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动车组

搜索文档
新视点|动车组“防晒”有妙招
人民日报· 2025-09-11 01:44
铁路客运数据 - 暑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 日均发送旅客超1500万人次 [1] 动车组隔热技术 - 复兴号动车组采用气凝胶复合材料填充车身 导热系数仅0.018瓦特每米开尔文 [1] - 气凝胶材料隔热效果较传统材料提升15%以上 可保障4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车内舒适温度 [1] - 车窗采用中空或真空玻璃强化隔热 配备遮阳帘物理阻挡阳光直射 [1] 空调与空气循环系统 - 车顶空调采用耐高温设计与变频技术 实现节能减排和智能温控 [1] - 车厢内建立顶部送风底部排风的空气循环系统 确保温度分布均匀 [1] 车轮材料特性 - 车轮采用高强度特种钢材 单件重量300多公斤且直径近1米 [2] - 材料具备高抗热裂性 可抵抗50多摄氏度钢轨表面温度 [2] - 材料通过零下60摄氏度低温冲击韧性检验 [2] 防水密封技术 - 车门采用塞拉门设计 辅助气缸使密封胶条与门框完全密贴 [2] - 日常检查防水性能 使用专用防水胶处理密封胶开裂问题 [2] 抗风稳定系统 - 转向架配备抗侧滚扭杆 在大风倾斜时产生反作用力扶正列车 [2][3] - 油压减振器与空气弹簧系统实时监测车厢倾斜角度和速度变化 [3] - 通过控制空气弹簧充排气维持车厢稳定 [3]
动车组“防晒”有妙招(新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今年暑运(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日均 发送旅客超1500万人次。暑运期间,烈日当空,循环往复的动车组有啥"防晒妙招",打造温馨旅程? 先看车身。复兴号动车组身披高科技"防晒服",其铝合金车体与内装饰墙板、顶板、地板间均填充了保 温隔热材料。 "这是一款气凝胶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只有0.018瓦特每米开尔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总体 主任设计师陶林说,气凝胶也是宇航服常用的保温隔热材料,"相比传统材料,气凝胶复合材料隔热效 果提升15%以上,即使室外温度高达40摄氏度,也能确保旅客始终处于舒适温度区间环境中。" 陶林介绍,复兴号动车组"风火轮"每件重300多公斤、直径近1米,采用高强度特种钢材制成。这一材料 具备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高抗热裂性、高抗疲劳性等特点,不仅可抵抗50多摄氏度的钢轨表面 温度,还能经受零下60摄氏度的低温冲击韧性检验。 暑运期间恰逢七下八上汛期,雨水较多。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还会遇到台风。复兴号动车组如何在 防晒的同时,确保防雨抗风呢? "金钟罩"练就防风雨本领。据介绍,复兴号动车组车门采用塞拉门设计,在动车组关 ...
铁路经营质量效益提升,更多“民资入铁”值得期待
第一财经· 2025-09-01 10:44
行业政策与改革动向 - 民间资本参与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提速 杭绍台铁路和杭温高铁等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项目成功运营 [1][5]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1]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举措 对铁路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最低要求 支持发行基础设施REITs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参与铁路建设运营 促进铁路运输业务经营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 [4] - 国铁集团进一步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和物资市场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资质企业参与铁路建设和物资招投标 [5] - 改革方向包括放开竞争性业务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铁路运输业务主体多元化 探索整合专业运输企业 [6] - 建议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干线铁路资产证券化 发行REITs盘活存量资产 扩大竞争性线路范围和自主定价权线路 [6] 国铁集团经营业绩 - 国铁集团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60亿元 净利润盈利15.5亿元 [1] - 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62.91% 较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铁路经营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1] - 铁路客货运量呈现量质齐升态势 铁路网红利逐步释放 [1] 铁路客运表现 - 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 同比增长7.5% 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同比增长6.7% 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5月1日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 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2] - 新增投用复兴号动车组83组 沪昆高铁和京哈高铁部分路段复兴号动车组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 [2] - 上半年全国铁路开行旅游列车972列 同比增长23% 铁路旅游客流达6.2亿人次 占旅客发送总量29.9% [2] 铁路货运表现 - 铁路95306平台上线102条多式联运一单制产品线路 上半年国家铁路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825.4万标箱 同比增长18.1% [3] - 开行跨局货运班列2.85万列 同比增长14.3% [3] - 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8亿吨 日均装车18.24万车 同比分别增长3.0%和4.0% [3] - 上半年中欧和中亚班列开行1.7万列 发送货物153万标箱 同比分别增长8%和5% [3]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74.6万标箱 同比增长77% [3] 铁路投资建设 - 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 同比增长5.5% 累计投产新线301公里 [3]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 郑开城际铁路宋城路站至开封站段 新建重庆东站等项目顺利开通运营 [3] -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 沈阳至白河高铁 襄阳至荆门高铁 合肥至新沂高铁等项目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3] - 伊宁至阿克苏铁路 黔桂铁路增建二线 温州至福州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 [3] 社会资本参与案例与建议 - 杭台高铁(杭绍台铁路)作为国内首条民资控股高铁于2022年1月开通 [5] - 杭温高铁一期作为国内第二条民资控股高铁于2024年9月开通 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双示范项目 [5] - 建议推广轨道加土地综合开发 探索社会资本开发高铁站规定半径内商办物业 [6] - 发展铁路衍生业务 打造高铁经济生态圈 支持民企开发高铁加文旅和高铁加跨境电商等融合产品 [6]
上半年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5860亿元
新华社· 2025-08-29 16:15
客运方面,上半年,铁路部门新增投用复兴号动车组83组,动态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 案,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京哈高铁北京至沈阳段复兴号动车组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上半 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同比增长7.5%;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 史同期新高。 货运方面,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825.4万标箱,同比增长18.1%;推动"运费 贷"等物流金融服务提质扩容,帮助831家中小微客户获得授信融资总额200亿元,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 展。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8亿吨,日均装车18.24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0%、4.0%,呈现 稳中有升良好态势。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9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财务决算。上半年,国铁集团 实现营业总收入5860亿元,净利润盈利15.5亿元,企业经营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铁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 成效。 国铁集团财务部负责人介绍,随着铁路客货运输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和铁路网红利逐步释放,铁路客货 运量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国铁集团经营业绩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62.91%, ...
客运发送量创历史新高,国铁集团上半年盈利15.5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8-29 14:30
公司经营业绩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860亿元 净利润盈利15.5亿元[2] - 资产负债率62.91% 较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2] -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 同比增长5.5%[9] 客运业务发展 - 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同比增长6.7% 创历史同期新高[6] - 单日发送旅客峰值达2311.9万人次(5月1日)[6] - 开行旅游列车972列 同比增长23% 旅游客流达6.2亿人次(占总发送量29.9%)[5] - 银发旅游专列计划全年开行超2000列[5] -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 同比增长7.5%[6] 货运业务进展 - 发送货物19.8亿吨 同比增长3.0%[7] - 日均装车18.24万车 同比增长4.0%[7] - 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825.4万标箱 同比增长18.1%[7] - 物流总包合同运量达12.3亿吨[7] 国际班列运营 - 中欧和中亚班列开行1.7万列 同比增长8%[7] - 发送集装箱153万标箱 同比增长5%[7]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74.6万标箱 同比增长77%[7] 铁路网络建设 - 上半年投产新线301公里[9] -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等多条线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8] - 新藏铁路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950亿元[8] - 中吉乌铁路全线开工 中老铁路客运量1007万人次(+1.7%) 货运量1260万吨(+25.9%)[9] 技术创新突破 - 新增投用复兴号动车组83组[5] - 沪昆高铁杭长段、京哈高铁京沈段实现350公里/小时高标运营[5] - CR450动车组开展400公里/小时样车试验[9] 行业前景预期 - 2025年计划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4.9% 货物发送量增长1.1%[3] - 2025年春运客流量同比增长6.1% 全年计划投产新线2600公里[3]
中国中车上半年净利增长超72%,创历史业绩最佳!
中国经营报· 2025-08-27 10:32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197.58亿元 同比增长32.99% 创合并11年来首次上半年收入超千亿元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46亿元 同比增长72.48% 突破50亿元大关 为历史最佳半年业绩 [3] - 自2015年合并后 上半年净利润超40亿元仅出现4次 分别为2024年42.01亿元、2019年47.81亿元、2018年41.18亿元及2016年47.95亿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铁路装备业务收入597.06亿元 占比49.86% 同比增长37.69% 其中动车组业务收入373.95亿元 占铁路装备业务62.63% 同比增长40.97% [3][4]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174.02亿元 占比14.53% 同比增长5.22% [3][4] - 新产业业务收入407.33亿元 占比34.01% 同比增长40.74% [3][4] - 现代服务业务收入19.17亿元 占比1.60% 同比增长21.06% [3][4] 订单与客户集中度 - 上半年新签订单约1460亿元 其中海外订单约309亿元 均为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 [4] - 国铁集团销售额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47.54%提升至2025年同期48.03% 进一步巩固最大客户地位 [5] - 上半年获得国铁集团维修合同217亿元 维修合同订单与新造合同订单规模接近持平 [5] 业绩驱动因素 - 铁路大规模招标机车车辆及维修保养业务增加直接推动业绩增长 [4] - 国铁集团2025年4月首次招标68标准组复兴号 总金额约115亿元 [5] - 8月19日启动年内第二次招标210标准组复兴号 总价约357亿元 为单轮最大规模复兴号招标 [5] - 不排除年内进行第三次复兴号招标 持续利好公司全年业绩 [6]
前7月铁路投资4330亿元增5.6% 高铁里程年内或将破5万公里
中国经营报· 2025-08-25 14:25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 - 2025年前7个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 同比增长5.6% [1] - 7月单月完成投资771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2024年全年投资额8506亿元创历史纪录 同比增长11.3% [1] - 2025年全年投资额预计达8980亿元以上 有望突破9000亿元 [2] 投资增长趋势 - 一季度投资增长5.2% 上半年增长5.5% 呈现持续加速态势 [1] - 三季度将加大建设投资力度 四季度预计出现实质性增长 [2] - 投资由基建投资和装备投资组成 2025年基建投资目标5900亿元 [2] 装备投资动态 - 前7个月两次招标复兴号动车组278标准组 金额约472亿元 [2] - 招标机车335台约60亿元 装备投资总额达532亿元 [2] - 7月30日招标210组复兴号 创单次招标数量最高纪录 [2] 新线建设进展 - 上半年投产新线301公里 下半年预计新开通线路近3000公里 [2] - 高速铁路占新开通线路2000公里以上 [2] - 三季度计划开通襄荆高铁 沈白高铁 包银高铁包惠段三条高铁 [3] - 四季度计划开通沪渝蓉高铁汉宜段 合新高铁 崇凭高铁 西延高铁等项目 [3] 路网规模扩张 - 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 高铁4.8万公里 [4] - 预计2025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16.5万公里以上 高铁超5万公里 [3] 项目储备情况 - 加快推进伊宁至阿克苏铁路 黔桂铁路增建二线 温福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 [3] - 当前正推进盘兴高铁铺轨 南凭高铁站房建设等多项重点工程 [1]
财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821
财信证券· 2025-08-20 23:31
市场表现与策略 - 2025年8月20日A股主要指数普遍上涨,上证指数收于3766.21点(涨1.04%),深证成指收于11926.74点(涨0.89%),科创50指数表现突出,收于1148.15点(涨3.23%)[1][7] - 分行业看,美容护理、石油石化和电子行业涨幅居前,而房地产、家用电器和医药生物表现靠后[8] - 全市场成交额24484.1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922.65亿元,但连续6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市场交投活跃[8][10] - 半导体芯片板块午后走强,主要受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总投资额达4550亿元、半导体设备投资逆势增长53.4%的推动[8] - 白酒板块带动大消费方向反弹,受国务院会议提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的政策信号影响[9] - 市场整体处于震荡上行趋势,建议关注半导体芯片、机器人、大金融等板块的滞涨个股,以及汽车整车和大消费的补涨机会[10] 重要财经资讯 - 8月LPR报价持稳,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15][16] - 央行开展61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单日净投放4975亿元[17][18]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支持并购方企业通过股权、资产等方式实现控制或参股目标企业[19] - 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公告,对按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20][21] - 2025年前7个月,我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11万亿元,同比增长3%,7月单月进出口3260.5亿元,增长8.5%[22][23] -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透露,阅兵空中梯队将涵盖现役主战机型,包括预警指挥机、歼击机等明星装备[24][25] 行业动态 - 小米旗下瀚星创投入股纬钛机器人,上海纬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约71万元增至约95万元[26][27] - 北京市将打造全球机器人应用标杆城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2025年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拥有5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29] - 国铁采购平台发布2025年第二批复兴号动车组招标,包括108组8辆编组普通型、30组高寒型和72组16辆编组普通型动车组,同时招标动车组高级修项目[30][31] - 光伏产业座谈会召开,强调加强产业调控、遏制低价无序竞争,2025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同比下降43.8%至59.6万吨,硅片产量同比下降21.4%至316GW[32][33] 公司跟踪 - 华东医药2025H1营业收入216.75亿元(同比增长3.39%),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增长7.01%),创新产品业务收入10.84亿元(同比增长59%)[35][36][37] - 洋河股份2025H1营业收入147.96亿元(同比下降35.32%),归母净利润43.44亿元(同比下降45.34%),中高档酒收入126.72亿元(同比下降36.52%)[39][40][41] - 科力远2025H1营业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23.21%),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长187.23%),HEV动力电池配套业务销量大幅增长,泡沫镍销量134.84万㎡(同比增长41%)[44] 区域经济动态 - 湖南省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8403件(同比增长14.1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64件(同比增长14.65%),高价值发明专利5.17万件(同比增长22.54%)[46]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3.32万件,占全省高价值专利总量的64.2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42.02%[46] - 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299件(同比增长37.79%),长沙市申请量195件(占全省65.22%)[47]
中国中车股价上涨2.50% 国铁启动357亿元动车组招标
金融界· 2025-08-20 17:32
股价表现 - 8月20日公司股价报收7.37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18元,涨幅2.50% [1] - 当日成交量为1816800手,成交金额达13.37亿元 [1] - 8月2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748.30万元,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877.01万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等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1] - 产品覆盖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城轨地铁车辆等全系列轨道交通装备 [1] 行业动态 - 国铁集团8月19日启动2025年第二批高速动车组招标,共采购210标准组复兴号动车组,总金额约357亿元 [1] - 此次招标是国铁集团10年来单轮规模最大的复兴号招标 [1] - 公司作为中国高速动车组唯一供应商,下属四家企业将承担全部采购订单 [1]
【奋楫前行•强国建设新高度】制造业由大到强攀高向优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08:43
制造业规模优势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每年超过30万亿元[2] -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 - 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 产业体系最完整[2] 企业创新能力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 较2020年增长1.7倍[4] - 570家以上工业企业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占比近25%[4] - PCT专利申请量全球前十企业中含4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 - 集成电路年产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2.6% 增加约1900亿块[5] 重大技术成果 - 5G通信设备 复兴号动车组 光伏发电装备 大飞机 大型LNG船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4] - 高铁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实现新突破[5] - 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5] 产业结构升级 - 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33.7%提升至2024年34.6%[6] -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从15.1%上升至16.3%[6] - 工业机器人密度从2020年246台/万人提升至2023年470台/万人[6] - 全球灯塔工厂达189家 其中中国79家居全球首位[7] 绿色制造转型 - 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 产值占比约20%[7] - 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 较2020年增长9.4倍[7] 新兴产业发展 -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8] -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等领域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8] - 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 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取得前沿成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