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下饭菜一人食精品快餐
icon
搜索文档
守住堂食or加码外卖,该怎么选?
36氪· 2025-09-19 01:36
餐饮行业堂食与外卖战略分化 - 小菜园宣布外卖比例不超过35% 强调一切以堂食为主 外卖仅是重要补充 [1] - 魏家凉皮300家门店全面退出外卖平台 这是其第二次与外卖平台决裂 [3][4] - 海底捞外卖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9.28亿元 同比增长59.6% 其中"下饭菜"一人食贡献超55%收入 [7] - 九毛九2024年外卖收入10.43亿元 同比增长15.8% 将外卖视为利润修复关键支点 [7] - Shake Shack在北京开设无堂食空间紧凑门店 运营重心明显偏向外卖 [4] - "鱼你在一起"推出30-50㎡ Mini店型 面积较普通店型缩小75% [7]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影响 - 75%消费者因外卖更便宜而放弃堂食 86%消费者在堂食与外卖价格倒挂时选择外卖 [8] - 湘菜馆老板反映客流量腰斩 周日营业额从3万元降至1万元 [8] - 西餐馆老板表示7月份顾客消失 门店每天仅有零散客户 [8] - 米线店老板发现堂食老客转向线上下单自取 [8] 堂食的不可替代价值 - 堂食提供完整消费体验 包括灯光 音乐 菜品香气和人情味互动 [9] - 堂食利润率更高:40元菜品堂食实收40元 外卖实收仅22元(约45%折扣) [13] - 61%外卖消费者关注实体门店存在 堂食提供可见的信任基础 [13] - 徐记海鲜门店年轻人占比超70% 证明优质堂食体验仍具吸引力 [13] - 魏家凉皮退出主因:平台抽成最高达50% 外卖配送超过2小时影响凉皮口感 [11] 创新运营模式探索 - 海底捞打造"外卖超级厨房" 探索卫星店模式 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 [7][15] - 卫星店模式优势:不影响主店体验 拓展一人食市场 轻资产快速扩张 [15][16] - 肯德基 麦当劳等品牌将外卖占比控制在40%-50% [15] - 天然适合外卖的品类(炸鸡 披萨 茶饮)持续加码线上 因其标准化程度高且配送影响小 [17] 行业战略权衡 - 外卖本质是流量生意:用利润换规模 受制于平台抽成和算法 同质化竞争激烈 [8] - 堂食本质是品牌生意:用体验换溢价和忠诚度 是建立长期消费基础的关键 [9][10] - 成功品牌需在"流量规模"与"品牌体验"间取得平衡 既守住线下体验根基又玩转线上流量 [18] - 魏家凉皮退出决策基于其强大基本盘:西安核心区域每1.5公里就有两家门店 [15]
海底捞(6862.HK):经营调整扰动盈利 2H同店或有改善
格隆汇· 2025-08-26 19:50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3.7% 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13.7% 核心经营利润24.1亿元同比下降14.0% [1] - 餐厅经营收入185.8亿元同比下降9.0% 外卖业务收入9.28亿元同比上升59.6% 堂食/外卖收入占比分别为89.7%和4.5% [1] - 毛利率60.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8.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核心经营利润率11.6%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2] 运营数据 - 整体店人均消费97.9元同比增加0.5元 整体店平均翻台率3.8次/天同比下降0.4次/天 同店日均销售7.83万元同比下降9.7% [1] - 截至1H25末经营1363家海底捞餐厅 其中自营店1322家/加盟店41家 1H25净闭店5家(新开28家/关闭33家) [2][3] - 夜宵场景主题店改造近30家 鲜切鲜活标准版主题店营业超50家 外卖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下饭菜"业务贡献超55% [1] 成本结构 - 员工成本占比33.8%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租金及相关支持占比2.8%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2] - 折旧及摊销占比3.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水电费用占比3.4%同比持平 [2] -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上升主要由于菜品优化及物料耗用增加 [2] 战略发展 - 推行"红石榴"及"啄木鸟"计划 采取"老店+新店"组合加盟模式 1H25通过餐厅转让获得收入1.84亿元 [2][3] - 孵化14个新餐饮品牌合计126家餐厅 其中焰请烤肉铺子70家(1H25新开46家) 其他餐厅收入5.97亿元同比上升227% [3] - 2H25将聚焦单店模型优化 集中资源扶持潜力项目 维持95%高分红比例 [1][3] 业绩预期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3.14亿元/47.67亿元/52.81亿元 下调幅度分别为17.7%/13.8%/10.5% [3] - 对应EPS为0.77/0.86/0.95元 给予25年25倍PE估值 目标价下调至20.92港币 [3]
海底捞(06862):经营调整扰动盈利,2H同店或有改善
华泰证券· 2025-08-26 06: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 目标价20.92港币(前值23.5港币) [5][7]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3.7% [1] - 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13.7% [1] - 核心经营利润24.1亿元,同比下降14.0% [1] - 核心经营利润率11.6%,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1] - 毛利率60.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3] - 归母净利率8.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3] 业务运营分析 - 餐厅经营收入185.8亿元,同比下降9.0% [2] - 外卖业务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59.6% [2] - 外卖收入占比4.5%,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 [2] - "下饭菜"一人食业务贡献外卖收入超55% [2] - 整体客单价97.9元,同比增加0.5元 [2] - 整体翻台率3.8次/天,同比下降0.4次/天 [2] - 同店日均销售额7.83万元,同比下降9.7% [2] 成本费用结构 - 员工成本占比33.8%,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3] - 租金及相关支持占比2.8%,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3] - 折旧及摊销占比3.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3] - 水电费用占比3.4%,同比持平 [3] 门店拓展与品牌发展 - 期末经营1,363家海底捞门店(自营1,322家/加盟41家) [4] - 1H25净闭店5家,新开自营25家/加盟3家,关闭33家 [4] - 转让餐厅业务获得收入1.84亿元 [4] - 经营14个其他餐饮品牌共126家餐厅 [4] - 焰请烤肉铺子达70家(1H25新开46家) [4] - 其他餐厅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227% [4] - 夜宵场景主题店改造近30家 [1] - 鲜切鲜活主题店营业超50家 [1] 分红政策 - 1H25分红率95%,与24年持平 [1]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17.7%/13.8%/10.5% [5] - 25年预测净利润43.14亿元,EPS 0.77元 [5] - 26年预测净利润47.67亿元,EPS 0.86元 [5] - 27年预测净利润52.81亿元,EPS 0.95元 [5] - 基于25倍25年PE估值 [5] 行业估值参考 - 香港可比公司25年PE均值20.64倍 [20] - 美国可比公司25年PE均值29.01倍 [20] - 全球整体PE均值24.83倍 [20]
海底捞上半年净利润17.55亿元 外卖业务营收同比增近60%
财经网· 2025-08-26 03: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1] - 利润下降受翻台率降低及产品场景创新初期调整影响 反映管理层能力不足需改善 [1] 门店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经营1363家餐厅 含自营店1322家与加盟店41家 [1] - 上半年新开自营餐厅25家与加盟店3家 同时通过"啄木鸟计划"关停表现不佳门店 [1] - 自营餐厅整体翻台率3.8次/天 较去年同期4.2次下降 客流量近1.9亿人次同比减少 [1] 市场竞争环境 - 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翻台率下降 消费者选择多样化冲击市场份额 [1][2] - 消费者需求转向健康便捷个性化 需通过产品服务创新应对变化 [2] 外卖业务增长 - 外卖业务营业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59.6% [2] - "下饭菜"一人食精品快餐贡献超55%外卖收入 [2] - 计划打造外卖超级厨房与卫星店新模式 整合三方平台与会员体系提升运营效率 [2] 多品牌战略进展 - 运营14个餐饮品牌共126家餐厅 含焰请烤肉铺子/从前印巷/小嗨爱炸等 [3] - 焰请烤肉铺子新开46家达70家门店 [3] - 其他餐厅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227.0% 对营收贡献显著 [3] 未来战略方向 - 持续提升用餐体验与数字化运营 探索特许经营模式 [3] - 策略性寻求收购优质资产 多元化经营结合新技术调整组织结构 [3]
海底捞半年报显示外卖业务 营收同比增长近60%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5 16: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1] - 利润下降受翻台率降低及产品场景创新初期调整影响 反映管理层能力不足需改善 [1] 门店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经营1363家餐厅 含自营1322家与加盟41家 [1] - 上半年新开自营餐厅25家与加盟店3家 同步关停表现未达预期门店 [1] - 自营餐厅整体翻台率3.8次/天 较去年同期4.2次下降 客流量同步减少 [1] 业务板块表现 - 外卖业务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59.6% 其中"下饭菜"一人食快餐贡献超55%外卖收入 [2] - 多品牌战略涵盖14个餐饮品牌共126家餐厅 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227% [3] - "焰请烤肉铺子"新开46家达70家门店 成为重要增长点 [3] 行业竞争与消费趋势 - 火锅品牌数量增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消费者选择多样化冲击市场份额 [2] - 消费需求向健康便捷个性化转变 需通过产品服务创新应对变化 [2] 战略发展方向 - 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建设外卖超级厨房 探索卫星店新模式 [2] - 打通三方平台与会员体系构建私域运营 提升用户黏性与运营效率 [2] - 持续提升用餐体验与数字化运营 推进特许经营模式与优质资产收购 [3]
海底捞半年报显示外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近60%
证券日报· 2025-08-25 16: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1] -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1] - 翻台率从去年同期4.2次/天下降至3.8次/天 [1] - 接待顾客总数近1.9亿人次 [1] 门店运营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经营1363家餐厅 [1] - 自营餐厅1322家加盟店41家 [1] - 新开自营餐厅25家加盟店3家 [1] - 持续落实"啄木鸟计划"关停经营不达标餐厅 [1] 业务创新表现 - 外卖业务营业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59.6% [2] - "下饭菜"一人食快餐贡献超55%外卖收入 [2] - 多品牌战略涵盖14个餐饮品牌126家餐厅 [3] - "焰请烤肉铺子"新开46家门店达70家 [3] - 其他餐厅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227.0% [3] 市场竞争环境 - 火锅品牌增加导致消费者选择多样化 [2] - 消费者需求向健康便捷个性化转变 [2] - 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客流量 [1] 战略发展方向 - 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打造外卖超级厨房 [2] - 探索卫星店新模式与特许经营模式 [2][3] - 打通三方平台与会员体系搭建私域运营 [2] - 持续提升用餐体验和数字化运营能力 [3] - 策略性寻求收购优质资产丰富业务形态 [3]
海底捞(06862)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59亿元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60%
智通财经· 2025-08-25 10: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07.03亿元,股东应占溢利17.59亿元,每股基本盈利0.32元,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38港元 [1]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6%,从2024年同期的5.81亿元增至9.28亿元 [1] - 其他餐厅收入(含焰请烤肉铺子)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0% [2] 餐厅运营与网络调整 - 海底捞火锅餐厅总数1363家,包括自营餐厅1322家(中国大陆1299家、港澳台23家)及加盟餐厅41家 [1] - 2025年上半年新开自营餐厅25家、加盟餐厅3家,同时关闭33家经营不达预期或潜力不足的餐厅 [1] - 除海底捞外,集团运营14个餐饮品牌共126家餐厅,其中焰请烤肉铺子新开46家,期末总数达70家 [1] 经营效率与市场挑战 - 自营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3.8次/天,同店翻台率持平为3.8次/天,客流量总计1.9亿人次 [2] - 翻台率及客流量下降主要因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及顾客消费需求变化 [2]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185.80亿元,占总收入89.8% [2] 战略举措与业务重点 - 外卖业务增长主要受益于"下饭菜"一人食精品快餐业务的快速发展 [1] - 集团持续通过"啄木鸟计划"优化门店网络,并结合"红石榴计划"及新技术应用调整组织架构以改善业绩 [1][2]
海底捞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59亿元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60%
智通财经· 2025-08-25 10:5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07.03亿元 股东应占溢利17.59亿元 每股基本盈利0.32元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0.338港元 [1]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6% 从2024年同期的5.81亿元增至9.28亿元 [1] - 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 同比增长227% [2] 业务构成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185.80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89.8% [2] - 除海底捞外运营14个餐饮品牌共126家餐厅 新开"焰请烤肉铺子"46家 该品牌累计达70家 [1] 门店网络 - 海底捞全球餐厅总数1363家 包括中国大陆自营1299家 港澳台自营23家 加盟餐厅41家 [1] - 上半年新开自营餐厅25家 加盟餐厅3家 同时关闭33家经营不达预期或商业原因停业餐厅 [1] 运营指标 - 自营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3.8次/天 同店翻台率3.8次/天 接待顾客总数1.9亿人次 [2] - 翻台率与客流量同比下降 主因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需求变化 [2] 战略举措 - 外卖增长主要受益于"下饭菜"一人食精品快餐业务快速发展 [1] - 持续推行"啄木鸟计划"优化门店网络 结合"红石榴计划"与新技术应用调整组织架构 [1][2]