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搜索文档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邱章红:新技术浪潮如何重塑全球电影行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3:32
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 电影行业与技术密不可分 电影史就是一部技术革新史 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深刻改变其形态、语言、观感体验及产业[4] - 新技术浪潮带来五方面深远影响:制作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AI工具和虚拟制作技术显著缩短制作周期 创意潜能释放与创作民主化 AI技术降低高质量影视内容制作门槛 让更多创作者实现创意 IP运营与商业模式革新 原始IP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衍生各种形态内容 形成更强大的生态壁垒和更灵活的商业模式 人机协同成为新常态 人类创意、审美和情感洞察力与AI执行效率更紧密结合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 拥抱技术、善用"AI+IP"的公司有望获得巨大优势 或导致行业洗牌加速[5] - 中国电影人积极拥抱技术革新 从《流浪地球》系列宏大的科幻场景到《长安三万里》数字技术与国风美学的完美结合 证明技术正助力讲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5] 人类在电影行业的不可替代性 - 人类不可替代性源于反思能力 优秀电影作品能引发深刻反思 人类创作始于"为什么" 或是想要表达的观点、探讨的问题、分享的感受[7] - 人类具有审美能力 AI可提供无数滤镜和风格 但最终哪个"更好""更对味"需要人类基于美学修养和创作意图决断[7] - 人类想象力是在"上限之上" 表现"从0到1"的原创力 AI想象力是在"上限之下" 擅长基于现有语料数据的"组合创新" 但难以实现真正的"元创新" 包括提出前所未有的概念、全新叙事范式或美学风格[7] - 人类具有领导力 电影是集体艺术的巅峰 导演核心工作不仅是做出个人艺术选择 更是激发整个团队创造力 引导向共同愿景 这种基于情感、信任和愿景的领导力是人类独有的[8] 人机协同关系 - 人与智能体将进入"共存共创"状态 智能体可注重剧本写作、图像生成与音乐创作、想象力、策划和创意等能力的训练 人类应注重原始创意、对智能体生成内容方向的约束和控制、对智能体生成结果审美判断等能力的培养[8] 电影行业新型伦理框架 - 新伦理框架需从创作、经济、社会和生态伦理四个维度构建 创作伦理方面 AI生成剧本、音乐、角色形象或镜头的著作权归属如何界定 经济伦理方面 AI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产生的利润增量应如何分配 社会伦理方面 当历史人物、新闻事件被逼真篡改和重新演绎时 社会如何信任影像作为历史记录的价值 生态伦理方面 训练大型AI模型需要巨大算力 消耗大量能源和水资源 产生可观碳足迹 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10] - 电影是重要文化载体和大众情感记忆组成部分 行业须主动联合立法者、技术专家、伦理学家和公众 共同构建伦理"护栏" 确保技术在赋能艺术的同时不致脱轨 守护人类文化的丰富、真实与尊严[10] 技术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 技术浪潮重塑艺术教育的根基、路径和目标 传统"画架+画笔画一生"或"一台摄像机拍天下"的教育模式已无法应对新时代挑战[11] - 艺术教育需进行系统性变革 核心目标是培养手握利器、心怀慈悲的新一代创作者 精通技术 关注技术为何服务[11] - 艺术教育者需进化 更像是思维的启蒙者、项目的策动者和伦理的守护者 不必是所有技术专家 但必须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跨学科整合、主持伦理辩论的"大师"[11] 技术工具破解文化差异壁垒 - 短剧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第一大主力 出海面临语言层面挑战 语言翻译准确性与审美传达失真 字幕与语音同步问题 文化层面挑战 价值观差异引发误读或抵触 文化符号存在本土性与"不可译性" 形式层面挑战 "快餐式"叙事结构与海外主流内容偏好冲突[13] - 破解文化差异壁垒需克服剧本叙事障碍与伦理适配问题 通过智能化创作平台对原始剧本进行语义解构、价值提炼及跨文化重写 构建基于地理围栏的动态文化禁忌数据库 基于GPS/IP定位匹配本地化规则 实现内容审核的本地化精准管控[13] - 需系统性解决文化适配、合规与正向引导等问题 才能更好面向全球市场[13]
中国驻哥德堡总领馆举办“中国电影周”哥德堡专场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8 09:30
活动概况 - 中国驻哥德堡总领馆与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中国电影周"哥德堡专场活动 参与人数达150余人[1] - 活动在哥德堡当地规模最大的影院Filmstaden Bergakungen举行 参与者包括领区侨胞 中外学生及当地文化界人士[1] 支持单位与展映内容 - 活动获得中国电影资料馆及国家电影局大力支持[3] - 现场展映《长安三万里》和《雄狮少年2》两部融合东方美学的中国动画巨制电影[3] 观众反馈与文化影响 - 观众认为电影成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窗口 增强了对东方文化艺术的兴趣[5] - 观众期待未来参与更多中华文化交流活动 乐见更多中国电影在领区上映[5]
在光影交汇间展开文明对话——第二届金熊猫奖侧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23:33
"我与熊猫面对面"活动上,中外嘉宾拍摄可爱的大熊猫。(本文配图由主办方提供) 日前,以"光影之约 遇见美好"为主题,第二届金熊猫奖在四川成都揭晓。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43 部作品,角逐出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4大单元共27个奖项。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文化交流 第二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上,大凉山妞妞合唱团、希腊歌手埃里尼(中)和金熊猫少儿艺术团以中英 双语演唱歌曲《玉盘》。 中国演员朱一龙(右二)、巴西演员黛丽丝·韦恩伯格(左二)分别获得电影单元最佳男、女主角奖。 与行业对话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走进成都街头,近距离观察熊猫,体验非遗文化,感受现代化 的城市建设,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中外佳作同台竞技 伴随着韩红演唱的一曲《锦绣》,第二届金熊猫奖颁奖典礼拉开帷幕。演出将充满巴蜀特色的文化符 号,与国际元素巧妙融合,将多元文化的魅力呈现给世界。 "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大放异彩,而艺术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穿透偏见的高墙,直抵人心深处。"本 届金熊猫奖评委会主席、导演陈凯歌表示。 传承、互鉴、创新是本届评选的三大原则。 在电影单元,意大利影片《还有明天》凭借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精彩的歌舞叙事,斩获最佳影片 ...
在光影交汇间展开文明对话(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22:42
活动概况 - 第二届金熊猫奖在四川成都举办 主题为"光影之约 遇见美好" [3] - 活动涵盖电影 电视剧 纪录片 动画片4大单元共27个奖项 [3] - 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43部作品参评 [3][5] 参评作品与国际化 - 国际作品占比73.2% 较首届提高3.2个百分点 [5] - 参评国家和地区数量较首届增加22个 [5] - 评委会由27位资深从业者组成 近半数来自海外 [5] 获奖作品与创作者 - 意大利影片《还有明天》获电影单元最佳影片奖 [5] - 中国导演万玛才旦凭《雪豹》获最佳导演奖 [5] - 中国演员朱一龙和巴西演员黛丽丝·韦恩伯格分获电影单元最佳男、女主角奖 [2][5] -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获最佳剧集奖和最佳编剧奖 [5] - 中国演员吴镇宇和唐嫣分获电视剧单元最佳男、女主角奖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活动包括熊猫观赏 非遗体验和城市探访等文化交流环节 [3][6] - 金熊猫奖已走进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亮相联合国总部展览及香港书展等活动 [6] - 意大利议员评价该奖为"凝聚各国人民共同价值观的全球性平台" [6]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 数字特效 虚拟制片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正重塑影视制作方式 [9] - AI技术可辅助修复历史影像和生成场景 降低电影制作预算门槛 [9] - 文化遗产数字化(如卢浮宫、敦煌)为全球文化体验提供新途径 [9] - 技术需与创意结合以满足Z世代对沉浸式文化消费的需求 [9] 行业合作与影响 - 德国提名代表称期待与中国影视行业达成更多合作 [7] - 美国制片人认为活动推动文化视角碰撞与融合 [8] - 法国合拍制片人强调合作是成功的基石 [8]
用光影连接 让文明对话 ——来自第二届金熊猫奖的思考
人民日报· 2025-09-15 23:08
影视行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中华文明为影视创作提供深厚精神原乡与文化底气 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文明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 - 获奖作品《长安三万里》通过中国古典诗词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哪吒之魔童闹海》借助传统神话角色讲述现代故事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2] - 影视创作需向下扎根吸取传统营养才能向上生长 汉唐气魄魏晋风骨宋人雅韵等精神气质沉淀为独特审美基因[2] 影视技术发展与人文内核 - 数字特效虚拟制片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前所未有力量重塑影视制作方式 技术革新成为探索影像未来的核心路径[3] - 技术应作为思想的羽翼而非创作的枷锁 人工智能可修复历史影像辅助生成场景但无法替代导演判断编剧匠心与演员灵魂表演[4] - 影视创作需回归关注人类命运的核心命题 爱希望回家告别等人类共通主题才是行业永恒灯塔[4] 国际文化交流与行业合作 - 金熊猫奖以影视为舟以大熊猫为信使连接不同文明 成为跨越山海的文化友谊之桥[1] - 电影界国际合作已超越技术合拍转向寻找文化共鸣 创作过程本身成为生动的文明互鉴[2] - 艺术能跨越语言障碍穿透偏见高墙直抵人心 使世界各地影像故事相遇并看见相似与差异[3] 行业使命与发展方向 - 影视行业使命超越娱乐叙事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文化力量 构建起文化演进中传承互鉴创新的循环体系[5] - 图像信息爆炸时代更需关注人的命运探索生命意义 运用新工具讲述古老而永恒的人类故事是技术时代最具想象力挑战[4] - 通过镜头走进不同文化体验不同生活理解不同价值观 使文明活水流动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
第二届金熊猫奖揭晓 《哪吒2》获最佳动画片奖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00:54
中新社成都9月13日电 (记者 贺劭清)作为第二届金熊猫奖的压轴大戏,金熊猫盛典13日晚在成都举行, 27个奖项逐一揭晓。《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获动画片单元最佳动画片奖。 第二届金熊猫奖揭晓 《哪吒2》获最佳动画片奖 9月13日,金熊猫盛典在成都举行。《哪吒2》获最佳动画片奖。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据了解,金熊猫奖是以影视为载体、以大熊猫为文化符号、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旨归的国际影 视文化大奖。本届金熊猫奖共有126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参评,共征集作品5343部。其中,国外作品 3910部、占73.2%。 第二届金熊猫奖评委会主席、中国导演陈凯歌在盛典表示,人们需要的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不同文化兼 容并蓄。金熊猫奖正是要搭建这样一座桥梁,让交流和互鉴变得真实可感。 在纪录片单元,中国导演高松凭借《故乡几万里》获最佳导演奖;挪威纪录片《新荒野》获最佳纪录片 奖。 在动画片单元,《哪吒2》获最佳动画片奖,《长安三万里》获最佳视觉效果奖。来自巴西的动画片 《塔伊纳和亚马孙守护者》获最佳动画形象奖。 动画片单元主席、中国导演蔡志军表示,动画片用最简洁的符号,最真挚的情感,唤醒人类共同的记 忆。今天中 ...
暑期档过后,中国电影往哪走?
新浪财经· 2025-09-12 08:12
行业降本趋势 - 电影行业上游面临投资失利和融资困难 必须将降本作为头号问题 未来除《哪吒》《流浪地球》等极少数系列电影外 全部项目都需要成本收缩 [1] - 暑期档总体票房基本持平去年 但大量头部项目票房失利 中间梯队"黑马"作品涌现 导致投资回报不稳定 [1] 票房与观影数据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与去年基本持平 但观影人次大幅增长12.75% [3] - 平均票价降至37.2元 比去年同期减少3.6元 票房前列影片除《F1:狂飙飞车》和《侏罗纪世界:重生》外 票价均低于38元 而去年普遍在40元以上 [3] - 2023年暑期档200亿票房高点被确认为不可持续的特殊现象 [1] 观众结构变化 - 观众平均年龄提升至32.5岁 比去年增加2岁 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到22.7% 同比上涨近5个百分点 [6] - 老龄化原因包括亲子观影比例高和影片对年轻观众吸引力弱 [10] - 25岁以下用户文化娱乐消费占比达28% 但影院观影参与度仅50% 在所有线下娱乐活动中排名倒数第三 [13] - 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为近五年来最低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为近五年来最高 下沉趋势出现拐点 [16] 内容创作策略 - "刚需理论"依然奏效 如《南京照相馆》的"勿忘国耻"、《孤注一掷》的"反诈宣传"和《长安三万里》的"语文教育"需求 [17] - 国产电影缺乏创造"社交货币"的能力 只能依靠"刚需"题材拓展受众 [19] - "大片崇拜"策略失效 如堆明星的《酱园弄·悬案》和讲求大场面的《东极岛》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19] - "小人物"和"现实主义"题材过度饱和 已成为商业片陷阱 需要更多尝试宏大议题或想象力题材 [21] 成本控制实践 - 《南京照相馆》成本控制出色 拍摄仅54天 从杀青到上映历时4个月 通过高效制作提供"伪大片感" [22] - 剧组效率提升空间大 如《好东西》剧组遵守8小时工作制并提前杀青 互联网行业反腐经验可借鉴 [24] - 电影产业资金内循环 业外资金涌入少 今年《哪吒2》观众中近6成此后未进影院 超8成首次购票用户未再观影 [24] 类型片市场表现 - 喜剧类型缺席暑期档 市场面临从喜剧演员到创作者的极度匮乏 [27] - 动作片通过审美更新焕发生机 如《捕风追影》借鉴短视频节奏加快剪辑 [30] - 惊悚片潜力巨大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在删改情况下获1.64亿票房 超越多部漫威作品 [30] - 动画电影表现突出 《时间之子》实现长线逆袭 票房1.89亿 受众下沉属性强且偏低龄 [31] - 万达电影IP衍生品销售额达1.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4% [33] 未来发展方向 - 动画电影优势明显 不仅票房表现稳定 在IP开发方面具有无与伦比优势 [33] - 市场生态可能向日本模式靠拢 动画电影吸引年轻人 真人电影降低成本转向中小成本剧情片 [34] - 需要关注观众喜好变化 让电影内容焕发新生 [34]
大陆多部影视剧在台走红 中华文化元素获追捧
新华社· 2025-09-11 23:51
大陆影视剧在台湾市场表现 - 多部大陆古装剧在台湾走红 包括《长安的荔枝》《锦月如歌》《凡人修仙传》等作品[1] - 大陆古装剧《锦月如歌》《献鱼》连续多日跻身台湾电视剧排行榜前十[2] - 台湾社交平台"陆剧讨论社""陆剧交流"分别拥有43万和56万成员 形成活跃观剧社群[2] 中华文化元素影响力 - 剧中中华文化元素如头饰、汉服、餐饮、礼仪等细节呈现吸引台湾观众[1] - 服化道精美度提升 台湾观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且具吸引力[2] - 文化符号与剧情巧妙融合 自然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引发情感共鸣[2] 跨媒介文化产品扩展 - 中国风游戏《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背景 在台湾收获大量玩家[3] - 电影《长安三万里》展现唐朝风貌和诗作名篇 在台湾公映后获好评[3] - 国潮文化在台湾兴起 涵盖国漫、汉服节和文化活动等多领域[5] 文化认同与市场联结 - 台湾观众通过社交平台与大陆网友主动讨论剧情发展和周边产品[2] - 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联结无法断绝 "去中国化"操弄注定失败[5] - 文化桥梁作用显现 推动两岸加深理解与交流[5]
2025中国电影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功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6 08:10
活动概况 -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主办、国家电影局支持的"中国电影周(瑞典)"于8月30日至9月1日在瑞典电影学院举行 [1][3] - 活动精选《飞驰人生2》《长安三万里》《雄狮少年2》《祝你幸福》《出走的决心》《里斯本丸沉没》六部风格多元的华语影片 [3] -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李蕊表示这是该中心在瑞典首次举办的大型中国电影专题活动 [3] 文化影响 - 六场放映均提前预约满座且现场一票难求 映后掌声经久不息 [4] - 瑞典观众反馈显示通过电影看到更立体真实的中国 包括历史记忆与现代社会的活力 [4] - 光影艺术成为跨越语言的文化媒介 部分观众观影后主动交流观后感并打卡留念 [4] 行业意义 - 影片涵盖热血赛车、悬疑迷局、盛唐诗韵及现实温情等多类型 展现中国文化多维脉搏 [3] - 活动被定位为中瑞文化交流的标志性时刻 建立中国电影与瑞典观众的新对话渠道 [3] - 瑞典观众明确表达希望引进更多优秀中国电影以深入感知中国的需求 [4]
离婚15年后,再看土豆网创始人夫妇的现状,原来输赢早已成定局!
搜狐财经· 2025-09-04 05:48
公司发展历程 - 土豆网于2005年在北京中关村创立 初期在国内视频网站市场崭露头角并实现用户快速增长[1][3] - 2010年因股权纠纷导致上市计划搁浅 2011年8月最终完成纳斯达克上市[6][8] - 2012年3月与竞争对手优酷合并 公司失去独立地位[8] 资本运作与股权 - 2010年土豆网递交上市申请次日遭遇38%股份分割诉讼 导致资产冻结[6] - 最终以700万美元和解金解决股权纠纷 但错过最佳上市时机[8] - 上市延迟使竞争对手优酷获得市场先发优势[8] 业务转型与成果 - 创始人2013年创立追光动画 转型动画电影领域[9] - 2019年《白蛇:缘起》实现票房突破 2023年《长安三万里》创17亿元票房纪录[9] - 形成新传说 新神话 新文化三大系列 员工规模超百人 正在筹备《聊斋兰若寺》等新作[9] 行业竞争格局 - 视频网站行业存在激烈竞争 优酷利用土豆上市延迟抢占市场先机[8] - 行业整合加速 2012年出现优酷土豆合并案例[8] - 互联网创业存在较高不确定性 个人因素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6][8] 企业运营管理 - 土豆网发展初期获得传媒资源支持 包括投资引入 明星邀约和宣传策划[4] - 创始人具有海外教育背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硕士学历[3] - 企业控制权纠纷可能直接导致战略机遇错失[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