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糖

搜索文档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保龄宝公司:小玉米造就中国功能糖产业领军者
中国发展网· 2025-09-24 05:3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 位于山东省德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功能糖产品 [1] - 工业园占地1600余亩 员工1400余人 建有16条功能糖生产线 综合产能100余万吨 [1]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国家绿色工厂 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1] - 国内首家完成低聚糖工业化生产 2009年深交所上市 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1] 玉米收储管理 - 建立严谨粮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细化各环节操作流程和标准 [2] - 每批次入库粮食进行多维度检测 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 2024年收储玉米32万吨 平均日收购量1000吨 收购地区主要为山东河北河南 [2] - 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发布收购信息 价格公开透明 参照季节及周边行情制定 [2] - 建立粮食价格动态监测机制 确保收购价格合理 保障农民利益 [2] 仓储设施建设 - 现有粮食存储平房仓钢板仓13个 存储能力8万吨 [3] - 粮仓确保气密性隔热性防水性达标 对原有粮仓升级改造 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3] - 安装智能通风系统和粮情测控系统 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粮情 [3] - 新建粮仓安装自动化出入库系统 实现快速装卸和精准计量 [3] 玉米精深加工 - 通过技术创新延伸玉米产业链价值 向高价值产品聚焦 [4] - 从淀粉糖到功能糖到药用糖到新型营养素及终端消费品 实现玉米价值十几倍上百倍增值 [4] - 赤藓糖醇阿洛酮糖DHA等高价值产品相继投产 实现企业产能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 [4] -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拉动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4]
保龄宝涨2.06%,成交额7740.9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50.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5:3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4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10.90元/股 成交额7740.94万元 换手率1.95% 总市值41.4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50.55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15.77%(1220.53万元) 卖出占比19.00%(1471.08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8.91% 近5日下跌5.22% 近20日上涨2.35% 近60日下跌5.63% [1] - 年内5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5月22日净买入-5083.73万元 买入总额7508.26万元(占比8.48%) 卖出总额1.26亿元(占比14.22%)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99亿元 同比增长18.02% [2] - 归母净利润9267.20万元 同比增长33.6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09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507.22万元 [3] 股东结构与业务构成 - 股东户数3.68万户 较上期增加0.89% 人均流通股10031股 较上期减少0.88%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淀粉糖及其他29.89% 减糖甜味剂26.55% 饲料及副产品22.40% 益生元13.48% 膳食纤维7.39% 其他0.29%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农产品加工 概念板块包括参股新三板/增持回购/股权转让/代糖概念/健康中国等 [2]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7年10月16日 2009年8月28日上市 总部位于山东省德州国家高新区 [1] - 主营业务为功能糖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一审判决出炉,判赔超2.74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8-29 13:35
案件判决结果 - 一审判决龙力生物赔偿1618名投资者投资差额损失2.74亿元 律师费80.9万元 五名原告代表人另获通知费8.06万元 [6] - 实际控制人程少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中介机构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在5%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 - 国联民生证券公告称案件仍可上诉 最终判决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9] 财务造假事实 - 龙力生物2015年至2017年通过直接删改财务账套实施造假 2015年虚增资产5亿元 虚减负债17亿元 虚增利润1.4亿元 [8] - 2016年虚增资产1.3亿元 虚减负债28亿元 虚增利润2.5亿元 2017年上半年虚减负债29亿元 虚增利润2亿元 [8] - 证监会2021年将其列为典型违法案例 认定属于直接删改会计资料的财务造假案件 [8] 公司退市过程 - 因2017年及2018年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且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 2019年5月15日起暂停上市 [7] - 2019年净资产持续为负且审计报告再度无法表示意见 2020年5月22日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7月15日正式摘牌 [7] - 2018年1月11日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1年1月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8] 主体机构信息 - 龙力生物成立于2001年6月 主营玉米芯生物质综合利用 2011年由原华英证券保荐在深交所上市 [7] - 中介机构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原华英证券)为上市保荐机构 此次被判5%连带赔偿责任 [4][6][7]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被投资者列为连带责任被告 但判决未披露其具体责任比例 [9]
圣泉集团: 圣泉集团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16:3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9.46亿元,发行8106万股,每股发行价24.01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8.40亿元 [1] - 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8.75亿元,发行6225.22万股,发行价14.06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8.70亿元 [7][8] 募集资金存放与管理 - 设立专项账户存放募集资金,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齐鲁银行、光大银行等签署三方/四方监管协议,确保专款专用 [2][3][4][5] - 2023年变更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并重新签署监管协议 [4] - 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 [2] 募集资金使用与变更 - 2021年IPO募集资金初始投向包括酚醛复合材料扩产、陶瓷过滤器改造等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46亿元 [1][19] - 2023年3月变更部分募投项目:将陶瓷过滤器项目1.27亿元转投年产1000吨官能化聚苯醚项目(总投资1.61亿元) [9] - 2024年4月将"科创中心建设项目"变更为"圣泉集团总部科创中心"项目,计划投资1.46亿元 [11] - 2025年2月再次变更募投方向:将总部科创中心项目调整为"先进材料创新基地",并整合两个项目结余资金2134.32万元投入 [12]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1年IPO募集资金累计使用18.40亿元,剩余1.72亿元未使用 [16][19] - 2022年定增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债 [8][16] - 酚醛复合材料扩产项目累计投入9.21亿元,铸造用陶瓷过滤器项目投入1.27亿元 [19] 募集资金临时补流情况 - 2021-2025年期间多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单次规模0.8-3.6亿元,累计归还超10亿元 [13][14][15] - 2025年6月末仍有1.8亿元临时补流资金未归还 [15] 项目效益实现情况 - 年产3000吨功能糖项目2022-2025年6月累计实现效益3167万元 [21] - 其他项目因建设期或性质特殊未披露具体效益数据 [22]
江南大学吴敬教授:新型功能糖的挖掘和绿色生物制造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05 16:25
代谢疾病与功能糖市场 - 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代谢疾病患病率快速增长,成为社会严重负担,代谢疾病常伴随肠道菌群紊乱 [2] - 功能糖作为膳食调节剂可有效缓解肠道微生态失衡,近年来全球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 - 当前功能糖产品同质化严重,特定结构、靶向调控的新型功能糖获取困难,主要因构效机制不清、生物合成路径不明、分离难和制造智能化程度低 [2] 江南大学吴敬团队研究成果 - 团队突破新型功能糖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实现阿洛酮糖、塔格糖、乳果糖、抗消化糊精及母乳低聚糖等系列功能糖的规模化生产 [2] - 研究成果对发展健康膳食调节剂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 - 吴敬将在SynBioCon 2025大会「未来食品&农业」专场发表《新型功能糖的挖掘和绿色生物制造》主题演讲 [2] 吴敬教授背景 - 现任江南大学教授、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4] - 发表高水平论文330篇,授权发明专利206件(国际17件),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4] - 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4] SynBioCon 2025大会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产业化 [9] - 大会设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 [10] - 日程包括开幕式、三大专题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赋能制造、未来食品&农业)及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11]
政策护航未来食品产业 生物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与农业变革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08:29
政策导向与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生物技术赋能食品工业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1] -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 重点围绕生物育种 生物肥料 生物饲料 生物农药等方向 [1] - 构建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居民消费升级 [1] 技术发展方向 - 未来食品以合成生物学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技术为基石 推动食品制造模式向工厂化生产转变 [2] - 食品资源开发方向包括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 人工淀粉 细胞培养肉等非农业途径 [2] - 小分子肽技术和功能糖研发满足银发群体营养需求 基因编辑改良菌种和酶制剂优化传统发酵工艺 [2] 资本市场关注 - 替代蛋白 功能性原料 合成生物学食品等概念成为投资热点 [2] - 替代蛋白技术研发突破推动健康食品原料成本降低 引发健康与可持续需求井喷式增长 [2] - 个性化营养设计满足Z世代健康需求 银发经济催生适老化食品细分赛道 [2]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扩大 政策“组合拳”力促农产品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7-30 00:47
政策举措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23条具体举措 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三向发力释放消费潜力 [1] - 方案重点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2] - 方案明确财政支持措施 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开展仓储保鲜、加工营销、品牌推广等产后环节建设 [9] -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 加大对农产品营销促销的支持力度 [9] 供给端优化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 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2]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 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创新地方特色食品 [2]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者群体对便捷性要求 [2] 消费市场 - 我国居民营养不均衡情况普遍 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远低于110至183公斤膳食推荐量 [3]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59% 奶类和豆制品消费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3] - 推动豆制品、优质豆奶进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 鼓励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 [3] - 2024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 [3] 流通体系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7] - "十四五"期间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超过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8] - 建设33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 发布663个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 [8] - 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 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活动 [7] 产销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东西部协作省份采购和帮助销售西部协作地区农产品4200多亿元 [9] - 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1600多亿元 [9]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较高水平 [1]
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还不到膳食推荐量的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3:21
农产品消费促进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聚焦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1] - 政策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吃得饱"转向"吃得营养健康",重点引导大豆、牛奶等优质蛋白消费 [1][2] 营养健康消费现状与目标 - 国内居民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年,低于膳食推荐量110-183公斤及亚洲国家80-90公斤水平 [2]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59%,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2]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开展"奶豆添营养"主题活动,推动膳食结构调整 [2] 营养健康消费实施路径 -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针对学生群体优化营养配餐,推动豆制品、豆奶进校园 [3] - 加强"减油增豆加奶"科普宣传,推出奶类牛肉美食地图,促进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 [3] 食品工业升级措施 - 工信部推动生物技术应用,优化传统发酵工艺,加速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产业化 [5][6] - 2023年遴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如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 [6] - 通过"中国消费名品大会"等活动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挖掘食品消费新场景 [6] 未来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题科普,强化公共服务和健康消费引导 [3] - 工信部持续发力生物技术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食品消费扩容,提升供需适配性 [6]
十部门出台方案促进农产品消费 实施“三品一标”行动,培育一批农民主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08:3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要求 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 释放多样化 品质化 差异化消费潜力 [2]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提升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 大力推进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 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从严加强证后监管 [3] - 搭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宣展推介平台 做好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推广 增强品质消费引导力 [3] - 三品一标相当于优质农产品的牌照或身份证 能够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并引导生产端摆脱低价竞争 推动质量分档和价格分层 通过优质优价释放市场潜力 形成农产品消费良性内循环 [3] 新型加工产品开发 - 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 推动人工淀粉 菌体蛋白 功能糖 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4] -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美味多样休闲食品 营养健康饮品 推进食药物质等保健食品原料复方配伍备案试点 [4] - 开展气调保鲜 精准保鲜 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 即烹 即热产品 [5] - 新食品配料面向小众细分市场 通过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满足特定消费群体差异化需求并带动整体农产品消费 [5][6] - 即配 即烹 即热产品强调营养健康快捷 需严把质量关和安全线 用科技确保营养卫生口感 [6] 电商平台与网络销售 - 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深化拓展数商兴农 组织网络扩消费活动 引导电商平台升级服务 发展即时零售 社区电商等业态 拓展本地零售供给 [7] - 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 将土特产变成网红货 直播电商和短视频助农提高曝光度和溢价率 典型案例如陕西柞水木耳 江西赣南脐橙 河南新安樱桃 [7] - 电商平台在农产品标准化 品牌化 组织化方面起牵引作用 倒逼生产端调整种植结构 提升品质 带动农业企业合作社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 [8] - 当前平台销售面临量大品杂 质价不一 同质化严重问题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足 需推动农产品从被动上网向主动适网转变 [8] 直播电商与生态建设 - 电商平台存在服务不够精准 生态不够健全 规则不够公平问题 具体包括流量调度未按农时农需匹配 农民主播队伍未培育 算法偏向高销量品类 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等 [10] - 需推动平台从流量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和扶农机制 扶持可复制可持续能自主的乡村主播和农村电商 [11] - 引导政府和平台共建数字乡村公域 打造规则公开 流量公平 资源共享的农产品电商生态 实现平台带农向平台助农转型 [11] - 提升直播电商水平 以公益方式扶持有特色潜力乡村 培育扎根乡土农民主播 开展主题直播活动 打造农产品直播专区 [11] - 引导电商平台提供常态化成体系扶农措施 匹配运营辅导和流量扶持资源包 对集中上市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 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促进优质优价 [12]
十部门出台方案促进农产品消费 专家:意在遏制低质低价“内卷式”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13: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扩大农产品消费并优化供给端、流通端和市场端 [1] - 方案核心目标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 [1]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方案将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包括推进品质评价、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和创新地方特色食品 [2] - "三品一标"被视为优质农产品的"牌照"或"身份证",有助于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并引导生产端摆脱低价竞争 [2] - 提升"三品一标"水平可形成农产品消费的良性内循环,通过优质优价释放市场潜力并带动农民增收 [3] 新型食品研发与加工技术 - 方案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4]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并开展气调保鲜、品质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4] - 新型食品配料面向细分市场,深加工可提升附加值并带动整体农产品消费 [4] 电商平台与农产品销售 - 方案提出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业态 [5][6] - 电商平台有效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提升曝光度和溢价率,典型案例包括陕西柞水木耳、江西赣南脐橙等 [6] - 平台还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组织化,带动农业企业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 [7] 电商平台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 当前平台存在服务不够精准、生态不够健全、规则不够公平等问题,如流量调度未按"农时农需"匹配、农民主播队伍未成熟等 [8] - 建议推动平台从"流量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完善扶农机制并打造公平的农产品电商生态 [9] - 方案明确指导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培育农民主播,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以促进优质优价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