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模组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国盛证券:蓝思科技营收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新兴领域打开成长空间
格隆汇APP· 2025-08-12 05:22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从消费电子盖板玻璃供应商起步 横向拓展至智能汽车 人形机器人和AI眼镜等领域 [1] - 纵向扩展业务至功能模组及整机组装 发挥玻璃 金属和模组领域优势 [1] - 推动垂直整合 成长为智能终端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18年277.2亿元增长至2024年699.0亿元 [1] - 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16.7% [1] 未来增长机遇 - 将成为业内首批承接人形机器人及AI眼镜/XR头显关键核心部件量产与整机组装的企业 [1] - 具备结构件及功能模组核心技术支撑的产业化能力体系 [1] - 拥有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将深度受益AI技术发展 [1] - 各条业务线预计全面增长 [1]
“果链”企业加速进军“车链”,领益智造开启降维进击之路?
全景网· 2025-04-25 08:22
消费电子企业跨界汽车行业的优势 -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凭借深厚积累跨界进军汽车行业,展现出显著优势,小米作为典型案例,自2021年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后转型成果突出[1] - 小米依托消费电子业务构建的庞大供应链体系,拥有强大议价能力,并将精细化成本管理经验迁移至汽车制造,快速搭建汽车供应链体系[1] - 小米首款车型SU7自2024年上市后迅速走红,截至2025年初交付量超13.5万辆,订单积压达15-18万辆,平均交付周期延长至五个月以上[1] 领益智造的精密制造技术优势 - 领益智造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领域深耕多年,制造精度达微米甚至纳米级,工艺把控炉火纯青,为苹果等品牌提供精密结构件和功能模组[2] - 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后,公司精密制造优势延续,电池结构件如方壳、电芯钢/铝外壳等对精度要求极高,领益智造产品质量超越部分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2] 研发创新与AI技术迁移 - 消费电子行业快节奏竞争促使企业持续投入研发,领益智造在AI终端硬件精密制造领域积累丰富经验,可迁移至汽车智能化转型[3] - 公司在消费电子中积累的小型化、集成化设计经验可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零部件设计,解决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瓶颈[3]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管理 - 消费电子企业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并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领益智造作为"果链"企业深谙此道,可优化汽车零部件生产流程[4] - 小米复用手机领域供应链资源,与宁德时代等合作降低电池成本,领益智造可借鉴此类模式,以性价比赢得市场份额[4] 领益智造收购江苏科达的战略布局 - 领益智造2024年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达21.17亿元,同比增长52.90%,收购江苏科达是其在汽车领域布局的关键一步[5][6] - 江苏科达为奇瑞、上汽、比亚迪等一级供应商,收购后公司产品矩阵将丰富,单车配套价值有望从300-500元提升至2000-3000元[6] - 交易价格3.32亿元对应江苏科达2024年PE为9.02倍,低于行业平均20倍,交易对手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68亿元[7] 技术协同与市场前景 - 江苏科达的汽车饰件开发能力与领益智造精密制造能力互补,可加速高端内饰件国产替代并提升附加值[6] - 领益智造全球58个生产据点及研发中心结合江苏科达整车厂优势,有望拓展国际市场并配合整车企业属地化布局[6] - 江苏科达与小鹏汇天合作探索飞行汽车技术,站在汽车行业创新前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7]
蓝思科技递表港交所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4-01 00:26
文章核心观点 蓝思科技递表港交所主板 作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具备强大平台化能力 业务多元且产业链垂直整合 与客户和供应商合作良好 生产技术先进 [1] 公司概况 - 领先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科技创新和智能智造 [1] - 2024年收入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行业和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行业排名领先 [1] - 具备强大平台化能力 涵盖人才、技术、供应和智能制造等方面 尤其在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积累深厚技术和能力 [1] - 已实现从原材料及功能结构件生产、功能模组贴合到整机组装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材料技术涵盖多种类型 [1] - 与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及智能汽车品牌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通常提前2到3年深度参与客户研发和生产 [1] - 横向拓展业务至智慧零售终端、工业及人形机器人、AI眼镜/XR头显等多元化场景 [1] 销售与采购 - 采用直销模式 不使用分销商 [2] - 2022 - 2024年 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为83.3%、83.1%和81.1% 对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为71.0%、57.8%和49.5% [2] - 与主要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保持稳定和长期合作关系 [2] - 2022 - 2024年 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23.7%、37.4%和43.6% 对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6.2%、16.7%和24.1% [2] 生产与技术 - 在全球拥有九个工业园区 位于中国、越南和墨西哥 自行生产所有产品 [2] - 将智能智造融入生产各环节 率先应用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 提高生产效率、精度和一致性 [2] - 实施智能仓储系统 提升仓储、物流和库存管理能力 [2] - 持续开发用于工业园区的工业机器人 如四轴、六轴、并联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和自动牵引车 [2] - 产品及整机组装生产良率高于行业平均值 [2] 业务能力 - 业务涵盖全产业链 拥有多种功能材料技术能力 实现全材料覆盖 [3] - 是全球消费电子供应链中少有同时具备玻璃和金属先进制程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量产的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