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环流三号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用未来产业点亮城市未来
四川日报· 2025-09-27 01:11
国务院2022年批复同意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依托西部 (成都)科学城攻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推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服务战略大后 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202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建设践行新发展 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在"三中心一基地"目标中,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是动力支撑。成都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和技术应用功 能。成都市决策者认为:"肩负重托,成都必须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四川正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建圈强链。"贡嘎 二号""夸父—MY""天行者1号""天链T系"等一批人形机器人相继涌现。就在9月24日,西南地区首个全 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天行者2号"在成都亮相。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 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成都不可缺位。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 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
《东方时空》聚焦可控核聚变竞逐 中国冲刺人类终极能源
格隆汇· 2025-09-26 10:07
核心观点 -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多路线探索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并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 形成国家队与企业双轨并进格局[2][8][14] 技术突破与实验进展 - 东方超环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5] - 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与电子温度1.6亿度双亿度运行[5] - 新奥玄龙50U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装置[5][15] - 玄龙50U实现秒级1.2T以上磁场条件 突破国际中大型球形环装置1T磁场极限[15] 技术路线探索 - 中科院与中核集团采用氘氚路线 以氢同位素氘和氚为燃料[10] - 新奥集团提出氢硼路线 燃料来源广泛且发电效率超90%[10] - 氢硼路线采用阶梯加热技术:变压器原理加热至百万度 微波原理加热至亿度 中性束加速原理达十亿至百亿度[12] 产业链发展 - 覆盖高温超导原材料生产 装置设计设备制造 运营应用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全产业链雏形[7] - 玄龙50U微波加热系统 真空室 磁体等关键组件实现100%国产化[15] - 形成超级工厂与超级装备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建设 - 新奥作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聚合四大洲11个国家70余家顶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实验与部件开发[17] - 建成国际化多元化梯队化聚变研发团队 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17]
四川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成果丰硕
中国发展网· 2025-09-26 09:36
作为全国唯一集聚磁约束、惯性约束全路径核聚变研究主流路线的省份,四川正在加快实现双线技术突破,比如,中国环流器系列装置屡创运行纪录、电子 离子突破"双亿度",标志我国核聚变研究挺进燃烧实验。 二是在甘孜打造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观测集群 在稻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高原地区,建设多项科学指标居世界第一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全球最大综合孔径的圆环阵射电望远镜等天文观测设施,运用 射电、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多种手段,覆盖从宇宙线观测到对日、对月观测等多对象的全方位天文观测设施集群。 其中,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人类迄今为止最高能量光子、最亮伽马射线暴,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多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十大科技新闻。 三是在凉山打造全球最深的深地科学设施集群 四川省以工代赈办主任陈亮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进报道 2025年9月25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四川省以工 代赈办主任陈亮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陈亮在发布会上介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抢占世界科技前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国之重器'。四川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强化 ...
这一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5 06:18
2025.09.25 聚变公司表示,本次参展是其成立以来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展览,主要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组建历程、发 展格局、技术路线、对外合作等,重点展示中国环流三号取得的最新技术突破。 本文字数:124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郭霁莹 9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截至午间收盘,常辅股份(871396.BJ)、合锻智能 (603011.SH)涨幅在10%左右,永鼎股份(600105.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涨超6%。 多名国内核聚变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股价异动或与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聚变公 司")首次公开亮相,以及传闻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相关。 "这家公司是国家队,采用的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这条路线在我国也有基础。中 国环流三号装置重点是做氘氚聚变实验,下一步做等离子体燃烧必须用超导装置。新装置应该刚敲定下 来,各项细节还待确认。"一名核聚变民营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媒体9月24日晚间报道,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公司公开亮相,公司将在上 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以验证其所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 ...
这一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9-25 06:12
2025.09. 25 本文字数:124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郭霁莹 9 月 25 日 , 可 控 核 聚 变 概 念 股 集 体 上 涨 。 截 至 午 间 收 盘 , 常 辅 股 份 ( 871396.BJ ) 、 合 锻 智 能 (603011.SH)涨幅在10%左右,永鼎股份(600105.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涨超6%。 多名国内核聚变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股价异动或与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聚变公 司")首次公开亮相,以及传闻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相关。 "这家公司是国家队,采用的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这条路线在我国也有基础。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重点是做氘氚聚变实验, 下一步做等离子体燃烧必须用超导装置 。新装置应该刚 敲定下来,各项细节还待确认。"一名核聚变民营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媒体9月24日晚间报道,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公司公开亮相,公司将在 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以验证其所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 (HL-4)"。 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于7月挂牌成立。公 ...
核聚变“国家队”成立两月后首次公开亮相,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9-25 06:06
据报道,该公司将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以验证所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 聚变公司表示,本次参展是其成立以来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展览,主要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组建历程、发 展格局、技术路线、对外合作等,重点展示中国环流三号取得的最新技术突破。 核聚变技术路线可分为磁约束、激光惯性约束、重力场磁惯性约束三类,"托卡马克"是支撑磁约束核聚 变的主流装置。核聚变研究路径分为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及商用堆六个阶 段。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晓钢指出,核聚变发电当前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要长时间维持等离子体在1亿 度以上高温稳态运行;其次,聚变燃料氚产量低、价格高且被强管制,自持问题严峻。另外他强调,若 实现为期20年、每天不间断地受中子轰击的商业化运行,对聚变装置材料的性能有很高要求。 高温超导磁体有望大幅提高磁场使用和装置设计效率。新奥聚变实验首席科学家石跃江告诉记者,超导 材料零电阻属性是保证托卡马克磁体长时间稳态运行、防止烧毁的关键,分为低温和高温两种。高温材 料磁场更强,意味着聚变装置可以做小,降低建造成本、缩短技术迭代周期。 今年3月,中国环流三号实验装置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挺进燃 ...
核聚变“国家队”,首次公开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9-24 16:36
转自:长安街知事 据"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9月23日,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聚变公司)正 式挂牌成立以来首次面向公众展览展示。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亮相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图源:"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此次参展,中国聚变公司主要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组建历程、发展格局、技术路线、对外合作等,并重点展示了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的 最新技术突破。 据介绍,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中国聚变公司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 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同日,中国聚变公司还与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等七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中国核电、浙能电力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告显 示,七方拟联合向中国聚变公司投资约115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注册资本为15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高的商业聚变公司。 据新华财经此前报道,中国聚变公司被称为可控核聚变"国家队"。 在公开亮相工博会的前一天(9月22日),中国聚变公司总经理张 ...
磁约束版可控核聚变还面临三大技术挑战
解放日报· 2025-09-23 08:52
行业技术发展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能源和碳排放问题的终极方案 通过模拟太阳发光发热过程在极端高温高压下控制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 [1] - 聚变能源主要原料为氢的同位素氘和氚 聚变反应产物为无放射性污染的氦 [1] - 技术路线分为磁约束 惯性约束和磁惯性约束三类 磁约束主流装置为托卡马克环形容器 惯性约束核心部件为激光驱动器 [1] 中国聚变公司技术进展 - 公司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技术路线 [2] - 中核集团牵头组建公司 基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60年发展基础 该院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变能源开发的单位 [2] - 公司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三号"突破双亿度 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 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 创造我国聚变研究多项新纪录 [2] 公司战略规划 - 主要任务定为"一目标+三支柱+一平台" 包括加快研制建设聚变工程实验堆 推动商用聚变电站落地 [2] - 三大支撑任务包括大科学实验 高温超导磁体研制和聚变堆材料研发 依托数字化研发设备平台 [2] 技术挑战与合作 - 面临三大科学挑战:燃烧等离子体稳态自持运行 耐高能中子轰击及高热负荷材料 氚增殖与自持循环 [3] - 面临三大工程难题:强场高温超导磁体 等离子体运行与控制 热量传导 [3] - 热量传导是影响聚变能应用的核心难题 冷却剂介质未定型 对聚变堆功率分布和异形流道传热问题尚未系统研究 [3]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 上海电气集团 申能集团等在沪单位组建聚变创新联合体 [3] 政策支持 - 上海市科委表示将依托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水平机构 支持企业组建聚变能源创新联盟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2025第十八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在烟台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0:51
展会概况 - 2025第十八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于9月15日至17日在山东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主题为"绿色发展·低碳未来" [1] - 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 汇集300余家企业参展 包括央国企、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海外企业 [1] - 聚焦核能全产业链展示 涵盖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到运维服务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1] 参展企业展示 - 中国核工业集团展示核能全产业链及"华龙一号""中国环流三号""玲龙一号"、精密堆内构件"高温气冷堆"和核燃料组件模型 [1] - 中国广核集团展出"华龙一号""核设施专用仪控系统""质子资料系统""和睦系统""核电机器人"等产品 [1]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展示"国和一号"模型和风电、光伏、储能、海上新能源等清洁能源技术 [1] - 中国华能集团通过数字沙盘和模型展示核电发展、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及9F级重型燃机技术 [1] 配套活动 - 同步举办5场专题会议 包括核电数字化转型暨运维大会、冷源安全交流会、新建机组堆型优化改进会议等 [2] - 30余位来自科研院校、央国企、行业协会及企业的代表参与研讨 [2] - 议题涵盖数字化运维、冷源安全、新一代堆型改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及核应急能力等热点领域 [2] 主办与支持单位 - 主办单位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联合主办单位为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 [2] - 联合协办单位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华能集团 [2] - 承办单位包括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烟台众创核电研发中心、北京企发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2] - 获得一重集团、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等装备主机厂及深圳大学、西安交大、哈工大等科研院校支持 [2]
现在的可控核聚变,还有“永远的五十年”这个魔咒吗?
观察者网· 2025-08-19 03:08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在上海正式成立,由中核集团牵头组建,是其直属二级单位,将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1][2] - 公司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2] - 该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可控核聚变工程化与商业化战略进入新阶段 [1] 国家投资战略规划 - 国家投资三步走规划正式成型:短期强化半导体与AI领域,中期以雅江水电站等超级工程推动基建升级,远期押注可控核聚变的能源革命 [1][2] - 可控核聚变商用已脱离"永远还要五十年"的魔咒,可能在十多年内实现初步商用,潜在收益将远超电动汽车产业 [2]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 - 可控核聚变主要分为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类,磁约束包括托卡马克和仿星器,惯性约束包括激光聚变和Z-箍缩 [3][5] - 托卡马克路线因工程成熟度最高成为全球主流,中国在该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1] -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与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的"双亿度"里程碑 [1] - 东方超环装置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创造新世界纪录 [1] -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虽实现激光聚变点火实验,但能量输出远小于整个系统消耗电能 [1][5] 技术路线比较 - 磁约束有效约束时间一般为秒至分钟量级,惯性约束有效约束时间仅为百皮秒量级 [18] - 磁约束实现聚变需要离子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20个粒子级别,而惯性约束需要达到每立方米10^31个粒子级别 [20] - 激光可控核聚变靶丸吸收的X光能量只有激光能量的15%左右,飞层动能又只有这部分能量的15% [37] 中国可控核聚变进展 - 中国环流三号已处于点燃可控核聚变的门槛附近,有望在未来5年内实现可观的聚变功率输出 [42][48] - 中国计划2035年建成聚变工程实验堆,初期实现100-200MW聚变功率输出,2050年前后并网供电 [1][60] - 能量奇点公司计划2027年建成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170",目标实现Q>10 [58] 商业化前景 - 中国商业资本加速涌入可控核聚变领域,能量奇点已完成多轮融资,参投股东包括米哈游、蔚来等企业 [58] - 随着技术突破,更多初创企业将进入可控核聚变领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58] - 聚变商用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随着高温超导等技术突破,商业落地时间可能进一步提前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