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藻井冰箱贴

搜索文档
文化+科技,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文化中国行·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8 22:42
主办方供图 电影《狼图腾》导演让-雅克·阿诺(前排左二)与中国演员冯绍峰(前排右一)、窦骁在"光影百年·中 法同行"电影音乐会上互动。 新华社记者 谢晗摄 1场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初秋的北京,文化艺术界知名人 士,文化、科技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国际知名专 家学者等8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围绕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年度主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展开交流对 话。 科技赋能遗产保护 从非遗记录工程借助多媒体技术,让非遗技艺和文化记忆在数字空间有效记录、有序传承;到基于 深度学习的自动缀合系统成功缀合78对殷墟甲骨碎片;再到"何以文明"数字大展走进联合国总部及五大 洲15个国家和地区……当前,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应用越发深入。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以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历史的选 择,也是时代的需要。" 外国嘉宾在了解文创展品。 "数字故宫的建设已历经近30年的时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目前,故宫已对195万件 藏品中100多万件进行了数据信息采集,故宫数字文物库也已收集超10 ...
担好首善之区的文化重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1 22:50
思想引领与文化建设 - 北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北京的生动实践研究"重大课题,并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 [2]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后累计接待超80万人次,北京形成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 [2] -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联动首都33所高校,覆盖40万名青年学子,推动文化实践教育 [3] - 北京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十大文明行动"与不文明现象集中整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3]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 北京中轴线2024年7月申遗成功,带动10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10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位于中轴线上 [4] - 发布《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等顶层规划 [4]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进展:北京(通州)大运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 [5] - 长城保护形成"北京经验",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山五园获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5] - 北京推动文化遗产时代内涵挖掘,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北京长城文化节,推出《大运河文化辞典》,建成市级公益性非遗体验中心 [5] 文化设施与公共服务 - 北京建设"演艺之都":2024年全市营业性演出超5.7万场、观众超12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6] - 发布《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10条举措,吸引优质演艺资源 [6] - "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培育挂牌"类博物馆"56家,2024年全市博物馆接待参观超一亿人次 [7] - "书香京城"建设深化:北京书市6天吸引市民读者27万人次,开展北京阅读季、十月文学月等活动 [7] 文商旅体融合与消费拉动 - 北京创新建立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推动旅游、演艺、电影、赛事等产业链融合 [8] - 2025年北京电影生活节吸引客流7666万人次,拉动综合消费251.7亿元,试水"票根经济" [8] - "展览+"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如"看·见殷商"展览与旅游、商圈互动 [9] - 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赛事打造全城体育赛事嘉年华 [9] - 文创产品(如天宫藻井冰箱贴)火爆全网,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协议签署 [9] - "古都新韵"短视频大赛单元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近20亿元 [9] 文化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文化产业是北京重要支柱产业,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2429.5亿元,同比增长13.2% [10] - 创新出台全国首个文化新质生产力政策《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配套游戏电竞、演艺、超高清等行业支持政策 [10]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 北京加强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推广《这里是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 [11] - 泡泡玛特等潮玩企业推出中国创意IP(如Labubu),京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微短剧出海势头强劲 [11] - 搭建"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永不落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平台,深化"欢乐春节""魅力北京"等国际品牌活动 [11]
北京文化守护人丨李俊阁:三车“碎木头”,八级木工复原天宫藻井
新京报· 2025-09-21 03:05
古建筑修复行业技术传承 - 中国古建筑修复依赖传统木工技艺 需要精通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建筑形制与榫卯结构 [7] - 行业面临技术传承挑战 顶尖匠人平均年龄较高且后继乏人 如91岁专家李俊阁仍寻求徒弟传承自制工具用法 [4][16] - 传统修复技艺要求极高 需通过老照片和残件复原无图纸文物 例如凭借4张黑白照片重组2万多个斗拱的藻井结构 [11] 文物修复重大项目案例 - 隆福寺天宫藻井修复工程历时超3年 动用20多位工匠 将三卡车零碎构件复原为六层榫卯结构国宝 [3][11][12] - 藻井修复采用明代工艺逻辑 新补构件涂桐油处理 与原有彩绘构件形成可辨识区分 [12] - 该藻井成为文化IP衍生品 其168元五层冰箱贴成为爆款文创产品 带动博物馆日接待量超千人 [8][9] 匠人职业发展路径 - 古建修复专家需复合技能 除木工技艺外还需掌握测绘与工程知识 李俊阁在部队期间通过夜校成为"十项全能"型匠人 [6] - 行业顶尖技术人才稀缺 20世纪60年代"八级木工"为最高技术等级 全国仅极少数人获得该资质 [3][6] - 匠人职业周期长达60年 从20多岁技术成熟到90岁仍保持工艺热情 但身体机能衰退会导致创作终止 [4][13] 古建筑文化传播效应 - 文物修复成果显著促进文化传播 隆福寺藻井通过社交媒体成为"顶流网红" 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传统建筑 [3][8] - 微缩模型制作成为技艺传承形式 李俊阁凭记忆制作40:1白塔寺模型及藻井微景观 各耗时3年完成 [7][13] -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天宫藻井IP衍生品供不应求 有效提升文物公众认知度 [8][9]
冰箱贴为中国博物馆添新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1:46
很多前往中国首都观光的游客似乎都愿意打开钱包,购买一些价格较贵的纪念品冰箱贴。在北京古代建 筑博物馆,一套名为"天宫藻井"的五层冰箱贴尤其受游客欢迎,售价为168元人民币/个。五层图案既可 以分开摆放,也可以堆叠在一起,展现馆藏明代木质文物"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的精妙结构。一名购买 天宫藻井冰箱贴的顾客在收银台前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盒子,"这太酷了!" 在中国,与所在城市和旅游景点有关的冰箱贴已经成为各地礼品店的主要产品。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 示,2024年包括博物馆冰箱贴在内的中国文旅IP商业化市场规模达到43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约为 15.5%。随着中国居民出游意愿增加以及文旅IP持续商业化拓展,该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6972 亿元。 不少冰箱贴还具备特殊功能。例如,天坛公园文创店销售的一款冰箱贴含有充满闪光物质的液体,可以 产生类似雪花球的效果。其他款式的冰箱贴配备LED灯,不仅能发光,甚至还能通过与智能手机相连来 呈现增强现实内容。尽管中国日用品价格竞争加剧,但"情绪消费"趋势正在蓬勃发展。 冰箱贴为中国博物馆添新彩 观众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排队购买冰箱贴。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家电网® ...
白塔寺文创破圈、先农坛开放区域扩大,“活态”文化长卷徐徐铺开
新京报· 2025-08-26 03:33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文化活化成果 -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后 文化遗产通过文创开发、科技体验和腾退开放实现活态传承 [1] 白塔寺文创发展战略 - 白塔寺拥有700余年历史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 [2] - 文创产品高频迭代 每月推出新品 包括元代元素冰箱贴、白塔香薰、毛绒类和实用型产品如手机背带与零钱包 [2] - 未来将突破同质化 减少对冰箱贴单一品类的依赖 为毛绒白塔增加互动功能 [2] 钟鼓楼科技赋能与研学增长 - 鼓楼"时间的故事"展览通过动态画面和互动触屏数字化复原古代计时仪器 [3] - 申遗成功后研学团队显著增加 每日有大小团队参观学习 [3] - 开展春季音乐会等活动丰富体验 引导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内涵 [3] 先农坛腾退开放与商业成效 - 申遗促进神仓院落和庆成宫院落开放 填补560多年来的开放空白 [4][5] - 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爆款 一年内带动文创销售51万多件 总额达4600多万元 [5] - 开展农耕体验活动如麦收收割 结合古建特色开展研学 [5] 文化遗产活化未来规划 - 先农坛将打造为文化休闲地 通过国际表达展示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和中华礼仪文明 [6] - 目标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和城市会客厅 [6]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 “古都之脊”持续焕发新活力
央视新闻· 2025-07-27 16:13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及保护计划 - 北京中轴线于2023年7月27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长7.8公里,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 [1] -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包含45项措施,重点推进整体性保护、管理能力提升及国际传播 [4] - 计划明确将推动天坛、先农坛等遗产点腾退整治取得显著进展 [3] 遗产保护与开放进展 - 先农坛庆成宫与正阳门箭楼于2023年底完成修缮并开放,先农坛腾退古建筑群新增开放面积近2万平方米 [7][9]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参观人次超120万,开发文创产品300余款,其中天宫藻井冰箱贴销量达19万件 [9] -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数字化监测平台,整合三维数字孪生和AI技术,实现数据采集、评估与修缮一体化 [12] 技术创新与公众参与 - 在遗产点布设物联网设备如北斗卫星监测站、微型加速度计,通过5G实时传输沉降、扰动等数据 [17] - 公众巡查机制累计上传8万条巡检数据、16万张照片,形成"全民守护"模式 [14] 北京世界遗产整体管理 - 北京现有8处世界遗产,包括长城、故宫、中轴线等,正通过协调机制提升整体保护水平 [6]
文博热催生新职业 文化价值正“变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3 23:35
文博热带来的市场变化 - 文创行业从"叫好不叫座"到实现"变现"契机,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收入翻四五倍[1] - 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新业态,文化新业态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5%[1] - 文博产业链延伸至数字化采集、虚拟场景搭建、文创开发等环节,专业人才需求激增[1][2] 新职业的涌现与特点 - 博物馆数字策展人、虚拟现实设计师等新职业成为行业"香饽饽"[1] - 文创策划师将三星堆金面具转化为"国潮耳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2] - 三维建模技术员、数字策展人通过技术手段让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消费体验[2] 行业生态重塑 - 文博机构从"单打独斗"转向与科技公司、高校等多方联动合作[2] - 虚拟现实设计师团队同时服务故宫和地方博物馆,开发"数字文物库"和"元宇宙展厅"[2] - 文创产品需结合现代审美,数字策展需注重交互逻辑,技术应用需包含文化内核[2] 文博热的核心驱动力 - 消费者行为从"看文物"转向"玩文物",从"逛博物馆"转向"买文创"[3] - 新职业从业者将历史文化转化为产品温度,推动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3] - 行业增长反映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就业市场活力增强[3]
《茶歇分享会》儿童节特辑 | 推荐这些国内外宝藏博物馆,适合孩子们来打卡!
野村集团· 2025-05-30 10:34
博物馆推荐特辑 - 文章核心观点是野村集团员工推荐适合儿童参观的全球博物馆,强调寓教于乐和亲子互动体验 [2][5][8][13][15][18][22] 上海地区推荐 -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以摄影展览为主,视觉刺激强,7岁以下儿童免票,配套苏州河畔散步和主题工作坊 [2] - 上海汽车博物馆展示近百辆古董车覆盖50个品牌,设有推车友好区和周边绿地公园 [15] 欧洲地区推荐 -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大量生态标本,设有儿童互动答题屏幕,动线设计合理 [5] - 维也纳美泉宫提供多语言讲解器,含历史宫殿、花园迷宫和儿童游乐区,可全天游玩 [8] - 佛罗伦萨列奥纳多互动博物馆展示达芬奇发明,提供机械装置互动和趣味学习体验 [22] 北京地区推荐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展示明代天宫藻井等珍品,提供专业讲解和火爆文创产品 [13] 纽约地区推荐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涵盖五千年人类艺术史,可通过绘本和寻宝游戏培养儿童艺术兴趣 [18]
文创产品新意十足
经济日报· 2025-05-28 18:44
文创产品市场表现 - 文创产品成为旅游观光新潮特产 故宫日历 天宫藻井冰箱贴等成为爆款 深受年轻人喜爱 [1] - 文创产品成交量同比增长前5位类别为日历 冰箱贴 徽章 书签和摆件 其中日历和冰箱贴成交量同比增长均超10倍 [1] - 河北 山西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倍 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 [1] 文创产品发展趋势 - 文创热与文博热相互促进 文创店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牌匾 画卷 青铜器等镇馆之宝化身为冰箱贴 钥匙扣等产品 [1] - 文创产品结合AR技术 扫码可看高清动态文物展示 实现文物 文创和数字化融合 [2] - 文创解锁盲盒玩法 衍生出考古盲盒 非遗盲盒等 互动感强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成为人社部认可新职业 [2] 文创产品创新方向 - 文创产品需深耕文化内涵 精准把握市场需求 避免简单将文化元素印在普通商品上 [2] - 需深度挖掘文化创意表达 防止产品同质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打击盗版抄袭 激发原创者积极性 [2] - 文创产业已形成覆盖设计 生产 营销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1]
文博场馆成城市旅游新地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22:52
文博游市场热度 - 文博场馆成为城市旅游新地标,吸引游客"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7] - 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十大博物馆人气最高,几乎每天人山人海 [8] - "博物馆"搜索量同比增长近500%,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搜索量增长超900% [8] - 洛阳博物馆因"牵手女陶俑"爆红,热度增长91% [8] - 三线及以下城市博物馆订单量占比达30%,同比增加7% [10] - 潍坊风筝博物馆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倍,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增长208% [10] 特色主题博物馆崛起 -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特色主题馆热度显著增长 [10] - 自贡恐龙博物馆以独特恐龙化石展览吸引大量游客 [10] - 景德镇博物馆通过互动体验展示陶瓷文化,带动当地手工艺品销售和餐饮业发展 [10] - 特色主题馆受欢迎原因包括主题贴近生活、展览视角新颖、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等 [11] 创新体验模式 - 海南省博物馆推出VR项目《遇见东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苏东坡人生 [12][13] - 博物馆推出数字文物、机器人讲解、沉浸式展演、剧本游等新体验形式 [13] - 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成为博物馆吸引游客新途径,如"无语菩萨"陶瓷雕塑爆红 [13] - 博物馆文创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126%,联名文创产品如"绿马跳跳"受年轻人喜爱 [14] - 抖音电商与百家博物馆合作推出"国潮奇妙物语"活动,线上展示销售文创产品 [14] 热门旅游线路 - "故宫-景山公园"、"兵马俑-华清宫"等一日跟团游产品预订热度显著增长 [9] - 成都大熊猫基地-三星堆、岳麓书院-湖南博物院等组合线路受欢迎 [9] - 特色博物馆如洛阳古墓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成为文博游新潮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