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

搜索文档
钟睒睒,半年净赚76亿
投中网· 2025-08-28 02:0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 [6] - 茶饮料业务营收首次半年突破百亿达100.89亿元,同比增长19.7%(较去年同期84.3亿元增加16.59亿元) [6] - 包装饮用水业务营收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但未恢复至2023年同期超100亿元水平 [6] - 功能饮料营收28.98亿元(同比增长13.6%),果汁饮料营收25.64亿元(同比增长21.3%) [7] - 财报发布后股价单日上涨6%,总市值达5607亿港元 [7] 茶饮料竞争策略 - 无糖茶赛道增速放缓,2025年2-3月即饮茶销售额连续两月同比负增长 [9] - 东方树叶通过"开盖赢奖"活动促销,综合中奖率43%,其中25%概率获1元换购机会 [10] - 农夫山泉在无糖茶市场份额稳定在80%左右,头部效应强化 [11] - 行业促销加剧,娃哈哈、康师傅、东鹏等品牌均推出类似扫码促销活动 [11] 新产品拓展方向 - 6月推出碳酸茶饮料新品"冰茶",投入20亿元用于研发推广 [13] - 冰茶赛道竞争对手包括元气森林(2024年冰茶销售额超10亿元)及康师傅、统一(占冰红茶超70%份额) [13][14] - 全球冰红茶市场规模533亿美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6.7%,2033年突破千亿美元 [14] - 行业趋势向加汽茶饮升级,统一、大窑等品牌推出气泡茶新品 [15] 渠道与市场扩张 - 加强山姆渠道合作,推出定制产品如17.5°橙汁、炭仌咖啡及纯透食用冰(2公斤装售价22.8元) [18] - 6月进入香港市场,覆盖超3500家终端,作为高端化与国际化试验 [19] - 出海战略聚焦发达国家市场,非东南亚地区 [20] 功能饮料布局 - 功能饮料细分领域增长强劲,巩固"尖叫""力量帝维他命水"产品线 [18] - 红色尖叫产品因停产引发二手市场炒作(单箱价格一度达8900元) [18]
红瓶水向上,绿瓶水收缩,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止跌回暖
北京商报· 2025-08-27 13:52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56.2亿元,同比增长15.6%,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22.1% [1] - 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8.8%增长1.5个百分点至60.3%,主要受益于PET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以及纸箱等包装物、白糖等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 [2] - 销售费用率下降2.8%达到19.6%,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主要由于终端网点持续扩张至300万家,单位配送成本明显下降 [6] 包装饮用水业务 - 包装饮用水业务实现营收94.4亿元,同比增长10.7%,经过连续两个财报下滑后重新恢复正增长 [1] - 红瓶天然水在包装饮用水收入中的比例从2024年下半年的约7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8%以上 [2] - 公司推广大包装红瓶水(1.5L、2L、4L等规格),主要出货渠道为家庭、餐饮,替代自来水用于煮饭、泡茶等高频需求 [6] - 包装水业务的经营利润率重新提升至35%,基本回到了舆论影响前的水平 [6] 产品策略调整 - 公司减少绿瓶纯净水补贴力度,2025年上半年补贴降至每件1元,较2024年2元大幅降低 [2] - 绿瓶纯净水终端定价从低价促销时期的1元/瓶(单瓶装)或9.9元/件(12瓶装)回归正常价格30元/件(24瓶装) [2] - 目前70%以上的夫妻店倾向于推红瓶水,消费者对红瓶水的健康标签认可度高,复购率明显强于绿瓶水 [2] 茶饮料业务 - 茶饮业务实现营收100.9亿元,同比增长19.7%,但增速相较于前两年爆发式增长有所放缓 [7] - 针对无糖茶大单品东方树叶推出"一元乐享"活动,在二季度市占率从70%提升到75%左右 [7] - 推出碳酸茶饮料新品"冰茶",投入20亿元用于研发和推广,但复购率不高,周转不如东方树叶 [7] 市场扩张与多元化 - 核心产品正式登陆香港市场,覆盖超3500家终端,涵盖全渠道零售网络 [4] - 新增湖南八大公山、四川龙门山和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三大新水源地投入使用,全国布局15个主要水源地 [5] - 推出"纯透食用冰"拓展冰块使用场景,已在山姆会员商店上架销售 [5] 行业竞争环境 - 饮料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现制饮品蓬勃发展,部分细分领域如无糖茶、功能性饮品等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4] -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提升整体毛利率,绿瓶水定位大众市场属于价格敏感型区间,毛利率天然偏低 [3]
农夫山泉悄悄回到5000亿
36氪· 2025-07-23 08:07
市值表现 - 公司股价自7月17日起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 市值重回5000亿港元水平[1][2] - 7月22日股价创近一年新高 盘中达45.8港元 收盘市值5089亿港元 次日进一步摸高至46.35港元[2] - 4月8日至7月22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超42% 市值从3649亿港元增长1440亿港元至5089亿港元[2] - 2024年9月股价曾腰斩至23.04港元 市值最低至2591亿港元 全年股价缩水23.4%[2] 管理层动态 - 实控人钟睒睒持股市值增长约1200亿港元[2] - 钟睒睒改变低调风格 2024年8月/12月及2025年4月三次做客央视《对话》栏目[5] - 2024年11月在江西公开批评直播带货企业家 2025年5月股东大会上抨击互联网平台破坏价格体系[5] - 通过官方账号多次发布文章 包括《我与宗老二三事》及辟谣声明[5] 财务业绩 - 2024年总营收428.96亿元 同比增长0.54% 净利润121.23亿元 微增0.36%[7] - 毛利率下降1.4个百分点至58.8% 主因纯净水促销/饮用水销量下降及果汁原料成本上升[8] - 包装饮用水业务营收159.52亿元 同比减少43.1亿元 降幅达21.3%[12] - 饮用水营收占比从47.5%降至37.2%[13] - 茶饮料营收167.45亿元 同比增长32.3% 占比从29.7%升至39%[16] 产品策略 - 2024年4月推出绿色包装纯净水 终端价降至12瓶8.9元(约0.74元/瓶)[10] - 天然水出厂价0.67元/瓶 终端零售价2元/瓶 纯净水渠道价约0.67元/瓶[11] - 2025年6月推出碳酸茶饮料"冰茶" 电商平台折后价约60元/15瓶[17] - 东方树叶2025年初推出1.5L大包装 零售价10元 并开展开盖有奖营销活动[20] 渠道合作 - 2024年11月东方树叶进入山姆渠道 推出400ml专属包装 24瓶售价57.9元[19] - 2024年12月17.5°鲜榨橙汁进驻山姆 两个月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19] - 2025年6月为山姆生产无标签饮用水 12瓶售价30.8元 同期推出纯透食用冰[17] - 2025年7月与养生堂联合推出白桦树汁 山姆专属售价129.9元/15瓶[19] 市场竞争 - 无糖茶饮市场2025年3月出现负增长 公司份额超70%但增速放缓[20] - 茶饮料营收增速从2021-2023年的48.3%/50.8%/83.3%降至2024年的32.3%[20] - 新式茶饮品牌密集上市 线下门店竞争加剧影响饮料赛道[21] - 中式养生水等新品频出 行业转向控结构提效率阶段[20]
22.8元的农夫山泉冰块,是不是智商税?
36氪· 2025-07-23 07:03
行业概况 - 包装饮用水行业催生两位中国首富 钟睒睒和宗庆后 显示该行业的高利润潜力[1] - 冰杯产品价格是同等重量纯净水的5倍 160g冰杯售价3-5元 大颗冰球单价达6.9元[1] - 日本冰杯年销量达25亿杯 超过瓶装水销量 显示成熟市场的消费规模[10] 市场动态 - 中国冰杯品类销量连续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48杯[10] - 预计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规模将突破630亿元 实现四倍增长[10] - 盒马冰杯系列6月同比增长30% 咖啡冰杯同比增幅达60%[22] 技术壁垒 - 工业制冰采用流水缓冻和分层结冰技术 需-8℃至-10℃环境淬炼48-72小时[15] - 冰球制作需特定机器 工序更复杂 成本更高[15] - 水源需经臭氧杀菌和反渗透膜过滤 电导率控制在2μS/cm以下[15] 供应链特点 - 冰杯塑料杯成本占比达50% 需耐受-20℃至80℃温度变化[16][17] - 国内缺乏符合12个月保质期要求的杯材供给 依赖进口PETG材料[17] - 农夫山泉生产1吨标准食用冰需消耗4吨原水 损耗率高达75%[19] 竞争格局 - 行业主要玩家分为三类:传统制冰企业/即时零售平台/跨界饮料品牌[21] - 蜜雪冰城推出1元冰杯 成为新茶饮赛道爆款引流单品[22] - 专业制冰企业做规模 饮料巨头做品牌 渠道商做场景 茶饮店做服务[24] 消费趋势 - 冰杯具有社交货币属性 便利店单店日销50-60杯[9] - 消费者为便捷和情绪付费 3元冰杯包含口味搭配和时髦体验[9] - "冰杯+"饮品组合玩法在社交媒体扩散 形成DIY风潮[4][10]
冰杯“刺客”又来了?
北京晚报· 2025-07-20 11:38
冰杯市场现状 - 冰杯成为市场新宠,价格差异显著,从1元到22.8元不等,引发消费者关注[1] - 160克规格冰杯售价3-6元,165克冰球杯售价7.9元,部分冰杯价格与雪糕接近[2] - 农夫山泉推出纯透食用冰,主打耐融特性,支持线上下单配送[2] - 冰杯口味多样化,包括咖啡、绿豆、柠檬等,价格约7元/杯[2] 冰杯价格差异原因 - 价格差异源于制作工艺、运输成本、产品定位等因素,例如低温缓冻工艺使冰块融化速度降低20%[3] - 冰杯运输成本较高,全自动化生产流程保证食品安全[3] - 部分饮品店将冰杯作为引流产品,通过低价吸引顾客带动其他商品销售[3] 冰杯市场扩张与消费者行为 - 冰杯市场快速扩张,农夫山泉等巨头入场推动行业标准化[4] - 年轻人更乐于为冰杯买单,满足即刻需求和仪式感消费[4] - 冰杯热销反映消费者对便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满足即时满足需求[4] 渠道与营销策略 - 便利店将冰杯作为高毛利引流品,利用即时消费场景的便利性溢价[4] - 山姆高价冰袋策略是会员制仓储店的典型测试手段,强调独家服务价值[4] - 冰杯通过多巴胺配色和透明杯体设计吸引消费者,增强视觉和感官刺激[2][4]
从冰杯到袋装冰,热经济升温“冰”生意
长沙晚报· 2025-07-15 18:59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 使冰块结晶更均匀 融化速度降低20% [3] - 该产品2公斤装售价22 8元 6月上架以来收获超900条评价 好评率达96 4% [3] - 与传统自制冰相比 该产品价格高出4倍多 5升桶装水自制冰成本仅2元/公斤 [1] 渠道扩张与竞争格局 - 7-11 中百罗森 新佳宜等便利店推出160g冰杯 售价3~6 8元 单店日销达七八十杯 [4][6] - 茶饮品牌蜜雪冰城 古茗 书亦烧仙草推出1元冰杯 加入冰品市场竞争 [7] - 商超与便利店冰品形成差异化定位 前者主打品质 后者侧重便捷性 [3][6] 消费趋势与需求驱动 - 冰杯品类连续两年消费增长超300%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耗48杯 [8] - 年轻消费者追求"仪式感DIY"与性价比 自制冷饮兼具社交属性与情感满足 [8] - 车载冰饮 威士忌调酒等场景需求推动袋装冰销量增长 [3]
山姆,惹恼会员!
经济网· 2025-07-15 09:10
选品调整争议 - 山姆上新低糖好丽友派引发消费者不满 该产品通过配方改进使糖分减少80%且可可含量增加30% 但部分消费者认为实际口感过甜[3] - 除好丽友外 农夫山泉 康师傅 喜茶等品牌也在山姆推出新品 包括喜茶瓶装羽衣甘蓝汁等 而太阳饼 米布丁等曾热销商品已下架[3] - 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表达不满 认为选品调整不符合会员费对应的价值 部分表示不再续费[3][5] 会员制度与品牌定位 - 山姆实行付费会员制 普通会员年费260元 卓越会员年费680元 卓越会员可享受积分兑现等特权且续卡率达92%[6][9] - 山姆定位为高端会员制商场 以严选服务和差异化商品作为核心价值 但大众品牌入驻稀释了其独特性[6] - 消费者支付会员费期望获得品牌过滤和优质商品 目前对选品团队的信任度有所动摇[6] 定价与品控问题 - 山姆售卖农夫山泉专供定制冰块2公斤售价22.8元 被质疑定价过高 山姆解释因采用超低速冻结工艺使融化速度降低20%[8] - 部分消费者认可冰块品质 但也有消费者发现品控问题如冰块出现黄色物质[8] - 历史上存在多次品控问题 包括蛋糕发霉 坚果含活虫等 相关话题曾登上热搜[8]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山姆中国有效会员数突破500万 年费收入超13亿元 卓越会员贡献60%营收[9] - 2024财年山姆中国会员费同比增长28% 占总营收15% 2024年一季度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5%[9] - 山姆中国2024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一季度会员收入增长超40%[9]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付费会员制超市行业增长爆发 Costco 盒马X会员店等竞争对手通过差异化策略争夺客源[9][10] - 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 山姆需平衡高端商品与大众消费品以维持客群吸引力[10] - 行业同质化加剧 山姆需重新审视护城河并寻找新的价值支点[10]
冰杯单价是瓶装水的3倍,你的消暑“凉”方被谁赚走了溢价?
36氪· 2025-07-14 11:21
冰杯市场概况 - 蜜雪冰城2024年7月3日推出1元"雪王冰杯",首周覆盖全国门店,上线首日多地出现抢购潮,抖音微博相关话题播放量超8000万次 [3] - 因产能不足导致多地门店临时下架冰杯,7月11日公司发布致歉声明并提出区域调运机制等改进措施 [3] - 小红书2024年"冰杯"词条笔记破万,DIY饮料教程推动场景化消费 [6] - 2025年中国食用冰市场规模达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冰杯品类连续两年增速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480杯 [8]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茶饮品牌集体入局:古茗1元冰杯带动35%加购率,客单价突破20元;书亦烧仙草采用"任意消费+1元换购"模式 [9] - 传统渠道商布局:盒马750克醇冰售价6.5元登回购榜第一;小象超市800克食用冰售出3000+单 [9] - 农夫山泉推出差异化产品:2024年160克冰杯售价4.5元,2025年2千克家庭装单价降至11.4元/千克(降幅59%) [8] - 乳企跨界:伊利2024年底发布冰杯新品,蒙牛2025年3月推出"冰+"系列 [9] 产品技术壁垒 - 商业制冰采用流水缓冻工艺:分层冷冻挤压提升密度,相比家庭制冰融化速度降低50%以上 [13] - 四重过滤净水系统:石英砂+活性炭+软水树脂+RO膜逆渗透,解决家庭制冰卫生问题 [14] - 抗冻PET材质包装:耐受-18℃至-20℃低温运输,热收缩膜封层防开裂 [14] - 农夫山泉千岛湖水源+超低速缓冻工艺,标榜"持久耐融"特性 [11] 产业链生态 - 制冰企业产能扩张:冰力达2024年销量同比翻倍,冰趣味日产量从40吨扩至100吨 [18][20] - 上游设备商受益:惠康科技2024年营收32.04亿元(三年CAGR 28.7%),制冰机收入占比80% [20] - 代工模式主导:冰极限/冰力达等供应商为便利店提供OEM服务,单杯利润仅0.1元 [18] - 成本结构分析:农夫山泉包装水业务中包材成本占70%,水源成本仅3%,冰杯因净化/能耗导致成本上升 [21] 消费行为洞察 - 即时性需求驱动:78%消费者因"高温应急"场景购买,便利店3.5元价格体系已验证市场接受度 [17] - DIY组合效应:冰杯+饮料搭配提升客单价,盒马2025年6月咖啡冰杯销量同比增60% [8][17] - 代际消费差异:Z世代接受"该省省该花花"理念,推动冰杯成为情绪货币与社交话题 [17] - 日韩市场对比:日本年销25.7亿杯,韩国连锁便利店单日销量达100万杯 [5]
0.1元微利的“类水生意”,为何让农夫山泉、蜜雪冰城贴身肉搏?
新浪财经· 2025-07-13 12:06
冰杯行业现状 - 冰杯产品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消费者对定价存在争议,山姆2公斤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售价22.8元被部分消费者认为过高,但也有观点认为其便利性和工艺价值合理[3] - 农夫山泉冰杯采用千岛湖水源,通过24-32小时超低速缓冻工艺制成,融化速度比流水冰工艺低20%,主打专业品酒、调饮等场景[3] - 冰杯产品在便利店渠道快速普及,农夫山泉去年推出160g/杯售价3元产品,今年部分渠道采取"买果汁加1元获冰杯"促销策略[3] - 盒马冰杯系列商品6月同比增长30%,咖啡冰杯同比增幅达60%,饿了么冰杯下单量较去年翻番[5][19] - 新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古茗等推出1元冰杯作为引流单品,降低消费门槛[16] 市场竞争格局 - 多个品牌布局冰杯市场,包括Costco、盒马、饿了么、奥乐齐等平台,以及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5][22] - 价格体系呈现多样化,从1元到22.9元不等,规格从96g到2kg均有覆盖[6][7][8] - 蒙牛和伊利依托成熟供应链推出风味冰杯产品,伊利优酸乳-嚼柠檬果汁饮品同比增长493%[22][23] - 便利店渠道如罗森、711等推出多种风味冰杯产品,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21] - 农夫山泉通过冰杯带动饮料销售,采取"买饮料加1元得冰杯"策略提升动销[38] 产品创新趋势 - 风味冰杯成为新宠,咖啡风味冰杯增长显著,水果味冰杯满足尝鲜需求[21] - 盒马发现可塑性强的冰杯更受欢迎,如咖啡冰杯可搭配多种饮品[22] - 全家便利店推出MBTI人格冰杯,通过标签化设计吸引消费者[22] - 高端化产品涌现,如711小熊咖啡冰杯等网红爆款[21] - 即时配送便利性成为重要购买因素,30分钟送达服务提升消费体验[18][19] 产业链分析 - 冰杯行业存在明显季节性,南方销售期8-10个月,北方约6个月,企业多布局南方市场[28][29] - 主要成本来自包材和冷链,包材需耐低温耐高温,成本占比最高[30][32] - 制冰机采购维护成本高,多为进口品牌设备,易出现零部件损坏[33] - 行业利润率10%-18%,单杯利润约0.1元,依赖规模效应盈利[34][35] - 代工模式普遍,冰马仕为蒙牛、宏宝莱等品牌代工[35] 市场发展阶段 - 国内冰杯市场仍处初期,消费者付费习惯尚未完全养成[26] - 工业制冰相比家用制冰在纯度、透明度、融化速度等方面具有优势[26][30] - 日韩市场成熟,日本年销量25.7亿杯,超过瓶装水销量[23] - 部分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冰极川近两年增长5-6倍至300万,冰马仕预计今年翻番至5000万[27] - 行业呈现"专业制冰厂做规模、饮料商做品牌、渠道商做场景"的分工趋势[38] 商业模式分析 - 头部企业如农夫山泉、伊利等占据优势,但利润点不在冰杯本身[38] - 农夫山泉通过冰杯推动饮料销售,但缺乏冷冻经销网络[38] - 价格战加速市场教育但压缩利润,合理价格区间应在3-4元[38] - 行业最大受益者可能不是制冰企业,而是能整合消费生态的玩家[36] - 即时零售平台与冰品"天作之合",饿了么推出"冰冰保"服务保障配送质量[19]
22.8元的冰块,山姆卖的究竟是“高端工艺”还是“智商税”?
犀牛财经· 2025-07-10 14:27
产品定价争议 - 山姆会员商店推出售价22.8元的2公斤装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消费者计算成本仅8元左右,定价高出数倍[1] - 公司回应称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冻结工艺,冰晶结构更致密,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块慢20%[1] - 市场上普通食用冰成本约0.5元/公斤,该产品单价达11.4元/公斤,溢价超过20倍[2] 工艺价值争议 - 业内人士指出超低速冻结工艺实际融化速度差异可能远低于宣传的20%[2] - 产品由农夫山泉专供山姆,属于渠道定制商品,消费者缺乏替代选择[2] - 支持者认为产品解决家庭自制冰易碎、融化快问题,适合高收入人群[2] 目标客群分析 - 山姆会员中63%家庭月收入超过3万元,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看重品质和体验[2] - 部分消费者反馈产品确实比自制冰更耐用,尤其在制作冰咖啡或调酒时效果更好[2] - 反对者认为类似效果可用硅胶模具低成本复刻,"慢融"效果实际使用中不明显[2] 行业营销趋势 - 零售行业企业倾向用"技术叙事"为商品赋予溢价空间[3] - 当工艺升级效果难以被普通消费者感知时,高价合理性受质疑[3] - 消费者需要更透明的成本公示和第三方验证,而非模糊的营销话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