和拓展粉丝群体[2] - 可重新激活创作者对公众号的热情 解决冷启动阶段缺乏种子用户互动的问题[8] - 推动公众号运营"傻瓜化"趋势 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即拿即用的产品设计思路[6] 数据战略布局 - 通过"智能回复"功能获取创作者数据授权 解决AI厂商面临的"数据荒"问题[8] - 知识库运行必须获得创作者授权 否则功能无法正常使用[8] - 该设计成为腾讯获取训练数据的战略性举措[8] 竞争格局对比 - 阿里走技术流路线 开源Qwen模型在海内外获得认可[1] - 字节跳动侧重用户体验 豆包应用稳居AI应用榜首[1] - 腾讯选择赋能万物策略 将AI能力整合到现有产品中[1]
微信广告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助力近800万流量主变现提收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13:34
微信广告生态变现表现 - 过去一年微信广告助力近800万开发者及创作者变现提收 [1] - 公众号图文日均阅读量同比增长3倍以上 变现创作者数量和广告收入稳定上升 [1] - 视频号互选平台变现创作者数量同比提升209% 收入规模同比增长205% [1] - 小游戏变现收入连续四年同比增长 玩家规模和时长维持稳健上升趋势 [1] - 小游戏变现开发者数量较1月份实现双位数增长 前五个月在投小游戏数量同比增长165% [2] - IAA广告主数量增长190%创新高 纯IAA小游戏收入占流量主总广告规模比例达70% [2] 细分赛道商业化进展 - 小说小程序广告变现规模近一年增长12倍 大量用户养成在微信小程序阅读习惯 [2] - 短剧小程序开发者数量过去半年增长超40% 日均变现收入达千万级 [2] - 平均每周诞生一部千万级变现爆款短剧 更多头部玩家持续涌入生态 [2] 技术赋能与财务表现 - 微信广告推出多项广告组件创新 包括拼图和多图轮播等激励广告形式 [1] - 通过倒计时激励和外显转化数据优化用户体验 用户留存与付费意愿同步提升 [1] -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广告营收358亿元创历史新高 实现连续11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2] - 广告业务受益于AI驱动的广告平台改进及微信交易生态提升 [2] 生态发展前景 - 微信生态商业化潜力将随AI技术应用场景拓展持续释放 [2] - 公众号在长青基础上实现突破 生态增长持续激发商业潜力 [1] - 视频号生态快速增长促成更多好生意 [1]
重点企业齐聚,为的是……
搜狐财经· 2025-08-30 19:08
培训活动概况 - 上海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系列培训闵行专场第二期于8月29日举行 由市委网信办指导 区委网信办和颛桥镇共同主办[1] - 30家重点企业代表参与 包括区内上市企业 拟上市企业和互联网企业 共计40余人参加[1] - 通过两期培训覆盖区内近80家重点企业 助力企业在网络空间中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5] 培训内容与讲师构成 - 市委网信办讲师结合案例讲解侵权信息投诉及处置全流程[3] - 市公安局网安总队讲师介绍打击涉企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情况[3] - 腾讯讲师分享微信公众号平台举报流程和处理机制[3] - 大智慧讲师介绍平台发展历程 涉企侵权情况 以及处置类型和流程渠道[3] - 四位讲师在互动答疑环节现场解答企业问题[3] 政策支持与企业服务 - 闵行区委网信办将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 提升企业对清朗网络环境的感受度和满意度[5] - 培训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涉企侵权相关政策和举报投诉渠道[5] - 系列活动为企业在闵行实现更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5]
微信公众号排名优化:关键词深度挖掘的进阶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26
关键词策略核心观点 - 精准关键词能显著提升公众号在用户搜索时的排名可见性 [1] - 深度挖掘关键词是获取流量入口和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 [1] 长尾关键词应用 - 长尾关键词如"30岁职场人副业选择"比热门核心词竞争更小且用户意图更明确 [3] - 通过微信指数和搜狗微信搜索等工具可分析用户搜索习惯并挖掘相关长尾词 [3] - 美食类公众号可挖掘"新手学做家常菜步骤"等长尾词覆盖细分需求 [3] 场景化关键词布局 - 用户搜索行为与具体场景相关如"办公室课间健身" [3] - 亲子类公众号可围绕"周末亲子活动"等场景化关键词提升匹配度和排名 [3] 竞争对手分析 - 通过搜索行业核心词可分析头部公众号的关键词布局方式 [5] - 发现多个头部账号使用的关键词具有高搜索价值 [5] - 被忽略但符合定位的关键词如"宝宝睡眠调整"可成为差异化竞争机会 [5] 关键词动态调整 - 用户搜索需求随时间变化如节日前夕"春节礼品推荐"搜索量激增 [5] - 需定期关注搜索趋势并及时替换过时词汇新增热门关键词 [5] - 结合用户留言和后台数据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新关键词 [5] 关键词与内容关联 - 需通过内容深度呈现关键词价值如提供具体案例和方法 [7] - 内容与关键词高度匹配会被算法识别为优质内容并提升排名权重 [7] 持续优化机制 - 关键词深度挖掘是持续探索用户需求的过程 [7] - 需不断细化关键词贴合场景并动态调整以维持排名优势 [7]
公众号10w+的秘密
虎嗅· 2025-08-01 07:42
公众号平台生态变化 - 2025年公众号底层分发逻辑从传统推送机制转向流量分发为主 并修改私域逻辑[4] - 平台取消非标星公众号的私域入口 即使标星也需要高频阅读才能获取更新[5] - 80%阅读量依赖算法推荐 仅20%来自订阅[9] 内容创作环境挑战 - 短视频平台崛起分流用户注意力 挤压公众号阅读时长[5] - 用户长文阅读耐心下降 阅读频次降低[6] - 部分大号内容质量稀释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7] 平台战略调整 - 推荐机制向小红书看齐 允许非知名创作者获得10W+阅读[8] - 推出独立图文内容流量池(小绿书)激励创作者[10] - 鼓励适配短视频刷屏式阅读习惯的内容形式[21] 爆款内容方法论 - 目标受众定位为追求高效获取新知识的进步人士[14] - 爆款选题需组合热点、干货、贪婪/恐惧、情绪四要素[15][16][17][18] - 采用1+2(热点+干货)或1+4(热点+情绪)等组合模式[19] 内容呈现策略 - 文章结构适配刷屏式阅读:缩短篇幅、强化段落重点[23] - 标题与小标题需直接传递核心价值[26] - 采用ABBB模型提升信息密度与获取效率[23] IP构建核心要素 - 优质IP需组合内容、人格、账号三维度[28] - 明星作者类型(如刘润)强调内容+人格组合[29] - 人格属性在流量成本攀升环境下决定IP价值[32] 内容创作伦理 - 拒绝买粉行为 强调基座稳定性比喻(碗口朝上理论)[33] - 坚持名门正派创作路径 注重真实用户反馈与内容打磨[34] - AI工具仅辅助生产 无法替代情绪化金句创作[36][37] 行业趋势观察 - 超级个体创作者通过内容与顶尖人群形成思想共振[42] - 专业领域创作者(如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将深度内容作为职业赋能工具[43] - 2025年出现创作者离职潮与再出发并行现象[44]
银行线上渠道整合持续深化 公众号和小程序成“瘦身”新目标
第一财经· 2025-07-31 00:23
银行线上渠道整合趋势 - 商业银行线上渠道整合从手机银行App延伸至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领域 多家银行于2024年集中开展金融服务功能迁移与整合行动 [1][2] - 郑州银行于7月31日正式下线"郑州银行公司金融"公众号 功能迁移至"郑州银行微银行"公众号 [2] - 上海农商银行自7月10日起调整官方微信公众号理财产品购买功能 封闭式理财和定开型理财交易需跳转至手机银行App完成 [2] - 兴业银行多家分行公众号于6月调整 "兴业银行遵义分行"公众号停止运营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服务号迁移至订阅号 [2] -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于5月公告 计划自7月3日起关停"买单吧美食惠"微信小程序 相关功能迁移至"交行信用卡"微信小程序 [2] 渠道分散现状与整合动因 - 多数银行持有3至4个小程序为标配 个别机构旗下公众号数量突破10个 覆盖个人金融、企业服务、普惠信贷、信用卡及内部办公等多元场景 [1][2] - 早期各业务条线独立开发小程序和公众号导致入口分散、功能重叠、运维成本高 目前流量红利见顶迫使银行重新评估渠道效率 [3] - 整合行动与手机银行App瘦身一脉相承 旨在将运营资源和精力集中于主渠道 通过精简入口压缩运维成本 [1][3][4] - 用户流量增长见顶背景下 银行需调整用户运营策略 整合入口与用户成为核心目标 优先服务现有用户并优化金融服务需求 [4] 整合战略方向与行业趋势 - 线上渠道缩编是银行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经之路 集中人力、技术、营销资源打造手机银行App超级入口 [3][4] - 最终目标为打造集账户、支付、理财、信贷、生活场景于一体的超级App 提供更精炼、高频、个性化的精品服务 [4] - 第三方渠道存在推送、展示、触达规则变动的不确定性 手机银行App自主性更强 银行可自主掌控运营节奏与功能优化 [5] - 强化自营手机银行App建设与迭代升级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是提升线上自营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6]
微信公众号广告位再加一,这次是为了微信电商
36氪· 2025-07-30 23:45
微信公众号新增商品广告位 - 公众号文章末尾新增智能匹配的商品广告位 依托文章内容与关键词推荐微信小店商品 用户可直接点击下单 目前处于内测阶段且无广告标识 [1] - 该功能旨在为微信小店提供更多曝光机会 缩短用户从阅读到消费的路径 实现一键直达的转化 [5] - 与之前需要创作者自主选品不同 新广告位采用智能匹配模式 降低创作者变现门槛 [7] 微信电商战略转移 - 腾讯电商业务从视频号向微信全域转移 包括公众号 搜一搜 聊天会话 社群和朋友圈等场景 [1] - 微信小店作为统一交易平台 正逐步连接微信生态各场景 6月起公众号已支持带货微信小店商品 可插入最多50个商品链接 [2] - 公众号被视为突破用户心智壁垒的核心枢纽 通过深度内容建立信任关系 实现从阅读者到消费者的转化 [5] 智能推荐系统挑战 - 新广告位对内容匹配能力要求极高 需考虑商品与内容关联性 受众消费习惯等多维度因素 [8] - 系统需处理同类内容不同受众群体的消费偏好差异 如入门级与发烧友骑行指南的推荐策略不同 [8] - 微信电商需为推荐商品质量负责 目前观察到的店铺体验分为4.56 仅超过31.4%同行 选品标准尚未公布 [8] 广告位效果限制 - 广告位位于文末 对文章完读率要求较高 若内容吸引力不足将影响广告曝光和转化 [10] - 图文公众号在完读率方面可能弱于短视频平台 制约广告位的实际效果 [10] - 该功能最终效果尚不确定 但显示微信正逐渐偏离"小而美"的定位 [10]
银行线上渠道“缩编”,公众号和小程序成新“瘦身”目标
第一财经· 2025-07-30 10:27
行业趋势 - 商业银行线上渠道整合从手机银行App延伸至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领域 体现运营精力和资源向主渠道集中的战略方向 [1] - 流量红利见顶促使银行重新审视渠道效率 推动线上运营渠道整合持续深化 [1][3] - 多数银行持有3至4个小程序 个别机构公众号数量突破10个 业务覆盖个人金融、企业服务、普惠信贷等多场景 [2] 具体行动 - 郑州银行于7月31日正式下线"郑州银行公司金融"公众号 功能迁移至"郑州银行微银行"公众号 [2] - 上海农商银行自7月10日起调整官方微信公众号理财功能 封闭式理财和定期开放型理财交易需跳转手机银行App [2] - 兴业银行多家分行公众号于6月调整 其中遵义分行公众号停止运营 深圳分行服务号迁移至订阅号 [2] -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于7月3日关停"买单吧美食惠"微信小程序 相关功能迁移至"交行信用卡"小程序 [2] 战略转型 - 银行早期为抢流量导致各业务条线分散上线小程序和公众号 造成入口分散、功能重叠及运维成本高企 [3] - 线上渠道瘦身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经之路 通过精简入口压缩运维成本并集中人力技术资源 [4] - 整合目标在于打造集账户、支付、理财、信贷、生活场景于一体的超级App 形成单一整合服务入口 [4] 渠道比较 - 手机银行App具备更强自主性 银行可自主掌控运营节奏与功能优化 第三方平台渠道存在推送规则变动的高不确定性 [5][6] - 强化自营手机银行App建设是提升线上自营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符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6]
在一线城市做新媒体,中年危机“满35减10”
虎嗅APP· 2025-07-22 09:50
行业变迁与公司战略调整 - 2020年新媒体行业头部公司员工以90后为主,微信公众号处于鼎盛期,日更内容10W+阅读量成为常态 [3][10] - 2022年起公司战略转向短视频,抽调公众号团队组建抖音/小红书部门,但转型效果不佳,短视频团队人员流动率高达3个月/批 [18][19][20] - 2024年公司彻底裁撤仍具盈利能力的公众号部门,反映行业资源全面向短视频倾斜 [31][32] 组织架构与人力成本优化 - 2022年公司简化公众号部门层级,取消副主编/总监职位,压缩晋升通道 [12] - 2023年公众号部门经历多轮裁员,编辑组从3个合并至2个,人员精简至"裁无可裁"状态 [15][16] - 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取消年会/年终奖(仅2022年发放不足1月工资)、缩减办公用品(抽纸改为按需领取、垃圾袋短缺) [24][25][27][28][29][30] 岗位要求与就业市场变化 - 2025年新媒体岗位呈现"全能化"趋势:单岗位需运营6+平台,同时承担文案/摄影/剪辑/商务等职能 [46] - 薪资结构存在严重水分,标称15K岗位实际到手仅7-8K,且要求0成本实现账号从0到1增长 [47] - 行业更偏好廉价应届生而非经验者,25岁从业者面临工资腰斩或超负荷工作选择 [49][50] 内容创作生态演变 - 早期条漫形式内容通过专业分工(编辑+插画师)实现高质量产出 [10] - 2025年公众号原创内容被AI生成文案替代,传统编辑岗位需求锐减 [45] - 短视频赛道虽获资源倾斜但难现公众号时期爆款,公司未能打造头部账号 [23] 从业者生存状态 - 典型从业者27岁即面临失业危机,存款仅支撑1个月房租 [6] - 离职后健康改善(长期头痛症状消失),反映行业工作强度对身心损害 [42][43] - 再就业时发现岗位质量断层下滑,原有内容创作技能价值贬值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