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喜马拉雅
icon
搜索文档
从斩获 6 项艾美奖的英剧出发,和孩子讨论手机的使用 | Knock Knock世界
声动活泼· 2025-09-16 05:03
本期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十分之一信箱」 Hi 朋友们, 这部剧集在海外分级是 M,即不建议 15 岁以下观看,但法律上并不禁止,只要父母同意、并陪同观看即可。而作为父亲的英国首相斯塔默,之所以鼓励全英国中 学生都去看,是因为他相信,剧中讲到的网络霸凌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一个孩子身上。 我们的播客「Knock Knock 世界」在 4 月份上线的第 13 期节目《 不让中小学生用手机,大人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就从这部剧的剧情出发, 介绍了世界各地在近 年出台的禁令以及背后的考量,包括法国部分初中在 2024 年 9 月开始实行的「数字休息」政策,以及澳大利亚立法规定——从今年 1 月 1 日起,使用社交媒体将 有最低年龄限制。 昨天,美国电视行业最重要的奖项「艾美奖」公布了今年的获奖名单, 其中英国剧集《混沌少年时》斩获 6 个奖项,包括迷你剧最佳剧集、最佳男主、最佳男配、 最佳女配、最佳导演以及最佳编剧。 获得最佳男配的 Owen Cooper 在剧集中饰演杀害同校女生的 13 岁男孩,他因此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奖。 《混沌少年时》于今年 3 月在 Netflix 上播出后,迅速 ...
七麦研究院:8月热门应用下载榜Top30出炉 字节跳动旗下产品包揽前三
智通财经· 2025-09-15 06:40
热门应用下载榜表现 - 字节跳动旗下产品"豆包""红果短剧""汽水音乐"包揽2025年8月下载榜Top3席位 [1] - 下载榜Top30中共有7款新进榜应用 包括"星绘""即梦AI""企业微信""得物""剪映""钉钉""小红书" [1] - 字节跳动旗下"星绘"强势跻身下载榜Top8 [1] - 短剧类应用"红果短剧"和"河马剧场"成功跻身下载榜前列 [1] - 字节跳动有11款产品进入下载榜 是进榜数量最多的厂商 [3] - 阿里共有7款产品进入下载榜 [3] 短剧行业发展 - 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 预计2025年将超680亿元 [1] - "红果短剧"于2023年8月推出 以字节跳动流量生态为基础储备海量免费短剧资源 [1] - 该应用集成小说阅读、听书等功能 满足用户多元娱乐场景需求 [1] - 2025年8月2日开启暑期档 推出大规模精品内容投放 凭借多元题材与成熟IP矩阵吸引用户 [1] - 暑期档期间成功拉动App下载量与用户活跃度同步上涨 [1] AI应用领域进展 - AI图像与视频生成工具赛道热度持续攀升 功能创新和应用场景不断突破 [2] - 字节跳动旗下"星绘"将主打功能"分身写真"升级至2.0版本 实现"超自然、超细腻、超丰富"成像效果 [2] - 用户拍摄一张照片即可快速生成多套风格各异写真 极大提升产品吸引力 [2] - AI助手赛道中"腾讯元宝"表现突出 下载榜排名较上月大幅提升18位 [2] - "腾讯元宝"以"效率提升+个性化体验"为核心 涵盖AI搜索、AI写作等效率型功能 [2] 腾讯元宝生态布局 - 截至2025年8月已打通"微信""腾讯文档""腾讯新闻""腾讯地图"等十余款高频产品 [3] - 逐步落地"大模型+多场景"应用布局 推动AI能力从单一工具向全场景生活助手转变 [3] - 8月8日至13日与《王者荣耀》联动推出抽奖活动 成功触达庞大年轻用户群体 [3] - 8月16日正式接入京东商城 在书籍品类实现"对话-种草-购买"交易闭环 [3] - 该应用被定位为腾讯混元大模型的"生态连接器"和"重要载体" [2][3] 应用收入榜格局 - 字节跳动旗下"抖音"位列2025年8月收入榜Top1 [4] - 腾讯旗下"腾讯视频"与"QQ音乐"分别占据收入榜Top2、Top3位置 [4] - 腾讯游戏平台"心悦俱乐部"获得收入榜Top14成绩 [4] - 该平台整合王者营地、dnf助手等腾讯系游戏工具 提供游戏社区互动、福利礼包等全方位服务 [4] 应用类别分布 - 音乐音频类共有8款产品进榜 是进榜数量最多的分类 [5] - 娱乐类共有7款产品进榜 [5] - 头部音乐平台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依托版权合作和个性化推荐算法强化用户粘性 [5] - 垂直音频应用"喜马拉雅""猫耳FM""漫播"通过聚焦细分需求实现差异化突围 [5] - 腾讯为本月进榜数量最多的厂商 旗下共计6款应用上榜 [5] - 字节跳动共有4款产品进入收入榜 [5]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流量红利逐渐放缓 各大厂商在赛道探索与运营创新上动作积极 [6] - 8月暑期流量拉锯战中厂商通过多元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6]
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迎战新强敌
36氪· 2025-08-21 12:04
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演变 - 在线音乐服务已成为核心盈利引擎 腾讯音乐2025Q2在线音乐收入占比达80% 网易云音乐占比77.5% 较2018年分别提升51.9个百分点和下降11.9个百分点 [1][2] - 商业模式完成从"社交娱乐驱动"到"订阅服务主导"的转型 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收入占比从2018年28.1%升至2023年58.3% 并首次超越社交娱乐收入 [6] - 分级会员体系形成"三级火箭"变现模式 广告/普通会员/超级会员分层运营 腾讯音乐SVIP用户突破1500万 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同比增长9.35% [6][7] 版权竞争与用户习惯培育 - 2015年国家版权局政策推动盗版率从95%降至5%以下 触发平台版权囤积竞赛 腾讯音乐曾以4.5亿美元代价买断环球音乐三年独家版权 [4] - 版权互授协议保留1%头部内容独家性 周杰伦等成为战略资源 网易云音乐被迫转向小众曲库和原创音乐人扶持 [5] - 版权壁垒间接培育付费习惯 腾讯音乐付费会员达1.24亿 网易云音乐2023年会员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20.2% [6][7] 国际对标与战略布局 - Spotify全球付费用户达2.76亿 付费率40% 其推荐算法和歌单资产构建用户粘性 与腾讯音乐2017年股权置换实现战略协同 [8][9] - 腾讯音乐12.6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合并后覆盖6.5亿月活 占据移动端60%收听时长 补足长音频短板 [11] - Spotify拓展播客生态成效显著 视频播客消费增速达音频20倍 网易云音乐受限于资金未能复制此路径 [10] 新兴竞争威胁 - 短视频平台改变音乐传播逻辑 抖音系"汽水音乐+番茄畅听"组合月活突破1亿 番茄畅听6月月活同比增49.52% [14][15] - 字节采取"算法+低价"侧翼进攻 通过抖音神曲孵化反哺音乐平台 形成"短视频试听→流媒体沉淀"闭环 [16] - 腾讯音乐月活连续15季度下滑至5.53亿 需警惕用户流失至新兴平台 [14]
市值3095亿!这家潮商上市公司碾压百度701亿,1.24亿人排队送钱
搜狐财经· 2025-08-16 04:10
核心观点 - 腾讯音乐在收购喜马拉雅后市值大幅增长并首次进入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前十 展现出强劲的整合能力和战略转型成效 [1] - 公司通过创新车载场景服务和情感价值驱动 成功提升用户付费意愿和ARPPU值 付费用户数创历史新高 [3][4] - 尽管月活跃用户数环比下降 但付费用户粘性增强 平台正从工具型应用转向情感型生活方式平台 [5]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一度大涨超17%至超100港元 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达3095亿港元 [1] - 付费用户数达1.24亿 创历史新高 但月活跃用户环比流失200万 [5] - 单用户平均收入(ARPPU)从10.7元提升至11.7元 同比增长9.3% [4] 业务创新与场景拓展 - 车载场景成为新增长点 本季度新增付费用户超200万 小米SU7车主SVIP转化率达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 [3] - 通过酷狗音乐"优质全景声"技术实现歌曲360度沉浸式体验 并结合实时车速调节音乐节奏 [3] - 与吉利、小米汽车达成深度合作 将汽车屏幕转化为重要服务场景 [3] 用户价值与生态融合 - 用户付费动机从音质升级转向情感价值消费 包括明星限定卡、演唱会优先购票权、AI合唱等功能 [4] - 与喜马拉雅用户画像融合初显成效 15%的QQ音乐用户开始收听有声读物 [4] - 平台通过AI音景治愈、名人定制播客等内容增强付费用户粘性 [5] 行业地位与战略转型 - 公司市值增长1100亿元 首次跻身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TOP10 [1] - 行业普遍纠结于免费模式时 公司成功实现付费转化突破 [1] - 平台从版权竞争转向情感连接 音乐成为"社交货币"和连接现实与情感的载体 [5]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0727
声动活泼· 2025-07-27 02:00
播客行业分析 - 播客节目「Knock Knock 世界」由声动活泼和十分之一联合出品,目标受众为少年群体,内容聚焦全球新鲜事 [7] - 节目更新频率为每周一、三、五早晨6:00,单期时长10分钟,采用轻量化内容策略 [7] - 第一季定价365元,覆盖2025年3月25日至2026年3月24日的年度更新周期 [9] - 分发渠道覆盖主流音频平台,包括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采用多平台同步策略 [9] 内容生产模式 - 采用线下选题会机制,每月定期更新选题库,注重与听众互动收集问题 [1] - 内容选题涵盖国际时事(如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影响)、气候变化(台风远距离影响)、文化现象(黑皮Hello Kitty潮流)等跨领域话题 [2][4][5] - 设置免费试听节目作为用户转化入口,共开放三期免费内容供体验 [8] 用户互动特征 - 听众群体呈现年轻化特征,包含小学生提出的足球赛事(苏超)、公共交通(公交车减少)等生活化问题 [5] - 国际听众参与度高,如维也纳用户反馈当地剧院文化现象,体现内容全球触达能力 [6] - 采用公众号「十分之一信箱」作为主要互动渠道,建立UGC内容生产闭环 [1][3]
“并购破局:存量时代的投退博弈”闭门研讨会即将举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0:09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并购趋势 -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纷纷采取并购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1] - 部分中国企业已具备并购基础和实力,有能力展开全球化布局,"创一代"向"企二代"或职业经理人过渡以及管理层激励重视程度提升推动了并购市场活跃发展 [1] - 自2023年起监管层多次明确鼓励并购重组,2024年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包括新"国九条"、中央政治局会议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等 [1] 政策与市场层面的并购动态 - 2024年5月证监会发布最新修订的《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沪深交易所同步修订配套规则,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出台并购相关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基金落地 [1] - 国内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安踏全资收购德国狼爪、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管、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等案例涌现 [2] - 并购基金或创投主导的案例频现,包括KKR收购大窑85%控股权、高瓴资本拟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红杉中国收购欧洲Marshall马歇尔多数股权等 [2] 地方国资与投资机构参与并购 - 地方国资加大并购重组力度,深圳成立40亿元并购基金,上海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超500亿元,浙江省筹备100亿元并购母基金 [2] - 自2023年8月证监会收紧IPO节奏后,企业和投资人转向并购市场,期望通过并购整合释放项目价值 [2] - 新兴产业热门赛道估值回调,资产价格日趋合理,部分优质资产处于价值低估状态,为并购整合创造有利时间窗口 [3] 并购市场背景与研讨会信息 - 股权投资基金进入退出及清算期,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压力增大,并购成为重要疏通路径 [3] - 21世纪经济报道拟召开"并购破局:存量时代的投退博弈"闭门研讨会,聚焦政策、产业、资本三方联动 [3] - 研讨会将涵盖并购市场分析与展望、一二级市场联动、成功案例详解等主题,并邀请多方机构参与圆桌座谈 [5]
腾讯不“拆”了
投中网· 2025-06-24 05:16
腾讯投资策略转变 - 公司近期从收缩转向扩张,半个月内砸出200亿进行收购,包括12.6亿美元现金加不超过5.1986%腾讯音乐股票收购喜马拉雅(总规模约205亿元),以及参与收购万达旗下48家广场项目 [5][8][10] - 2021-2022年曾大举减持被投企业,包括将京东持股从17%降至2.3%、美团从17%降至不到2%,并清仓新东方在线等中小公司股票 [10][11] - 投资出手次数从巅峰期每年300多起收缩至2023年约40起、2024年20多起,但2025年重新展现进取姿态 [13][15] 战略调整驱动因素 - 四年前的减持主要受监管趋严影响,2021年收到多张罚单,游戏直播平台合并案被叫停,股价从700港元高点跌去七成 [22][24][25][27] - 当前环境变化包括:合规整改完成、游戏版号发放正常化、视频号/AI等新业务崛起,股价从300港元下方回升至500港元(涨幅超65%) [30][31] - 现金流改善使公司转向回购(2024年回购1120亿港元)而非派发股票,总股本减少近4亿股支撑股价 [32][33] 重点收购案例分析 - 收购喜马拉雅虽其财务表现平平(2023年营收增速仅1.7%,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但看中其3.03亿MAU可为腾讯音乐导流 [39][41] - 播客行业面临增长瓶颈(2024年市场广告收入仅33亿元 vs 腾讯营销收入1214亿元),但收购可获取低重叠度流量补充生态 [39][42] - 游戏领域持续加码,向育碧注资11.6亿欧元,成库洛第一大股东,传闻150亿美元收购NEXON [16] 生态战略演变 - PC互联网时代以"合"为主,2010年"3Q大战"后首次转向"拆",但通过投资反而构建更强大生态 [49][50] - 2021年减持后,目前保留快手(持股约10-15%)、B站、知乎等被投企业,既因股价低迷也考虑流量协同 [44] - 当前重新强化"合"的逻辑:互联网竞争加剧需多线作战(电商/游戏/本地生活/云计算),流量成为关键燃料 [45][46]
28亿美金收购喜马拉雅!喜马拉雅估值缩水35%,音频进入存量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6-17 08:34
收购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总计约28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包括12.6亿美元现金和价值14.9亿美元的5.5%股权 另含1.06亿美元业绩激励股份 [1] - 收购价格超过路透社此前披露的25亿美元报价 形成溢价收购 [1] 喜马拉雅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3年营收61.6亿元(约8.5亿美元) 同比增长仅1.7% 净利润2.24亿元 [2] - 月活跃用户达3亿 其中APP端用户1.3亿 设备端用户1.7亿 [2][9] - 收入结构依赖订阅业务 占比51.7%(31.9亿元) 广告收入占比23%(14.2亿元) 直播收入占比18.4%(11.3亿元) [2] - 付费率为11.9% 低于腾讯音乐的21.7% [2] 估值与资本化历程 - 收购估值28亿美元较2021年43亿美元融资估值缩水35% 被视为"流血并购" [2] - 历史估值波动显著:2018年估值34亿美元 2021年曾寻求100亿美元IPO估值但四次上市失败 [2] - 当前估值倍数约3倍PS 高于行业平均的1-1.5倍PS(对比知乎市值3.49亿美元/KEEP市值2.73亿美元) [3] - 股权结构分散 含腾讯、阅文等战略投资者及数十家财务投资者 2015年曾拆除并重建VIE架构 [3] 腾讯音乐战略动机 - 补强音频领域短板 此前收购的懒人听书未形成规模效应 [4] - 实现用户协同:喜马拉雅3亿月活与腾讯音乐8亿月活形成互补 [4] - 丰富内容生态:整合知识付费、播客与音乐IP衍生内容 [4] - 提升商业化能力:整合广告/直播变现渠道 尤其车载与智能设备场景 [4] - 反垄断环境2025年趋于宽松 为巨头整合提供政策空间 [4] 腾讯音乐财务能力 - 2024年净利润81.4亿元 现金及等价物350亿元 [5] - 12.6亿美元现金支出仅占流动资产30% 对运营无压力 [5] 音频行业结构性挑战 - 广告变现效率仅为视频的1/3至1/5 人均日使用时长45分钟但ARPU仅20元(对比抖音约200元) [7] - 国内音频订阅率不足15% 远低于美国Spotify超40%的付费率 [7] - 2021年后行业融资规模缩水70% 投资者急需退出渠道 [7] 行业整合趋势 - 标志音频赛道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整合 [7] - 互联网估值逻辑从"用户增长"转向"现金流稳定性" [8] - 为早期投资者提供稀缺退出渠道 行业流动性危机催生整合机会 [7][8]
腾讯音乐200亿“闪婚”喜马拉雅:从“双巨头”到“超级巨无霸”
36氪· 2025-06-12 07:19
交易概况 - 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现金及股权组合全面收购喜马拉雅 交易总对价约28.75亿美元(人民币200亿元) 以腾讯音乐290亿美元市值估算 [2] - 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成为腾讯音乐全资子公司 品牌与运营保持独立 核心管理团队不变 [2][3] - 腾讯音乐旗下将整合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懒人听书、酷我畅听等主流音频应用 [2][3] 市场地位与协同效应 - 腾讯音乐长期主导数字音乐市场 喜马拉雅用户渗透率77.8% 占据超60%音频用户时长 月活超过后九款应用总和 [4] - 腾讯音乐一季度ARPPU达11.4元(同比+7.5%) 在线音乐付费用户1.229亿 长音频业务驱动SVIP订阅增长 [6] - 双方用户画像互补:腾讯音乐18-24岁占比高 喜马拉雅覆盖25-40岁中高收入人群 商业模式分别侧重会员订阅与知识付费 [5] 行业影响 - 合并后公司将控制音乐+音频全场景 形成对用户时长、内容资源、创作者吸引力的绝对支配 [7] - 市场集中度提升可能挤压中小平台生存空间 新进入者需突破IP、流量、数据、渠道全链条壁垒 [16] - 创作者议价权或受削弱 平台可能通过独家协议限制多渠道发展 AI技术或加速流量分配的马太效应 [17][18] 监管风险 - 腾讯音乐2021年曾因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被处罚 此次交易涉及横向(文娱闭环)与纵向(有声书改编权封锁)整合风险 [8][12] - 全球监管案例显示文化平台并购受严格审查 如欧盟对环球音乐收购Downtown Music的竞争评估 [10][11] 用户与生态潜在影响 - 腾讯音乐近年将50%-60%热门歌曲纳入VIP体系 缩减会员优惠并分层限制设备播放数量以提升ARPPU [20][22] - 单一平台主导可能导致信息茧房固化 严肃与小众内容边缘化 最终由用户承担涨价代价 [19][23]
阿里离职员工发万字长文,马云回应;韦东奕称已被舆论影响到丨新鲜早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01:45
巨头动态 - 阿里离职员工元安发布万字长文指出内部积弊、短期主义、战略不清等问题 马云回应称阿里在变化中并祝福其发展 [2] - 阿里巴巴工程师春节无休追赶AI浪潮 蔡崇信承认公司在AI领域落后于DeepSeek [3] - 京东物流在沙特已组建上千人团队 开启本地配送服务 [5] - 喜马拉雅承诺并购后保持品牌、产品、管理团队和战略"四不变"原则 [4] 人工智能进展 - 英伟达计划在欧洲建造全球首个工业AI云 德国总部工厂将配备10000个GPU [7] - OpenAI推迟首个开放模型发布至夏季晚些时候 因需额外时间完善 [5] - 腾讯"元宝AI"升级 可理解视频号内容并生成摘要 基于混元大模型多模态能力 [6] - 3D大模型公司VAST获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 发布AI驱动3D工作台Tripo Studio [11] 资本市场 - 影石创新科创板首日大涨271.48% 市值突破700亿元 募资19.38亿元创2025年科创板纪录 [9] - AI初创公司Glean估值跃升57%至72亿美元 两年内完成三轮融资 [10] - 甲骨文2025财年营收574亿美元(增长8%) 净利润124亿美元 宣布每股0.5美元股息 [8] 产品发布 - 华为Pura 80系列最高售价10999元 近十年研发投入达12490亿元 [12] - 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1.6价格降至2.6元/百万tokens 较前代下降63% [13] - Snap宣布2026年推出轻量级AR智能眼镜 支持AI辅助功能和三维空间交互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