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宝

搜索文档
百度李彦宏的百亿投资“滑铁卢”:91助手为何沦为“时代的眼泪”?
国际金融报· 2025-09-03 12:56
公司业务调整 - 91助手将于2025年9月27日全面停止所有服务 包括手机连接管理、文件传输、应用安装卸载等功能[2] - 即日起停止充值功能 建议用户备份数据 服务终止后数据永久丢失[2] - 向会员期用户退费 服务有效期在8月31日后的用户可主动申请退款[2] 发展历程 - 2007年开发iPhone PC Suite工具 为91助手雏形 获网龙以10万元人民币收购[3] - 2008年2月上线91助手1.0版本 成为iOS用户必装应用 2009年拓展至安卓平台[3] - 2009年占据国内手机助手90%市场份额[3] - 2012年用户超1亿 累计应用下载量超100亿次[4] 行业并购 - 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助手及网龙旗下91无线 创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案[4] - 收购原因包括移动应用分发为热门赛道 百度需平台级产品布局移动互联网[4] - 91无线当时拥有国内第一、第二大应用分发平台91助手和安卓市场[4] 市场竞争 - 腾讯2011年推出微信 433天用户破亿 2012年整合应用宝[5] - 阿里通过UC浏览器及收购布局移动入口 曾对91助手抛出橄榄枝[5] - 百度收购91助手属防御性收缩 防止其成为主要竞争对手[5] 市场份额变化 - 2014年用户覆盖量达数亿 市场份额一度超50%[5] - 后期因苹果App Store功能完善 iOS系统开放导致越狱需求减少[5] - 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自建应用商店崛起 挤压第三方应用分发市场[5] 业务转型与关停 - 百度曾将91助手与百度游戏等业务整合 但未能有效整合进百度生态体系[6] - 2017年关停福州研发中心 2020年关停91无线主体业务并彻底关闭分发渠道[6]
百度李彦宏的百亿投资"滑铁卢":91助手为何沦为"时代的眼泪"?
国际金融报· 2025-09-03 12:35
公司发展历程 - 2007年熊俊开发iPhone PC Suite工具 成为91助手雏形[2] - 2008年2月网龙公司正式上线91助手1.0版本 主要服务iOS越狱用户[2] - 2009年业务拓展至安卓平台 新增刷机和手机管理功能 当年占据国内手机助手90%市场份额[2] - 2012年用户数突破1亿 累计应用下载量超过100亿次[2] - 2013年被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 创当时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案[3] - 2014年用户覆盖量达数亿 市场份额一度超过50%[6] - 2017年关闭福州研发中心 业务迁往北京[6] - 2020年关停91无线主体业务 彻底关闭分发渠道[6] - 2025年9月27日将全面停止所有服务[1] 行业格局演变 - 移动应用分发曾被视为最重要赛道 行业共识是"得应用市场者得天下"[5] - 百度收购91助手旨在获取移动互联网"船票" 布局流量入口和发行渠道[5] - BAT三巨头中 腾讯2011年推出微信和应用宝 阿里通过UC浏览器布局移动入口[5] - 苹果App Store功能完善使iOS越狱需求减少[6] - 华为 小米 OPPO vivo等手机厂商自建应用商店崛起 直接屏蔽第三方应用下载产品[6] - 应用分发市场被持续挤压 最终导致第三方平台退出历史舞台[6] 业务调整细节 - 即日起至2025年9月27日客户端可正常使用 但停止充值功能[1] - 服务终止后所有用户数据将永久丢失[1] - 会员有效期在8月31日之后的用户可申请退款 未主动申请者无法获得退款[1] - 产品功能包括手机连接管理 文件传输 应用安装卸载 系统清理等都将停止[1]
19亿美元的91助手死了,但「手机助手」已经秽土转生
36氪· 2025-09-02 13:34
手机助手行业兴衰 - 行业曾经历"百团大战"的繁荣期 多家第三方手机助手平台如91助手 同步推 iTools 豌豆荚等风靡一时 [19][7][8] - 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业务 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并购案历史记录 [21] - 行业核心功能包括iOS设备越狱 侧载破解应用 Android设备Root解锁及替代官方应用商店等 [12][13][15] 商业模式缺陷 - iOS平台手机助手主要依靠广告及灰色收入变现 难以向用户直接收费 [24] - Android平台由于开放生态 应用商店抽成模式难以实施 用户可轻易转向竞争对手 [24][25] - 工具属性产品普遍面临变现难题 供求关系由开发者主导 [24] 行业衰退原因 - 智能手机独立性增强 云服务与流媒体取代电脑管理功能 照片备份 音乐视频消费均直接通过手机完成 [30][27] - 版权意识普及与支付便捷化推动正版化进程 App Store付费门槛降低改变用户习惯 [34] - 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崛起 如小米等官方商店挤压第三方生存空间 [35][17] - Google逐步提高Android侧载难度 从明年开始限制未经验证应用包安装 [37] - 用户需求从"折腾"转向实用 越狱和Root需求显著下降 [37] 转型生存案例 - 爱思助手通过验机报告功能切入二手iPhone交易场景 转型为面向商贩的To B工具 但仍面临变现困难问题 [39][41][42] - 酷安从应用市场转型数码社区 成为"小绿书" [44] - 大部分小型工作室产品因无法承担转型风险已停止服务 [46] 历史对比与新兴趋势 - 当前头显设备类似早期iPhone 仍需手机作为辅助工具 需安装"头显助手" [52][53] - 当头显不再需要辅助设备时 将标志其成为真正独立的计算终端 [53]
19亿美元的91助手死了,但“手机助手”已经秽土转生
虎嗅· 2025-09-01 12:56
手机助手行业衰落背景 - 曾经风靡一时的手机助手如91助手、同步推、iTools、豌豆荚等已基本销声匿迹[2] - 行业在十几年前曾形成"百团大战"的繁荣局面[13] 手机助手核心功能与历史作用 - 提供第三方苹果设备管理工具 具备界面简洁、安装运行快、绕过App Store侧载应用等功能[3][4] - 支持越狱操作 实现自动化流程简化用户操作[7] - 在Android阵营充当应用商店角色 提供比官方更丰富的应用资源和Root等专业玩法[9][11] - 曾获得热门应用独家首发权 如韩寒《One·一个》选择豌豆荚、《植物大战僵尸2》国行选择91助手[12] 行业转折点与收购事件 - 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业务 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并购历史记录[15] - 百度收购目的是获取移动互联网入口平台 但最终被证明选错赛道[16][18] 商业模式缺陷 - iOS端主要依赖广告及灰产收入 难以向用户直接收费[20] - Android端因开放生态无法实现App Store式付费抽成 开发者占主导地位[21][22] - 工具属性导致变现困难 整体行业难以解决盈利问题[19] 技术变革与用户习惯转变 - 云服务和流媒体兴起取代电脑管理功能 照片备份、娱乐消费直接通过手机完成[29] - 苹果推出iCloud云端备份和iPhone无线恢复系统 进一步降低电脑依赖性[30] - 版权意识普及和移动支付便捷化 使用户从盗版转向正版付费应用[32] - 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体验提升 挤压第三方平台生存空间[34] Android生态变化 - Google提高侧载应用难度 宣布从明年开始限制未经验证的应用包安装[35] - 越狱和Root操作因厂商限制难度增加 用户需求下降[36] 转型案例与现状 - 爱思助手通过验机报告功能转型为To B工具 服务二手手机商贩 但面临变现困难问题[38][39][41][43] - 酷安从应用市场转型为数码社区 现发展为"小绿书"[45] - 大部分小型手机助手因无法转型已停止服务[47] - 91助手在5年前下架 今年正式停止运营[48] - 海外如AltStore等工具仍存活 专注于侧载苹果不允许上架的应用[50] 行业影响与历史意义 - 手机助手标志着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期的特定需求[26][27] - 行业兴衰反映智能手机从依赖电脑到成为独立计算终端的演进过程[28][55]
19 亿美元的 91 助手死了,但「手机助手」已经秽土转生
36氪· 2025-09-01 11:37
行业背景与历史演变 - 手机助手行业曾风靡一时 包括91助手 同步推 iTools 豌豆荚 海马助手 PP助手等第三方平台 但目前已基本销声匿迹[1] - 在移动应用市场早期 第三方手机助手为iOS用户提供侧载功能 可绕过App Store安装付费应用或无法上架的神秘应用 同时支持越狱等进阶玩法[4][6] - 对于Android用户 第三方平台如豌豆荚和应用宝提供了比官方商店更丰富的应用资源 部分国产Android手机ROM甚至直接预装这些平台[7][9] - 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业务 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并购案历史纪录 百度希望通过此次收购获得移动互联网入口[11] 商业模式与行业挑战 - iOS手机助手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及部分灰产玩法 难以向用户收费 牺牲了用户体验[13] - Android手机助手虽充当应用商店角色 但由于开放生态及开发者占主导 无法实现类似App Store的付费抽成模式 用户可轻易转向竞争对手[13][14] - 实用工具出身的属性使手机助手难以解决变现问题 供求关系不利于平台方[13] 行业衰退原因 - 智能手机技术及生态完善 云服务和流媒体兴起 照片备份 听歌煲剧等功能不再依赖电脑 手机成为更独立 全能的计算终端[18] - 版权意识普及及App Store付费门槛降低 用户付费习惯养成 移动支付便捷 减少对盗版应用及手机助手的依赖[21] - Android厂商意识到软件体验重要性及应用分发抽成价值 自带应用商店已足够好用 第三方平台失去空间[21] - Google提高Android侧载应用难度 宣布将从明年开始限制未经验证的应用包安装 同时iOS越狱和Android root因厂商限制难度增加 用户需求减少[23] 转型案例与现状 - 爱思助手通过主打"验机报告"功能存活 主要面向二手iPhone商贩 从To C产品转向To B工具 但变现仍依赖广告 商家授权费及配件商城 且苹果已将类似功能集成至iPhone 未来处境堪忧[23][24] - 酷安在2016-2018年行业衰退期转型为数码社区 成为"小绿书"[25] - 大部分小型手机助手公司因无法承担转型风险且找不到新赛道 早已停更停服[27] - 91助手在5年前下架 百度曾尝试将其与百度游戏整合但未成功 最终于今年全面停服[27] 新兴趋势与历史相似性 - 海外如AltStore等手机助手仍存活 但更多回归工具本身 用于侧载苹果不允许上架的应用[30] - 头显设备目前仍需手机作为"助手" 类似当年电脑辅助iPhone 当头显不再需要助手时 可能成为独立计算终端 取代手机智能交互主角地位[33]
Agent成了腾讯AI最大的牌面
36氪· 2025-06-19 03:23
腾讯AI应用战略布局 - 微信和游戏业务为AI战略提供战略纵深,微信将成为AI生态主要载体,连接开发者与场景出口[1][4][10] - 公司从AI聊天功能外挂转向深度AI化改造产品,代表案例包括QQ浏览器和《暗区突围》的复杂任务处理能力升级[1][5] - 应用宝计划在电脑端拓展Agent和AI应用分发能力,构建跨端AI能力入口[1][8] AI产品形态演进 - 原生AI应用元宝通过微信好友列表整合、腾讯地图/文档连接等新增功能提升用户留存[1] - QQ浏览器进行Agent化改造,整合AI搜索/办公/学习等6大功能及4个垂直领域助理[5][7] - 行业趋势从基础AI聊天转向具备执行力的应用,Manus等创新产品展示复杂任务处理可能性[5] 微信生态的AI价值 - 微信具备12亿MAU流量池、支付能力及小程序生态,是天然通用Agent入口[10][12] - 微信Agent可连接社交关系链、内容体系及百万级小程序,实现差异化服务输出[12] - 已实现与长城汽车智能座舱场景融合,演示车载场景的咖啡订购等实际应用[12] 游戏业务的AI应用 - 游戏AI聚焦新手培训(如《和平精英》AI战术教学)、陪玩和防作弊三大方向[13] - AI队友和培训服务存在明确商业化潜力,同时探索AI加速游戏内容创作的可能性[13] - 公司拥有深厚游戏开发经验积累,为AI+游戏提供独特试验场[13] 基础设施支撑 - 腾讯云升级智能体开发平台和乐享企业AI知识库,支持零代码多Agent协同[2][14] - 混元大模型产品线新增Image 2.0/T1-Vision等5款模型,通过云服务和小程序插件开放调用[15] - 组织架构重组成立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研发力量集中化[16] 竞争策略 - 公司采取后发策略,依托微信/QQ浏览器/应用宝等现有入口构建连接优势[8][16] - 资源投入优先级:应用场景变现>大模型研发,重点优化广告和内容推荐ROI[16] - 相较阿里模型能力/字节组织能力,公司核心优势在于生态连接掌控力[16]
电脑上玩手游、刷短视频,腾讯应用宝加速“跨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7 06:31
跨端生态发展 - 腾讯应用宝电脑版支持超过5.2万款APP和2.6万小游戏,应用规模实现百倍增长,其中深度适配的应用超过1300款,覆盖70%的活跃用户 [1] - 应用宝电脑版上线AI分发专区,首批上线超200款AI应用,建立AI工具库 [1] - 跨端融合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热门手游可在电脑端畅玩 [1] PC端游戏表现 - PC端小游戏广告快速增长,用户使用时长是移动端的3倍,付费率和ARPPU是移动端的两倍 [1] - PC端的大屏优势和键鼠适配提升用户沉浸式游戏体验 [1] 跨端生态合作 - 应用宝宣布与微软、英特尔、高通等公司在技术和生态层面展开多项合作 [1] AI工具应用 - 应用宝推出"侧边栏AI助手"等工具,可定制AI服务,支持阅读总结、视频转写、游戏攻略等功能,无需切换应用 [2]
35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AI成“重灾区”
中国经营报· 2025-05-22 06:14
应用宝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事件 - 腾讯旗下应用宝35款App被通报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检测时间为4月16日至5月15日 [1] - 违规行为涉及11类 其中告知形式违法18款 超范围收集信息12款 收集频率与业务功能无关10款最为突出 [1] - 被通报App中15款为视频剪辑工具 11款为AIGC工具 4款为AI教育工具 反映生成式AI领域对用户数据依赖性强且合规意识不足 [1][2] 涉事企业及App情况 - 智谱华章旗下"智谱清言"存在超范围收集信息问题 月之暗面旗下Kimi存在收集频率与业务功能无关问题 [2] - 美图秀秀旗下"Wink" 网易有道投资的"AI音乐学园" 掌乐信息旗下"妙剪"等知名App均在通报之列 [2] - 台铃电动App QCY无线蓝牙耳机App等硬件厂商应用同样存在违规行为 [2] - 截至通报当日 涉事App仍可正常下载使用 但多款App自5月16日起已有版本迭代升级 [2] 行业技术背景与监管动态 - 生成式AI技术依赖大规模数据预训练 数据量与生成结果准确性呈正相关 导致企业过度收集用户数据 [3] - 此次通报是公安部首次早期介入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行为 可能形成新的监管长效机制 [3] - 专项行动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覆盖广告违法等更多违规情形 [4] - 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已自4月启动 覆盖智能终端 软件开发工具包等多场景 [5] -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已于5月1日正式施行 监管日趋严格 [5] 合规建议与用户保护 - App运营者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基础要求 关注主管部门具体规定 及时整改问题 [6]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 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6]
腾讯华为冷处理新分成协议:国内安卓应用市场的抽成黑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11:24
腾讯与华为抽成协议传闻 - 媒体报道腾讯游戏与华为在2024年底达成抽成协议 华为应用市场对腾讯游戏应用内购买收入抽成比例降至10%-20% 相比硬核联盟标准的50%抽成大幅降低 [2] - 双方对爆料真实性保持沉默 腾讯拒绝正面回应 发布媒体撤下报道 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腾讯体量与华为推动鸿蒙APP上架需求 华为让步可能性存在 [2] - 10%-20%抽成比例因特殊性不可能向其他游戏厂商普及 双方选择三缄其口以避免该数据成为华为与其他厂商商定抽成比例时的基准 [2] 腾讯与华为竞合关系 - 双方曾多次发生摩擦 2021年1月华为因腾讯单方面变更合作暂停合作并下架腾讯游戏 18小时后恢复上架 [3] - 2024年6月DNF手游因合约到期不再上架华为 OPPO vivo 小米等硬核联盟应用商店 [3] - 腾讯拥有微信 QQ等庞大流量入口与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宝 是其敢于叫板华为等应用商店的底气 安卓系统难以完全阻止用户通过官网或第三方渠道侧载应用 [4] 双方合作历史 - 2015年华为与腾讯签署创新实验室合作备忘录 成立NFV产业联合创新实验室与MBB开放互联产业基地 在技术创新 产品研发等多方面加速网络游戏创新 [5] - 2020年3月双方再次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宣布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 联合构建GameMatrix移动云游戏平台 在游戏引擎 AI VR AR等领域进行技术探索 [5] - 2024年6月媒体报道华为同意不向腾讯收取微信应用内交易任何费用 作为回报腾讯需维护和更新微信应用程序并在鸿蒙系统投入资源 [5] 行业抽成现状 - 华为开发者联盟官网显示游戏产品分成比例为50%:50% 与硬核联盟统一比例一致 高于谷歌商店与苹果商店30%的抽成比例 [7] - 专家指出硬核联盟若统一按50%分成比例收取费用 其运营实体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十九条 构成价格协同行为 [7] - 其他应用商店在明知该定价水平情况下跟随50%分成比例 涉嫌构成《反垄断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禁止的价格协同行为 除非能证明跟随定价具有合理性 [8] 抽成谈判趋势 - 头部游戏厂商多次向高抽成渠道表达不满 渠道商不得不与游戏巨头展开谈判 但谈判以不公开的黑箱形式进行 最终商定比例一事一议 [8] - 目前有一定体量游戏公司与国内主流安卓渠道商定抽成比例大部分在30%左右 [8] - 厂商除支付渠道抽成外还需支付平台内推广买量费用 直接影响产品在搜索栏排位 推荐页等位置和露出频次 协议谈判会同时涉及两项支出 [9] 行业影响与监管 - 头部厂商凭借营收能力和用户影响力在抽成谈判中取得主动性 但中小厂商很难拥有同样话语权 且难以获得其他厂商抽成数额作为参考 [10] - 双方不愿意公开评论抽成调整可能与合规要求有关 若分成存在违反《反垄断法》问题 公开信息会引起舆论监督 迫使反垄断执法机构回应或调查 [10] - 随着鸿蒙系统市场份额提升以及海外对主流应用平台抽成比例监管影响 鸿蒙游戏分成比例或将普遍低于现有安卓阵营的30% [11] 政府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推动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 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监管部门态度可能是推动双方谈判的重要变量 [6] - 双方三次合作时间节点分别处在移动互联网应用 云游戏 国产操作系统的关键发展期 当存在足够市场增量时双方愿意达成互利互惠协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