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与第33届广州博览会观察
环球网资讯· 2025-08-27 11:02
展会概况 - 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与第33届广州博览会首次同期举办 汇聚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新力量 展示2000余项发明创新成果 [1] - 展会设立国际展区 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区 国防科技创新展区等多个特色主题展区 展示国际领先水平发明成果与技术解决方案 [1] - 展会历时3天 吸引观众10多万人次 线上直播观看量100多万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3] 展览亮点 - 机器人表演专区成为暑期亲子游打卡亮点 德国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通过AI识别技术快速分类垃圾 [1] - 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区展示秒级充电新能源汽车电池 吸引车企代表关注 [1] - 展会涵盖尖端国防科技 智慧养老产品 绿色低碳技术 消费帮扶特产等多元领域 [1] 技术创新与竞赛 - 技术创新大赛设置先进制造 绿色能源 人工智能等7大赛项 吸引10多个国家300余名选手参与 [2] - 大赛评选出18项金奖 32项银奖 28项铜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获金奖 [2] - 国际发明展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国际视野与合作机会 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2] 产业协同效应 - 两大展会同期举办实现发明创造与产业转化无缝衔接 促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3] - 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成果转化平台 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展会平台有效解决技术成果落地难题 被参展商评价为最接地气的发明展会 [2]
从流量焦虑到“留量”培育
经济日报· 2025-08-11 22:06
口岸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 发展思路从流量焦虑转向留量培育 通过产业转化实现口岸流量沉淀 [1] - 进口原料就地加工增值 边民互市贸易借助落地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1] - 加工环节本地化创造利润 增加就业与税收 将流量转化为滋养本土经济的活水 [1] 城市功能与人才留存策略 - 补齐教育医疗民生短板 完善商贸街区市井烟火 提供体面就业和舒适环境 [1] - 通过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归属感 将流动人力资源转化为稳定人力资本 [1] - 城市功能完善如同吸铁石 促进人才从短期驻留转向长期扎根 [1] 口岸基础功能升级 - 提升硬联通效率 建设大桥铁路等基础设施消弭物理阻隔 [2] - 优化软联通规则 推进通关便利化和边检智能化降低制度成本 [2] - 构建网联通体系 畅通数字贸易和跨境数据共享跨越地理边界 [2] 流量转化系统建设 - 口岸功能升级既增大流量基数 更提升流量转化为留量的效率 [2] - 为人流 物流 资金流的停留创造先机 形成不竭发展动力 [2] - 通过政策引导 产业落地和城市功能完善 构建将过客转为扎根价值的网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